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奇葩说 第七季(2020)

简介:

    本季节目集结了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在舞台充分表达自我,输出观点。节目沿用“辩论”的基本形式,针对大众生活中真实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勇敢阐述,将为观众呈现更多元包容的思辨内容,打造纯网综N代持续性爆款。

演员:



影评:

  1. 作为一个《奇葩说》的忠实观众,刚刚结束的第七季《奇葩说》头一次让我感到了彻底的疲劳,决赛看完后只觉得松了口气,并且衷心祝愿这个节目明年别再办了。赶紧歇了吧,我真的累了。

    前几季我虽然也会吐槽,但还是会对决赛保持期待,因为总还是会有那么两三位辩手,在两三场比赛中开挂,爆发巨大能量,让人寒毛直竖,浑身闪耀光芒。所以我会为詹青云和陈铭夺冠而开心,也会为颜如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失落。

    但是这一季,眼看决赛在即,我左看右看也没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出色。黄执中和颜如晶都不在状态,陈铭只是正常发挥也没什么高光时刻,傅首尔相比前几季也平淡了起来。相对比较新的几个选手呢,席瑞和梁秋阳都过于四平八稳,很少有让人意外的角度观点;冉高鸣又太不稳定,在逻辑上也欠缺锤炼;小鹿确实很好笑,但是恐怕更适合隔壁的《脱口秀大会》。

    我一早就预料到,这次必然会是傅首尔夺冠,不是因为她有多好,而是其他人都太差。她不过是恰好处于一个平衡点上,可以兼顾好笑综艺感和情绪渲染上价值,快要被厌倦了但又没有被彻底厌倦。一句话,她胜在了观众缘,而非辩论能力。

    辩论不精彩我其实忍忍也就过了,这一季尤其让我生理不适的,是一个新环节,叫“自由交火”。

    《奇葩说》几乎每一季都会想一个新玩法,比如“奇袭”、“开杠”,设计这些环节的宗旨就是要让比赛难度加大,让现场更激烈、更有爆发力。但这个“自由交火”环节实在是玩得太过火了一点,就是把所有的辩手都撺掇到一起,放弃一切规则,让他们互相乱撕乱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这些文化人放弃了脸面,斯文扫地,瞬间沦为菜市场骂街的大爷大妈,比的根本不是观点表达和逻辑周密,而是谁气场强,谁嗓门大,谁最豁得出去,于是最后场面就只能彻底失控。

    每到“自由交火”环节,我都想捂住耳朵,不然就会被吵到头皮发麻;我还想捂住眼睛,因为眼前的选手个个都大吼大叫青筋暴起面容扭曲。一集集下来,我明显能感觉到他们的嗓子都越来越哑了。然后我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安静待着,而要看这么一个把一群人逼成一群斗鸡的节目?

    看到选手们互相吼叫着随时都可能打起来,马东还总是一脸坏笑,迟迟不敲木鱼。 太坏了,我从没觉得他这么坏过,他难道真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节目效果?《奇葩说》观众和中国传统斗鸡爱好者、西班牙斗牛观众、古罗马斗兽场观众是同样的一群人吗?

    他可能也是实在没招了吧,能想到的要么都用过了,要么不能用、不敢用,所以就只能奔着下三路而去了。

    这档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网络综艺,其实早就在走向衰落了,它的巅峰应该是在第三季,此后就越来越后继乏力。这从豆瓣评分就能看得出来,前三季分别是9.0、8.5、8.6,此后就大幅跳水跌到7分档,再也没回到过8分,直到这一季的史上最低分——7.1。

    为什么会走下坡路呢?原因可以有很多:观众喜新厌旧、审美疲劳;辩手资源有限,已经快挖掘殆尽;导师选择失策,罗振宇和李诞都不适合当导师;等等等等。

    可我觉得最核心的原因,还是表达限制,有一根虽然无形但每个人都看得见的红线悬吊在上方,形成一个圆圈,慢慢收紧,越收越紧,直到窒息。

    这个娱乐时代也真是讽刺,这几年火的都是一些鼓励自我表达的节目:辩论、说唱、摇滚……这些节目形式都宣称要展现年轻人的酷,要叛逆,要不羁,要犀利,可实际上呢?说唱节目那些真的能叫说唱吗,除了合辙押韵语速快以外,跟说唱真的有关系吗?摇滚节目那些真的能叫摇滚吗,哪首歌真的叛逆了,表达反抗了?稍微负能量一点的歌词不都改得亲妈都看不懂了吗?

    《奇葩说》最开始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那些选手是真的奇葩,说得是真的犀利,辩论的也都是让人感兴趣的真问题。比如“要不要对父母出柜”,“能不能接受开放性关系”,光看这辩题我就兴奋了,是真的想知道不同人对这问题怎么看。

    现在呢,他们辩论的还有真问题吗?

    黄执中说有真问题,我觉得扯淡。这一整季看下来唯一一个勉强算是真问题的可能就是“下班后工作消息要不要回”,这还是最后靠刘擎教授充满理想主义的一番陈词给升华上去的。至于其他的辩题,诚如熊浩所言,都跟牛粑粑一样稀烂琐碎。

    其他诸如“要不要跟风吹捧老师”,“同龄人比我过得好我要不要玩命追”,“可不可以糊弄好朋友”,“要不要一夜成名的机会”……这些都有啥好辩的我的天啊!这明明都是个人选择问题,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各自随自己心意选择就好了,互相谁也不影响谁,需要在这儿长篇大论讲道理吗?

    没有人真正关心的问题,无伤大雅的生活选择问题,这些都是伪问题。而我们这个正在急剧撕裂的社会,多的是那种真问题,那些问题是真的会引发激烈争吵,双方观点是真的会吸引不同的人站队,不同阵营的人是真的会觉得自己真理在握对方都是一派胡言甚至要致对方于死地,平时大家都各说各话互相都不认真听对方在说什么,《奇葩说》如果能聚焦于这些真问题,绝对会爆。

    我就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我觉得这些都是真问题:

    性工作能不能合法?

    代孕能不能合法?

    安乐死能不能合法?

    中医是不是国粹?

    女权运动要成功必须得靠激进派吗?

    婚姻制度是不是快要灭亡了?

    传统“孝道”是不是过时了?

    主权大于人权,还是人权大于主权?

    资本家是不是都有原罪?

    教育、医疗和养老应该靠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

    ……

    如果《奇葩说》敢用这些辩题,我绝对会瞬间回到铁粉状态。如果不行,那还是洗洗睡吧,别再有第八季了行吗。

  2. 一份重看了全部视频,手打了7000多字的刘擎语录送给大家~

    完整版的文档我放在文末了,大家需要自取

    BBKING出来了,我也终于更完啦~

    ————(倒序)———

    【22】第二十二期: 奇葩星球为了提高效率,发明了不用睡觉药,你支持投入使用吗?(教授立场:反)

    “ 如果把睡眠取消了,清醒的意义是变化了,因为醒着是针对睡着而言的,正像高音是要有低音才有高音的美妙,正像强壮是要有柔弱才有强壮的意义,你取消了睡眠其实也取消了醒着的意义。睡眠是生命当中温柔的一部分,脆弱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取消睡眠,我们没有善待生命的脆弱。睡眠它不是生命的一种浪费,它是生命乐章的一串音符。”

    哲学是帮助人学习接受死亡,而睡眠是对死亡的短暂模仿,如果有这样的一生,我们不断睡眠,不断醒来,到最后的时候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长眠安息。如果我们取消了睡眠,那么死亡对我们来说是突然坠落的深渊。所以让我们善待生命温柔的部分

    【21】第二十一期:收到30年后自己发来的人生建议,你要不要看?(教授立场:反)

    “这个题目看上去没有人会选择不看,会犹豫的人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品质的人。它里面有两个悖论,第一个是如果你看了,那么那个寄给你信的人就不再是你自己。这可以非常清楚地论证。你只有不看,那个写信的人才是你自己。为什么看了以后就不再是你自己,你想想无论它是一个非常短的一句加油还是一部长篇小说,只要你听从他的任何建议,或者说这件事是你应该做得,那么我们就去做,我们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我们没有相同的体会。我们胆战心惊,我们的冒险,我们的机动都没有,所以你走过了同样的事情,你构成了一个不是自己的结果,你的自我被重新改变了,更何况他说你应该去做那个我当时放弃了的选择,你做了这样的事情,你就更不是你自己。所以你读了那个信你肯定就不是你那个后来的自己,所以那封信就不再是你自己写给自己的信,这是一个悖论。

    第二个悖论,他的建议并不是像我们说的,一个来自一个智者的建议,或者一个好朋友建议,或者一个父辈的建议,他是来自你自己的建议。这里面有一个麻烦就是你面对的一个生活处在双主权悖论的困境当中。我们的生活由我自我决定,我自己是自己的主权者,任何其他人建议参考一下就行了,但是这个人这个声音与众不同,他来自我自己,来自一个未来的或许更智慧的自己,这时候我的感受,我的每一个体验,我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这个声音相通,他是一个非常非常难以抵挡和克服的声音,于是我处在一个双主权的领地,我的王国变成一个双主权的王国,就不再是一个自由的王国。

    美国有一个研究,得了六合彩的中大奖的十分之九的人,最后不如他们以前的幸福,我们哪里知道是祸是福,我们人只知道过去和现在,但是你是所有同类当中一个超人,你知道关于未来某种确定信息,但是你如何跟你的同类相处呢。人类的所有道德原则都建基在人是同类的基础上,你在一个意义上你不是他们的同类。所以这就非常麻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道德原则,爱的原则都会不一样,所以我足够爱自己的话,我会等三十年那天打开那封信,然后在上面写着说你如此热爱自己,以至于在今天你打开写下了同样的话,祝贺你。

    【20】 第二十期: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教授立场:正)

    “教是一个太大的字,它可以是教化,教育,当然不会是教训。受益了就是得到教育。正方可以非常宽泛地定义这个“教”字,他们有逻辑上的优势。不是所有的孩子通过自由教育自由生长都会这样。约翰·杜威有一个著名的学生叫做理查德·罗蒂到中国来访问,他说自由教育在美国是一个灾难,只有少数孩子才能够很好生长。让这个词是给予,但不必给予的东西,这里面同时包含了两个东西,就是权力界限,公平原则优先于一个美德的东西。只有当不必给你是可以和正当的时候,给你,让,才是一种美德。这个东西并不特别容易天然地形成,我们中国人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让他们开始学会如何形成公平的法则,在公平的法则之上建立各种各样的美德,是需要引导,启发,以及宽泛意义上的公平的教育的。”

    【19】第十九期:我是职场新人,老板明显不喜欢我,要不要辞职?(教授立场:反)

    如此讨厌你的老板,不喜欢你,他居然留有你,你一定有一个盲区是你没有发现自己拥有的一种重要的价值,而你的感受老板不喜欢我,妨碍了你去发现这个价值,这是要解决的事情。”

    喜欢这件事情作为自己的感受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是非常易变的,这是非常丰富的一种感觉,我觉得在职场上你要去作为发展你自己,作为长大成人第一步,你要前思后想,前思是说,这个不喜欢是一种感受,怎么形成的,有没有可能改变。后想是说我如果离开这个职位,离开我现在拥有的这些,我能够有的是什么。通过变量控制发现是他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通过换一份工作你是发现不了的,你要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把辞职作为一个last resort,是一个最后的手段,这是可以的,但是你没有穷尽之前这是太过轻率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你经过这些东西,经过这些步骤,包括和一个不喜欢你但是觉得你有价值的老板共同工作,这是件非常精彩的考验,能够帮你长大成人。我觉得这个出于在在一个新员工年轻的角度,我们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再不好和你辞职没有什么区别,所以you have nothing to lose,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我是支持你继续尝试而不是辞职。”

    【18】 第十八期:20岁有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教授立场:反)

    “面对这个题目时候,我在想两个问题:第一个,名望并不是同一种东西,不同名望对应不同的成就,我们今天老在谈成名,我们没有在谈成就。第二个,过去我们哲学家说未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得,现在好像是没有名望的整个人生是不值得过得,是可怜的,被看不见的,这个话有意无意地出现在这个场上,而有一大群不在场的人他们是那些没有名气和透明的人,他们的人生在这样一种关于名望的焦虑的时代,我们如何评估他?我上次引用过罗曼·罗兰的话“重要的是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显得伟大很灿烂,但成为伟大是要扎扎实实去努力,创造过成就,哪怕没有那么耀眼,依然是值得过得。让我们有名望的人来鼓励说这也是一种好的生活。”

    【17】第十七期:好朋友失恋后天天找我哭,我听累了可以“糊弄”TA吗?(教授立场:反)

    “在我理解,“糊弄”二词没有外在的标准,只有一个内在的标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不是在糊弄。它的区别在于我出于累,我要让自己脱身,任何方法都是糊弄;如果你的心态是我把我自己放在次要的地位,包括我的疲惫,我要让你走出来放在第一位,所有的方法都不是糊弄。所以糊弄不糊弄只有自己知道。”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作为帮助TA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我们很少把自己不放在第一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自动,是一个默认选项(default option)就是先考虑这件事情对我的好处在哪里,但在人生一些罕见的时刻,对家人、恋人、对在我看来的好朋友,我们有这样一个时刻把他人的苦衷放到了自己前面,我们动了脑筋,想了很多方法,最后在这个过程中TA走出来了,我们自己也获得了新生,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因为人的自我不是个人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关系型的,在哲学上叫做关系型的自我概念,而这样一个时刻让我们有了罕有的机会去看看我们做得能够有多好,你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看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16]第十六期: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教授立场:不是)

    “执中在结辩时说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受害者的自我谴责】,你在解决一个TA认知上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承认了TA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这不在任何道德伦理的意义上在谴责TA,是在帮助TA,这时候我们不需要一个【完美受害者】,TA可能有缺陷,这个缺陷就是从TA的自怜自卑中摆脱出来,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需要TA自己认识甚至反省,如果我么剥夺了TA反省的力量和可能性,我们就没有把TA当成一个agency(能动者)来对待,我们就把TA当做一棵随波逐流的树叶小草,我们没有再这个意义上完整尊重TA。

    希瑞说的很好,这个世界很糟且不是一瞬间改变的,但他顽强地认为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是一个【能动者】,我有能动性,我发展出一种辨识的能力,如果你侵犯了我,让我放弃我的价值来迎合你,那我坚决拒绝。这些都是认知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个世界才可能更好。

    [15] 第十五期: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该不该玩命追?(教授立场:不该。)

    “在这里,大家看到所有的发言人都是成功者,某种意义上,天道酬勤在一个狭隘的意义上不是真的,很多的励志故事,历经困难,付出这么大的努力,终于,一定要有个终于,这个故事才是个励志的故事。但是那些终于也没有成功的故事从未被讲出来,所以我们有成功学但没失败学,我们来考虑考虑失败学或者平凡学怎么样,就是马老师讲的“过”这个字,我们有没有可能在不赢的意义上能过一个好生活?我觉得是可能的。如果赛道足够的多,有各种各样的项目,自己能去找自己最擅长的,不一定要赢过别人才行。但秋阳讲的一点很打动我,他说我奋斗不一定是要赢,我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我认为有自己的目标并对自己有交代,你在任何一个排行榜上名词靠前靠后对你过着怎样的生活仍然重要,但并不起到决定的作用,这才是【平凡学】。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他说【重要的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如果你能对自己有交代,能够讲述一个对自己有益的故事,那就是成为伟大了,我把这句话送给不是在每个排行榜都摘取冠军的广大的平凡人们。”

    [14]第十四期:“奇葩星球黑科技,人们可以自由买卖生命时间,你支持吗?”(教授立场:不支持)

    “虽然这(买卖时间)是自愿的,有需求,有供给,但是不能这样做。迈克尔·桑德尔讲过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使用金钱可以哪怕自由地交换时间的时候,这个被购买东西的结构分布就是财富分布等同的形状。大家注意这里是零和的,不是说我在创造时间,这个时间它是个生命的形式结构,你(如晶)说,如果这个时间不在做这个不在做那个,那个空洞的时间是什么(有何意义),空洞的时间是可能性。我同意薛老师一句话,市场会带来多样化,但这是有条件的,市场本应该创造丰富多彩的时间,但当所有的东西,连人的生命时间都可以被买卖的时候,这个市场造就的就不是斑斓多彩的世界,而是一种颜色,那就是金钱的颜色,它会使世界变得更加单一化。

    [13]第十三期: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教授立场:要告诉)

    梦想一个不被打扰的童年在今天是个幻觉,尼尔·波茨曼写过一本书叫《童年的消逝》,他说在以前的时候,童年人的世界跟成年人的世界是隔绝的,因为童年只能看图画,而成年人要看文字,现在在一个影像时代,成年人世界的所有信息已经向童年辐射了,所以这是一个在当代没有办法向孩子回避的问题。我们要把金钱这件事情看得不那么重,反而要向它坦诚开始。

    [12]第十二期:“好不容易准到的真爱怕狗,要不要把狗送走?”(教授立场:要)

    今天所有辩手在谈到与狗的关系的时候特别栩栩如生,特别生动,谈到真爱的时候却很抽象,我们这个年代改变了,我们跟宠物的关系是非常确定的,我们付出努力去遛狗它就是有回报的,但是真爱,什么年代了,人心险恶,世事无常,所以我们宁愿守着一份安定的和真正忠诚的(关系),狗就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们不愿意离开这个,因为这个世界太险恶,所以当我看到这个辩题时,有人竟然在今天还在这两个问题中困惑,我认为他有一种勇敢的天真,这是使我感动的地方,所以我愿意试着为他的选择找一种理由。

    [11]第十一期:老婆年薪好几百万,要不要当全职爸爸?(教授立场:不要)

    “由于我有500万,我的老婆要全职,或者由于我的老婆有500万,我要全职,这里的逻辑是——工作只是为了钱。工作胜任的人去工作,工作不胜任的人在家干活,他同时污名化两件事情:一是家庭工作是此等的,第二是工作只是为了钱。我们承认刻板印象如此流行,它多多少少反映一点真相,就是家庭生活如此全职爸爸或妈妈是不得已的,他们的工作相对简单平庸也少受社会尊重,我们不从这里开始我们就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在现在情况下,不应当有任何一个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沉浸在家庭工作里。

    [10]第十期:我是当代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教授立场:不该。)

    “彩礼有两个特性:一是准许,就是不达到这个礼金标准,则不展开婚约;二是干预,给礼金暗含了我给你这笔钱,将来则是有干预你的权利,考虑了彩礼的特定性之后,独立女性不是说不要彩礼,而是应该把它准许和干预的两个性质去掉,把彩礼转换为一个馈赠。"

    [9]第九期:家长群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跟风?(教授立场:不跟风。)“我有个朋友,他的儿子走上成功的道路他父亲没有请过任何一个人吃饭,因为他说这样不体面。体面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这个社会特别急功近利想赢,想过度保险的时候,体面是个稀缺产品,我们要把这个教给孩子,这样我们才能有个体面的社会,来结束这种群体性恐慌。

    [8]第八期: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教授立场:不要回。)

    (回应薛教授)“不回消息会失去一些职场优势,这没错,但是为什么我们要接受这种结构?人不只是只有效率,被当做成本收益计算的筹码,人不是任何发展的工具,而忘记这一条我们就会变成现实的奴隶。现实再怎么糟糕,认为服从他才是对的,这恰恰是经济学家最大的误区。我们在现实的处境中,但是我们要有大视野,我们不接受这种东西,至少我们要对接受的观点表达质疑和不解。童工制是如何废除的?8小时工作制是怎么开始的?劳动保护法怎么开始的?这些一开始都是被作为空洞的口号,这是人类——我们叫做理想的东西。”

    ——————

    字数受限,完整文档(1-22期)在个人公众号“阿遇文思”,号内回复“刘擎”即可。

    另,号里出过一期刘教授专题的推送,喜欢可看。

    阿遇文思

  3. 目前只更新到第一期,除了子寅那一组有点内容,其他播出的都像是凑数的。

    让我最生气的就是陈铭那一场的辩论了,颜的每一个疑问陈铭全都回答了,都逐一击破了,但是她还是一直重复的说着她自己的核心论点:孩子已经在努力自己解决了,你要在意孩子的想法,孩子想学要让他去学,不学成绩怎么办。

    首先陈铭的观点并不是阻止孩子学习,(所以颜的那番话就一点用都没有了)他已经说了可以通过跟老师理论从而得到:是不是量有问题,是不是上课知识点没有讲清楚,是不是很多小孩子都有这个问题,从而去解决。

    所以哪来的“孩子想学要让他去学”,谁不让他学了;哪来的“要在意孩子的感受”去和老师交流解决孩子因为作业熬夜的问题,这又和不在意孩子的感受有什么关系。

    颜还有好多点都被陈铭击破了,还有一些很傻的观点说出来就像废话一样“你想到你长大了你的家长跟领导理论自己孩子总熬夜,你会不会尴尬的脚趾抓地”这句话跟学校的小孩有什么关系,家长去跟老师交流孩子的近况,你的脚趾抽什么风。太多了,我吐了

    这场只觉得颜被陈碾压了,分数就可笑,我不会再追着看这季了,但是要是到有精彩的辩论还是会看cut的,看个综艺还被气到 呸呸呸呸呸

  4. 《》 》,小鹿是无冕之王。小鹿,是一个在排队时,还拿出纸笔写句子的脱口秀喜剧演员,奇葩说第七季的亚军。 她一直是在台上展示开心的人,其中很多金句,

    比如:“你站在原地不动,你以为你是朱自清,等着别人给你买橘子吗?“原来不仅仅是我,深刻的记得初中课本那篇朱自清的《背影》。

    一道辩题《同龄人都比我厉害,我要不要拼命追》那段小鹿的发言,我刷了两次,她的结尾:“万紫千红,我不希望你是其中最孱弱的一朵。”让人记忆犹新。

    ”不希望人类成为没有脚的荆棘鸟,无法停下休息。” 我还为此还特意查了荆棘鸟的传说。

    她在辩论里,很少煽情,极少讲自己的生活难处,博观众的同情,只有一期,还是从写信的方式,隐隐的写道:

    讲了她从一岁不到,就被送到爷爷奶奶身边,她想告诉小时候的自己说:“你感觉没错,爷爷奶奶就是比较喜欢哥哥,但是那不是你的错,是世界的错。”

    这段真的是她全季的一个个小小的切口,像是《》 里那个每天嬉笑人间,背后是一个压抑辛酸的童年。

    她最后的辩题是“做人开心是否最重要“,她选择了不重要。傅首尔明显心态崩了,但是小鹿还是非常稳,毕竟她有着骑电动车在北京四处演出7年的经验,她淡定讲段子,搞笑到了最后一句。

    胜负结果出来,她紧紧的抱了傅首尔,有风度的说:”你值得这个冠军。“

    一转身,她看着下起了名利的金雨,一脸孩子的惊喜。

    甚至她的手势,都像是电影的最后一幕,那个洒脱的joker。 生活若是一场闹剧,那么她愿做那个开心的小丑,用喜剧的方式去戏谑世界犯的错。

    她要的根本不是这个冠军,她要的是表达:不是发嗲的女孩子才叫可爱,幽默的女孩,也很可爱。她做到了,为了很多职场女性,被重男轻女观念压抑的女性,以及不敢幽默的女性,发出了声音。

    希望日后她能开心,保持淡定的初心,远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