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Hom rong / The Overture
主演: 阿奴沏·萨潘彭 Narongrit Tosa-nga
制片国家/地区: 泰国
上映日期: 2004-02-06(泰国)
片长: 103分钟 IMDb: tt0415046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最后的木琴师》于2004年在泰国上映,娓娓道来了一代木琴大师Sorn从年幼到年老的一生。他天生喜爱演奏木琴,于此道亦是天分颇高。然而由于哥哥的死,父亲禁止他继续学习木琴,他也只能私下偷偷地练习。被爸爸发现后,爸爸终于回心转意让他继续学习。他天赋极高,年少成名后不免有些自视甚高,因此惹恼了木琴大师Khun并且惨败于他手下,从此多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加入皇家剧院成为首席乐手后,在老师傅的开接下Sorn终于有所领悟,在一次比赛中打败了Khun。当Sorn年老时,泰国也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文化变革,试图全面模仿先进的西方文化,并因此禁止人们再进行传统的音乐娱乐。Sorn不惜以身相搏,当着军官的面演奏了一曲饱含深意的传统木琴曲,听闻的人们无不驻足欣赏。一曲毕,Sorn却是再也支持不住倒下了,作为最后的木琴师,他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民。
Sorn对于木琴的天赋与热情无疑是令人感动而震撼的。开篇那只缓缓飞入镜头的蝴蝶宛如他的灵气的化身,当蝴蝶停下羽翼温顺落到木琴之上时,仿佛也揭晓了一个早已被注定的预言——这个小男孩的一生,都将与木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的默契与相通注定无法因外力而分开。在往后的岁月里,他先后经历了哥哥的离世、父亲的反对、对手的大胜、炮火的洗礼以及政府高层的镇压,然而无论是如何的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过他热爱木琴的心。他真正做到了与木琴、与音乐合二为一,当悠扬动人的曲子在电影中缓缓响起时,我想听见的每一个人都会不由得被拉入这由跳动音符所构建的世界,如痴如醉。
Sorn与Khun通过木琴的交锋同样吸引人的注意。他们一个是初出茅庐然而锋芒毕露的少年天才,一个是颇负盛名记忆超凡的沉稳老将。第一次的交锋,以Khun的绝对胜利告结。在他变化莫测的音乐里和惊人的手速中,Sorn品尝到了人生第一次惨败的滋味,并且这次比赛一直成为他心中盘旋多年的阴影。然而,在对自然的感悟中,在老师傅的开解下,在爱情的浸润下,他的木琴技艺终于有了本质上的突破。在最后的宫廷公开比赛中,他一举赢下了Khun,不仅成功消解了自己心上的阴影,还因此对于木琴之道有了更为精深玄妙的领悟。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后半段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的碰撞与冲突,它们所带来的火花在那段历史长河中闪耀出了迷人的光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政府高层为了顺利实现“现代化”,开始积极全盘引入新式的西方文明,并且为此一位打压传统泰国文明。在电影中,泰国普通民众们的自娱自乐都被军官强硬冰冷地取缔了,甚至还因为人们的不满反抗而实施了抓捕。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新式文化的一味推崇不禁令我想起了中国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同样的对旧式习俗、文化、思想的蛮横毁灭,动摇的却是一个国家千百年来积攒而成的文化底蕴与传统根基。
木琴象征的泰国传统文明在自我不断的修正和进化中发挥出了光辉灿烂的一面,然而时代的洪流却令古老文明置身无数人的怀疑与质疑之中。在影片末尾,Sorn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儿子带来了一架二手钢琴。Sorn要求儿子演奏钢琴,动人的音乐声响起到一半,他却也演奏起了木琴与他相和相鸣。一东方一西式,一传统一新式,各有千秋的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演奏,却带来了最为曼妙的乐曲声。
我想这也正是导演在荧屏中希望传达给人们的一种思考:在新型文明的攻城略地下,传统文明又该何去何从、如何自处?是否能寻找到一种方法或是某个微妙的平衡点,让两种不同的文明可以相得益彰地水乳交融,共同服务于日益进步迈向革新的文明社会?然而可惜的是,影片最后以木琴大师Sorn一曲绝响后的血溅木琴结束,我们最终没有看到木琴日后的走向究竟如何。片名《最后的木琴师》中的“最后”二字,似乎也在暗示着传统文明的式微与日渐衰落。
电影中木琴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泰国社会的影子。如今的泰国早已是一个现代的国家,然而泰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如那个时代所推行的高压政策所期待的那般尽数消失。走在泰国的大街小巷,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泰式风情与悦耳清亮的古老音乐。
又或者,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警喻。它随时都在一旁冷眼观望、暗暗提醒着我们,在物质建设高度发展的时代,也不要忘了停下脚步,回头望望也许已被远远抛在身后的古老传统。不要让木琴成为绝唱,不要让大师的心愿最终只能常怀遗憾。这是每个看完电影的人所怀抱的期望,想来也是泰国民众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