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音乐永不停歇 The Music Never Stopped(2011)

音乐永不停歇 The Music Never Stopped(2011)

又名: 最后的嬉皮(台) / 音乐永不停止 / 鼓手先生

导演: 吉姆·科尔伯格

编剧: 格温·劳伦 加里·马克斯 奥利弗·萨克斯

主演: 朱莉娅·奥蒙德 J·K·西蒙斯 卢·泰勒·普奇 米娅·麦斯特罗 坦米·布兰查德 斯科特·安第斯 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 马克斯·萨瑟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1-01-20(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105分钟 IMDb: tt1613062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亨利(J·K·西蒙斯 J.K. Simmons 饰)和儿子贾伯利(卢·泰勒·普奇 Lou Taylor Pucci 饰)同样喜欢音乐,但是他们喜欢的音乐却是迥然不同 的两种风格。20多年年,因为对政治的不同意见导致贾伯利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过。如今,贾伯利落魄地流落街头,并发现脑部有肿瘤送去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但是这颗肿瘤已经彻底破坏了他的大脑,他失去了创作新的记忆的能力,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活在1968年。为了重新走进贾伯利的世界,亨利邀请研究脑瘤与音乐的专家黛安(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饰)来治疗儿子的病情。黛安发现贾伯利对早期的的摇滚乐仍然有感知。但这种迷幻时期的摇滚乐对60多岁的亨利来说简直不能接受,但为了与儿子的沟通,他开始研究起60年代的所有摇滚乐团。

演员:



影评:

  1. 电影里面几首很好听的歌曲

    All You Need Is Love----Beatles
    Desolation Row---Bob Dylan
    Mr Tambourine Man---Bob Dylan
    For What It's Worth---Buffalo Springfield
    Kind Woman---Buffalo Springfield
    Mellow Yellow---Donovan
    Uncle John's Band---The grateful dead

    死活找不到里面他们乐队Black Sheep演唱的It is about summer,个人觉得比片尾曲里唱的好听。有找到的分享一下哈

    更正一下,歌曲名称应该是summer song。全部8首歌可以在新浪微盘上下载
  2. 有一年在巴黎过白夜(就是市政府举办的一个大家通宵逛博物馆和各种免费展览的活动),从夏佑宫走出来已经大半夜了,我大概心情很好就在马路上开始哼唱起来,结果后面的同学笑嘻嘻地说:” 你这样就好像在中国大街上看到有个外国人在唱义勇军进行曲哦... ...“。真是天晓得,我压根儿忘记了这是马赛曲的前奏,我想哼哼的只是那首 Beatles 的 All you need is love ... ... blah blah blah... ...

    所以当电影里的Gabriel精神抖擞地吹起长号兴奋地问:“猜猜这是哪首曲子!”,我忍不住笑,我知道你老兄必定不是问法国国歌。

    6,70年代的美国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性解放,嬉皮士,摇滚乐,大麻,反战,LSD,迷幻艺术,披头士,迪伦,伍德斯托克,吉米亨得里克斯... ...这些腐朽的玩意儿70末才诞生的我浑然不知,那年头的中国刚从文革中头破血流地醒过来,接下来则是改革开放,南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89年电视上广场血流成河,我却为毕业考试的成绩忧虑... ...96年在大学,有个男生借给我一盘打口磁带翻录的磁带,白色标签儿上手写的歌名。那是 the Beatles one。我在图书馆做四级模拟题可却用我的小破Walkman一遍又一遍地听Yesterday简直听得入了谜,保罗麦卡特尼变成了世界上最会唱歌的男人,怎么能这么好听,好听得让人痴痴呆呆忘记了考试和背单词,好听得想让人掉眼泪。

    ... ...慢慢地佩柏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里穿过了黄色潜水艇,迷墙后飞出了齐柏林飞艇,Alice in chains和the kinks抱团儿堕落... ...那时候没有网络,我根本分不清谁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活过,除了打口碟中有个洞的小册子上四个人围一条围巾的看不清脸的小伙子和红色玻璃罐子中的苍蝇,我不知道他们都长什么样,过什么样生活,他们的歌儿听上去一点也不像80年代后的狂躁的金属音乐,而总是有种没心没肺的喜悦和天真,一点也不“摇滚”。

    一直到我自己慢慢地长大,70年代美国的种种变成了记忆中一个奇异的点。嬉皮士的自由自在,五颜六色花的孩子,要做爱不要作战,听起来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显得过于幼稚的幻想,音乐能够改变世界,曾经几乎一度成为现实。

    再后来,好像烟花放完落下火药和彩色的碎纸屑,这些孩子纷纷脱下彩色的斗篷穿上他们中产阶级的父母留下的西装回到银行,办公楼和工厂。剩下的一些至死不愿悔改的人流落到尼泊尔去,在喜马拉雅山下种大麻,看孟加拉虎穿梭在酒馆旁边,老成一个酗酒的废物。

    Gabriel若不是得了脑瘤,又会过着怎样的人生?一场口角之后便甩门而出竟然20年不再同父母联系,放弃了大学,放弃了女友,一心一意地追求着他的音乐和他的终极理想,用音乐制止战争和一切不义。看看我们如今这个世界,他到底还是失败了不是吗?

    看冥顽不灵的父亲为了重症失忆的儿子抛弃了大半辈子的成见,开始去听那些“吵”得要命的他认为是毒害了儿子的东西,好玩儿的是当他走进唱片店想要换一些儿子懂得的乐队唱片的时候,接待他的是一位朋克。时间如白驹过隙, Gabriel若有自己的孩子,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冲突,他是否也会觉得朋克和金属是一些 “吵” 得无法忍受的音乐,而儿子却再也听不进天空中戴着钻石的露西。

    电影的前半部分我就知道最后父子一定会在音乐中取得谅解,但导演努力避免了刻意煽情,使得这片终究走上一个近乎完美的结局。父子两之间巨大的间隙借着时间,疾病,柔顺的母亲和音乐终于一点一滴被填平,不复存在的记忆如同一个温柔的空洞,容纳着所有的怨恨,憎恶和反目成仇。Gabriel是幸运的,甚至他的脑瘤看起来也是慈悲的,爱他的父亲和母亲仍然健在,为他手术,风雨无阻地照料他,就算是面对逆子,父母之心仍旧保留着一丝不忍和宽恕。

    这样的父母不光有爱,还有着难以企及的智慧和勇气。父亲放下20年的隔阂想要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和他的价值观无比冲突,堕落邪恶,他仍然敞开心胸去接纳了他。这真让我感叹,美国文化无论如何是如此盛赞青春的文化,你总是能看到父母向孩子妥协,新一代摆脱桎楛获得人格和精神力量的成长,他们可能和父辈的价值观截然不同,却更强壮更有力量,在道德上更“对”。(或许into the wild是个例外)。

    反观我们自己的影视剧,一切的年轻的叛逆,自由的思想和生命的力量统统被抹杀。你能看到的只有向权威致敬,利用父母亲情进行道德绑架(我真的我真是受够了各种令人作呕打亲情牌的广告。)“常回家看看” “父母心在儿女,儿女心在石头”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些口头禅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国家里变成一道又一道恐怖的符咒落在年轻的生命头上,更别提充满着不安全感的父母对子女的各种感情勒索和人格绑架。

    从这个意义上说,All you need is not only love, 你需要的或许不仅仅是爱,还有勇气。
  3.     初次点击这部电影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看好,而是我天生难以抗拒以音乐打头的电影。而看过以后,我的的确确的震撼了。
       当然并不是仅仅因为是因为看到那种久违的胶片的感觉,尤其是那首我完全都烂熟于心的《All you need is love》出现的时候,男主随着旋律轻轻舞动的时候,忽然就感动了,这绝不仅仅是我也是披头士的歌迷,不仅仅是我热爱那个时期的摇滚,而是,因为贾伯力在潜意识里面对音乐的执着与着迷。我一直都不认为,这是不单是弘扬父子的感情。而是面对70年代时期的摇滚致敬,其中有一段时父亲问儿子,他说我不明白,讲述感情的方式,不是应该在我们以前对于心爱女孩的赞美吗,这到底唱的是什么,我一点都不明白。儿子站起来说,讲述的是一段旅程,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旅途当中的所有苦难,并坚持的一直走下去。这时候,父亲像是突然感悟到了什么。我想这是现在我们每一代人的希望,而这样的摇滚也讲述出了我们的希望!影片的结尾,两人坐在床上,“I will survuve,I will survuve”,好像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主旨,不管摇滚音乐怎样进程,不管人生怎么发展,不管电影怎么继续,都要有一颗继续走下去的心,不管内心多么的愤怒,不安,多特立独行,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就像寻找到与自己灵魂契合的歌曲,总要活下去!
      如果条件允许,我真想一直放着Truckin,一直永远不停
  4. 所有名字与音乐有关的电影我都无法抗拒,但看完了才知道,这是一部借着音乐的外壳,讲述有关父爱的电影。

    父亲亨利和儿子贾伯利都喜欢音乐,然而两人喜欢的音乐风格迥然不同。父亲喜欢的是四五十年代的怀旧老歌,儿子喜欢的是六七十年代的迷幻摇滚。儿子一心想做音乐,父亲却要求他上大学,但他还是在大学的入学晚会上拂逆父亲的意思,逃去看他最喜爱的乐队Grateful Dead(感恩至死)的演唱会,但最终没有赶上演唱会,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儿子的乐队在学校的音乐会上焚烧美国国旗,以此反对战争,提倡和平与性爱,此举彻底点燃了父亲的怒火,对于在爱国教育中成长起来观念保守的一代人,焚烧国旗是一件不能被容忍的事,父亲与儿子的家庭战争一触即发。

    在父亲眼里,对于经历过二战洗礼的他们来说,国旗是他们老一辈人用生命捍卫的精神领土,父亲的兄弟也曾战死在战场上,你玩音乐可以包容,你偷跑去看演唱会也可以接受,但你焚烧国旗,践踏我们用生命守护的东西时,扑灭你的叛逆火焰不由分说。儿子也早就受够了这个家庭顽固古板的氛围,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后,医院通知老两口找到了你们的儿子,你们的儿子却因脑瘤压迫神经失去了创建新记忆的功能,也就是他对于眼下的人与事都不能再记住,近乎处于痴呆的境况,并且他的原始记忆也永远停留在了1968年。

    父亲亨利了解到音乐能对损伤的大脑起到一定恢复作用,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于是他找到了研究该项目的专家戴安,来协助对儿子进行治疗。

    戴安也果然发现,只要一播放贾伯利曾经喜欢的音乐,他痴呆的大脑就立即活跃起来,甚至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他能对这些他曾经熟悉的音乐侃侃而谈。但父亲仍不能接受儿子喜爱的这些迷幻摇滚,他把它们视为精神毒药,甚至要赶走专家戴安。

    但回到家,妻子终于再也受不了他的顽固不化,儿子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子,正是因为你当年的强势一意孤行,作为父母你们从来只是禁止他做什么,却从来没试着去理解和接受他所喜欢的东西,你总是说自己听的音乐是多么美好动听能让你回忆往事,却对儿子所热爱的音乐嗤之以鼻,难道他所爱的不正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吗。

    亨利此时才如醍醐灌顶,他终于能够放下成见,去学习欣赏儿子所喜爱的音乐风格,他把自己收藏的老唱片都拿去卖了,换了儿子喜欢的音乐风格的唱片,他每天都去疗养院里,陪儿子一起听他所喜欢的音乐并试着去理解他的感受和思想。即使自己被查出心脏病住了院,他也仍把电话拿在手边,准备随时抢两张“感恩至死”乐队演唱会的门票,以弥补儿子当年错过演唱会的遗憾。

    功夫不负有心人,躺在病床上的亨利回答对了主持人提出的有关“感恩至死”乐队的问题,顺利拿到了演唱会门票,然而医生却禁止他带儿子去,理由很简单:你们一个心脏病,一个失忆症,怎么放心让你们两个人去看一场吵吵闹闹的摇滚演唱会。

    然后亨利用这样一段理由最终说服了医生:我不管儿子喜欢的是哪支乐队,如果儿子有喜欢其他乐队,而他们的歌能帮助儿子康复,那么我也会是他们的粉丝。他只要儿子能够康复,不管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他都是能够接受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

    父子俩终于成功去到了演唱会现场,演唱会上,儿子在为台上的乐队狂欢,而父亲则深情地注视着俨然像个正常人一样的儿子,在他心里,儿子能够恢复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儿子也说,跟父亲一起看“感恩至死”乐队的演唱会,是他生命里最愉快的时光。

    儿子享受着与父亲共度美好的时光,但他的记忆还停留在1968年,他不知道父亲已经悄悄变老了,并且患上了心脏病,终于在某一天的上午,母亲只身一人来到疗养院,儿子却困惑不解,指着墙上的记事板,急迫地说:爸爸每天早上10点过来。

    他不知道,他的爸爸再也不会出现了。儿子在父亲的葬礼上痛哭流涕,母亲搂着他的肩膀告诉他:这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总有一天要面对最爱你的人离去。

    看电影的时候我哭了,这篇影评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哭了,因为我父亲的爱也跟电影里的这位父亲一样深厚,也许天底下所有的父爱都是这样深厚。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来自他人的爱太后知后觉了,等到失去的那一天,才会意识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父亲在的时候,儿子亨利对每天父亲的出现习以为常,等到父亲不在了,他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最深厚的爱已经不在了,他再也不能跟父亲一起去看“感恩至死”演唱会了。

    小时候的我有时会梦到父亲死了,然后梦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早上醒来眼睛就肿了,我无法想象如果父亲不在了我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现在我长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时常跟父母意见不一致,这是两代人的思想碰撞,因为两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就像电影里父亲跟儿子,是不可调和的。但再激烈的思想碰撞,意见向左,一旦触碰到亲情的底线,便都不再重要了,就像父亲对医生说的:我不管他喜欢哪支乐队,我只在乎他们的歌是否能让我的儿子康复。

    这就是父爱,为了儿子我可以放弃自己的喜好,为了儿子,我可以喜欢任何一种音乐。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面向高分小众电影的影评推荐,让我们认识更多国内大荧幕上看不到的好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