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高地战 고지전(2011)

高地战 고지전(2011)

又名: The Front Line / Battle of Highlands

导演: 张勋

编剧: 朴尚渊

主演: 申河均 高洙 金玉彬 高昌锡 李帝勋 柳承龙 李大卫 柳承秀

类型: 剧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2011-07-20(韩国)

片长: 133分钟 IMDb: tt2007387 豆瓣评分:8.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1952年,在板门店谈判中,L高地的归属直接影响到停火线的划定,南北双方为了获得更有利的战果,围绕L高地展开了新一轮血腥的争夺。此时,在前线的韩方鳄鱼中队队长被自己人的手枪击毙,同时北方人民军军人的家信在暗中通过韩方邮路寄送,韩方怀疑高地前线出现内奸,派调查部门的姜恩彪中尉(申河均 饰)陪同新任队长前往鳄鱼中队。此时鳄鱼中队实际掌控在姜恩彪昔日战友金秀赫中尉(高修 饰)以及申日荣上尉手中,姜恩彪惊异的发现曾经书生气十足的金秀赫如今已变成强悍的战士,而表面上军纪涣散的鳄鱼中队在实战中则有着惊人的战斗力。姜恩彪随鳄鱼中队一起经历了拉锯式的高地争夺战,而他终于无意中发现了鳄鱼中队“通敌”的线索……

演员:



影评:

  1. 拍完小资的《电影就是电影》,导演张勋立刻转战常人难驾驭的战争片,不仅场面要浩大,而且要将已经回炉好多次的朝鲜战争拍出新意,真是难为了他。但是,看完此片,我还是要为他起立、鼓掌致意。作为朝鲜族的我,也尽量以客观的方式去叙述那时的故事。
    一、开场
    影片开头就是那著名的板门店谈判。我们后人都有把历史归为几个简单事件的倾向,因为我们懒于思考。但是,到了细节,何等复杂。交战双方,就是为了怎样划分三八线而陷入僵局。尤为谈到一高地(就是一座山峰),几次易主。那座山峰是用血淋淋的普通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的各方军事团体所谓的尊严。这也是朝鲜战争的缩影。到了最后,交战士兵是忘却了为什么而战,只有上头的命令,让他们知难而上,明知道那是不归路,而且不一会儿,还要被打下来。
    而这时候,申河均(申)演的韩国士兵接到上司的命令,让他去高地调查一件韩方内部间谍事件。因为韩方怀疑自己的士兵有可能和朝鲜哪里有私通。这样,镜头就切换到了影片的焦点,高地。
    二、调查
    申来到高地,就看到了一群看起来很萎靡的韩国士兵。其中,有着已精神分裂的士兵,有吸毒度日的高官,也有几个流浪孩儿。导演想通过这种方式去描写战争的代价到底是由谁来承担。在欢迎申到来的晚宴上(也不知道算不算宴),这群士兵端着水,当做酒,喝得酣畅。不知是为了忘却什么。而在这里,申也相会了已失散多年的挚友高修(高)。和高分别还是在被朝鲜士兵俘虏的几年前。那时战争刚刚打响,高还是一乳臭未干的学生,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当柳承龙(柳)演的朝鲜官兵问他们”知道你们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吗?“的时候,满是胆怯,无法作答。这时,柳用他高傲的眼神注视着一帮韩国俘虏,骄傲地说出”因为,你们不知道为何而战。“而现在的高已成了战争的机器。这从之后的战争场面可见一斑。几次巡逻伏击,高都是艺高人胆大,不知畏惧。我想,那是因为,即使战争,很多人都有回家的盼望,而这种盼望却成了对死亡的恐惧。而高已对回家不抱希望。即使,之后有了片刻希望,但是上头的命令,又把他们拽回现实。而且,我们要知道,高是在这样的怀抱希望与希望破灭当中反复折磨。因为,从他们的台词当中可知,已不是一次说要停战了。但是,停战消息是时刻弥漫着,却始终遥遥无期,而这种僵持在他们看来是持久,没有尽头。
    三、水落石出
    随着进出前线,申发现这群萎靡的士兵并非如此,在战场他们却是勇往直前。因为,没有盼望的人是不怕死的,或者他们盼望着一个终结,但是却用死亡的方式。申最终发现,私通却有,而高也在其中。而这种私通也是合乎常理。打上去的韩国士兵在被打下来的时候,明知过几天还要打上来,所以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包括食物),放在木箱,埋在地上。过几天,韩国士兵打上去之后,在他们打开箱子的时候,却发现留着臭味难闻的一堆屎,还留有一封信,那是朝鲜士兵几近调侃的语言留的,说那些食物我们消费完了,留了这一堆,让你们享用。气不过的韩国士兵也是想报复,这样如此往复,慢慢有了一些信件,是朝鲜士兵托韩国士兵寄给韩国这一方的父母亲戚的。之后就是韩国士兵也托朝鲜士兵捎信。当然,托人办事,也要意思一下,他们就互赠了一些礼物,食品,烈酒。
    虽然,彼此不曾谋面,通过这种捎信方式,在残酷的战场,却绽放出难能可贵的友谊奇葩。但是,仗还是要打。这就是战场畸形一幕的出现。上头命令下来,还是要拼刺刀,你死我活,但是,打上去之后,读着敌方朋友留下的信件,却嘻嘻哈哈。人们的友谊,彼此的爱是如此简单,但是她的破灭又是如此残酷。
    四、死亡与结束
    战争终有死亡,在一次次交战中,你我双方也慢慢倒下去。那留了豪言壮语的柳官兵,也在这高地上,丢却了战争的理由。在这漫无天日相互残杀中,终于出现了一线曙光,要休战了。朝韩士兵都是喜出望外,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离休战还有24小时,24小时之后的领地,才是最终分界线。朝韩双方的上头也就毫无悬念的发出了相同的命令,到休战那一刻之前,还是要打下去,寸土必争。发出命令的人在桌子旁签几下烂名,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一个个的普通士兵却是重新被拽回现实。原来回家不是那么简单。
    最后的镜头,高地,硝烟弥漫,朝韩士兵短兵相接。那些互相通信的人们,那些曾经用信件彼此问暖的弟兄,死在了彼此的刀枪下。
    一场战争,谁是胜者,那就让历史来评判。但是,对于这些一个个普通的青年来说,在他们看来,战争可能很难用胜败来定出结论。
  2. 看看下面几个令人作呕的评论。
    "要反思内战、反思“韩战”。",——一副吃了多大亏的样子似的。
    你们那点小心思谁不懂啊,不满当前社会,玩什么含沙射影的酸水。我劝几位仁兄有话直接说,有不满就去骂街,骂街不爽就去上街,上街不行就上微博,别借着历史和电影显示自己的无知。

    对那些看了几本垃圾书或者几篇垃圾网文就被”民国范“鼓舞了的老兄们,我的说你们要多读书,别把那些国民党自己都不好意思提的事当宝贝。

    国民党一直到了台湾,才靠着以前统治全中国的政治力量、庞大军队、残余财力显示了那么可怜的政治能力,这样的破烂组织,你们指望他能统治好大陆?

    现实的不满请对现实说,不要用你们扭曲的不满再去扭曲历史。不要像当年失败的民主党派一样,反对蒋,却很容易被收买,反对共,却惧怕其武力。连上街的行动力都欠缺,满腹牢骚直到死亡。

    反思、反思你们妹啊,有空读点书,反思下自己的人生观。




    附一篇文章讲朝鲜战争的。

    简单地说一下朝鲜战争。关键点就是,那个时代是拳头说话的! [ 袋熊 ] 于:2009-01-31 02:58:16

    为什么二战之后,苏联能和美国平起平坐?因为双方在军事上差不多。为什么法国成为德国投降后占领国,很多人不服气?因为法国光复是盟军打的,法国人自己没怎么出力。为什么二战结束后,中国能参与不少分赃活动?因为二战时,中国和日本打了不少血仗。人家眼里,你多少算个人物了。不然,中国能成为联合国五常?就算说是人家的算盘是让你来牵制日本,你也得有那牵制日本的本钱啊。

    那个年代,什么钱啊,财富都是虚的。你要护不住院子,强盗就通通抢了去,你攒多少都是给别人攒的。那种穷兵黩武的架势,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里长大的人无法想象的。

    公平地说朝鲜战争,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地位。甚至有评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后,成为了美苏之后的第三大势力。在那个用拳头说话的年代,如果朝鲜战争我们输了,中国无非也就是第二个印度。没多少人真的把你当回事。在和平年代,这个什么国际地位无非也就是用来装点下门面。有钱就有尊严。有钱大把撒,谁都把你当祖宗供着。但是在那种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的年代。有钱无非也就意味着打起仗来,你有钱买武器。有国际地位,你就还是各种国际交易的参与者。没有国际地位,你就是各种国际交易的交易品。实际例子,请参见慕尼黑阴谋。看看捷克的下场。

    毛当年拼了血本去赌朝鲜战争。代价是惨重的,但国际地位也捞到了。这种无形资产,带给了我们几十年的好处。没有朝鲜战争的胜利,苏联不会帮我们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朝鲜战争的胜利,在和苏联翻脸后,美国也不会过来拉拢你。我们八十年代也捞不到那么多好处。

    不要假想我们如果当初跟着美国走会如何如何。然后下一步就是比照韩国,台湾等等畅想未来。不客气地说,这么想的人都是幻想家。以中国的块头,没有人肯好不提防地援助我们。要真比照,还是得参考印度。

    在德国翻阅相关国际关系的资料。相关中国的信息,是从二战之后才多起来。之前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发生了什么,二战的章节提到中国的相对较少。但是在朝鲜战争之后,只要提到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中国的影子无处不在。那天在图书馆里,读Bernd Stoever的冷战史。朝鲜战争章节过后,赫然就是China: Eine dritte Weltmacht entsteht.(中国:第三世界霸主的诞生)我心中各种思绪一言难尽。

    一个国家的尊严就是富裕而强大。虽在战争和和平年间,会各有侧重,但两者都不可缺失。在那个拳头说话的年代,我们的志愿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证明了我们的不可侵犯。 实际上,我们指责毛那个年代的穷兵黩武也是苛责,那个年代有人敢讲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是笑话。一战二战之间之间隔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抗日战争打了多久?抗战和内战又间隔了多长时间?美苏双方磨刀霍霍,多少次世界就差一点走到第三次世界大战?

    一味地只修炼内功是天真,尤其是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当然,一味只修炼外功是穷兵黩武,后果也是灾难性的。朝鲜战争,我们有得有失。种种影响,一言难尽。如果不打,我们就是印度。如果输了,我们连印度都不如。

    ps:如果要讨论国际问题,就必须放眼全球,而不是仅仅盯着国内。
  3. 看完了这部<<高地战>>, 非常好的片子, 希望没看过的朋友都会去看看. 和我其他的评论的一样, 想说的倒不是片子本身, 是一些关于军队和军人的细节.

    当南北韩双方听说到战争就要结束的时候, 都开始欢庆, "原来我们真的还能活着回去!", 但是如果不合时宜地想想石光荣和亮剑里的李云龙会说什么? "妈的, 不打了?没肉吃, 连汤都喝不上了? 没仗打, 让老子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网友们可能开始说了, <<高地战>>里描述的是真实的人性, 石光荣和李云龙是我党我军虚构的没有血肉的英雄. 我想说的是, <<高地战>>固然是真实的人性的展示, 石光荣和李云龙也绝不虚假, 他们也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人.

    从历史的背景来看, 韩战是由金日成和李承晚两个军阀发起的内战, 北朝鲜非常贫穷, 而李承晚治下的南韩相对而言生活好一点, 就影片中的军人, 两位主角是大学同学, 也就是大学生的身份, 其他军人大多也是士农工学商的背景. 他们被征募当兵之前, 不说很富裕, 但都有过得去的生活, 加本身不愿意民族分裂, 自然有很强的厌战情绪.

    再看看咱们的石光荣和李云龙.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 石光荣是孤儿, 吃村里百家饭长大, 文盲, 从记事起到参军之前, 印象中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十几岁是, 几乎是光着屁股, 参加了红军. 李云龙同学也差不多, 没读过书, 不识字, 从小跟着娘要饭, 十四岁那年, 娘活活饿死, 他穿着他全部的财产, 一条裤衩, 参加了黄麻暴动, 跟红军造了反, 那一年刘伯承从大别山带走了30万个象李云龙那样的青年, 解放后还在部队当上军官的大别山人, 273个.

    金柱赫梦想回家, 虽然他知道可能性很小, 但他希望回家, 希望过原来的生活, 在阵地上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都是地狱, 回家, 才是天堂. 他甚至时不时还能憧憬一下将来去找找照片上不相识的姑娘. 石光荣的地狱恰恰是他的故乡, 那里他一无所有, 没有土地, 没有粮食, 没有御寒遮羞的衣服, 房子老婆想都不用想, 他不走出故乡, 就只能在贫穷和屈辱中度过一生, 但穿上军装, 走上战场, 什么都有了, 吃穿不愁了, 虽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可以吃饱, 不会挨冻, 虽然随时会死, 但死得痛快, 好过在家乡慢慢饿死, 冻死, 病死, 立了功, 当了官, 指挥千军万马, 可以分房子, 分老婆.更重要的是, 尊重, 你参了军, 身份是一个兵了, 有战友, 他们和你一起生一起死, 叫你兄弟, 你不再是个叫花子了. 所以部队, 是石光荣的天堂, 所以不难体会战争对石光荣们多么重要, 他们不是战争狂, 但是打仗, 甩出自己的性命, 是他们唯一的价值.

    这两种人, 拿着枪隔壕而立, 胜负已判. 所以南韩军队, 会在一周之内就被朝鲜人民军, 赶到浦项, 挤到海里. 这里顺便想说一句, 我个人觉得影片对朝鲜人民军的刻画有点一厢情愿, 他们应该更接近石光荣, 李云龙. 所以他们应该真的是想打的, 想抓住这最后12个小时立功的机会, 再打下点什么的.

    再说说一点军事情节,
    第一, 在浦项撤退时, 后来的上尉,当时的新兵, 为了让满载的运兵船能及时开走, 用机枪扫射了企图强行登船的同队战友.
    网友对此的评论很多, 大多数表示理解, 我也是同意并理解的,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一情况会发生在金柱赫们的身上, 但不会发生在石光荣们的身上. 因为金柱赫们是一群厌战的士农工学商, 所以在生命受到威胁时, 他们没有职业军人的理智. 石光荣们也没有职业军人的理智, 但是他们有阶级仇恨和阶级情感, 其实阶级仇恨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很明显了, 好比一群下岗工人, 讨薪农民工, 穷苦小贩, 被强拆的业主, 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 去和地产商, 包工头, 城管, 流氓做斗争, 因为敌强我弱, 被逼到那种境地, 会为了在这世上痛苦地多活一天, 而向同来农民工, 下岗工人开枪吗? 我不会, 我宁可被逼上来的城管打死, 你会吗? 这就是阶级感情, 这就是阶级仇恨, 恰是金柱赫们没有的.

    第二, 高地战不是这么打.
    如果这场仗是在天安舰事件后打的, 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为是2010年. 但那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 那时候的仗不是这么打的. 早几年二战时期, 有很多很多的争夺战, 比较著名的有二战末期柏林火车站争夺战. 柏林火车站在苏德两军手中易手十几次, 双方阵亡十几万人. 那个年代打的争夺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惨烈. 阵地可以易手, 但是当兵的上去,就不会下来了. 攻坚的, 好比台尔庄, 要么活着上城墙, 要么死在楼道上, 守坚的, 好比四行仓库, 上面在打, 下面招兵, 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行, 一个人两块大洋送到你家, 但说明白了, 四行仓库进得去出不来的....
    这才是那个时代的争夺战, 各个国家,当时即使是最重生命的美军, 都是尽量这样打的. 影片中, 这拨人也应该只上去一次, 如果高地失守, 除非是接到命令撤退, 否则他们应该就已死在上面. 哪能同一批人上上下下三十几次, 还互送香烟酒水, 变成过家家酒了, 虽然他们也提到已有50万人阵亡在这里(有点夸张), 但好象争夺战的真实感差了点, 同一时间, 差不多同一地点, 石光荣们也打了一场不同档次的高地争夺战, 也拍成过电影, 90后有机会可以看看, 那个高地叫上甘岭.

    第三, 金柱赫枪毙中队长, 然后郑重宣布按战场法则他升为中队长,指挥部队.

    这一情节我想即便是韩国军人看见应该也会羞愧的吧.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穿了这身衣服, 不管你自己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 不能怕掉脑袋. 不能说因为任务要送命就一枪毙了上级, 取而代之, 带着弟兄们跑路, 都这样仗就不用打了. 即便在和平年代, 军人, 警察, 消防员也是没有紧急避险的权利的, 也就是说,即使命令要你去死, 你也只能去. 看看集结号里, 谷子地在前一天夜晚, 手持火把, 带着四十几个弟兄去赴死时回头的眼神, 要说求生的人性, 即便老刺猥等人有过撤走的动摇, 那也是在坚守了12小时以后, 毕竟命令只要求他们守4小时. 所以金柱赫的行为对于军人来讲, 是绝对不成立的.

    说了这么多, 片子还是很好看的, 导演也不纯粹是拍战争, 还是依托战争拍人性, 拍南北朝鲜民族的大义, 这也算是朝鲜永恒的主旋律吧. 但是在朝鲜, 在中国, 在这个世界上, 还是会有很多的, 金柱赫, 很多的石光荣. 我依旧悲观的相信. 还是会有一天金柱赫们会拿着枪走到石光荣们的对面. 就好象天安舰和延平岛之后, 每个韩国人都说要开战, 却没有一家人肯让儿子当兵, 下一次, 金小胖子再让石光荣们开战时, 金柱赫们会不会又一周之内到埔项, 还是干脆这次连一周都撑不到, 比起60年前, 金柱赫们的命更值钱了, 石光荣们却更轻贱. 我也是一个生长在城市里的士农工学商, 我愿岁月安好, 石光荣和金柱赫出现的日子尽量晚来吧.
  4. (1)
    落幕那一刻掩埋在高地上的那些尸体是否找到答案了,
    战争由何而起最终又因何停止,
    这一切的苦与痛,血与泪永远的驻守在高地上成了这个民族挥之不去的梦靥。
    就这样一份签在板门店的停战协议已经持续了五十多个春秋了,
    可这场战争终究还只是维持在停战中,
    没有胜负,也许仍旧意味着尚未结束。

    一条线在半岛上划分出的两个国家,
    意识形态的冲突却已经渐渐的被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们淡却了。
    于是人们更多的开始思考这场战争的理由。
    老百姓从不去质疑到底谁当皇帝,
    只要不打仗了,
    至于国家最后到底披上什么颜色,
    也没几个人在乎。
    用人性的视角去拍战争,去质疑战争,
    这无疑是个极其开放性的话题,
    至少在我们的这片土地上至今还没有人敢去质问那场战争。
    其实揭掉主旋律这层遮羞布以后,
    这一切也只不过是场权利游戏里面的牺牲品。

    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其实一直都在质问,
    随着影片的进行一次次的加大了质问的筹码,
    用一个个血淋淋的镜头和鲜活的生命逼着你去思考。
    为何而战又为何而失去生命。
    当看到电影里在板门店停战协议上给特写的那几个名字时,
    master of war 我是否应该去这么想。

    (2)
    可能我们从小看过太多“人在阵地就在”的故事了,
    一提到“高地站”满脑子都应该是狼牙山五壮士似的英雄,
    “老总下了命令了,死守,兄弟们挺住……
    于是就都死了,而且死的都很壮烈。”
    我们知道的故事从来都是这么讲的,而我们每次看完都应该义愤填膺的去憎恨万恶的敌人。

    还好导演没给我们一个这样的视角去看这部电影,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找到谁才是真正的反派。
    一个个因为战争逝去的角色,
    故事就在一个个质问的高潮中结束。
    剩下的就是片尾一张张黑白的照片,
    于是你会极其失望的没有发现一个大反派。

    这样的一个高地,你争我夺
    “没有死守,没有挺住”
    在高地上相互间会留下礼物给“敌人”
    也许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这个民族也曾经发生过,
    炮轰金门每周1、3、5开炮,对岸的蒋军2 、4、6还击的故事已经让我们当成笑话来听了。

    (3)
    电影最后那位疤面脸朝鲜中尉的回答意味很深远
    “这场战争的理由,开始时很明确,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得了”
    这何尝不是说给整个民族听的呢。
    Bob dylan有首歌叫<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
             要飞过多少枚炮弹

    Before they are forever banned
           才能永远地告别战乱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 我的朋友 在风中凋零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凋零


    而关于这场战争的争质疑也只能在风中寻觅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