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的时候,一个被赞誉为“香江第一美少年”,一个为称赞为“靓绝东南亚”的两个青年人,终于搭起了自己的班子,“演而优则导”,开始做起了导演,并且互相给对方的导演作品做主演。于是,《吸毒者》和《后生》,“横空出世”。
《吸毒者》的本子是倪匡写的,因为姜大卫自己写的《手足》,被自己的“恩师”张彻给毙了,张彻说,这个本子根本就不能过电影局的审。
相比较起来,狄龙就很幸运了!他和倪匡搭档,做了自导影片《后生》的联合编剧。
《后生》——是根据狄龙早年经历,而作的半自传电影。据说狄龙之所以拍这部片子,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好好告别告别。
《后生》前半部分,父亲早逝,自己去杂货店打工、被老板苛责,受小混混欺辱,后拜咏春大师学习武功。这都是狄龙的亲生经历。所以,狄龙拍起来,特别地流畅、细腻、有感情,而且很生活。
向荣(狄龙给自己在这部影片里取得名字)每个月仅有一天的回家,会安慰自己的母亲,报喜不报忧;看不懂妹妹的课本,又不好不给妹妹指导,憋了半天说出了一个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正确的答案。在店里,会整蛊自己的老板,不让老板睡觉;偷拿店里的东西,和其他杂货店的小工们去郊外野餐;面对小混混打劫杂货店,他会先假意配合,然后趁乱打退小混混们,假装报警,驱赶掉了小混混们。在练武的时候,会把老板等欺负过自己的人当做沙包,狠狠地去打,被师父看出自己还不知的戾气。好赌,被人打(狄龙后来说,自己早年很爱赌)。
导演狄龙仅仅用若有若现的白衬衫,就将向荣这个贫苦少年,展现得清新自然、干净。向荣骑自行车时,手把货车栏杆,那会心的笑容,那种平和,恐怕连张彻都要服气。
要知道姜大卫曾是张彻一班弟子中,唯一不需要被剥衣衫,袒胸露乳的。张彻不仅不会让他裸身,而且还会在电影里,让他穿起花枝招展的衣服,像个芭比娃娃,艳丽、酷炫。
并且张彻对姜大卫角色的定位,往往是狡黠、聪明、智慧。
但这些衣服和气质,都好似外物的添加,而非内在油然而生。但是狄龙拍姜大卫,却是带着爱意,发自内心去拍。这样的姜大卫,他的白衬衫仿佛是向荣纯粹内心的外化。所以,狄龙在拍后半段,姜大卫去黑帮做坏事后,他会穿红衣、深蓝色的背心、绿茶色的衣服,那时的他,已不再纯粹。
而《后生》的后半部分,也是让人多少有些诟病的地方,就是向荣意外加入黑社会团体,在失手杀人后,被老板不断安排执行违法任务,最后在老板囚禁其母亲的威胁下,杀死龙老大。在母亲的劝告下,决定自首,却在老板杀死其母亲后,将其打死。
最后的最后,在师父的武馆里,与好友根来打了一阵拳之后。被根来带到警局自首。
故事结束。
《后生》前半段的故事,是狄龙的亲身经历;但后半段的故事,显然是艺术加工,而就是这艺术加工,引起观者的无数遐想。
首先,根来的角色,是原创的。当时狄龙接受采访时就说,少年彷徨时,身边并没有同龄人做指导和支持。根来或许就是狄龙希望现实生活中,能出来拉自己一把的人吧。
看看根来都做过哪些事:
1.首先给向荣介绍了这份管吃管住、记人工但不给钱的工作。解决了向荣的基本吃饭问题。
2.偶遇被小混混抢劫杂货店不成报复的向荣后,根来先帮向荣打退小混混,露出武功,然后介绍向荣去武馆。但师父看出向荣戾气太重,最后在他打伤师兄弟后,把他赶出了武馆。
3.根来追捕小偷时,小偷要跳悬崖自杀。根来和他说,下面是铁轨,会很疼、没有意义。这时根来已经是警察了。
4.最后,根来与向荣在武馆打了一套拳后,深情款款地望着对方,然后镜头给到武馆的镜子上的四个清晰大字——唇齿相依?!
师父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知道你们师兄弟什么时候会再一起打拳?本是一句电影中的台词,可现实却让人脊背发凉。
拍完这部片子之后,狄龙结婚。所谓狄姜双生组合,经历过所谓《倾国倾城》戏份之争之后,再无密切合作,从此二人即使在一部影视作品出现,都是极困难的,更不要说像之前情意款款的对手戏了。
感觉拍过这部片子,狄龙不仅是和少时的自己告别,更是和婚前的自己告别吧?!就那么深情款款地看着你,然后再不往来。
其实,狄龙很了解大卫的美,比张彻和大卫本人都了解。别看张彻给大卫换了很多衣服,真还不如狄龙给大卫的这件白衬衣。当然,这种清澈深沉的爱意当时姜是不明白的。等大卫明白的时候,狄龙都变成了一个压抑感情中规中矩的人了。
还是很羡慕他们,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了最好的那个人,并拥有对方最炙热真诚的感情。有人说这是爱情,有人说这是在友情之上又游离于友情,包含亲情、暧昧、较量、占有欲于一体的复杂感情。这个就只有他们说得清了吧。好理解他们很久都不和对方联系哦——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这样的感情经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对他们的怨念(乱说!)
合作了这部电影之后,双生转身各自投向生活的漩涡起伏经年。只是在某个安静的时候,还记得你最爱的那个白衣少年么? 有人说在少年肆意绽放的青春里,要么飞来横祸失去生命,要么失去锐气选择同化,后者叫成长,但是,少年始终消失了。
胡言乱语一篇。哎,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