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英雄儿女(1964)

英雄儿女(1964)

又名: Heroic Sons and Daughters

导演: 武兆堤

编剧: 毛烽 武兆堤 巴金

主演: 田方 周文彬 刘尚娴 刘世龙 褚大章 郭振清 浦克 刘效国 赵文瑜 任颐 王延盛 柏瑞桐 王宝顺 李万城 赵宝华 刘彤彦

类型: 剧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64

片长: 109分钟 IMDb: tt0188299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抗美援朝时期的某高地,激烈的战争正在进行,刚出院的中方志愿军战士王成(刘世龙)一回到部队就要求投入到战斗中去,并拿出父亲王复标(周文彬)鼓励他为国立功的家书给张团长(郭振清)和政委王文清(田方)看,王复标是王文清的老战友,他也知道王成是王复标的儿子。

演员:



影评:

  1. 我觉得一般人一说到电影英雄儿女就联想到或者只想到向我开炮的王成这是比较成问题的,至少说明他没怎么好好欣赏这部伟大的电影,没体会出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这部电影与其他同时代的激动人心的电影大片一个明显区别是结构上的不同,即它是多主角的叙事结构,结构不同带来视角不同,最终体现的思想境界也就不同了.

    王成这段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曾经高喊过向我开炮的台词,本来电影要是能在这种大无畏的向我开炮后的爆炸声中结束应该是最好的了,但是这不过是个开始,电影连一半都还没到呢.

    影片虽然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突出表现了王成的牺牲精神,实际上真正想表达的就是一个什么是英雄.谁可以成为英雄,什么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努力奋斗的思想那谁是英雄呢?王成肯定是了,但是王成那样敢于自我献身的境界普通人能学得来么?恐怕对这样的英雄,虽然他也只是普通的志愿军战士,我们仍只是仰视尔.英雄是不是都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 电影用这样的镜头回答了大家:

    王芳因为抢救一个炊事员,自己被美国飞机炸伤,被送到后方医院。当时王文清来医院看望她,表扬说她做得很好。王芳回答说,我又不是什么英雄,没有干出

    象我哥哥那样的惊天动地的事情。王文清听后说到:“哦?那你爸爸呢(指的是王芳的养父)?他作了一辈子工,受了半辈子苦,还有金大爷(指的是历尽艰辛将王芳送往后方医院的朝鲜老大爷),他们都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难道你不认为他们都是英雄么?

    说到底就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谁创造历史谁推动历史前进?答案不言自明,王成王芳是英雄儿女,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中国人民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集体.影片的思想性高就高在这里.就这一点来说这部电影就拥有了跳出时代局限的不朽.

    影片除了开始一段和最后的结尾战争场景,基本上描绘的都是些诸如后勤啦,军宣啦;慰问演出啦;部队训练啦之类的,而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通过这些琐碎的非战争场景表现的.

    比如一开头表现王成王芳兄妹相见的俏皮场景,乍一看还以为是相恋的一对见面了呢,真是要打自己的脸怎么就给一男一女凑一起就得搞爱情戏的垃圾电影模式给洗脑了呢?嘿嘿

    比如英雄王成的形象,为了上前杀敌而和领导矫性,实在不具有有棱有角的所谓硬骨头大英雄的气势,我看笑起来倒像是我的野蛮女友里的xxx那种傻样,哈哈

    比如首长的那个警卫员,那就更可爱了,看到王芳跳舞就起劲鼓掌,哈哈

    比如影片竟然非常坦诚的将宣传王成的过程展现了出来,其实的意思有两条:一,我们的英雄是完全靠宣传捧出来的吗?不是的,王成的自我牺牲是实实在在的这一条没法假也假不了;二,这也是向观众表明,英雄不是高高在上的是我们中的一员而已,树立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有这个必要吗?我看没有.影片在这点上也没有怎么树立,王文清问赵国瑞王成的英雄气概是怎么来的,赵国瑞来了个千篇一律的党和毛主席教导的,问还怎么来的就卡壳了,还是小警卫员说的直白:恨美国鬼子呗.

    我们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强权是公理吗??有力量就可以为所欲为吗??别以为中国还停留在丰臣秀吉时代的明朝或是甲午那会的清朝中国人民表现的很温顺就当我们是兔子,兔子急了还咬畜牲呢,抗美援朝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中国人不可侮!希望那些除了用枪炮语言外不懂得平等的和穷国弱小交流的高贵文明人再挨了中国人民的耳光后能接受这个教训(不过看来狗改不了吃屎,所以我们有必要积蓄力量以便彻底砸烂它的狗头)

    比如电影通过王芳宣传哥哥的事迹表明了一个宣传的道理更是艺术创作的真谛:王芳写了初稿自己认为很满意,但是小警卫员看了就说:"看了后面,光觉得挺难过鼓不起劲来,软不拉塔的",王芳辩解道这是她流着泪写就的,王文清就说:"光靠眼泪能写出你哥哥来么?是为了让大家跟你一起流眼泪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真英雄不是一清二楚嘛,我奉劝那些如今耀武扬威的读书人别好了伤疤忘了疼,把自己抛到和买办狗腿子哈巴狗只有30米的距离去犯贱

    送一句台词给x:
    你是工人家里长大的.你可要作一个工人的好女儿阿

    送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给中国人民: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的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送毛选一段给国内外的sb们:
    一心想要抢劫我们的强盗们,
    你们小心一点儿吧,不要妄想来碰我们这些从事和平劳动的
    人们,我们是准备好了的。帝国主义如果竟敢发动对我国的
    侵略战争,那时我们就将实现全民皆兵,民兵就将配合人民
    解放军,并且随时补充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侵略者。
  2.  杀他一个血流成河。
      回忆王成是从这样的气氛里开始的。
      闭目冥想一下,在烽烟缭乱的战壕里,王成时而端起步枪,时而投出手榴弹,时而扛起机枪,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杀戮,不必担心误杀,不必瞄准目标,火力所及的地方一定有血肉模糊,人的惨叫声,机械的咆哮声,直到最后一颗子弹打完,直到最后一颗手榴弹炸飞。这个刹那,也许是一片寂静。身边是战友的死尸,面前是敌人的死尸,支援是赶不来了,只有他面对着势必更多的敌人,一个人,完全是一个人……
      电影开始的时候当王成活蹦乱跳地向领导死磨硬泡着要上战场,我发觉这个领导是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阳杀完了日本鬼子来杀美国鬼子啦。有这样的将会带出什么样的兵自不待言。而想起来,这么迫切地上前线无非就是让战友别是一个人。
      美国鬼子分析志愿军的战略最后的结论是没有战略。其实这哪用分析,一方面是联合国军飞机大炮,一方面是除了血里的肉就是肉上的血,雪白血红,除了同归于尽就是掉更多的部队来和你同归于尽。
      当王成没有一切抵抗敌人的獠牙的时候,他终于会想到自己虽然是一个人,可是很远的地方(炮能打到的地方)还有千千万万门大炮。于是他对着报话机怒吼了,稍微有点绝望但大部分则是突然醒悟过来的畅快: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有千千万万具新的死尸在刹那间和一个王成化为灰烬,化为残骸,够本吗?值得吗?
      王成终究不是一个人。
      所有胆敢和中国人为敌的人最好世世代代都记住这一点。
  3.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
    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堂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4. 这是一篇开展“自我批评”后,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文章,源于我对《金刚川》获得诸多批评谩骂的反应及思考。

    首先必须承认,我对国产电影是有私心的、是会偏袒的,假如两部同等质量的影片放在面前,我会对外国片给出相对更客观的评价,而对国产片给予更多好评——因为中文是我的母语,而现在的华语电影比较孱弱,只要不是太烂的片子,我都会下意识地去包容和鼓励。

    所以,我给了问题多多的《金刚川》总体积极的评价,甚至于前几天,我对那些铺天盖地恶评是有些不忿的……可现在,我想通了。

    通过我上周发布《金刚川》影评后陆续收到的回复,以及这些天的观察,我把针对该片的负面评论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从制作角度出发,点明影片粗制滥造、手法劣质等客观存在的硬伤,就电影论电影,算是最容易理解的了;

    第二类,否认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意义、反对国内主流舆论观点,因为电影是纪念“立国之战”70周年的献礼片,仅凭这点就开喷;

    第三类,认为《金刚川》不配拿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电影的格局小,偏重描绘个人英雄主义的“江湖气”,没有政委也没体现志愿军战士的意志和勇气从何而来,不懂历史并错误表现战场细节,导演管虎还是个“阴阳人”……总之,影片的内核与它的主题很不匹配。

    除去不可理喻的第二类,第一类争议完全可以畅所欲言、求同存异,短短几个月的拍摄制作周期已经是电影工业的奇迹,缺憾必然存在,观众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买单。

    真正令我深思的是第三类观点。《金刚川》中的志愿军战士确实很顽强、不怕死,几位主要角色的情义也令人动容,但如果我们不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单纯从影片本身出发,就会感觉到他们的行为缺乏动机,是在机械式地执行任务,这样一来,他们的牺牲也容易落入“卖惨”的语境。

    我并不想跟风说什么“中国电影人被外国人带歪了,只会讲个体的伤痛和对战争的反思”,对于正义战争,我们当然不用反思检讨,对于伤痛,我们也没有避讳。

    其实这些问题,早在1964年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儿女》中,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回答。

    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战斗英雄王成牺牲后,他在文工团的妹妹王芳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巨大的震惊和本能地拒绝相信,当意识到哥哥真的死了时,她潸然泪下、情不自已。

    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反应,志愿军战士是有血有肉的凡人,这也是让观众产生共情的基础。

    重头戏在后头。政委王文清让王芳为她哥哥写一首歌,王芳当仁不让,可初稿的效果并不“理想”。

    用警卫员小刘的话来说,就是“光觉得挺难过,鼓不起劲儿来”。

    小刘属于进入部队后才开始识字读写的年轻战士,太深刻精准的道理他讲不清楚,只能表达自己最直观的感受——不难想象王芳的初稿什么样,肯定是把自己失去哥哥的悲伤痛楚都写进歌里去了。

    对于小刘的反馈,王芳起初还有些不理解和不服气:我明明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难道不对吗?

    小刘说不明白哪儿不对劲,他从志愿军战士的朴素情感出发,觉得王芳的歌词写得“软不邋遢”,并不是自己渴望听到的歌曲。

    两者的情绪都很真切,却不能调到一个频道上去,王芳为了让小刘理解,只能继续强调她的“真”,说“自己是流着泪写完的”。

    此时,王文清一针见血地指出:光靠眼泪能写出你哥哥来吗?你为什么写他、唱他,为了让大家一起跟你流泪吗?

    一定程度上,王芳的初稿应和曾经大行其道的“伤痕文学”很像,都充分强调了伤痛本身,而忽略了对伤痛的深思和它带来的东西——诚然,伤痛是有意义的,描绘伤痛也没什么错,但若文艺作品中只让人看到痛苦,那么,伤痛也就只是伤痛罢了。

    王文清的话点醒了王芳,随后她的终稿,便是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英雄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我看来,这两句最核心的歌词实现了情绪升华,因为它突出了牺牲的价值。

    战旗美如画,是因为英雄鲜血的浸染(书写),大地春常在,是因为英雄生命的盛开(守护)——没有悲戚凄婉,而是激情高亢的壮美,这是一首赞歌,更是一首战歌,王芳的演唱哀而不伤、精气十足,这样的表达才能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让牺牲的意义远不止于死亡。

    如今,我们总觉得国产主旋律电影变了味或没了味,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整代电影人和多数观众都已无法充分理解当年那种精神和志向了(甚至是质疑和否认),自然会去追求易懂的或表面化的东西。

    就拿“牺牲”来说,个体的趋利避害人人都懂,便有人大谈贪生怕死的“人性”;又或者片面/过度刻画人的牺牲,而忽视了牺牲的目标和意义,便会让人感觉虚假,个人认为,大家反感(厌恶)许多官方的宣教,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失去本心的歪曲解读导致的:自己都不相信,又怎能让别人相信?

    须知,牺牲只是在不得已情况下选择成仁取义的结果,而非流于表面的形式或目的,为什么牺牲都说不清楚,最后难免会沦为伤春悲秋的哀叹和卖惨。

    我并不是想粗暴地讲“现在的电影,不行,过去的电影,行!”事实上,我始终坚持一点:电影只是一种实现商业or艺术诉求的手段,她从来就不应“必须被拍成什么样”,观众们许多想让电影承载的精神,也不该是她的职责,那些拿着反复咀嚼过的标准来提要求的人,显然是太看得起电影了。

    当然,尽善尽美的“好电影”不是没有,可那种片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放到国产主旋律影片上,还得再加一点:现今世面上几乎已经找不到根正苗红的“官盐”,只有各种被打上官戳的“私盐”,质量如何,全看创作者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不谈那些字面意义上的主旋律片,仅从票房成绩去看,毕竟票房越高说明大家越买账,这是观众们用电影票选出来的“主旋律”

    结果不算“乐观”。

    排名第一的《战狼2》,其实是非常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它的下限是一部合格的军事动作片,上限则是主动坦诚爱国情结的抒情片,也正是靠着后者的强力加持,《战狼2》才能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成为国产片之最。

    与之类似的还有排名第五的《红海行动》,术业专攻有余,集体信仰的表现则马马虎虎,包括排名第二、把少年心气讲得炉火纯青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无一不是“西体中用”的典范,倘若都按照“从思维到形式全要自主创新”的狭义标准去要求,恐怕这些高票房电影没一部能合格……

    排名第三的《流浪地球》或许是个意外。现在越回想,越觉得这部电影的难能可贵,在形象设计、美术风格、故事内容和精神主旨等多个层面,《流浪地球》都很大程度上走出了自己的印记,哪怕是抽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能在影片中有相当具体形象的展现。

    然而,《流浪地球》并不是抱着“我想宣扬什么”的劲头去拍摄的,那些价值导出是把自己愿意相信的故事说出来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对于国产主旋律片乃至国产主流电影的未来,我依然愿意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现在国内在硬件技术上追赶得很快,也不缺资金支持,《金刚川》的快速成片便是证明;相比之下,真正难以提升的,是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讲好故事的能力,这些东西无法一蹴而就,只能靠时间慢慢去捶打、去磨炼。

    电影、电视、动漫等文艺商业创作,不能简单地与谈论历史观点、政治立场等同起来,妄自菲薄固然不好,可我发现另一股正逐渐兴起的风气也需要警醒,那就是盲目地妄自尊大,轻鄙蔑视好莱坞及西方的叙事本领。

    在过去还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好莱坞讲(主流通俗)故事的能力都是世界最强的,他们还有许许多多国内创作者需要学习的地方。

    还是拿“牺牲”举例,去年刚刚登顶全球票房冠军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就来了一个漂亮的举重若轻,那个打出力挽狂澜响指、牺牲自我拯救世界的钢铁侠,正是十多年前以浪荡不羁花花公子形象登场的托尼·史塔克。

    人家一边极尽娱乐、一边彰显着自己的光鲜强大、一边还坐着把全世界的钱挣了,这里面的巨大差距,我们都应该清楚看到。

    今时今日,简单复制别人的话语体系搞创作,已不能再轻易满足国内观众日益提升的欣赏水平了,而重唱传统“样板戏”更是会被时代抛弃……未来的路还很长,而且路并不好走,这需要创作者和观众们共同去努力,我相信,新的国产“好电影”终会出现。

    【也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