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豆花女(1992)

豆花女(1992)

又名: 金枝泪

导演: 陈朱煌

编剧: 刘正谦

主演: 狄莺 李小飞 谢小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IMDb: tt0333360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金枝(狄莺 饰)的丈夫在一场海难中不幸丧生,只留下女儿小娟(苏育云 饰)和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之后,金枝嫁给了名为黄天柱(李小飞 饰)的矿工,可是这段婚姻却遭到了黄天柱的儿子黄小鱼(谢小鱼 饰)的强烈反对。

演员:



影评:

  1. 《豆花女》拍于1992年,号称《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续集。是1988年《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大陆引起感动狂潮之后,导演陈朱煌携主演谢小鱼再次合作推出的作品。

    好的文艺作品从来都不害怕时间。忽略了演员的服装,残破的场景,相对拙劣的摄影、剪切技术,演员本身的表演应该是传神的,剧情的核心应该是震撼人心的。我从来不拒绝老电影,即便偶尔有点荒诞,有点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豆花女》是失败的。说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就要男人在女人走过身边的时候死死的盯着,忘记了手中的事。说女人为了丈夫的故去而伤心难过,就要在一片险滩上匍匐前进直到浑身是血。这是演技上的稚嫩。说一个再嫁的母亲,一定会对继子比亲生女儿更好,因为至少女儿还有她做亲妈。说一个不幸的女人,就要她死了一个又一个丈夫,最后连继子也死掉了。这是剧情上的拙劣。两个镜头之间的切换,有至少半秒钟的黑影。逆光看不清脸的镜头到处都是。这是技术上的不足。所以,《豆花女》没能像《妈妈再爱我一次》一样跨越时间,至今仍存在于80后孩子和60后妈妈的心目中。

    我的儿童电影系列,重点关注小演员的表现。这部电影,谢小鱼的戏份直逼女主角。相对于表情夸张而显得不自然的成年演员,他的表现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可圈可点的。小鱼后来想要投身歌唱事业,可惜出了几张唱片都是不温不火。现在,他台湾大学就读,大四了,跟我同年。

    不管时至今日我在用怎么样的视角和观点对这些老片子指指点点。我都必须承认,电影和所有的东西一样,即便不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依托某个特定时代而生,自然就是有时代特点的。能经得起时间挑拣的文艺作品毕竟是少数。而对于其他在现在看起来略微可笑的东西,我们仍然应该满怀感激的,去怀想它曾经带给从前的我们的那份感动。
  2.  这个电影名怎么来的,很奇怪,并不贴切。倒是《豆花女》恰当一些。本片的故事有真实的基质,但拍得不好。比如这个故事架构,要有明确的指向,要有相应的表现,可是没有做到。母爱,表现得泛泛,简单。
        难以容忍的镜头,如开头在海滩的(空洞),如在家长会上的拥抱。在家长会上,固然动情,但没必要如此。不高明的情节,如小鱼要去留学,为什么非得去呢?可以这样补充一下呀:小鱼学的是理科,要做一名科学家,并很有前途什么的。不然,小鱼就是要去,却占用别人的幸福,很不对。
        电影是在校影视欣赏协会的活动里看的,没有人哭的样子,一个组织者白白准备了纸巾。小鱼去留学占用阿娟的嫁妆,观众不满的声音倒多。
        时代,技术,观念等问题明显存在吧。这类片子,反映一般,只能证明本身不够好。题材处理简单,可一些道理本身是不错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懂事的孩子令人心疼;还有关于女人是豆花的比喻,女人需要男人做依靠,一般来说也是吧。
  3. 我差不多是第一批90后,然后我最早是二三年级的时候,放学回家在六公主上看的。当时记得画面很暗,还有妈妈卖豆花的样子。但是我那时候,好像还看过另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想不起来叫啥了,好像也是对新妈妈从恨到爱。(知道的朋友希望能告知一下哈~)

    昨天晚上,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来,今天就又看了一遍。还是哭得稀里哗啦的,母爱是超越历史时间的东西,不管是90年代,还是21世纪,永远都那么真切,深刻,不会一点过时。

    至于在影评快结尾的地方,有人对妈妈重男轻女有点说法。也许这是表现母亲一生的爱。本来写到儿女长大也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写下去,写到儿子为了救人而死了呢?也许这是母亲一生的主题,如果没有这些,就是不完整的。


    今天(第二天)我还给我妈看了,她看完后说,很好看很好看,情节很简单。=.=

    她说她以前没有看过,我就说91年公映的,就是你们年轻的时候。她还是没有印象。


    想想现在的电影,那些大片,耗资巨大,卡司强大,却一定没有什么看头。好的电影,不需要花重金,只要故事好,情节好,音乐好,就行了。音乐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想《豆花女》中如果没有《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也会逊色很多。正是因为这首歌,让很多潜藏的情绪,在一刹那间爆发出来。

    电影拍摄地点在台湾的某个矿山,都是黑黑的房子,低矮的楼群。我很喜欢这种乡下风貌的电影,包括几年前看的《大佛普拉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好像都是这种破败的气息。台湾不是一个可以用城市文化概括的地方,台湾更多更深层的是乡村。

    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富裕,可能跟彼时的大陆比,也没有发达到哪里去。这或许是可以让我们遐想两岸情感距离之亲近的时候,然后92共识也很快出来了。兜兜转转那么久之后,这些现在不太可能了,两岸的情感距离越来越大了。

  4. 对于孩子的不理解,用自己的行动给予了解释,也倾注的所有的爱。在现今的社会,总会有一种感动让你不流泪不行,后妈的温情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