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機動戦士Vガンダム / 胜利高达 / Mobile Suit V Gundam
导演: 富野由悠季 西森章 山本裕介 渡边哲哉 江上洁 加濑充子 武井良幸 佐藤育郎 关田修 藤本义孝
编剧: 富野由悠季 园田英树 富田祐弘 桶谷显 神户一彦 矢立肇
主演: 阪口大助 市原由美 渡边久美子 中田雅之 白石文子 松本梨香 檀臣幸 大矢兼臣 加藤治 茶风林 日高奈留美 石川宽美 吉田小南美 田中敦子 兴梠里美 深见梨加 安达忍 丸田麻里 冬马由美 达依久子 兵藤真子 园部启一 堀之纪 关智一 折笠爱 小杉十郎太 森川智之 中田让治 伊藤美纪 中村秀利 中田和宏 飞田展男 小林优子 筱原惠美 石野龙三 挂川裕彦 坂东尚树 有本钦隆 藤城裕士 藤原启治 广森信吾 堀内贤雄 岸野一彦 子安武人 松井菜樱子 松尾银三 绿川光 中博史 柴本浩行 高户靖广 梅津秀行 水内清光 山形幸雄 梁田清之 柳泽三千代 横山智佐 山崎巧 立木文彦 太田真一郎 真殿光昭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93-04-02
集数: 51 单集片长: 24分钟 IMDb: tt0159185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原文地址
(以下对谈译自Animage杂志(以下简称AM)1994年7月号,是富野由悠季和庵野秀明两人围绕V高达展开的对谈)
此次对谈是在上一回的AM 5月号《V高达》特辑中向庵野先生取材时,由作为富野监督热情粉丝的庵野先生提出请求后实现的。面对奉《V高达》为去年最佳TV动画的庵野先生的热忱,富野先生以独特视角讲述了文明观、作品观。话题延续至各方各面。
7点档意识的《V高达》 庵野 (对谈)时间晚了点吧。放映中也该有这种企划的。(注:V高达于1993年4月2日至1994年3月25日间放送,访谈发生的时间点已经播完了最后一话。) 富野 不过我想关于《V高达》的话,实在是没办法。真的就成了一锅乱炖的,让人搞不懂的TV动画了。(观众)来信也很少,收视率也上不去…… (注:V高达作为众所周知的富野“问题之作”,开局便因各种大人的原因而导致结构混乱,前四话叙事顺序被强行打乱,另一方面企划上承受挫的F91系列企划,而原定的后续企划F92遭到中止,转为V高达制作,再加上万代收购日升带来的影响,富野在制作此作时陷入了病气之中,在继承了F91时期让青少年见证真实的战争这一理念之上,更是加入了不少极具冲击力的描写,作品整体凝滞厚重,因此在原定为观众群体的小学生间未受欢迎,平均收视率只有惨淡的3.92%,而在商品化展开方面,最终购买层也仍是既有的大龄高达粉丝。日后富野称此作是自己完全向赞助商投降,也是同赞助商互相背刺的作品,甚至于自己在做V高达时,认真地想要粉碎高达的商品价值(ガンダムを潰す!)。) 庵野 那个时段只有小孩子才会看电视吧。(注:当时放送时间带以周五17:00-17:30为主,正好是小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 富野 可是如果我真的有能力的话,不管什么时段都能让人看到的吧。虽说我一直都想要做到这点(笑)。 庵野 不过对小孩子来说,果然还是太艰涩了呀。 富野 这是因为一开始就告诉我说要在黄金时段放送,是以此为预定开始制作的。当然变更放送时段后也修正了轨迹,但果然没办法彻底更改。只不过修正轨迹本身绝不算坏,正因为做了修正,所以最初的时候能稍微避免一下难解的内容。(注:日本黄金时段为19:00-21:00。顺带一提初代高达首播时也遇到过类似的困境,制作组想要瞄准高层青少年,不过赞助商并未能完全理解到富野等人的野心,放送时间带被定为星期六的17:30-18:00,同样是低年龄层为主的观影时段,同样被指责内容难懂。) 其实我想要以更好的形式呈现作品,可惜没能做到。作为职人,我非常不甘——这样说来,关于现在的《G高达》的话,要是执着于“高达”这个名号,确实会有问题,但今后的日升,如果还想制作傍晚5点的节目的话,那就要不被名号所限制,而是考虑放送时段去设定制作路线,所以我反而会积极地推举(《G高达》)。所以《G高达》虽然是他人的作品(注:监督为今川泰宏),但绝不是支线上的作品。至于要以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还希望观众能持续关注。 庵野 我也会期待《G高达》的。我想这也会受小孩子欢迎吧——不过《V高达》这样粘滞(ドロドロ)的作品,不会被现在的小孩接受吧。我觉得就算是20岁的人,也只会喜欢干净的事物,看见污秽的部分只会心生厌恶。 富野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深知现在潮流如此,所以当得知要在黄金时段放送时,就预估着观众的广度而决然写下了《V高达》的初期设定。所以不管之后怎么想要回炉重造,由于根基太深,始终无法脱离既有的设定。 这对《V高达》而言是不幸之处,不过对我自己而言,经过这样的重炼作业,试图改造成5点档的样貌,并非是白费力气。此外,要是有下一次的(制作)机会,又要怎样沿着《G高达》的成果,应付当下的市场潮流呢。我也想就此学习学习。 不过即使现在的观众喜欢干净的事物,我也不认为迎合着观众喜好创造商品便行了。毕竟迎合市场的作品已经满大街都是了嘛。要是站在迎合的立场上,那我所创作的就没有意义了。就学学表现手法吧,概念上可不会草率地靠拢。 而且我想现在市场的癖好,应该会朝更极端的方向发展吧,不过我也觉得将其作为病态的现象加以反省的时代也接近了,所以到时候给人留下印象,“动画世界也有这样的作品啊”,不也挺好的吗。 庵野 我也强烈希望如此。
市场即正义的社会危机 富野 我想,当今日本最大的问题,实际是企业的高层或者经济人(注:应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这一概念)之类的大人物们,为了商业而过于迎合年轻人了。问题是没有向年轻人展示反题的大人了,而我觉得这实际上也是年轻人的问题。 我并不是什么学者,所以没办法说明为什么,但我还是能举出具体的例子,也就是披头士。 为什么披头士是在英国诞生的呢,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英国正是由大人的传统所扎实创建的国家,而那里的利物浦(注:披头士的诞生地),可是见者落泪的乡下啊。在那种阴暗的乡下,弹着电吉他,跟着一帮不起眼的朋友,就这样待在乡下,什么也做不了,又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虽然结果上而言,带着叛逆之心的他们,要不是在德国的话,也找不到什么开始具体活动的机会(注:60年代时,披头士曾在西德汉堡活跃)。我觉得考虑这种问题,正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有英国的沉淀,披头士才能诞生,美国的话,绝不会诞生他们那样的人吧。 但现在的东京又怎样呢,像我这样年纪的一帮大叔,聚集起一群高中生,开着商品企划会议,迎合他们的喜好,拼命地做出商品来。为了工作,为了不让公司倒闭,死板地把这些当做金科玉律,全然不见大人的正义,我认为这一部分,是最让当今日本狂乱的部分。 虽然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我觉得高龄的价值,正是体现在这里。被年轻人们说是“老古董”的“大叔”时,为什么不能说“但是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有什么不好的!”。让自己生活至今的价值观,和年轻人冲撞在一起,岂不是更好吗。大叔们做着迎合年轻人喜好的商品,然后被年轻的孩子们喊着“哇,大叔你真棒”地吹捧,然后大叔自己心里欢喜,而公司也繁荣昌盛,这样的社会,果然在构造上不对劲。 庵野 果然是市场和大量消费的原因呢。 富野 数据论带来的正义,是真正的正义吗,这样说来,这不过是效率论的正义,不是为了养育成人而存在的正义。 在残留着严重社会不平等的英国中,披头士在这重压下发起反抗,他们的纲领或价值观,绝非老人们参与所创造出来的。且不论这种社会的构造是好是坏,老人和年轻人的关系正是应该如此,我想这绝不会有错。 所以,就我而言,关于刚才所说的表达的问题,我作为作家,不得不反省拙劣的部分,也想让(技巧)更为洗练。至于纲领,我并不打算到了现在才来改变。我想这绝不会有错。要不然就只有隐居了。 可是,当今日本的大人们所创造出的社会构造中,为年轻人设立反题的大人,已经几乎不存在了。但经济人和企业人之类的人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不祥之兆。全都只懂得经济效率。 举和动画相近的例子的话,那就是载人车辆的设计吧。做做市场调查,设计出最好卖的样式,这10年来的各家公司都生产着一样的事物,而在2年前较大的型号转变中,产生了更为过分的造型,明明所有人都觉得“这不是我喜欢的呢”,却偏偏全都成了这个样子。就因为日本有着这样的生产商,明明造个全然不同的事物出来也是没问题的,但各家的数据库,都导向了现在的年轻人(的喜好),都是一样的基底。然后大叔们拼命地调查着年轻人的喜好,迎合着市场制造,所以所有的都变成一样的了。 明明这么多的车辆在大街上奔走,却没有观看车来车往的乐趣了,不觉得很荒唐吗? 庵野 确实,现在不管看哪辆车,都没办法相区分了。 富野 不容乐观呢。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还能喜欢车子呢,我实在搞不懂。
动画也再次陷入了潮流的漩涡中 富野 《V高达》确实有作品上的问题,而作为制作者我必须了解到这点。结果虽说想创作一个柔性(soft)的世界,实际也相当露骨地展现了自己的意见。至于这为什么不行,我不会说,也不知道怎么说。毕竟最后并没能好好地(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不过我想我可以说,这次我试图在《V高达》中做的事里面,一定有二三十岁的人绝对做不到的事。 不过如果不能连“为什么不行!”的部分也一并接受的话,你们彻底将这部分否定掉也是可以的。不,不如说希望你们能全否定呀。庵野先生,或者其他的年轻人,只要有着全否定的力量,接下来就真的能创作出新的事物。要说为什么如今的动画不管怎么都提不起劲的话(ボルテージが上がらない),果然还是因为大叔们的市场论,也就是迎合着潮流去制作的部分,而动画陷入了这涡流之中。 庵野 是这样的。 富野 变化什么的,也常被人说是要“顺应用户的要求”,或者“沿着客户的期望”,但现在所说的变化,实际上只限于相当狭小的范围内,只是有所差别化,我想和真正的变化是不同的。 AM 5月号的时候,庵野先生也说过现在只是多样化而已。 庵野 反过来说的话,我觉得现在的动画在特殊化上走得过远了,是不是已经不行了呢。 富野 不过这不只限于动画,这一段时间内,都在搞特殊化、多样化。也就是个性很重要吧。甚至日语里还多了一句话,叫“重视个性(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を大切にする)”。但变化最终只限于极为狭小的范围内。真希望大家能去往外界,找到有不一样的人聚集的地方呀。跑题有点远了吧……接下来我会努力谈论《V高达》的(笑)。
卡迪珍娜的“那个结局”的意义 庵野 这算是我个人的感想:《V高达》到了最后,是关于土地和女性的故事吧。 富野 是的。实际上我在看试映的时候,也有几次想到“啊,是这样啊!”,特别是关于“女性”的部分,我在想这次说不定终于能描绘出“女性”了。 庵野 这次终于(描绘出来)了吗?! 富野 是的,终于(笑)。对此我就是这么的不自信。 就这一点来说,我也并不是完全不中用的呀——从动画的层面上来说,或许算是描绘出来了,不过果然还是并非这样的吧。“真的能描绘出女‘性’吧”,到了能这样想的地步,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庵野 没有自信,也便意味着对女性是如此的执着吧。 富野 正是如此。实际上做出来看了看,我就这么想了。(影像中)能看出女性不加矫饰的感情。接着稍微有了点自信,想着再多描绘一下女性也挺好的。在看初号试映的时候,我有两三次都在这么想。 庵野 这还是第一次吧。从地球离开,然后回到地球的《高达》。 富野 虽然并没有刻意地意识到这点,不过在考虑最后怎么给卡迪珍娜做个了结时,就那样写了。不过那样真的好吗,我也并不觉得能完全肯定,而考虑到这是机器人作品,我也不太想那么阴郁呀。只不过还是想试一次(笑)。 庵野 和女性相比较的话,《V高达》也没能出现好男人吧。 富野 所以这次极为集中在描绘女性上面,对男性基本没什么兴趣。 庵野 确实没有呢。这算是第一次吗,像这样贯穿全篇地执着于某一点上。 富野 现在这么聊着我才明白了,我为了描绘13岁的胡索,把描绘男人的兴趣全都吸收在了胡索身上。没有把精力转向其他的男性。动真格地去描绘那个年纪的男孩子,对我这个年纪而言是相当棘手的事。结果就完全没顾及其他男性了。 庵野 老人的话还勉勉强强的吧。年轻人就完全不行了。 富野 那些老人和我是同一世代的吧。将自己的感情就这样移植进去就行了,所以不用怎么想就能创造出来。也就是说没能描绘出壮年的角色。 庵野 克罗诺克体现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吗? 富野 不是的,实际上是想好好作为机器人作品的敌对角色塑造的。不过,在瓦塔利・基拉出场的时候才是,克罗诺克游离了。不能由瓦塔利这样的角色干到底。必须全部交给克罗诺克。而那个时候,我还对胡索这个角色不太了解,因此集中在胡索身上,一直到12、13话,于是克罗诺克完全脱离在后。 庵野 皮皮尼丁也是多余的吧。本来应该集中在克罗诺克上的角色过于分散了,结果年轻的男性没有一个立了起来。 我对克罗诺克抱有期待,于是也对此感到遗憾。不过我想正因为克罗诺克是那样的男性,卡迪珍娜才那样行动了吧。 富野 关于这点稍微有点不对。卡迪珍娜的最后结局,从很早的阶段就构想出来了。在第1话放送前,虽然那时候有可能取消这样的安排,我还是已经告诉了制作人员。不过,大家都对那个结局相当在意呢。我倒是觉得太过电影了,感觉不太喜欢吧……这个结局一直留在制作人员的脑海中,结果变成了“克罗诺克那样就好”,我想也是有这个原因在的。 庵野 也就是为了卡迪珍娜的结局而牺牲了(克罗诺克)吧。 富野 然后进入第二季度,马上到了必须决定最终回怎样时,我说“已经只能让卡迪珍娜失明了吧”,大家也就回答“是呢,没有其他结尾了”,然后就这样敲定了。 庵野 关于卡迪珍娜失明的理由,我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 富野 那是因为卡迪珍娜和克罗诺克的关系我没描写好,所以才不明白吧。如果关于二人再多一点描写,那么这样的发展也可以成立了,但最后没能触及到这方面,所以不管说什么也是没用的。 不过还是有一点要说。不管怎样,我都不想卡迪珍娜死。那么作为不死的代价是什么呢,想到这点时,如果不施以这种程度的惩罚的话会让人困惑的,于是在剧作上进行了整理。 AM 而这个惩罚便是? 富野 作为让那个卡萨利亚的胡索(ウッソ)胜利的惩罚,就算是假的(ウソ)也要成为敌人,所以就算是卡迪珍娜自己,心中也会有疑问的。正因为明白这点,作为原作者,我也陷入了不能简单地说出“你,去死吧”这句话的情况中,所以没有让她死。但因为成了敌人,虽然很抱歉,还是要有一个惩罚。不过对此做了剧作上的修饰,所以还请原谅这点吧。 庵野 不过,这样好吗。 富野 既然说了“不过”,那还是请教一下。 庵野 我不太觉得有失明的必要。这样反而会更显眼。不如说活下来后却缺了手脚…… 富野 这些的话,都因为触及电视放送的规制而驳回了。所以超过卡迪珍娜失明的表现手法一律都没有使用。 再进一步的说,胡索一侧也要所惩罚,所以让胡索断手什么的,说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但既然要做,就要好好地画出来。但那不会被允许的吧。其他的还有一些,但不管是哪种,现在的观众在生理上都不会接受的吧。 庵野 会触及(禁忌)的吧。 富野 不过本来想触及一下的。这样的话,就算卡迪珍娜变成那样了,既然彼此都如此,庵野先生感觉到的“只有卡迪珍娜这样吗?”的违和感…… 庵野 就是感觉造作吧。 富野 ……能很快被接受吧。不过这肯定不管怎么弄都会不妙吧,想到大概没法做好而有所犹豫,所以最后只收束在了卡迪珍娜身上。 庵野 小说的话卡迪珍娜受了烧伤吧。我喜欢这点。 富野 我确实想这么做,但电视放送的话绝对会是禁忌。而且对于喜欢干净之物的观众而言,要是谈到他们会对这种表现方式接受到哪种程度的话,就有点…… AM 也就是说在遇到大众媒体的表现禁忌的问题之前,会先有观众一侧的生理能否接受的问题吧。 富野 正是如此。从这点上来说,确实过于折中了。 庵野 果然是这样吗。
为了不让孩子遁入代偿行为 (注:代偿行为,心理学术语,指当一个人不能采取特定的行为满足需要时用其他行为满足需要) 富野 昨天偶然在电视上看到的,是叫《罗德斯岛战记》吧?技术上来说,果然林太郎先生很厉害呀。演出往下的处理也挺好的。不过制作者实际上到了那样的地步的话,会在那一瞬间全部否定掉吧。(注:林太郎(りんたろう)为动画演出家、监督,参与绘制过OVA版罗德斯岛战记的分镜,监督代表作有《银河铁道999》、《大都会》等。另外日本TV动画黎明期时,林太郎也曾和富野同为演出家在手冢治虫创立的动画制作公司虫production共事。) 那部作品评价究竟怎么样呢。 AM 画得很好看,商品也大卖。 庵野 我能明白那部作品为什么卖得好。不过我觉得不太有趣吧。 AM 受众一方的话,某种意义上会更能接受符合预期(予定調和)的作品吧。 富野 也就是不想让自己真正厌恶的部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部分,在任何录像,或者动画的层面上出现。 庵野 这是代偿行为吧,所以就算花钱也不想见到厌恶的事物。 《V高达》在胡索的妈妈死的时候,也果然还是有孩子会不想看的吧。“不想看这样的动画”,之类的。也就是对于人的死亡预料之外地反应强烈。 富野 会有这样的孩子吧。 AM 不过现在泡沫经济结束,社会不景气,渐渐变得严峻起来了,我想也会有所不同吧。(注:日本于1986年12月至1991年2月之间的51个月处于经济上行的泡沫期,于1992年2月泡沫破碎) 庵野 不是吧,我觉得到了这种时候反而会更加自闭的。 富野 现在的孩子们,恰恰没有在这种时候需要的活力吧。如果真的是自闭症的人,在这种时候会活不下去的。但就算前方便是黑暗,到死为止也要奋斗,这就是我的立场。就算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活着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的坏呀,至少这点我想传达出去。 庵野 我觉得人如果不想着活下去,就会活不下去的。如果不这样反复念地叨,人类就会无法生存。为什么宗教能理所当然地说,“人生在世就算痛苦,也要继续活着”呢。我想是因为如果不被这样说,然后自己也这么觉得的话,大概会活不下去的。 富野 正是如此。世上并非万事如意。所以再多点觉悟吧,我们想传达的单纯只是这点。 不过现在的孩子们,尤其初高中生的校园生活,说不定也不顺利。所以看动画的时候,也不想看到我们所聊的这些吧。 不过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有孩子会觉得这种程度的事过于严酷了。 庵野 是的。 富野 最近不是没米了吗。我觉得这挺好的。这样的话就能让他们认真地想一想,要是没有吃的东西了,会变成怎么样呢。(注:1993年米骚动,或称平成米骚动。由于1993年的气候原因,日本米减产减质,而泡沫经济以来消费者又提高了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导致市场上大米供不应求,甚至出现米店无米的现象。骚动于1994年六月后渐渐平静。) 在这种时候,创作柔性(soft)作品的人的强大之处就在于,面对这种严峻的部分,也能说出“虽然比较抱歉,但还是会把这些呈现在大家都喜欢的动画中哦”。这样10年、20年后也会起作用。 庵野 果然作品中得掺点“毒”呀(笑)。尤其得让孩子们看见这些毒。 富野 绝对是这样的。 AM 明白了。今日谢谢二位拨冗。 (于新宿・中村屋)
卡特蒂娜是一个大小姐,但并不是养尊处优的傻大姐,她有野心,也颇为自负,当战争将她卷进来时,她加入到了雷加梅里迪亚的游击队,在这里她发现自己身为一个女性能做得太少,既没有玛贝特的驾驶技术和军人背景,也没有胡索的战斗天赋,她的自负变成了自卑,虽然从来都表现成一个坚强的女性,但她确实在胡索面前有种深深的自卑;加入赞斯卡罗的卡特蒂娜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信仰“玛利亚主义”,可惜的是,玛利亚主义最终证明也只是一个被利用的说辞,玛利亚被杀后莎蒂代替了她的位置,这时候的卡特蒂娜发自内心的憎恨着莎蒂,憎恨着那些能力强于她的“小毛孩”,这时候的她根本不会去想莎蒂是否是玛利亚主义的新领袖,此时的她才明白,自己并不真的相信女性能够掌握整个世界,自己只是自卑,自卑于比她强大的男人如格诺古和胡索,自卑于比她强大的女人如莎蒂,玛贝特,狂笑着的卡特蒂娜让格诺古为他去死,又诱骗胡索离开机舱行刺。当战争过去,双目失明的卡特蒂娜驾着一辆破破烂烂的悬浮车恰巧碰到了莎蒂,友好的问路,友好的送给卡特蒂娜记忆卡,友好的道别,被问起是谁时,莎蒂说“只是个迷路的旅人”言罢,泪水涌出了眼眶。战争中疯狂如她的女人有很多,但如果不是战争,一个大小姐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又怎会成为一个永远迷路的旅人呢,可恶的战争! 玛利亚女王拥有特殊能力,她可以抚慰人们的心灵,治愈人们的灵魂,卡加奇将女王一手扶上了王位,告诉她:你的力量可以停止战争。政治斗争中的女人往往是牺牲品,玛利亚女王如是,但她不是一个简单的牺牲品,是一个被捧上神坛的傀儡牺牲品,很明显,玛利亚女王没有政治头脑,甚至连人情世故都不熟络,但她仍然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停止战争,真的可以治愈人们的灵魂,真的是赞斯卡罗帝国说一不二的女王。玛利亚女王在发动天使之环时屡次被胡索的精神力突破,她的祷告词从最初的”救赎灵魂“变成了”杀死破坏秩序者“,玛利亚女王再被掳走后才意识到自己是傀儡的现实,她才明白口中离不开救赎的往往是最需要被救赎的,自以为是救星的往往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木偶,玛利亚真心想让全人类得到和平,但和平可不是靠超强的脑电波就能实现的,玛利亚女王就为如此可笑的脑电波献出了生命,可恶的战争! 莎蒂是胡索的青梅竹马,她在战争来临时忧心忡忡,但从未被击垮,莎蒂心地善良,纯真无邪,但在战争中,纯真却最容易带来灾患,莎蒂在了解自己的身世后,三番五次想要回到赞斯卡罗帝国说服舅舅和妈妈放弃战争,胡索三番五次的救出莎蒂,告诉她”大人的世界没那么简单“可她一点都没吸取教训,单纯的莎蒂有着超越母亲的感应力,可悲的是她却和母亲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当一个人突然获得令人惊讶的庞大力量时,难免会高估自己的实力,莎蒂代替母亲走进了核心控制室,被同样的人操纵,用同样的祷告将地球上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的人变成了智力为婴儿水平的残疾,莎蒂是个好孩子,她只是犯了同龄人中最普通最常见的错误,却造成了比核武器更可怕的灾难,这难道要怪她吗?一个小女孩应该承受这么大的责任吗?可恶的战争!
纯转载,作为个人记录所用
原翻译链接
来源: @f6bfb5/B1twrR3kr/%2Fs%2Fawe4vq7lSg2kJ-EFR8IM-A
(顺便一提这网站是个收集相当全面的庵野秀明访谈集,大头肯定是关于EVA的,但是和其他创作者的对谈与对其他作品的评论也有收录) 翻译是机翻打底再润色,不敢保证完全正确,有能力还请阅读原文 “V的重点不是结果,而在于战斗本身” 富野先生的作品自从《V高达》之后,我就不再动心,没有再看。 也许是自己已经没有看的必要了。所以,现在对我来说《V高达》是富野最后的作品。 刚开始放映的时候,我周围对《V高达》的评价非常差。不过,我觉得为什么不知道这作的好处这事情有意思得令人怀疑。至少比当时做的其他动画有意思多了。那时候,我看得入迷的只有《美少女战士》和《V高达》。那是我执着于动画的最后一次,如果没有沉迷于这两部作品,我可能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之前就辞去了动画的工作。或者我想我并不会有做《EVA》那样的东西的想法。 那个时候我也喜欢《逆袭的夏亚》,但对《逆袭的夏亚》和《V高达》,动画界都非常冷淡。《逆夏亚》制作了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的同人志,对《V高达》则在动画杂志上进行了扶持(笑)。不过,即使说“应该做《V高达》的特辑”,也只是勉强能拿到几页而已。《青兰圆舞曲》的时候也是这样,如果对《V高达》也没有反应的话,我觉得动画界已经不行了。听说《V高达》在制作上也很不轻松,所以我想至少在作画上也要帮忙,于是就召集年轻人在Gainax帮忙做原画。 不过,我在对谈会上曾和富野先生当面说过“《V高达》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虽然在此之前,(《V高达》)也不怎么被称赞(苦笑)。现在也觉得是失败的作品,但并不是说是拙劣的作品。作品的成功与否和作品的价值没有关系。对创作者富野先生来说,有着无可奈何的部分,我觉得很有趣,那样也很美。失败不是什么大问题。我认为《V高达》是胡索的成长故事,是和夏可蒂在一起的他,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经历后,从最开始的地方离开的故事吧。但是,在各种各样的女人面前吃尽苦头之后,最终还是回到了夏可蒂那里(笑)。作为结果最抵达了这个地方,那就是真实吧。所以,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没有成长的主人公也不错。胡索从一开始就是个优秀的孩子,没能更进一步。花了一年没有任何成长。我觉得这样也不错。 《V高达》是直球。跳过了避讳的隐喻,直接说出了想说的话。在命名上也是如此。在胡索的名字中,为了表示“哪有这么好的孩子”,把名字命名为“谎言(ウッソ)”。夏可蒂(*)这个名字也是直球。像富野先生这样的人,竟然会用那样的直球来决胜负,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刺激。这个,我们也必须要做。 以前都是用糯米纸包裹着表现,现在却放弃了,直接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了。富野先生身上的东西,好像在不停地流淌。经常有人拿《传说巨神伊甸》来比较,我觉得《V高达》还是有《V高达》的优点的。确实,像《伊甸》那样开足马力甩开仪表的感觉在《V高达》中也许没有,但是《伊甸》里黏黏糊糊的部分很少。《V高达》的情节更错综复杂。特别是对角色的描写,有种黏糊糊的感觉,这一点很好。不过,也许正因为直球中出现了太多错综复杂的东西,所以很多人对《V高达》处理不来吧。另外,错综复杂的故事,硬要用没有影子的单纯画面来做,也很奇怪。有突出的地方,也有想要抑制的地方,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没有取得平衡真是太好了。音乐也不合适吧。机器人动画的配乐适合更低俗的音乐。尽管如此,还配着那么高雅的曲子,所有的点都是七零八落的。 作品之外的部分也很有趣。因为是大IP所以想坐享其成, “因为是《高达》,所以应该能中奖吧”这样想着,而疏于努力销售的赞助商们,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摇摆不定。为什么《高达》的玩具卖不出去呢?为什么LD卖不出去?对于这样的外部环境,富野先生采取了相当克制的姿态。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我甚至觉得他是在故意刁难玩具和录像带的销售商。推出摩托战舰之类不适合作为商品的东西,即使推出新的机动战士也不制造精彩场面。因为高达也被量产了,所以可以满不在乎地把底裤撞向敌人。在作品中,想让主役机拥有英雄性的部分和不想让主役机拥有英雄性的部分交替出现。富野先生好像说过:“脚本一句话也不改,毫不犹豫地切分镜给你看。”甚至做了让我们觉得在那种地方燃起热情有什么用的事。 《V高达》最喜欢的是最初的OP的曲子。那个词很好哦。“Stand up to the victory”。要放弃了。明明是为了胜利而站起来。我觉得这和《V高达》的主题有关。作为作品也好,作为商品也罢,在什么都没做成的阶段号称“高达的胜利”。中途换了歌的时候,感觉作品的主题也变了,非常遗憾。在那首曲子中,断言“在那之后什么都没有也没关系”也很好。那种达观的感觉真好。富野先生果然是对什么绝望了才从那里走出来的。 不光是富野先生,做监督的人,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渐渐抑郁,变得不信任人。《伊甸》是一部不信任人的作品,《V高达》也是如此。在这部作品中,有活力的都是老爷爷,剩下的都是没用的大人。这是一个没有兰巴·拉尔的世界吧,在初代《高达》里,明明有很多大人,但从《Z》开始登场的人物就全是孩子了。至于《逆夏亚》,没有出现一个像样的大人。《V 高达》好不容易让老爷爷当上了大人,但除了老爷爷以外,不是脑子不够用的人,就是脑子有问题的人,剩下全是孩子。 说起老爷爷,对我来说也是认识到“最终还是敌不过老爷爷”的作品。无论是富野先生,还是宫(崎骏)先生,自己都比不上那一代。虽然在《美少女战士》时偶然迷上了御宅族的口味,但与其说是因为制作精良而有趣,倒不如说是问世的时机好。不过,《V高达》是富野先生拼命想做有趣的东西而做出来的。 特摄的“迪迦奥特曼”,和我们差不多世代的人也努力拍了很多,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实相寺(昭雄)先生做的故事哟。出崎(统)先生在做的《青兰圆舞曲》也是这样。(我们这代)比不过真正的世代的人。然后,回到刚才的话题,《新世纪福音战士》就是因为我们想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即使做不到。(谈) *注释(摘自Wikipedia): Shakti(夏可蒂): 是印度教或印度哲学中的宇宙理论。最初是一个阴性名词,意思是“性能力”,它也被用作一个词来表示各种哲学概念。 其“性能力(性力)”与地母神信仰相结合,在对湿婆神的礼拜中表现出他的神妃,象征着湿婆神的威力。 夏可蒂女神是印度教的大母神,一切女神的原型、性力派信仰中宇宙本源和万有存在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