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难免疼痛 / 会很疼的 / 弃业医生日志 /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编剧: 亚当·凯
主演: 本·卫肖 安比卡·茂德 阿历克斯·杰宁斯 罗里·弗莱克-拜恩 汤姆·杜兰特·普里特查德 哈丽特·瓦尔特 米歇尔·奥斯丁 卡迪夫·克尔万 阿什利·马克圭尔 迪韦恩·托马斯 迈克尔·沃克耶 汉娜·昂斯洛 罗茜·阿克曼 格蕾丝·库克-甘 詹姆斯·科里根 乔治·索纳 巴利·吉尔 利兹·凯尔 艾尔·罗伯茨 玛丽昂·贝利 露西·拉塞尔 莎拉·克斯托曼 乔西·沃克 约瑟夫·戴维斯 丹尼尔·弗恩 Thomas Aldridge 杰克·威尔金森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22-02-08(英国)
集数: 7 单集片长: 47分钟 IMDb: tt8681148 豆瓣评分:9.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Nobody But Me – The Human Beinz Adam walking through the hospital
Kiss with a Fist – Florence + the Machine Adam receives a call on his beeper
Wicky – Hooverphonic Adam leaves the hospital
The Tearjerker Returns – Chilly Gonzales & Jarvis Cocker Adam performs the Caesarian
The staxte We're In – The Chemical Brothers Adam goes to the strip club
Trouble – Ray LaMontagne Beginning of the episode
Music When the Lights Go Out – The Libertines Adam goes to bed
Everything I Am Is Yours – Villagers Adam leaves the hospital
House of Cards – Radiohead Adam returns home after dinner with his mother
Let's Dance – M. Ward Adam and Harry go to bed
The Tearjerker Returns – Chilly Gonzales & Jarvis Cocker Shruti leaves the hospital
My Autumn's Done Come – Lee Hazlewood Adam and Harry speak outside the church
Toothpaste Kisses – The Maccabees The doctors get ready for work
Three Little Birds – Bob Marley & The Wailers Ms Houghton sings
House of Jealous Lovers – The Rapture Adam and Harry go clubbing
The Way I Feel Inside – The Zombies Adam and Harry dance
Remember Me – British Sea Power Adam sees his first patient of the day
Hands Around My Throat– Death in Vegas Shruti sees a couple trying for a baby
Diving Horses – Death in Vegas Shruti tries to eat her lunch
Dirge – Death in Vegas Shruti goes up to the neo-natal ward
Modern Romance –Yeah Yeah Yeahs End of episode
Fake Empire -The National
Heartbroken Adam does his first shift at a posh private hospital and finds that it's no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Shruti has a challenging night shift on the NHS Ward
Signal and Sign by Maxïmo Park
Born to Cry by Pulp
Original Song that plays as Adam gets used to private hospital life
Episode 7
The Book of Love by The Magnetic Fields
Original Song that plays over the end credits
This is going to hurt,hurt的不仅是患者,还有医生。不同的是患者可能一生hurt这一次或几次,医生却要一直忍受某种痛苦,困在医院走廊、消毒水味、鲜血、生命和死亡里。一开始看到shruti下班“sorry I really tried”那里还以为考试其实没通过(再次意识到自己的做题家思维,只能理解不通过考试的自杀,不能理解通过考试的自杀),后来发现shruti其实已经通过考试了才恍然大悟。Be careful what u wish for,当你设定了你的true calling,当你用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规划为其准备,然后你发现你命定的道路上——实习生、实习医生、咨询医生,你、五年后的你、十五年后的你,都困在同样的痛苦里。当你发现你给自己订购了一个四十年期的地狱。 什么还能留下你? 而且最messed up的点在于,你痛苦的根源正是你慰藉的根源,你慰藉的根源也正是你痛苦的根源。Shruti在奶酪店被接生过的病人家属认出,却无法真心地take the credit for it,因为你一旦爱生命、爱帮助他人的感觉,不把婴儿当做a bunch of cells而是真正地爱TA们,你就要预见到下一次失手的时候自己将要承受的无尽的痛苦。所有的慰藉都是预付的货物,时间到了,又有血泪要偿。日日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妇产科是existential crisis的关键切入口,“生死疲劳”,在夜以继日的折磨里,人类依然本能地受苦、挣扎、分娩、延续。疼痛难免,活着的人继续啜饮生活的苦味然后生生不息,在习惯中前进,哭笑、流血、降生,等待死去。
好像很久都没像读这本书一样,很快地看完了书和剧版,还迫不及待(略加强迫症)地希望安利给所有人,甚至想去所有我知道的评分网站上给它打满分——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也是一部被改编的很好的电视剧。
作为曾在留学期间领教过NHS的人,我时不时地还是会回忆起在NHS所属医院做手术的日子。像梦一样,反复的希望与失望,每个对我笑脸相迎(以及在我还没从麻醉劲儿缓过神来的时候扶我去上厕所)的护士,甚至还有在手术等候室里遇到的一些与我同病相怜的人。重新想想,那段日子我不知自己是如何熬过来的,但没有去埋怨过医生的不好,或是深究全麻手术之后也不给我住院一晚的原因——只是中西方差异而已,在英国做完手术马上就能吃薯片呢——时至今日,我看完了这本书,并通过BBC暗绿色的镜头重走了一次医院的楼道,我再次审视英国医疗系统里我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一切都变得揪心般难受。
我仿佛又坐回到人满为患的急诊区——不,是先回到前一天晚上出现症状后的惊慌失措。打了急救电话,被告知我最好等第二天一大早再去急诊,因为半夜没有人会用那些精细的眼科仪器为我做检查——这和书里所说的现实完全如出一辙,尽管我的经历发生在这本书最初开始记录的10年后。我来到急诊区,艰难地理解着我这辈子完全没听说过的医学单词。因为病情可能过于严重且需要紧急做手术,所以我得以刚到没多久(应该在一小时以内)就见到了consultant。我记得他当时带着一个年轻人,不知道是学生还是像Adam Kay一样的junior doctor,总之站在一旁,没有椅子。那个房间为何会如此的昏暗呢,仿佛已经上过了一遍BBC的墨绿色滤镜——我的记忆确实如此。
手术过程不想再累述回忆。毕竟是眼科,不像书里描述的妇产科病房那般血腥,我只记得从未接受过全麻手术的自己的无畏;第二次术前和麻醉科医生讨论前一次手术记录里我背上的红色圆圈是否为过敏反应(拔火罐的印子,幸好英国医生也知道这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古法);那次手术好像正好是奥斯卡颁奖礼第二天,于是我睡过去之前医生还在跟我聊水形物语和爱乐之城的最佳影片颁奖乌龙事件……说到底,都是一个个很正常、很值得信赖的医生,我无从得知他们之前值了多久的班,但在我面前,他们是维持着一个很棒的状态。
后来在家休息了一年,重新回伦敦读书后,我说什么也要去私立做定期复查——我眼睛情况太差,NHS无止境的排队确实难以忍受,正好当时也认识了一个在私立做过手术的中国病友,认为那里的环境不错,医生也值得信任(似乎都是consultant级别)——每次复查完的账单残酷地为我验证了这一点。我认识了永远对我很友善的前台和护士,每次都能约上一样的时间(对于一个满课的新闻专业学生而言实在是很重要),还能有一位亚裔医生为我看诊(能用中文解释的一瞬间真的很感激,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眼前会看到些什么、怎么描述)。毕业前为了拍摄以视力障碍人士为主题的纪录片,麻烦了他们不少(没另外收我钱真是万幸)。当时我也感叹过,一直给我看诊的那位医生为了帮我,起了个大早,赶在上午出诊前接受我的采访。就为了那一点说来简单的“意义”,我们都能坚持多少呢?像Adam Kay所言,最终能撑下去的都是靠医生心里的那一点热情。
这次看完剧之后,我在网上搜了不少评价(好吧是上班摸鱼没事干)。一个论点是提到这都发生在Brexit、pandemic之前,十几年过去,大部分可能还是没有发生变化,机制上的问题仍然根深蒂固,值得所有人反思。另一个论点则是提到这类医疗剧的现实性,认为这部剧仍然只是一个mainstream medical drama,是在BBC播出,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批判现实?但医疗剧又是一个独特的题材,因为做的越真实,就会越无聊、越血腥,观众也就越发难以接受。于是拍电视剧的时候,很多件事都要交给同一个医生去做,对病人来说“死亡”似乎还变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其实在医院里这可能最没有意义。
现在的我已经毕业开始工作,也陷入了对职业意义的虚无主义中。可能和医院类似,新闻行业是另一个永动机,因为24小时都有事情在发生,电视里24小时都需要有东西在播出。这个行业缺了谁都可以,总有其他人还在踩踏板,让一切继续转动。加班变成了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完全没有了自己生活的人成功当上了领导。但我常常会问身边的朋友,你们需要一整天都看到新闻吗?你们真的需要一整天都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吗?吃瓜的时候有考虑过有多少人还在维护、更新消息吗?
本喵说,这部剧是献给NHS工作人员的一封情书。然后我就在某个网站的评论区看到有人说:这可能是NHS最近能收到的唯一一封情书了……无论是医疗,还是新闻行业,还是其他任何辛苦又缺少变革的行业,我都对在那里工作的人抱有最大的尊敬,并对背后的机制怀有最深的恨意。
(话是这么说,班还不是得上么,能咋地。)
医生是为病人(或者应该说客户)救命的,如Adam最后所说“Day in day out, going the extra mile to keep the rest of us on the road.”,病人会出现各式紧急情况,医生则需随时待命,毕竟你失去的只是你的休息、对亲友的陪伴以及重压之下的心理健康,而病人可能会失去的可是她们的生命啊!
NHS永远拥挤的床位,破烂的设备,嘈杂的走廊,没好气的上司,这部剧还挺克制,没有展现出更多不安分的病人,虽然这肯定也不在少数。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医生一个人头上,人得心理得多么强大才能survive这一切。
我一直都很尊敬学医的人。那些最勤奋,最聪明的头脑将大好青春投入到日复一日地苦读中,辛苦地通过医学考试,最后留给他们的未来却是仿佛看不见光的。当然,治病救人后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再次点起心中的火苗,但这本就是医生这份职业应有的,而不是应该用来抵消整个系统的乏力给人带来的无尽疲惫。
看过这部剧以后稍微在网上了解了一下NHS的运行情况,看完以后觉得实在是一团乱麻,那么多政客也没能解决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希望还能抢救一下。财政开支不足和过度私有化的问题在疫情下更加突出,离这部剧的背景年代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不知道像Adam和Shruti这样过着艰辛日子的医生是否越来越多,或者他们已经都选择离开了这个体系。
电视剧改编得还是比原作和现实光明了点,Adam最后又回到了医院,也许可能还有第二季?但现实中Adam离开了医院,变成了一名作家,但我觉得他所带来的改变未必比他作为一名医生所能带来的小。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是因为学医真救不了中国人。Adam Kay弃医从文,是学医救得了病人但却救不了医生自己。
这算是我看过的第二部医疗剧,上一部还是《医龙》,主要是在看医生耍帅完成各种高难度操作,但这部却展现了更多那些医术精湛的医生的脆弱一面,我觉得也更接近真实。
你知道去私立医院值班一个晚上就有1000可以赚,在那生一次孩子要上万,够你度假20次,但买来的是芦笋烩饭和漂亮的枝形吊灯,而那可能是她们离开这个世界前见到的最后一样东西。
那个介绍职位的同学说已经转行了三个医生每个人都在拿六位数工资。
你不停地错过爱人,朋友,亲人的人生,而你自己除了工作以外很难有被称得上是生活的片段。
但你也知道那些母亲,那些孩子,那些奶奶们还需要你。你知道自己明明很擅长行医。
原著结尾他写道:“我希望各位读者能记住:下次政府再向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开火时,请不要随便轻信政客们的谎言。想一想每位医疗工作者为这份工作所付出的代价,无论是家庭层面还是职业层面。请记住,他们从事的几乎是一份不可思议的工作,每个人都时刻用尽全力做到最好。你在医院里的经历可能是很痛苦的,但对于他们来说,痛苦只会是成倍的。”
电视剧里直到最后才让Adam西装革履地对着法庭讲出一番宣言,其余时间都没有类似的抒发,只是真实地描绘妇产科的日常。有惊险的手术,有同事关系,有医患关系,有上下级关系,有要面临的诉讼,有官员来访,还有家庭关系。七集的短短篇幅并没有过度偏重于哪个方面,而是面面俱到地还原了妇产科医生的生活。原著里的Adam分裂成了稍微junior的Shruti和senior的Adam,但我没想到这个更青涩的Adam会终结在这里,看得真的很难过。借着这个新人物还穿插进来一些对种族、移民和阶层的讨论,真的是很好的创新。
我也很难不想到陶勇医生,他因为病人的报复再也不能走上手术台,但和Adam一样,他现在以另一种角色让人们了解到医生这个光辉名号下的心酸,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一直温柔地注视着这个早产儿,那些血腥的场景不断闪回,误诊的愧疚怎么也摆脱不掉。母亲感谢他救了她们的命,但又有谁来拯救他呢? 我想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首先更多的人们能够站在医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压力,当我们作为病人求医时也能对他们的处境多些了解,不至于更多的矛盾把更多的优秀医生逼走;其次也会推动政府把更多资源投入到需要的地方吧。真的是很优秀的作品,在人物塑造、剧本编写、社会价值,各种意义上都很优秀,希望有更多人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