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我首先觉得最棒的一点就是——片尾的最后几分钟。先是片子突然变成了DV模式,类似《女巫布莱尔》,然后在DV模式结束后,本来以为电影应该也画上句号了,结果又突然出现了另外的彩色版DV,这次的处理非常棒,尤其是最后那个女人坐在床上说话时的声音处理,和女记者脸上滴上血之后,突然抬头看到的天花板上吊着的死者。另外电影里电台访问突然停止那段,还有电话里的来访者突然说“大头怪婴”都让人印象深刻。
众所周知,97年香港回归前,各类“三级片”大行其道,而作为港产商业片的一个类型,惊悚恐怖片在90年代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佳作,更在97回归前后达至巅峰状态。“鬼片”不仅是那个年代票房卖座的有力保证,似乎更暗示着回归前港人郁闷的心态需要找到宣泄的出口。可惜的是,回归之后的“鬼片”热潮没能延续下去。在千禧年初期,以往出现在90年代的中小成本恐怖片销声匿迹,只剩下邱礼涛的《阴阳路》系列独力支撑,而不少知名导演的跨类型尝试也令人失望,比如像许鞍华的《幽灵人间》。而郑保瑞的出现可谓“平地一声惊雷”,给这个类型片市场带来了意外的希望。
这部《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算得上是郑保瑞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在此之前他拍过好几部无人知晓的电影。当年好莱坞一部低成本DV拍摄的《女巫布莱尔》创下极高的票房回报收入,于是,越来越多电影人纷纷走上模仿的道路。这部作品有借鉴《女巫布莱尔》之处,但并非全盘照搬,看得出郑保瑞对这个题材有自己的见解,而远非趋炎附势的浑水摸鱼之辈。影片题材源自香港某个电台深受欢迎的热线节目(据说至今仍在播),每期都由观众打电话到电台分享奇闻怪事,而这个大头怪婴事件据说改编自多年前的一件真实案件。片中更找来该节目的两位主持人现身演出,首先就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电台观众捧场,这个题材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其次,影片气氛营造一流。由始至终从未露面的大头怪婴成为全片最耸动人心的形象。镜头透过剧中一众角色的表情反应,给每个观众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刻画手法自然也留下最深刻可怖的印象,这才是恐怖类型片的最高技艺。郑保瑞对类型片的准确理解延续至之后的好几部作品。
另外,导演似乎不甘于只拍出一部吓人的类型片,他有意引入传媒报道手法的批判性思考。透过何超仪饰演的女记者之口,质问吴镇宇饰演的电台监制:用没有经过调查、没有根据的新闻来吸引听众读者,算什么真相报道?而监制的观点是:只要有噱头、只要是听众喜欢的内容,他就要去报道,不必在乎其真实性。这个质疑新闻报道的观点即便在现在看来依然意味深长,这种大胆尖锐的态度令这部类型片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深度。
尽管如此,影片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周丽淇那条线写得不够充分,导致前后出现明显的跳跃感。双结局设计算是一大创新,不过前一个结局有抄袭《女巫布莱尔》的嫌疑,更暴露出视点混乱的弱点,有点功亏一篑的感觉,而后一个才是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结局。这也算是我印象中港产片里首次出现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