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之后的小品《最后的时光》(Time to leave,2005)令我对Ozon改观了,他尝试探索人如何面对死亡,濒死者徘徊于情人、父母、姐姐与陌生人之间,从死亡的阴影反照出人间有情的和暖夕光,教人痛心、恻然。及后的《华丽安琪儿》(Angel,2007)是有点儿平庸,回归昔日Hollywood的Melodrama传统,导演将重点放在主角身上,她的性格描写总算成功深刻,同样是刻划女性流行作家,《华丽安琪儿》比《泳池情杀案》平实多了。到《小飞B》(Ricky,2009),分数持续有增无减。最后的时光以后,就是新生、起飞。Ozon似乎逐步学懂了留白、含蓄、简约、宁谧的美学法则,明白到距离与空白的重要性;同时,焦点也从故事及叙述结构,转移到人身上。
《小飞B》是关于母爱,而谈及母爱,我总喜欢引述弗洛姆(Erich Fromm)在《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ing)书中提到的一番话:「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其实,父母都关心子女,虽然父母可能会难受,但子女始终会成为独立的个体。从小津安二郎的风格奠基之作《晚春》(1949),到李翰祥改编徐吁同名小说的《后门》(1960),甚至话题作《变形金刚狂派再起》(Transformers 2,2009)和《小飞B》等等,或多或少都渲染两代分离的情节。分离一方面见证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不舍,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子女的成长甚至乎个人的德性。但《小飞B》的独特之处在于创作人关心母子伦理关系之余,又发挥出童心及想象力。原来Ricky是一个「怪胎」,由普通BB渐渐蜕变成长为小小的Angel(天使/安琪儿),最后他自个儿飞走了,但也可以说是Katie放走了他,因为她从中看「美」,彷佛她看到人类堕落前完美无瑕的创世秩序,人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美好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