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无家可归的小孩 家なき子(1994)

无家可归的小孩 家なき子(1994)

又名: 没有家的女孩

导演: 细野英延 井上健 大平太

编剧: いとう斗士八 高月真哉

主演: 安达祐实 小柳留美子 保阪尚希 水野真纪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94-04-16

集数: 12 单集片长: 46 IMDb: tt4810608 豆瓣评分:8.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女孩小铃(安达佑实 饰)和母亲阳子(田中好子 饰)相依为命的生活即将划上句号,因为阳子和名为悟志(内藤刚志 饰)的男人结婚了,就这样,悟志成为了小铃的父亲。悟志是一个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男人,为了养家糊口,阳子不得不没日没夜的工作以补贴家用,没过多久,阳子就病倒了。

演员:



影评:

  1.    今日,看了一部日本连续剧《无家的小孩》,一开始是唏嘘,那小女孩小铃所经历的事情远远超过了一个成人能够承受的极限,但她依然很坚强地面对,没有失掉希望。
       看着看着,心底却有另外一种声音占了上风,不由得对剧中反映出来的另外一种东西感到了恐惧——对金钱的狂热,社会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感。
       小玲的继父(实际上是她的亲生父亲,当年因为妈妈害怕要被郁郁不得志的悟志逼迫打掉孩子,所以带着小玲嫁与他人,后来丈夫死,又遇到悟志,遂再嫁与他)因为受过事业和爱情的打击,所以感叹“社会没有信用可言”,整天酗酒。小玲的妈妈积劳成疾入院长住,必须做手术才能续命。小玲只好去偷钱和给人擦皮鞋储钱。悟志抓住小玲老师川岛的弱点,不断地威胁勒索,最后被失去安全感的川岛杀害。
        川岛的父亲因为破产杀死妻子入狱,为避免受牵连,川岛直至父亲病死都未曾去探望过父亲。却因为父亲是杀人犯而被悟志威胁,最后为了日后的前途着想,杀了悟志,并请小玲为自己顶罪。这个曾经一心为小玲着想帮助她的人,为了配得起大企业家的女友,一步步走上歧途。说到底还是钱在做怪。
       小玲妈妈的主治医生一边说他会尽力挽救妈妈,但遇到手术前的风险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如另外一个无牌医生黑崎所言,并不是现代医学不够昌明,而是很多时候拥有医术的医生不愿意冒风险医治病人。
       小玲的舅舅为了钱可以设计害自己的妹妹,舅妈到处勾搭,表妹也欺负小玲,根本不知道情为何物。
       黑崎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但他并没有从业证书,他向病人收取高额的手术费用做一些危险系数很大的手术,或者充当一些医生的“枪手”,即是他假冒该医生的名义做手术,手术成功,名声便成了该医生的。他后来被小玲所感动,没有索要高额的手术费,却在离开前告戒小玲,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特别是对方提出:“请相信我。”的时候。
       小铃继承了父亲的高超画功,被一个著名画家大坪收养,但是大坪却是因为在小玲身上看到了自己因车祸过身的女儿的影子,希望独占小玲。如小铃所说,这位大师,以为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包括父女情。最后,大坪被狂热地爱着自己的女仆绝望地刺杀。
       悟志为了钱,把小铃卖给一个专养孤儿的老太婆,这个老太婆一直在强调世界没有爱,只有金钱,为了钱应该抛弃一切爱。最后,她为了筹措小铃妈妈的手续费,失手被抓。而她去偷盗的那个校长,一边大喊为教育奉献,深受大家尊重;一边收很多很多“黑钱”,将钱看的很重。
       ……
      当然,剧中也有温情,也有感动,也有超越金钱的东西,但是依然让人觉得这个社会是因为钱而大大地压抑人性的社会。这是一个失去希望的社会,安全感的获得只能通过金钱的积聚,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高下。如同小女孩一直的呐喊:“可怜我就给钱”。而小铃的悲剧指向一个问题:钱的缺乏,尊严的贬值,权利的丢失,人性的压抑~~~
       很多人都觉得电影其实就是现实的一个折射,所以我作了相应的联想,即使不是社会的主流,那么都该是一个思潮,敏感的导演、编剧感受到了危机,并将它们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了。当然这个只是我的猜想而已~~

    本文写于2007-08-12,首先发表于
  2.        本来这部剧可以像其他很多剧一样以美好结局结束的,比如小玲献血手术成功的时候,比如小玲爸爸知道真相决定重新做人的时候,比如老师在最后一集本来有很多机会被小玲感动重回正路...可是没有,老师想对小玲下毒手,终于惨死在主角光环之下,小玲终于变回了一个人。
        
        整部剧从头到尾,小玲身边的遇到的好人大都变成了坏人。倒是小偷集团,无照医生倒成了好人。就连大反派恶棍养父,到最后也成了一个被妻子蒙骗的可怜人,一个不得志的穷画家,想洗心革面却被杀害。这一切全都是金钱腐蚀人心吗?

        如果小玲的母亲能坦诚相告,整件事情也不会变成这样。可是她能告诉小玲是她抛弃了丈夫么?她的虚荣能忍受小玲心中的慈母形象的破灭么?

        如果片岛老师从一开始就勇敢的面对自己的过去,不当老师又有什么关系,在社会上四处碰壁又有什么关系?不是可以很坦然的活下去,甚至和章子得到幸福么?

        甚至小玲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不是在欺骗自己吗?漂泊零落受尽欺负,为了母亲的巨额手术费忍住辛苦,可是她母亲不是天真到一点没意识么?就算她母亲病好出院,她能让小玲幸福吗?

        
  3. 在日剧非常风行的年代里,我有一本当做宝典的书叫《日剧场》,到现在还留在家里。那书里介绍了很多当年最经典的日剧,也确实部部都是精品,其中就有《无家可归的小孩》。想了很多年,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这么引人入胜呢?假期在家随便打开土豆看了一眼,就没忍住一直看完了。
    小女孩小玲的命运实在是悲惨到狗血的程度,看下面这段经历:母亲得心脏病住院,受继父虐待,小玲一心想筹钱给母亲动手术,不惜去偷钱。她设计陷害继父,使之坐牢,然后去同样恶劣的舅舅家,之后舅舅一家也被她设计到妻离子散,她又辗转来到一以偷窃为生的老太婆家,老太婆一家被小玲感动,为了她去偷大笔赃款,结果锒铛入狱,小玲又无家可归,接着又被一个有钱人收养,最后有钱人也被暗恋自己的管家杀死,小玲交往了一个很好心的男孩子,突然男孩子父亲又死了,男孩被母亲带至美国,两人关系结束。好不容易,天才医生愿意不收费救治小玲的母亲,但治好的母亲为了救车祸的小玲死去了。小玲的继父知道自己是她的亲生父亲,决心要好好对待小玲,结果因为一直恐吓老师,被老师杀死了,而小玲也为了帮助老师去顶替坐牢。最后,一直关爱小玲的老师也从屋顶掉落而死,小玲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孩。。。
    不狗血么?不狗血么?不狗血么?
    片子的魅力一方面来自于小演员的演技,那双失去天真但又纯真无畏的眼睛,直直地瞪向丑恶的世间,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去批判世人。另一方面还是来自于一种反差,以小孩的口吻和角度说着大人想说的话,给人一种震撼。安达佑实小时候长的真可爱,可惜大了以后就残了。
  4. 如果说,金钱是把利刃,会挥舞着让理想和真诚破碎,那邪恶的始作俑者——欲望,才是挥舞着大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冷面刀客。

    社会化有时候是一个很可怕的词眼,它伴随着利益与虚伪,在成熟的外壳下装点着焦躁与不安。如果说是畸形的社会化混淆了我们对于它的定义,那也不得不说,这是它在这个过程中的失败。剧情的发展,利益的交织,人性的矛盾,内心的挣扎,我们看到的是好人都变成了坏人,而坏人却在最后还保持着一丝的真诚。

    小铃是很理想化的人物,我有点怀疑在现实中是不是真的有人能如此保持初心,或者说她太纯粹,纯粹地终究只是个小孩。会竭尽全力去救妈妈,会拿约定当誓言,会一旦相信了就义无反顾,会因为得到的温情而选择原谅,毫无杂质。如果说这部剧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真实,保留了温情与希望,它最大的看点也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孩子让看客的感动和不由而发的保护欲而已,但这些就足够撑起它的经典。

    一个人变坏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怎样的契机,受了什么的驱使?这些的落脚点都不是金钱可以担负得起的,金钱没有那么罪恶。或者说,很遗憾,不只是因为金钱这么简单。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认识的不够深刻,接受的不够坦荡,那他就会很多弱点是致命的。一个人生活的追求如果连他自己都不能清楚地认知,那他就更容易走向他所认为的捷径,走进金钱的牢笼。一个人走向不见五指的深渊,很可惜很可悲;一个人在黑暗中点亮最后一束光只为了照亮别人,更可叹。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小铃的坚强,更是她在泥潭之中为她伸出手的那些所谓的坏人。有些可悲,保持了最后本真的人居然会是这些让“正义之士”咬牙切齿的鼠辈。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活得很通透的人,很厉害。我想他们都有一颗很强大的内心,能够在迷茫的时候为自己导航,不为追求远方,只为了自在的一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