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的塞林格之年 My Salinger Year(2020)

简介:

    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纽约,结束研究生学业后,梦想成为作家的乔安娜(玛格丽特·奎利饰)被玛格丽特(西格妮·韦弗饰)雇佣为助手,后者是J·D·塞林格(J.D.Salinger)的文学经纪人,以保守和老派著称。乔安娜白天在一间豪华的木镶板办公室里工作,晚上和她信仰社 会主义的男友在布鲁克林一间破旧的公寓里过夜。她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处理塞林格大量书迷的邮件。当细细阅读来自世界各地令人心碎的信件时,她不愿意用格式化和没有人情味的回复去搪塞书迷,并冲动地开始带着自己的感情回复邮件。这些邮件既幽默又感人,乔安娜在借用伟大作家的声音说话时,同时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声音。

演员:



影评:

  1. 作为一个曾经对文学和写作有过热情的人,我想说这部电影是会让我触动的。

    Jo一开始对于纽约的一切都抱着一种美好幻想,住廉价公寓,在穷困潦倒的状态下写作。因为很多知名的大作家似乎都经历过这样一种时期。随着进入职场成为一个接线读信的秘书之后,这一切的幻想不攻自破,她不怎么写作了。

    Jo的处境一步步更糟,遇到一个自私的新作家男友Dan,每天听着他喊她Booba,这个她觉得幼稚心烦的称呼。因为文学梦想放弃了前男友Karl,在对方的音乐会上流泪不舍但是为了梦想还是咬牙死撑。曾经有着同样作家梦想的闺蜜跟随未婚夫要搬走,将她们的文学梦想轻描淡写为teenager phase。其实可以看到Jo一直在失去和经历痛苦,电影里出现好几个她吸烟的镜头,都暗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迷惘。

    我想这也是很触动我的一点,在幻想被打破,面对着每天超时工作,接踵而来的烦心事,怎么去维系这份梦想。电影中有几处关于别的成功作家给Jo的建议,让你热爱的写作压过任何东西,坚持每天写作,哪怕是早上的15分钟。这些建议最后也成功让Jo下定决心,要脱离自己现在的处境。离开自私的男友,目送闺蜜搬家离开,放弃agent的工作,重新投入自己热爱的事情中,哪怕结局可能并不美好。

    此外,影片让我很失望的一个地方就是,从头到尾没有深入刻画过Jo文学写作的场景,只是在结尾出现了浅浅的几个镜头。电影借助的回信这个故事线,没有很好传达Jo自我的声音从出现到逐渐覆盖掉原本Salinger的声音的转变。整个电影很危险的在讲述一个女性作家坚持梦想的故事。

  2.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有强叙事逻辑,开端,高潮,结尾,才算是一部尽兴的好电影?讽刺这部片是好莱坞爆米花大可不必,真正的好莱坞爆米花三段式叙事,百试百灵好不~女主演技各花入各眼,但是故事我倒觉得真是个好故事。 都说不及prada的女魔头,但我觉得故事内核远超穿prada女魔头的真实,女主没能成为一个声名显赫的作家,也没有感情开挂,遇上霸道总裁,遇上一个以自由为名目,实际只关心自己的垃圾现男友,自私抛弃前男友,甚至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后还离开了有起色的工作,这难道不都是真实小人物身上会存在的,而这些讨厌的点才是真正触动人的。当然,只有真的喜欢文学,或者曾经做过文学梦的人,才会有所共鸣。不然看到的就只是,一个怀揣文学梦想,美貌傻白甜勇闯纽约的俗套故事。 可是,我看到了,女主在阅读男友作品后,沮丧和嫉妒的情感,对自己某种程度的失望。 我等她在别人几次询问,她是否是一个作家的时候,她三番两次的迟疑,人只有在极度渴望,极度珍视某事的时候,才会如此迟疑。我遇到过类似导演,编剧,尤其如此,大概那种小心翼翼,想象它有可能实现的狂喜,和担忧它会破碎的情感,时刻撕扯着内心。可能不是文学,其它领域的人,也会在某些时刻有这种共鸣和体会吧。 在其它地方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女主不能兼顾写作和工作呢?我想一个是不能逃避的,懒惰和精力无法兼顾。 但还有一个我我个人觉得,也许是真实的原因,害怕真正全情的投入后,这件事还是失败了,所以总想给它一个完美的开始,给自己内心一个信号,是的,我要准备真正开始了。不留余地的,全情的,甚至是毁灭式的。

    我们总能看到电影里,有人辞了工作,说要做博主,要拍探店,真的不能兼顾吗?其实想只是想推自己一把,义无反顾的做

    我最喜欢影片里的几个点,女主跟他男友说,她分手是因为发现她不爱他,以及,跟未曾谋面男生的精神对话,对,还有那个失败的女孩回信,这些都太糟糕了,但这些都是推动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吗。

    很推荐,空闲下来,一个人静静的看,如果是和朋友或者别人一起看,我觉得大概率会感到很无聊,毕竟,它没啥娱乐属性,也不“激动人心

    (最后,以及少在那抨击完美纽约女性幻想,这部女主身上恰好不符合常规女性励志的套路,她没有变美,一直很美ok,她不负责任的,抛弃了前男友,以往电影角色,应该多是以女主被抛弃,重新开始新生活吧,她也没有开挂,一下成为成功作家,她老板也并不欣赏她的文学才华,她也没太表现出啥出挑的天赋,就一个有梦想的普通人,这都能算金手指人设,xx都不答应…)

  3. 睡醒半夜爬起来看了《我的塞林格之年》(我比较喜欢当我成为塞林格的译名),我正儿八经开始阅读是是初一看的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很多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绝对算得上最早对我有影响的之一,所以只是突然醒了想到就把这个片子看了,它是第70届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故事很简单,我可以立刻举出好几部这种调调的剧和影片。

    说说为什么让我喜欢,这可能是我看过所有片子里女主角色最贴近我性格的一部,让我产生了更多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共鸣,不是我明白她怎么样行动理解这种共鸣,而是如果我在影片中我会和她焦虑烦琐一样的东西做出一样的选择,我是认真的,我能get到很多她独自思考的眼神,或者是自我的放空,也许恰巧相同的是我也正在写点东西,也许恰巧我也想成为一名作家编剧,我感受到了她的渴望,没让我失望的是她望向了自己。

    最让我记忆的点是幻想中的起舞,我也常常独自起舞,在现实中也在脑海中,还有镜头拉远拉进的变焦,我时刻处于这样的感觉,敏感的人不是伤春悲秋之情而是无法言表的共情,只是在某一刻,你真的明白它在表达什么,你真的有为这个角色或者某件事情而感到真正的情感和触动,让你流下眼泪,写东西最难的是真正直面自己,把最隐藏的情绪自己拿出来,女主最喜欢诗,我觉得诗是灵魂,我自己也曾给杂志社投稿过我写的东西。

    Jo虽然经常在思考上面看似游离但她让自己时刻“在场”,她生活于生活中,关于内心丰富还有一个体现,我想女主一个人坐在台下用自己才能听得见的声音说出那句“我也想你”是她内心思念的高潮,尽管看似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幻想中一起起舞的那段达到了真正的释放。同样女主也是孤独的,最好的朋友也只是站在安慰的角度,没有人真正理解你是常态,我们确实不应该从别人那里寻求继续下午的鼓励和勇气,这些内驱力最该来源于自己,女主看过太多人的来信和手稿,她也是真正出于对作家的喜爱,才能明白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即使她不是一个好的推介人代理商,她绝对是一个最忠诚的读者。玛格丽特明白她和释怀,是因为她们走过同样的路,而乔选了她没能继续走下去的那一条。有意思的点在于塞林格并没有我想象的和Jo有直面的交流或者碰撞,唯独两个镜头给了Jo在不同时刻看到他的背影,和墙上的照片,以电话为线索贯穿整个《My Salinger Year》,与其说是塞林格在提醒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记住你是一个诗人,不如说是她自己的意志告诉她我想这么做,这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然而她也勇敢的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现在脑子很乱,这部片子让我感受到了原来还可以站在这种角度看问题,看自己,让我无处安放的情绪有了那些慰藉。

  4. 乔安娜在学校有男朋友、不错的成绩和学历,但她为了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为了向成为作家的梦想靠近,义无反顾放下了一切做了伟大作家塞林格的代理人玛格丽特的新助手。 但是现实却并没有那么完美,实际的工作跟写作毫无关系,她有尝试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变得不同,变得有意义一点,于是她回信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对方却杀过来指责她“你为什么觉得你的回复比公式化的回复好”这点蛮触动的,我们总会天然的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别人的事,自然会有对对方行为不解亦或产生别的情绪甚至会对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好的行为有劝解的想法,表达的欲望由此滋生。 站在自己的视角是没办法理解别人的 ,但却试图干预别人的人生,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过多指摘。可行的是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出自己所想,但不要劝诫也不要干预别人的人生选择,这会让自己背上莫须有的东西。 乔安娜哪怕是在面对与想象完全不一样的工作,也努力做好了甚至慢慢完成得很出色,在这期间她不是没有挣扎过,也会因男友在写作,自己没有而有情绪,也看到了闺蜜放弃文学,选择自己的生活,我想这些看似不好的现状都在推动她在确认自己的文学梦,和自己是否想要坚持,是的她确认了,她没法兼顾工作和写作,而她一如既往热爱文学,所以她选择了文学,一旦开始就想全身心投入。 乔安娜看清了自己的心,所以有了自己的选择,大雾消散,她要走的路无比清晰,任何人任何东西都不能让她停留也无法再困住她了。 "你得非常热爱,你得对它的渴望超过这世上的一切,超过一个男朋友或一个挂满漂亮裙子的衣柜或一份令人嫉妒的光鲜工作,你得在被邀请去派对的时候,能轻松地说出拒绝,在你父母讨厌你的时候能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