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小不列颠 第一季 Little Britain Season 1(2003)

演员:



影评:

  1. Friends的余波似乎永远都不会淡去。那种对于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天长地久,朋友爱人相互扶助的歌颂,肯定是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习惯了美国的情景喜剧,无论是,总之会变美的丑女,还是常常飞跃狐狸河的michael,似乎都如同那樽举着火炬抱着宪法的女人像一般盲目乐观。

    直到有一天,我决定看一集Little Britain,呃,一堆变态……

    然后我看了第二集,我靠,这帮变态怎么这么恶心……

    第三集,真他妈可爱

    第四集,开始拍大腿的同时高喊牛逼!……

    这就是小小英国人,让我心甘情愿的天天沉浸在各种变态,s/m中,而且乐此不疲。对于我这种生命极度需要快乐的人,20分钟没有一点欢笑,如何忍受。而一下子给我这么多欢笑,我始料不及。

    异状僻,同性恋,女流氓,喜欢老太太的……本来,看第一集的时候我也觉得他们就是一帮变态而已,然后我发现这帮变态可不只是变态那么简单

    女流氓Pollard一身白肉圆滚滚的,满嘴yeah but no but yeah but no but yeah,不知原因的生了无数了女孩,都跟他一样,挂个丧样,穿件粉色的外衣

    异装僻Emily整个一超级无敌大萝莉,整天带一大花,穿一堆大绦子边,扭来扭去扭来扭去,呵呵呵呵呵的,突然有人找他修车,他又变成一个精通机械的大老爷们儿,过会儿又撑割破伞扭着走了

    当然不能不提我最喜欢的only gay, Daffyd。我简直就不知道怎么表达我有多喜欢这个only gay in the village, 圆滚滚的穿着各种各样的皮衣,红的,蓝的,水手服,渔网服,一个比一个火爆,一个比一个色情,可是你看着他,每天跟裸体一样走来走去,怎么就不觉得他恶心呢,怎么反而觉得整个村子里就他最可爱呢

    至于装瘫子的Andy Pinpkin和傻实在得LAU,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情感。Andy虽然总是出尔反尔,总是折腾LAU。不过,你要说,小小英国人是有讽刺精神的,我也只能在他们两个人中感觉出来。用两个男人的友谊来讽刺男女之爱。其实事情就是这样,女的就喜欢折腾折腾这男的,就跟Andy一样。当男的喜欢你的时候,你装瘫痪他也可以完全看不出来,你明摆着要整他,他也义无反顾的照你说的作。幸好这个片子还没拍Andy失宠的时候,只拍了一集LAU离开。就那一集,Andy就要死要活的

    还有PRIME MINISTER的秘书,还有好多变态,我一一说给你远没有你自己去看好玩。有一种窥探特殊人群隐私的快感。只是窥探结束之后,我总是感叹自己的萎缩和龌龊。谁没有个怪僻呢,还有我这样的就爱看书的时候先翻个黄色段落,这算什么啊,一点个性都没有!真庸俗

    每当小小英国人的音乐响起,就让我想起那些可爱的小变们,穿不穿衣服无所谓,喜不喜欢异性无所谓,他们让我觉得米字旗颜色依然鲜艳,英国的群众们连闷骚都带着中世纪的奢华遗风,岂是简简单单的同性恋了得!

    今天去家乐福的时候看到一台子的四川花椒。突然间想起,我第一次使用变态这个词的时候,是用来形容花椒的味道,说辣不辣,说咸不咸的,麻不啦叽,有一种想搔搔痒都无处下手的别扭感。小时候,我这样形容花椒。长大了,很多千奇百怪的香料也都试过了,大大小小的场面也见了不少,开始懂得如何去品味各种味道。Anson老师曾经教导我说,摇滚乐的味道是浓烈的,而民谣的味道却是细微的,要仔细去品尝。我永远不会忘记他说的话。因为我发现我开始学会体会并理解那些我曾经忽略的味道,就如同花椒一般,曾经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东西,现在闻起来也有与众不同的香味。

    我并非极左极右今天觉得变态,明天就一见如故。只是我发现我正在一个过程中,这个过程,让我开始习惯那些曾经陌生的东西,别人的性取向也好,别人和我不同的爱好也好,别人的种种,和社会相符也好,不相符也好,都是一样的选择。回到小小英国人上……看小小英国人剧场版的时候,我又感动的像郭敬明一样泪流满面。说时迟,那时快,看着一帮变态,我怎么就哭了呢!如果你仔细看看那场面,听听那歌词,诺大的舞台,穿着红蓝皮衣的Daffyd骄傲的高喊:I AM GAY! GET OVER WITH IT! I AM GAY! GET USED TO IT! 这就是由礼拜发展而来的英国戏剧,现在却把舞台给了这样一个骄傲的胖子,他的忧伤你无法排解,因为他总是认为他是村里唯一的同性恋,他的心病你无法治愈,因为他不肯和任何一个男同性恋发生性关系,纵然如此,他依然自我,跑去医院检查艾滋病,站在舞台上高唱!I AM GAY! GET OVER WITH IT! I AM GAY! GET USED TO IT! 这些小小英国人,确是大大的英国人,像是我儿时记忆中的花椒,有些不一样,现在闻起来却很香

    传统发展到今天,得到的应该是宽容。

  2. 以前看little britain的时候还以为是英国人的夸张,现在再看little britain,分明只是对他们每日生活的精确写照。

    大街上,画着绿色眼影的老妇人正在和捡垃圾的老男人打情骂俏,你听到那个男人说:Sweetheart, you have not changed since the year 1937, I cannot believe it. 那个老妇人笑笑说:Thank you, my sweetie. ;
    或者,你看到披头散发奇装异服,身上有各种鼻环脐环的怪老头在地上有粉笔涂鸦,远看本以为一定是什么fuck the world之类的过激言论,走进一看才发现自己的心胸太过狭隘,他写下了,ALL YOU NEED IS LOVE;
    又或者,今天凌晨还在PUB里大跳贴舞的年轻帅哥们,早上八点就已经穿好黄色的马甲开始拿着设备整修路面;
    两个让人望眼欲穿的衣架帅男正在zara里面牵着手考虑要不要买一件粉红色带毛毛的吊带。
    坐在残疾人车辆上的老妇人,穿着hello kitty粉,画着hello kitty的粉眼影,在周末拥挤的市场中来回穿梭,最后在一瓶粉色指甲油面前停了下来。

    我早就知道英国其实不是那个传说中拿黑色雨伞,人人都是绅士的大英帝国。只不过,一下子发现little britain里面那些怪诞的人物原来根本都是生活中的原景重现时,有些恍惚。

    这里的人依然有满腔的傲慢,就连从伦敦走出去的人,每每在谈到自己在伦敦的日子都面带一种令人发指的骄傲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自豪些什么的。全世界的大城市中伦敦人工作效率最低,全世界不论大小城市,伦敦人罢工的频率估计也算是非常高,排队在伦敦成为一种艺术,因为每个人都要学会去忍受他人的消极怠工,因为不只是他一个人而已。那些在排队的时候面露凶神却不言不语的伦敦人自己心里清楚的很,轮到自己坐在那个岗位上,可能效率会更低。

    于是这个城市,在接受了自己所有的缺点之后,仍然对自己包含着满腔的热爱。这一点,我觉得还挺令人钦佩~至于为什么,用他们的话说,FOR FUCK'S SAKE
  3. 这篇严格来说也不是影评,只是一种观点。

    向我推荐这部剧的那位同学曾经跟我说过:英国人可以这样恶搞自己的国家,回头想想,我们中国人可以吗?

    Little Britain里,有一个Great Britain。

    Little Britain,它的恶搞之所以是恶搞,因为它已经让我们意识到了这种恶搞是恶搞(这句话有点乱,请慢慢理解),所以,我们不会把这种恶搞当成真的,不会把片子里那个荒唐的社会映射到现实的英国社会中去,它只是为Great Britain增加了一层魅力,一层神秘,我们禁不住会想:真正的英国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的过程中,文化的终极目的就达到了。

    文化不是说让谁征服谁,让谁挑战谁,而是在最终成为一种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互相映射的存在。

    中国的文化的确悠久,美国的文化的确辉煌,但是当有一天这些文化需要几个80多岁的老头子拄着拐棍颤颤微微的出来捍卫的时候,我们只能说这种文化已经垂死了。

    一切都有生老病死,但是文化因为其对外来事物的吸收而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当一种文化只能用经典来标榜的时候,不妨把它放进博物馆吧,哦,最好还是免费博物馆。

    国人一直在标榜所谓汉文化,那么汉文化是什么呢?是儒家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我认为,汉文化就是一种包容的文化。

    汉族这个民族,是一个混杂的民族,因此它从来都是缺乏民族凝聚力的,但是这样一个民族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没有被消灭呢?因为,当你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时,那么,你就是汉族人。在汉族人的群体里,没有人关心你是哪个民族的人,只要你不关心。包容的汉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而获得统治,时而备受欺凌,但是,他们从未消逝过,因为,汉族就是中华,汉族就是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所有人,只要他们愿意,他们都是汉族人。

    可是,今天的汉族人在做什么呢?

    今天的汉族人在每一个论坛里张贴鲜红的国旗,今天的汉族人在每一个QQ群传播抵制这个或那个的消息,今天的汉族人不允许一点点不同的声音,今天的汉族人已经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族人。

    为什么要以一个民族来划分世界?为什么爱国主义在向民族主义倾斜?为什么你们以为走上大街高喊口号或者干脆把所有反对你们的外国人赶出去就能解决一切?

    是的,你们让世界都害怕了,你们让世界发抖了,但是,这是因为你们的强大,还是因为你们的疯狂?

    文革,也许是中国一度混乱的时刻,但是绝不会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引以为戒。
  4. 英国的演员真是让人喜欢的紧,即便表现的那么放荡淫荡变态。这就是魅力。Matt Lucas和David Walliams这俩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天才。他们的多重角色扮演,在表现“正常”之际,同时也在淫荡着——说不定他们创作Little Britain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格分裂,舒坦舒坦大条神经。

    Little Britain毫无疑问很贱,但哪有东西贱得那么漂亮的?

    如果你已经对所有的剧集都审美疲劳的话,Little Britain绝对不会是其中之一。至少在你偷偷摸摸一个人看完一遍后,再和任何人一齐再看一遍(特别是跟任何谁只要不影单影只这个前提,最好是正襟危坐的友人),你仍然会(也许是加倍地)感觉到雷,囧,难堪,尴尬...等等的乐子——总之,即便是浪费时间也得选择自己喜欢的浪费方式。

    any way,到最后干什么不是消磨时间?干什么不代表你就真的喜欢,只不过是不排斥而已,那不过是你没找到喜欢的东西之前的替代品——而且这些替代品也不烂,至少会有喜欢它们的人把它们奉为上品。

    比如说没有NCIS,Burn Notice,Dexter的时候,我会看看CSI LV NY Miami,Criminal Minds,图新鲜看看看Eleventh Hour,The Mentalist,或一两集Without a Trace,Bones,Numb3rs调剂;Lie to Me的调调同样让人舒适,而Damages就完全是消磨时间了——这东西好歹获了几个奖,并不是一无是处。

    这大概是被每个人性格契合或想补完的一面所引导,比如除了以上,另一方面我也相当钟意Life on Mars(UK版),Spooks(MI5),Breaking Bad,Cold Case。

    我不太分得清这两方面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也许后者比前者稍微严肃点。(不严肃到极致到失去形态的我可能就放荡的像Black Book或是Little Britain——英伦人真的是个相当奇特的民族,既有Spooks,Skins又有Little Britain,The Black Adder这样两头的极端,极度现实又极度放荡,比游戏人生还要游戏——这样的生活态度大概就是终极的艺术,人生的艺术。)

    NCIS,Burn Notice,Lie to Me,Dexter;Life on Mars,Spooks,Breaking Bad,Cold Case。——这些犯罪剧大概是以前自己对推理小说爱好的延续,或者仅仅是因为动物谋杀本能的潜意识动力;另一部分的科幻剧神秘剧爱好则是为求知欲所驱使。当然这么说其实都不能表明重点。

    严肃不严肃的这half half,其实都是被nature驱使的情调收集欲。

    ——这跟因为Firefly,BTVS而期待Dollhouse;因为Cowboy Bebop, Samurai Champloo而期待道子与哈金的音乐;因为Six Feet Under而成为True Blood的观众是同一个道理。

    ——这跟喜欢Battlestar Galactica,Doctor Who,Firefly,Stargate SG1,LOST,而对Heroes,4400,X-file并不是兴趣很大(所以这甚至不关故事收集欲求知欲什么事,不然我会喜欢X-file喜欢的不得了——我痛恨阴谋论,痛恨假又不假到极致的政治——因此我又特钟意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The Big Bang Theory看到有点审美疲劳我就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了,也许是因为宅的太不自然了——虽然这种喜剧要的就是这效果)也是同一个道理。

    ——觉得the 13th Floor,Avalon更酷一点,而Matrix做作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以及其它等等等等。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比起气氛来说,内容完全不重要。就算气氛是臭的——这只能怪内容去蹲坑了啊。

    对Little Britain独自一人在这大声鼓掌并带着推销的心情可能并不能使之流行起来——加之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构造实在是大不相同——不过我倒完全不在意,少点观众,作品永远是一层纱,永远带着神秘色彩,我最怕那些带着“研究”眼光的神秘主义破坏者了。

    因为大家都接触而去了解一些自然不会觉得有害处,但因为想变得宅或追浪头而去深入地了解自己并非认同的东西、情绪则简直无异于上吊自杀,有害身心的紧。

    流行的嘛,杀时间,看一个丢一个;也许你要创造什么,从别人的东西里找自己的影子这又无疑是最容易的——不过这当然不是说收集资料——从流行中找自己骨子里正流行的——(wat's ur character?)——是寻找Character。

    大获流行自然不过说明这是个消费型的社会生态,生产者都隐性基因达尔文休眠去了。流行吧,说穿了就是盲流。不管是偶然还是努力从了流行又不能说你高人一等。想了半天,这种培养煽动个别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虚荣心的社会到最后无疑只剩下这四个字:玩物丧志,娱乐致死。然后所有人都操练葵花宝典娱乐去了。

    总之,看那么多东西干什么呢,一直都做读者做观众做陪练是不可能的吧,总会有蠢蠢欲动的时候——不管是不是激动的最后去做了扫大街的,这都是影响,这都是决定,鲁迅先生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奶——所以做奶牛还是做喝奶的人,是个问题。

    对于回避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我一向是BS的,对玩乐心太重的人我也是BS的。有时我就非常BS自己。

    人生认真起来真无聊啊,不认真又像没存在过一样。操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