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如梦(2010)

如梦(2010)

又名: Like a Dream

导演: 罗卓瑶

编剧: 方令正 罗卓瑶

主演: 袁泉 吴彦祖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10-04-30

片长: Hong Kong: 118 分钟 IMDb: tt1247676 豆瓣评分:6.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迈克(吴彦祖 饰)是纽约一家安全软件公司的职员,他的猫死了,这令他非常不安,他来到神父面前祷告,但是依旧无法安睡。在梦中,迈克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艾玲(袁泉 饰),她失魂落魄,因为男朋友此前跳楼自杀,迈克试图劝慰她,却屡屡受挫。因为这个离奇的梦,迈克的脑海中反复萦绕艾玲。他决定去上海寻找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冲洗店得到了她的照片。按照这个线索,他来到了杭州,却因为邂逅了艾玲的双胞胎妹妹。原来,她们是孤儿,被分别寄养。迈克漠然回到了纽约,内心却充满了纠结,他从此陷入了一种茶饭不思的窘境,以至于公司伙伴也开始觉得心寒。他再次来到了上海,重新见到了那个艾玲的妹妹,然而当双方吐露心事的时候,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复杂的改变……

演员:



影评:

  1. 看完《如梦》我情绪非常糟糕,正好北京又在下半死不活零零散散的小雨,走在马路边上,后面汽车喇叭按得此起彼伏,我觉得自己要死了,没事居然吃饱撑着来看一场文艺电影,哪怕出发点仅仅是想多看两眼曾经属于大众情人的吴彦祖,身为一个有操守的成熟妇女,我已经不爱已婚的吴彦祖了。

    这部戏一开始就让人觉得多余,镜头摇晃最终固定的影像界面,有点类似八九十年代的怀旧电影。等干净的吴彦祖出现时,电影唯一的优点体现出来了,拍得画面干净,不乱七八糟,起码视觉上好比踏入一间整洁的房子,愿意坐下来继续等待。

    直到袁泉出现,一切土崩瓦解。这个传说中中国唯一还在走纯文艺路线的女演员,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觉得她明明长得很三八,下巴的痣,高耸的颧骨,要不是病态的瘦,她其实可以去做另一个丁嘉丽。你看一个女人不爽,那她做什么你都不爽,伴随着莫名其妙毫无说服力的情节,我时时拿出手机频频看时间,此时此刻,我多么想旁边有一个人能跟我一起点评下画面上各种奇怪的设定。可惜整个大厅空无一人,我对自己的选择更加绝望,一切完美的气氛中,主题却是一部烂电影。看着袁泉表演歇斯底里,我很尴尬,仿佛身处一间卤煮店里有人在唱a thousand kisses deep,恨不得煽他一巴掌,哥们你正常点成吗?

    假如它像上半部分就这么文艺下去,其实我也可以忍。你知道的,硬要给我划个圈,我只能站在文艺圈里,装B装优雅装失意装崩溃,我也是可以假装一下的,谁不想要看上去很诗意的生活嘛?也不是没在家喝过红酒,也不是没在家点过蜡烛,虽然我内心已经想好了解释,前者是为安眠,后者是为驱蚊。

    问题是导演任性地选择了一个让人崩溃的下半部分,她让袁泉去演一个乡下姑娘,蹦蹦跳跳脾气暴躁举止粗鲁,我看了只能义愤:她为什么这么侮辱郊区女青年?一个郊区女青年的心在放映厅里砰然裂成八瓣,太TM侮辱人了。《卖花姑娘》中的村姑都没那么讨厌,袁泉演的杭州市井小妞则想让人一脚踹死。她完全忘记了这样一个现实,无论什么出身的姑娘,都会有独特的美感,而不是她想当然创造出来的那些萌点。城里来的导演拍出了一副她以为的村姑形象,企图与另一个脱离世俗之美的袁泉拉开反差,忘却现实后成功制造出来两个神经病。

    我则在下面求饶:真的,导演,文艺并不是神经病。

    据说吴彦祖问过大家,你看这部电影哭了吗?观众都强忍住笑默默无语,实际上我流了两滴眼泪,在袁泉抱住她的濒死双生姐妹,动容说“我们曾经整整拥抱了十个月”的时候。我只能被一些以真实为出发点的情感打动,流淌点俗人的眼泪。

    电影结束,无疑噩梦一场,走出放映厅,看到海报我忍不住笑了,宣传语居然是“宅男春梦,玉女迷情”,要是有人被这句话吸引进去,没准开场看15分钟就想暴打导演,整部电影中吴彦祖搂得最紧的,是那只死去的猫。
  2. 看到这部电影的最后,我不禁又想提出那个问题,为什么台湾电影的风格都这么不商业。
    恩 这又是某个协会赞助的拍片

    博纳的电影院和清明节前一样很冷很冷,而这部片子也很冷很冷,后来导演和吴大帅哥也都说自己是很冷的人,吴大帅哥还问了一个冷问题“你们有人看这部电影哭了吗?”。

    也许他们没有听见,在这部长达两个小时,观众主要由一干女影迷及其家属组成的提前点映最后半个小时频频出现了笑场。

    ————————我是剧透的分割线——————————

    开始的时候胶片一直在抖。然后是一些主观镜头,后面的剧情回应了这些暗示。

    首先出场casting的是一只死猫,然后摇到吴彦祖。陪伴了男主角十几年的猫死了以后,男主角在网上(应该不是豆瓣,但是是群发)征询处理死猫的意见,当然啦,意见很多(和豆瓣网友能够提供的建议差不多),之后男主角带着死猫来到他最喜爱的海边,将猫咪埋葬了。

    从那之后,男主角开始做梦。在梦里他遇到一个中国女孩,她的男朋友不久前坠楼自杀了,她想不出前男友自杀的原因,整夜在男友生前工作的写字楼丛林中徘徊。也许是出于好奇吧,男主角在梦里答应中国女孩帮她寻找前男友自杀的原因。

    这些不是一个晚上梦的故事,而是几个晚上梦的连续进展。男主角去见他的心理医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米国,人家从小就有自己的心理医生,从小就吃心理医生开给他的安眠药,所以男主角的睡眠一向很好。

    心理医生对他说,他一切都很好,他对那只猫的去世的心理反应属于正常。

    男主角不得不独自面对梦里对那个中国女孩的承诺,他后来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请中国女孩与他合作,扮演他们最后一次约会的场景,从而判断她的男朋友,为什么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便急着离开,把她丢在这样孤独寂寞的夜里。

    中国女孩是这样一个柔弱、易碎、安静、文艺腔的character, 她不和男友深情地拥抱,见到男友也不会滔滔不绝和唧唧喳喳,因为那样男友怕她说话累着,还有,她和她的男朋友去餐厅只喝咖啡,不吃饭。

    在中国女孩和前男友最后一次吃饭的那个餐厅,我们帅气的男主角——美国阳光大男孩,怀着对女主角不许他吃汉堡的恨意,抛出了问题的答案,“我和你的好朋友搞上了”,女主角平静地回答“我什么朋友都没有”,男主角楞了一下,“那我和别的女的搞上了,我们已经上了床,她身材超棒,我非常喜欢她,要和她在一起。”女主角黯然了,“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跟跟我说要把那个留到新婚之夜,他抱着我,吻我,但不碰我的胸”(考虑到电影开始不久,而且影迷都很纯洁,没有人笑场)。

    随着对中国女孩交往的进一步加深,男主角甚至代替死去的前男友许下从前未曾说出口的承诺,在下一个下雨的日子,带着中国女孩一起跳舞……

    梦里的故事连绵不断,而梦外的男主角不过是纽约的一名IT男,和朋友开着一家编网络安全程序的创业型企业,等着有朝一日被收购,在NASDAQ上市。

    梦里的故事虽然美好,但确让他感觉困挠。他开始跑马拉松,开始停掉安眠药,开始每日每夜地待在公司,尽管并没有任务要deadline.

    创业伙伴们看不下去,给他一个机会去上海旅行,权当放松心情,调整一下,并且要求他多拍些照片回来。他感觉到这座城市中有中国女孩的气息,但没能等到那场邂逅。

    但是是是是是,在去飞机场的路上,男主角吸引店去领那卷随手拍就的照片,竟然领错了,而照片上的女主角正是男主角的梦中情人!

    飞机飞回了美国,由于男主角的勤奋加班,他们的公司被大公司看中了,他们就要一夜暴富了。可男主角只是萎靡不振。于是,他的合作伙伴又给他一次去杭州出差的机会。

    在杭州,他在拥挤的街道上捕捉到一个把自行车踏得飞快的中国女孩的背影,他拼命追赶,终于在一条狭窄的小巷上截住了她。此时被梦境折磨得失魂落魄的男主角不再阳光了,他像个在大马路上和中国姑娘搭讪的老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认识你,我在梦里见过你……”

    这位梦中情人的现实版——或者说是山寨版——梳着凌乱马尾,打一份“全世界最闷的工”,行为举止大大咧咧,动辄便要吃掉两斤小笼包子,还无法在高跟鞋上站稳。但是山寨版梦情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她质问男主角为什么要把那份拿错的照片给她看,那些照片打乱了她的生活,她无法停止对“世界上另一个她的想象”。于是,她陪他来到了上海,一起寻找那个神秘的梦中人物。

    他们在上海的街头寻找,他们去过那份给错照片的吸引店,也去过照片中梦中情人合影留念的地方,但无法找到梦中女孩的踪迹。

    他们疲倦地回到宾馆。夜晚,山寨版中国女孩展现出令人震惊的模仿秀能力,她凭着多日来男主角口中的描述,假扮成那个梦境般中国女孩的摸样,寻到男主角的门前。她几乎骗住了我们的男主角,若不是站不稳的高跟鞋暴露掉她……

    但连日来相处的点点滴滴,山寨版中国女孩的真实、奔放、无拘无束渐渐征服着男主角的心,还有对梦中情人的深切思念,这一切已经让男主角意乱情迷,假戏真做,顺水推舟,他抱住对面的这个女孩,不管她是山寨版还是梦境般,他和她拥吻,先咬上嘴唇,再咬下嘴唇,喉结起伏,欲语还休。

    山寨版冲进了浴室,锁住了房门,打开了花洒,让水淋湿全身,她冲门外的男主角华丽地喊“你听见了,下雨了!你说下一次下雨的时候,带我去雨中跳舞,你还记得吗!”

    在上海逗留的最后一天,山寨版带着男主角去她儿时的秘密花园,故地重游。她的爸爸在她十岁的时候,因为一种罕见的脑部疾病匆匆离世,爸爸的大脑被作成了标本,收藏在医院。现在医院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陈列着标本的柜子。山寨版蹲在爸爸的大脑标本前,倾诉了一大段关于记忆的感慨。

    在公园的长椅,下午的斜阳洒满了草地,疲倦的山寨版躺在男主角一旁,怅然道出心中那份掩藏的恐惧,“爸爸的病有可能会遗传给我,即使我不得,我的孩子也可能会有”,她的双手将脸覆盖,挡开了灿烂的阳光,男主角去握住她无助的双手,手指终于交错啊,缠绕。而与此同时,男主角感到梦中的召唤更加强烈了,如果他再不找到她就来不及了……

    男主角回到纽约,卖掉了公司,成为年轻的百万富翁。在内心的痛苦陪伴下,醉生梦死着他的人生。山寨版的一个morning call,让他再一次回到上海。

    这次他顺利地找到了梦中的那片写字楼群,而且在夜里与山寨版女主角重逢了。但这次的山寨版已经蜕变为地地道道的魔都姑娘了,着装气质与梦境版不想上下,除了在胃口上一如既往地豪放。他们两个人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观景餐厅吃饭,叙旧。之后男主角在饭桌上罗哩啰嗦地给女主角讲了一个衣橱男孩的故事,故事的最后男孩的妈妈因为扎姘头被爸爸扫射致死,一共用了32颗子弹。

    后来男孩被送到会说中文的外婆家,并且开始养妈妈留下的一只小猫,直到小猫变成老猫,最后变成死猫。之好长大了的男孩开始做梦,梦见与一个失去男友的中国女孩……(此时出现与开始时的主观镜头相呼应的镜头)

    天亮了,山寨版女孩和男主角告别去上班,留下了一个手机号码和一个MP3,MP3里有她想对男主角说的话。原来山寨版已经在心里爱上了高大英俊的男主角,她希望男主角也能有一丝牵挂留给就在身边苦苦等待与守候的自己,那样的话,只要有一丝希望,她也会全力以赴,参与竞争。然而,男主角的答案却让她失望了。

    她告诉男主角另一条重要的信息,她找到了那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梦中女孩——从小失散的孪生姊妹(此时出现与开始时的主观镜头相呼应的镜头),并写给他一个医院的房间号码。

    男主角狂奔至医院,可为时已晚。那个梦中的中国女孩安静地躺在洁白的床铺上,没有任何知觉与反应。白发苍苍的善良养母说,“你终于来了。”是的,这个女孩的故事和男主角梦到的一样,没有其他的朋友,前男友突然自杀,从此精神低落。后来被人发现昏倒在一家洗印店的门口,紧接着被发现罹患一种罕见脑部疾病,健康状况迅速恶化。

    养母发现了她的日记本,日记本中是关于梦境的描述,梦里的故事属于女儿,也属于男主角。只有养母将日记念给她时,她的脑部才会出现反应,还有就是那次从未见过面的妹妹来看她的时候。现在,男主角也握住了她的手,仪器鸣叫起来,她知道她等待已久的人来了。

    接下来是一组几秒钟的跟随镜头,男主角的脚步穿过若干房间,飞快地行走。(这时听见周围有声音议论,吴彦祖的双胞胎要出场了,我汗!!)我们的男主角的梦中分身在空旷的办公楼,玻璃幕墙前找到了女主角,在他们的世界之外是死寂、疏离的城市景象。巨大的裂缝出现在地面、幕墙、天花板和悬挂的时钟上,像新闻照片里云南干裂的土地,霉菌从各个角落腐蚀过来。男主角拉着女主角向外逃离,在写字楼丛林的花园广场中,雨落了下来,他们用高度表现主义的舞蹈,表达着心中曲折的激情爱意。

    黑屏两秒,画外音插入,“我参加了一个葬礼”。然后是一组风景镜头,男主角寄情山水之中(是三峡还是龙庆峡?),他说,“后来,我学会了一句古老的中国话”,之后是几秒的等待,(大家都在猜是什么话),一组流水镜头上继续出现画外音“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一次很明显的笑场,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电影院太冷)。

    最后,镜头回到了纽约,镜头中出现了山寨版中国女孩。

    END

    ----------------我是随便说说的分割线-------------------------------

    可以感觉到,这是一部导演非常非常用心拍就的电影。剧本、摄影、镜头调度都很成熟。电影的“纯爱”主题,也是我这种女性观众比较接受的口味。

    回想一下,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缺点)就是拍的太充分,剧本编的充分、镜头交待的充分(连趴在吴彦祖身上的那个黑妞都给了那么充分的镜头)、人物刻画的充分,吴彦祖那个故事从remote controll car说起,磕磕巴巴,落了啰嗦,外带袁泉做语言指导,才把前面的主观镜头和开始他为什么看心里医生和吃安眠药的情节呼应上。

    彼时,我终于意识到这是一部剧情长片啊!我开始期待导演尽快给出个结局!

    在影片的结尾,我看到的赞助拍片之类的字母。不由想起一次参加豆瓣同城观影后的讨论,当时我很疑惑为什么我看过的台湾电影都那么不商业(现在稍微我明白一下,不是他们不商业,而只是他们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大片型),然后七七八八地了解到一些关于台湾电影的协会赞助制度。

    一方水土养一方电影人,台湾电影倒是很符合“慢生活”的理念,他们恪守能用三个镜头说清事情的就坚决用三个镜头的原则,想怎么充分就怎么充分。比如,吴彦祖一定要来一趟中国,来一趟中国,再来一趟中国,写在手机号码背后的医院房间号一定要到机场才能发现,让空中小姐念给他听。这样的折腾,与我这种急性子的人很不相宜。

    电影的名字取名为《如梦》,宣传片也基本全是由梦境部分剪辑而成,梦境部分的色调拍得相当的寒冷,到后来坚持成为折磨。对称线依依则是一派放松与温暖,但导演和男主角更偏爱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一部分,最后依依也收敛了自然随意的气息,变得知性了许多。

    为什么会喜欢梦,为什么叫《如梦》,导演在最后给出答案,因为梦是纯粹干净的(这个答案怕是我记叉了),她也是按照这个标准选择男演员的。吴彦祖马上冷冷的解释说,“我每天都洗澡,所以很干净”。

    话说我也是一个每天晚上都做梦的人,而且梦中的世界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承续性,甚至感觉到享有双重人生了。我也喜欢梦,但是导演的梦我不能说是太喜欢,尽管梦中的帅哥比我梦中的帅多了,但是温度太冷了,如果能开着空调就好了。

    最后,赞袁泉的演技!因为电影太长了,我都忘记这件事了。

    ++++++++++++++++++++我是八卦的分割线+++++++++++++++

    后来居然发现编剧居然是《唐代豪放女》的导演,我震惊了。。这同样是一部纯爱片啊!纯爱无处不在,只是自由不复存在!

    +++++++++++++++++++++我是致谢的分割线++++++++++++++++++++++++

    最后,感谢豆瓣网观影活动,感谢小凯曦光提供信息和帮我拉票。
  3. 拍摄《如梦》这样的电影,和在电影院里观看《如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当字幕出现在蓝色银幕上,头顶灯光亮起,我在四个人的大厅里站起来,还是禁不住鼓掌,方令正、罗卓瑶夫妇,用精巧工整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奢侈的故事;而在前不久罗启锐、张婉婷夫妇的《岁月神偷》之后,我又再次在原本可以容纳百人的电影院,几乎以贴近的距离,以饕餮的神情仰望了一次奢侈的文艺片。 电影就是造梦的,《如梦》造很奢侈,有些神经质,但是很好看,画面一流,四星一颗给摄影和布景。不得不惊叹,五十多岁的夫妇两还是我行我素,保持着年轻时对电影、爱情的敏感,对影像、对新生事物充满情致,一切不减当年,这是值得加分的地方。 陈蝶衣在《霸王别姬》里“不疯魔不成活”的绝唱还鲜活在很多记忆里;疯魔,是一种什么境界呢?就是耽溺,痴迷、执着于个人世界,无法自拔,也只有这样才接近纯粹的酒神艺术的本质。导演、编剧夫妇对电影,也一直有着非常自我的陶醉,也算是疯魔吧。而主演吴彦祖和袁泉都说,拍电影《如梦》,改变他的爱情观,让他们对恋爱、结婚、生子,这些事情更加珍惜和敬畏。这也许不是一个噱头,而是一个真实的感受。痴迷于电影里的情结,而屡屡不能自拔的人,从来都不稀缺。 《如梦》是华语电影里一个稀缺标本,无论是题材上的分裂诡谲,还是形式上的精致而考究,都是极为鲜见,文艺片能拍成这种奢侈的地界,非常难得。把爱情片拍成了若即若离的梦境,进行人格和心理学的解析,也难能可贵;而一个“香蕉人”出身的ABC,和一个讲标准普通话的大陆女孩跨越国度和大洋的爱情,在一段似是而非虚虚实实的背景里,不浮不躁显得耐人寻味。袁泉、吴彦祖,就是这部电影里的试验品,爱情是试剂。 从来,方令正、罗卓瑶夫妇都是一个善于炮制梦境的导演,他们电影里的爱情故事,都保持得有扑朔迷离,亦幻亦真的传统,1980年代大名鼎鼎的《唐朝豪放女》,夏文汐主演的才女鱼玄机的故事,就像一个气泡一样的梦,水汽迷蒙里不知去向。而在1993年陈冲主演的《诱僧》里,大将军石彦生和冷艳的青绶夫人的激情,天亮后也像一个梦,老和尚的谶语让人暗自揣度。《非常侦探》里范晓萱的乖张,张学友的古怪,也充满梦幻元素。2004年在澳大利亚拍的《寻找1967的女神》将公路片拍出奇趣的味道。 蛰伏多年重归香港,悄然面世的《如梦》,已经是把夫妇两人的造梦理想更加类型化。一个人沉溺于梦境的虚像,往往象征着性格分裂,意味着在现实生活里的不幸福。看《如梦》的故事梗概,已经就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的爱情故事:纽约,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华裔宅男,遇见了男朋友刚刚自杀的中国女孩。然后梦中他们相爱,最后离奇的失散,最来来到中国寻找时,却意外碰见了长相相似,却全然不同的一个女孩。这样的爱情,像推理小说一样让人抓狂。而华语导演里面,也只有他们两夫妇,才能用影像阐释清楚这样离奇的爱情,心理分析和实验风格贯穿了他们的电影生涯。 《如梦》这样的故事,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变成流于形式的符号,或者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晦涩文艺片。罗卓瑶、方令正讲故事的方式,既得香港电影简单明了的传统,又在画面上自成一个绮丽妖冶的风格,对人物心理的拿捏往往让人惊叹,所以《如梦》恍然如梦境一样的画面,在蓝色底板上氤氲着奇幻的疏离感,而清冷干净、水声淅沥的配乐,让人痴迷。《如梦》保持他们一贯的审美方式,请吴彦祖当主演,看来也是别出心裁,演精神分裂,故事些“妖”的电影,吴彦祖是还算在行。 吴彦祖是70后年轻演员里,比较有觉悟的演员,从来不满足于打打闹闹的商业片搞些插科打诨的营生。一直都在用一些文艺片来磨练演技,而且这些角色都体现出非正常的生态,真有些“疯魔”的意思。几年前在金马奖大获异彩的《妖夜回廊》里,同样是扑朔迷离,充满意识流的影像里,他塑造一个诡谲的双胞胎兄弟。在回来寻找身份的时候,发生一些妖风阵阵的故事。去年,在尔冬升导演毁誉参半的《新宿事件》里,吴彦祖自我毁容式的的妖冶,再一次让人震惊。 回到《如梦》这样的纯情文艺片里,吴彦祖俊朗的外形,加上以往“非主流”的表演体悟,让自己沉入电影里演到疯魔,让观众看到美男的另一面是极有可能。从来方法派的表演路线都是旁人难以捉摸。自我突破是吴彦祖的追求之一,电影应该是吴彦祖一个天分所在,除了表演,三四年前由他导演的《四大天王》曾获得了业内不小的肯定,略见一斑。这次和袁泉的配戏,吴彦祖虽然还差一些火候,但是其用心和努力在胡子拉渣背后,已经让人看到了诚意。 一代代表演天才们常常说不要去揣摩角色,而要理解角色,走入角色内心世界,甚至要走进生活去进行深刻的体验。随着年事见长,吴彦祖早就不满足于做偶像,显然已经了有方法派演技方面的追求。《孔子》让发哥觉得自己是南丫岛的孔子,《异度空间》让张国荣执念于情结,摆脱不了了魔咒;而《色·戒》几度让梁朝伟难以摆脱抑郁症。《如梦》能改变袁泉和吴彦祖么?且看时间证明。

  4. 我真的不好意思打1星,更不好意思说这是一部大烂片,毕竟免费看的特映,还近距离见到了活的吴彦祖(还是帅得一塌糊涂啊),主持人太有喜感了,居然说大家都很感动,彦祖gg也无比单纯的问大家有没有哭,拜托,当吴大帅哥带着忧郁无辜的眼神深情地说:“我妈死了,我的猫也死了”的时候,我跟旁边的豆友已经笑场n+1次了。。

    关于电影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也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说什么,就见袁泉和吴彦祖两个人在用演话剧情景剧音乐剧还有舞台剧的夸张表情和肢体疯疯癫癫哭哭闹闹,大部分时间无场景无配乐无情节,剩下的就是帅哥面部大特写,超长时间定格,还有唯美飘逸的MV。一开始我以为袁泉是一只鬼,半个小时以后我以为吴彦祖精神分裂,一个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人格分裂,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还要等夏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之后我想,这烂片子怎么还没完啊?加一颗星给片名,起得很贴切,果然如噩梦一般。。好吧好吧,我不评论电影,我就是去看帅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