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女助理
导演: 基蒂·格林
编剧: 基蒂·格林
主演: 朱莉娅·加纳 马修·麦克费登 克里斯汀·弗劳赛斯 达格玛拉·多敏齐克 麦肯兹·利 诺亚·罗宾斯 亚历山大·卓别林 克拉拉·王 布莱克叶·埃南 普鲁瓦·贝迪 德文·卡拉韦 乔尼·奥尔西尼 Juliana Canfield Lou Martini Jr. Stéphanye Dussud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9-08-30(特柳赖德电影节) 2020-01-31(美国)
片长: 87分钟 IMDb: tt9000224 豆瓣评分: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9月在特柳赖德电影节最初上映,1月将在北美上映。本片基本上就是与《爆炸新闻》(Bombshell)一样,是一部米兔运动后诞生的电影,旨在讲述以前从未被曝光、但早应该被曝光的娱乐业内幕。只是它的风格与角度都与《Bombshell》大不同。低调、格局小,没大明星,甚至没有提到主要针对的人物名字,主角也不是直接受害者,而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整个事件和这个有毒的环境,却很有效地展示出了为何这类办公室性侵或权利压榨可以风行多年却不为人知。
在2017年我们看到了关于韦恩斯坦的报道时,受害者的描述中常常提到被他的助理带到酒店,或有时有助理安排约见,甚至有助理在场。在读Ronan Farrow 关于韦恩斯坦的书籍《 Catch and Kill》时也会多次读到他的助理。在《Bombshell》中,也会看到福斯老板Roger Ailes也有一个助理,帮忙给他带姑娘去办公室,并关门。。。你会不会纳闷,这些助理应该都知道老板的勾当,但为何她们不讲出来,为何她们不辞职而是选择配合?她们本身是否也被。。。?
1月31日将上映的这部《助理》就是从这个角度首次把韦恩斯坦周围的人搬上银幕,那些就在他办公室门外工作的人都是些什么人,每天都做什么,又怎么看待他的行为,都在本片中一一呈现。
然而影片没有出现韦恩斯坦这个人,也没有提到,每个助理接起电话,都是说this is..还没说出是谁的办公室就被对方打断。但影片没开始多久,观众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办公室的领导是谁。不仅因为各位助理对白中透露的电影相关内容,也包括他的所作所为在新闻中被披露过,就连到洛杉矶给女明星安排去的酒店The Peninsula Beverly Hills也在片中提到,他经常勾引女明星去酒店的戛纳电影节也在片中有体现。一个场景中,甚至他在见一个女明星时,搭讪的话就是:“你去过法国吗?” 当然,我们每次都是只听到声音,但门就关上了。。。
影片的核心是一个新来的女助理,她毕业于高校,有着很强的野心,希望能成为制片人,她的父母也为她有这份工作自豪。影片不紧不慢地呈现了女助理一天的工作,从凌晨离家到夜晚回家,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地反应出了底层助理的辛苦和整个大环境的潜规则。然而她每天起早贪黑,甚至兼做清洁工作,办公室里却没有一个人尊重和感激她的付出,几乎没有一个人正眼看她。影片也首次展示了一个好莱坞公司初级助理工作的辛苦。
这其实不是新闻,在很多年前,就有过相关的书籍,专门讲好莱坞助理生存指南!大部分的助理无论男女刚开始都非常低微,做的大部分工作与制片完全无关,就是复印、接电话、端茶倒水、帮老板买午餐、订机票、报销、拿干洗的衣服。。。这些我做实习的时候也做过的。只不过,既然很多大导演、大制片也是这样起步的,很多年轻人也都任劳任怨。
本片中的女助理做这些倒没有怨言,只是她慢慢发现,不断有年轻漂亮的女孩进出办公室或被安排去酒店,她还要帮忙应付老板的老婆发来的质问。甚至公司上下都知道老板的行为,不仅没抱怨,反而跟着一起调侃那些女孩,对此习以为常,甚至不少会帮他安排女孩,打点一切。
因为女孩也是新去作助理,就像观众一样,对一切不熟悉也充满好奇,带着观众一起逐渐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里面的乌烟瘴气地让她多次窒息。但如果去找HR,就是被威胁,大好前途可能尽毁。临走还要被HR说:“别担心,你不是他的菜。”作为安慰。
最有趣的是,韦恩斯坦每次批评她后,她都需要写书面信道歉。而韦恩斯坦也会夸她是聪明人。仿佛好色的老板也有理智的时候,美女虽然多,但总要找一个是真的干活儿的,而且还要识大体顾大局。而这个有着优秀学业背景且急于成功、从小城市来纽约的女孩正好符合要求。
本片是米兔运动后,编导采访了多位韦恩斯坦助理写成的。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大大满足了观众对韦恩斯坦的好奇心。毕竟,直接从受害者角度出发,往往被认为偏颇,不如从他最亲近的旁人角度出发,更加客观。而女助理虽然一切看在眼中,却只能沉默,片中大量的时间都是没有对白的,只有复印机的声音,电话铃声,正是显示了为何我们等了这么久才听到事情真相的原因:无数这样追求事业的小人物作为个体,都因理想而放弃了原则,不得不向权势低头。。。直到一个又一个人挺身而出。
影片成功地渲染了一种恐怖气氛,整个电影的颜色灰暗,死气沉沉,在沉默之外的对白中则多为对人的侮辱和贬低,成功营造了一个有毒环境,似乎没有一个好人。片中也常常可以听到韦恩斯坦对下属的大喊大叫及用难听的话贬低下属,这种口头上的暴力也是他的标志性特色之一。虽然没有任何暴力内容,但女助理显然被周围的环境搞得惶恐,经常看到她吞口水,不敢看周围的人。
看完本片,大家定会觉得安海瑟薇在当年的《穿Prada的女魔头》里出演的女助理那简直是太幸福了。
不过,本片的呈现方式在大众眼中可能会偶尔无聊,缺乏商业吸引力,毕竟看着她打扫房间、洗盘子和复印很久确实会觉得没有《Bombshell》那种快节奏、戏剧性的叙事方式有趣,所以才退出颁奖季而在1月上映。但影片里讲述的一切真的不容错过。话说就算找大明星,像《Bombshell》那样拍都依然可能备受争议,这类性侵电影目前其实很艰难,但又很重要。 主要原因是事情才发生不久,但相信未来类似的电影会越来越多,也希望角度不同,可以有更为犀利和尖锐的视角。
有选择才有自由,有选择自由才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我看完电影《助理》(The Assistant 2019)后的最大感受。我觉得本片中的女主离抑郁症不远了,因为她整天生活在职场的恐惧之中,而她恐惧之源就来自于她没有选择自由,她除了干这份工作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工作可选。
她当然知道整天干着重复无聊的服务性工作,离她的职业理想越来越远,但她又能怎样。各方压力汇聚在一起,又加深了她的无可选择感。(1)办公室二男同事,应当不是小白了,各方面资历不会比她差,在老板的鼻子底下一样地低声下气,忍受着老板的咆哮。(2)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她本想跟他抱怨一下人事安排的不公,不曾想被严厉地警告:你的工作岗位,常春藤联盟高校毕业生来应聘的就有400多人。(3)老板知道她抱怨事后,给她的选择是:要么走人,要么道歉;重要的是,连道歉还得无比谦逊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很感激能有机会在贵公司工作,我不会再让你失望了。”“很高兴能有机会继续为你效力,我不会再让你失望了。”这就是那两个同事给她的指点,显然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4)大家误以为她真的为老板的不检点行为而替那些女孩子们担心,但公司前辈在电梯内的安慰却是:“别担心,她会比他得的还多,相信我。”(5)本以为父母可能会理解她,会是她最后的堡垒,结果父母首要关心的只是她的大公司待遇:“你在那边工作,机会不错,我们都为你高兴。”(6)更糟的是,她最后盯着老板那仍亮着灯的窗口,她那郁闷的表情似乎在泄露她潜意识里的恐惧:即便想卖,我还不是他的菜。
试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压力?各方压力其实都是在营造一种恐怖的气氛:你以为你有选择吗?你有更好的选择吗?离职后你还能干什么?只要她内心的呐喊声高不过这些恐怖之音,她就得继续忍受,否则她面临的可能就是精神的崩溃。
说实在的,无论是公司、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敢欺压你,看准的就是你没有选择,如果你有选择,可以不仰它鼻息,那你就是爷,会被高看几分,但有这样能耐的能有几人?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恐怖是它运作方式之一,你能努力的就是在这种运作之下尽量争取更多选择,但永远别指望能走出尽头。
虽然当年美国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之一的“免于恐惧的自由”,是在二战背景下提出的,更多的是指免于生命安全危险的自由,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免于恐惧”越来越指向心理的安全,这种因职场压力所造成的恐惧对人心灵的摧残丝毫不亚于对生命的剥夺,这应当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想,在关注me too运动外,这也是本片另一层意义所在了。(文/石板栽花 2020年5月8日星期五 感谢摆渡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观看《助理》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这是一部关于韦恩斯坦的电影。
于是我们跟随着韦恩斯坦助手的视角,浸入了一个完全陌生而可怖的世界。“沉静”这个词语,贯穿了助理简一日的每个角落,但是掩藏在这番静水之下,却是不得不保持沉默的苦痛,是慢慢麻木的内心,是无处寻觅帮助的茫然,于是所有的控诉,都化作无言的沉静和默默的凝视。
剧透预警 电影讲述了作为一位知名电影制片人助理简的一日生活,天还未亮就来到公司,打扫老板的办公室,打印一日的办公文件,准备好瓶装水和药,然后接听电话,处理行程,接待并安置新人...
然而,当她把一日中发现的某些细节连缀起来,某种不协调的感受便悄然而生,她意识到某些事情正在发生,然而她的一点点反抗很快招致了反噬,于是简明白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她必须要保持沉默。
一日结束,事情依旧在发生,她无力去阻止,也无法去抗争。
这部电影据说是整合了多位韦恩斯坦助手的言辞,将所有的剧情整合在助理的一日工作之中,所以本片在某种程度上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但同样因为这种事无巨细的工作的填塞,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助理一日需要处理的事情之多,之繁琐,而她所要面临的种种挑战也让观众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导演想要带给我们的体验。
举一个例子,当制片人老总的老婆打来电话询问为何她的银行卡被冻结的时候,简试图给出最令人宽慰的回答(虽然并不被领情),继而她立刻受到了老总的电话谩骂,作为回应,她马上写了一封邮件道歉。
片中有许多这样的情节,工作的压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逼迫而来,但是在工作背后,更令人难以捉摸的便是那个从未露面的老板。影片显然是故意将老板这个角色从镜头中抹去,但是却用巨大的篇幅去描述和老板相关的一切,于是他的用药,他的办公室中遗落的女性物品,他打来谩骂的电话,他和他老婆的关系,都随着助理的视角而慢慢明晰,我们也愈发能感受到助理所受到的这种几近“恐吓”的工作压力。
当然,本片既然以韦恩斯坦作为大的背景,自然无法避开他的性骚扰或是某些更为恶劣的情节,遗落在地上的女性头绳,打印出来形形色色的女演员照片,老婆对于丈夫出轨的质疑...这些让简产生了某些怀疑,但是真正让她动摇的,是新来的那个女助理。
新来的女助理看上去毫无经验,只是一幅漂亮脸蛋,在把她送到酒店之后,她发觉老板可能也去了那家酒店,所以两人的关系,利益的链条便逐渐显现出来。
但是,简又能做一些什么呢?
影片的高潮,便是简在HR面前对于老板和新来助理的抱怨,简讲述了自己的猜测,但是HR说着漂亮的官话,却显然没有站在她那里,还隐隐威胁着简。
于是这种“恐吓”再次出现,观众发觉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之下,仅仅凭借她这样的身份,是无法发出任何有意义的呐喊的。
与韦恩斯坦事件同时爆发的,便是MeToo运动,也就是针对男权社会的一场控诉。
在近期的网络舆论中,因为某些田园女权的存在,“女权”这个词语逐渐被赋予了不好的意义,以至于在我开始看本片的时候,我时常会觉得片中所表现出的对于男性的攻击过于直白尖刻,比如里面的韦恩斯坦明显就是个非常脸谱化的恶人,而那个HR对于简的态度也实在糟糕到刻意。
但是当简什么也没有说,默默接受一切,然后父亲打来电话,她说一切都很好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本片其实并没有刻意去丑化或是贬低男性,它只是很精准地叙述了一个受到男权社会压抑女性一天的日常,几乎是带着一点魔幻意味的,将一个有着良知的女孩在一个早晚的工作之中打磨成为了缄口不言的受害者。
是的,简绝对是一个受害者。
不是仅仅出卖肉体或是被性骚扰才能被称得上是受害者,在隐性的压抑下沉默,便足够可怕。因为那些无形的规矩与条条框框比实体的禁锢更为隐秘,就像是我们全片都没有看到韦恩斯坦的正脸,然而他的触手却早已蔓延到了公司的每个角落一般。被社会封住了嘴的女性,其实和那些被性侵的女性一样,都是赤裸且无助的。
于是本片其实很好地把握了这个“控诉”的力度,没有像《新霹雳娇娃》那般白痴地高喊女性万岁,而是类似《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那样,缓缓道出一个故事,因为如此真实,如此有血有肉,于是便无法被忽略。
《助理》的预告,其实有些误导别人了,从预告来看似乎是一个惊悚片,但是本片看下来,倒是颇有“去戏剧化”的特点,哪怕全片中最为激烈的冲突,也不过是简和HR的一段对话而已,不过尽管剧情是如此平缓地流动,我们依旧能在一个个镜头的延伸之中和女主感同身受,并在那些重要的剧情节点上体味影片所蕴含的复杂情绪,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它做得比我预期得要好,没有如我所想那样只成为一张控诉韦恩斯坦的大字报,电影展现了女性在职场中所受到的无形压迫以及迫不得已的沉默。
所以,这样的电影绝对有必要拍出来,更有必要被世人看到,很多人已经在平日的生活中习惯了缄口不言,习惯了沉默并接受那些正在发生的不公允,那么如若连电影都不能为这些人发声的话,她们内心的控诉又能向何处宣泄呢?
韦恩斯坦案的一角,Kitty Green展现的是对女性的系统性压迫。何种可称谓系统性压迫,主角Jane西北大学,名校毕业,怀揣职业梦想,来为“电影大厂”工作,年轻梦想有为,吃“猫饭”,整日守着电话,处理琐事,包括清洁打扫,还有承接另外两个男同事甩给她的吃力不讨好的烂活——大Boss妻子追问丈夫去哪了。与此同时母父为她寄予厚望,她却从不知道自己的电影专业何时能发挥作用。各行各业的精英女性,从名校出走,来到各自的专业领域成为勤杂助理,在那里消耗,直到发现那张办公桌能提供的价值远低于她真正的需要,它只是把她们固定在那里,一个公司的高级勤杂岗位不能变成电影制片人,好让那个岗位的女孩们“完成打怪升级”,那只是一个座位,不是通道。对比韦恩斯坦案发后的滔天巨浪,影片中Jane对新手助理的担忧在这群男性中显得毫无重要性——在男性组成的环境中,有毒反而符合男性政治正确。其他人都在混淆她的价值观和认知,只有一位女性同事给她宽慰。西北大学电影专业的Jane的职能就只有不住的道歉道歉道歉,当她吃着便利店冷食,走入黑夜,这种系统性压迫,像走入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