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春天花花同学会》里边黄秋生船长割股救荒岛余生的众人,割的是右股,当屏幕出现“Bingo梁的左乳房:1976-2006”,割乳救了自己也救了不举的任贤齐,异曲同工般伟大。 ps2: 广告女强人杨千桦开的是绿色现代途胜suv,临床心理医生任贤齐的坐驾是其代言的银色三叉戟马莎拉蒂跑车。任还晒了一晒他左手腕上代言的某名表。 ps3: TVB的一大帮甘草演员集体加盟此片(TVB可能有参股本片),例如秦煌郭少芸《大闹广昌隆》的369,感觉还不够出彩,或许他们放得不够开。包括内地演员郭涛饰演Bingo梁的老板,还有前TVB演员林家栋、张兆辉乃至《雪山飞鼠》里饰演程灵素的龚慈恩也露了一脸、杜琪峰御用配角许绍雄、林雪都有本色演出,但仍嫌不够过瘾。或许导演不想喧宾夺主,着力不足,虽然有很多笑声,但总觉得不够夸张抵死(那种香港市井特有的味道)。 ps4: 黎耀辉,出现在片头的工作人员名单中。 ps5: 建议广大读者找岸西的原著《哀悼乳房》读读。 ps6: 本片英文名2 become 1,妙!也是x年前的恐龙组合Spice Girls的一首歌名,高潮处几句如下:It's a night,It's a night,when 2 become 1……某位大学师兄曾经在冲凉房反复吟唱。 ps7: 再重申一遍,难过影城的3号厅的确是令观众看得最难过的影厅。但今日花50个大洋买了三张票,果然是超级星期二。很好。 ps8: 在此佳节来临之际,特预祝各位女读者身心康泰,学昨晚的奥斯卡影后话哉:Live a good life。
有些人听说西西的《哀悼乳房》被改编成电影了,免不了要去睇一眼,比如我。 看过之后才晓得,这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与西西的《哀悼乳房》相比,电影情节的生硬、枝蔓与刻意煽情反而退居次席。本来《哀悼乳房》一书完全没有故事情节,硬要添加的话,恍如义乳,手感乃至观感总是要逊色的。我介意的是,《哀悼乳房》中的女性身体焦虑被化成《天生一对》中积极励志的科普推广,对身体迷思的深刻反思在电影中轻飘飘的化为了一场凛然正剧。 且不说原作中小学教师的身份显然不能顺应如今观众的口味,于是摇身一变广告公司救市白骨精,甚至连发病也要依赖one night stand的缠绵之手——不禁让人感叹:女人们万万要自我体贴,否则那些老实的女人们怕是永无机会发现她们的硬块了! 女性自励的心路历程被为人妻、为人母、为打工者的焦虑所取代,仿佛女性的那“两客布甸”只为男性、子女及工作所需要。女人在请假时,不敢向老板公布自己的乳房病情,仿佛一只乳房的失却会让社会地位一并失却;女人在最后决定是否切除乳房时,她心下考虑的唯一问题,是男人是否介意。 乳房在此不是乳房,是行房工具,是喂养工具,是亵玩之物,是社会身份象征,是两性游戏的必备硬件……各种自然与社会象征意义如幽灵般浮现:“它在婴儿眼中代表食物,在男人眼中代表性。医师眼中只看到疾病,商人却看到钞票。宗教领袖将它转化为性灵象征,政客要求它为国家主义服务,心理分析学者则认为它是潜意识的中心。” 想到这里,或许电影里这些桥段也并没有错。人类至今,女性的乳房早已不是身体上的简单物事,乳房就是权力,“好乳房”享有更好的权力。究竟怎么才算“好”,在这个所谓男权社会里,早不是大多数女人自己做的了主,又何必苛责商业电影?
延伸阅读: 《哀悼乳房》 西西 洪範書店/台湾 《乳房的历史》Marilyn Yalon 华龄出版社 《拯救乳房》毕淑敏 人民文学出版社 《悄悄話乳房-胸部》Meema Spadola 旗品/台湾 《乳房聖經》蘇珊.樂芙&凱倫.林塞 天下雜誌/台湾 《婦科聖經》Elizabeth G. Stewart 性林文化/台湾
<Two Become One>比《天生一对》更能体现出那种微妙的变化:在遭遇病变时,女人会怎么反应,怎么解决,怎么选择。影片用喜剧来表现,却没有过分轻松;阐述了人生道理,却没有过分沉重。仅是在轻松和沉重之中站在一个平衡的立场和角度,已经算是成功。罗导在花絮中说到,全片他只让杨千嬅有一场哭戏。用眼泪来表现绝望和恐惧,不是不恰当,而是不入味。在这个年代,谁人不聪明,什么样的道理都听地明白,而遇事未必想地开。明里笑颜如花,说什么“小病是福”;暗地挣扎、逃避、再敷衍,敷衍地不是疾病,而是自己。让观众看得心酸,看地为难,看得叹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