导演: 巴迪·吉欧凡纳佐
编剧: 巴迪·吉欧凡纳佐
主演: Rick Giovinazzo Veronica Stork Mitch Maglio Asaph Livni Nick Nasta Michael Tierno Arthur Saunders Lori Labar Jim Cooney Ray Pinero Leo Lunney 埃迪·佩皮托恩 Martin Blank Bob Mireau Tom Desantis 巴迪·吉欧凡纳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84(纽约) 1986-05-14(美国)
片长: 85 分钟 IMDb: tt0090866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第一次尝试理解越战对服役士兵后续生活的影响还是因为《This is us》这部美剧。当时觉得,一场战争真的会完全改变甚至摧毁一个人吗?现在看来,也许那部美剧还是把影响弱化了。 影片描述一个从越战归来的士兵,从开始的惶惶不可终日,到最后的精神错乱,他用几发子弹射杀妻子,把婴孩杀死放进烤箱烤熟,最后爆头自杀。全程没有一个广角镜头,全部画面都是快速剪辑而成。颓唐、死气、阴郁、肮脏,整部电影没有任何希望,嬉皮士风潮可见一斑,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反越战的极端体现了。整部片子令我最反胃的一点,倒不是bloody的bodies,而是大兵家中的丑陋婴儿,不光隐喻性本恶,还折射出一种更现实更赤裸裸的意义:米国在小小的越南的投弹量是整个二战期间米国投弹量的3倍,这些炸弹中,包括了大量非人道的凝固汽油弹,白磷弹和橙剂及其他试验性的化学武器,其中的橙剂造成了战后数以万计的越南畸形胎儿,直至今天其污染还没有完全消除。这部电影用触目惊心的画面不断诘问,毒害的仅仅是越南人吗,米国人真的做到全身而退了吗? 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诸如成村屠杀平民、强女干、化学武器、轰炸平民,种种战犯行为罄竹难书,绝对可以让曾经的某些法西斯国家都自愧不如。 与反战浪潮同时出现的,是嬉皮士们。越战泥淖,正是嬉皮运动全面爆发的导火索。事实上,嬉皮士们正是反Z的中坚。“他们隐约感到生命和爱,他们隐约触摸到理想和未来,但快乐与痛苦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能力与目标的错位,自身追求与社会要求的矛盾,终于使他们信仰崩溃了。”可以说,嬉皮士让米国文化中的独立与反叛精神更加鲜明。以嬉皮士为代表的年轻人们,让米国从上到下开始真正重视民众的诉求。 以上种种,也许皆是这部电影产生的土壤。 最后附上著名的Blowing in the wind的歌词,反战经典。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走过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称为男子汉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海燕子要飞越多少片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到达可以休息的海滩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加农炮炮弹还要飞多久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它们才会永远被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答案随风飘荡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随风飘荡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会被海浪冲入海底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们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获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男人一生中可以回首多少次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却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答案随风飘荡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