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仪式 / A Judgement in Stone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主演: 伊莎贝尔·于佩尔 桑德里娜·博内尔 让-皮埃尔·卡塞尔 杰奎琳·比塞特 维吉妮·拉朵嫣 瓦伦丁·梅尔莱 Julien Rochefort Dominique Frot Jean-François Perrier Ludovic Brillant Claire Chiron Claire-Marie Dentraygues Jean-Pierre Descheix Penny Fairclough Alain Françoise David Gabison Pierre Gondard Claire Ifrane Philippe Languille Philippe Le Coq
上映日期: 1995-08-30(法国)
片长: 111分钟 IMDb: tt0112769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看完《冷酷祭奠》,順便看了看別人的評論。幾乎都提到阶级差异的問題,富人的偽善自私,窮人的粗野和冷酷等等。但我覺得,這些並不是問題的根源。
閱讀Alfred Alder的个体心理學後,我終於走出二十多年的認識誤區。一直以來,我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其問題在於階級,在於贫富分化。可能我們長期以來受的教育都是關於階級性,從古到今,動不動將問題歸咎於階級。但階級是什麼?各種解釋其實都應該迴歸到“人是什麼?”,“為什麼人和人都不一樣”。
個體差異導致人類社會永遠沒可能不存在差異,而差異會產生階級。消滅階級,是沒可能的,高舉消灭阶级的政黨從來沒有成功過,這不過是一個欺騙愚昧者的空口号。消滅階級,會產生更多的腐敗,更多的矛盾。人與人的差異是應該被容忍和尊重,而集體性的人與人差異,也就是階級差異,應該儘量縮小而不是消滅。
回到電影《冷酷祭奠》,為何兩個女人殺了主人一家?是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矛盾麽?我覺得並不全是。我覺得這些所謂矛盾,只是起觸發和加劇的作用而已。假如將階級矛盾作為主因去推敲殺人的動機,是很牽強的,例如蘇菲並沒有受太大的虧待,珍對富人一家的仇恨來源於當年她應聘模特失敗,很是牽強。
以個體心理學出發,我試著分析原因是來源於人的自卑和自戀的困局。自卑,產生極度自戀--人不願意面對自己人生的問題,不願意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從而覺得世界虧待了自己,責任在於別人,他人即地獄,自己是委屈的受難者。這使到人只看到他人的惡(例如富人的自私偽善等等),而看不到他人的好(例如別人的寬容,稱讚,願意提供幫助)。
蘇菲,她最大的問題是閱讀障礙,而她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將自身缺陷當作敵人。於是任何觸及她的閱讀障礙,都是她的敵人。她從未想過要去克服(並不是不可克服),而是逃避,說謊,甚至不顧一切去威脅知道實情的人(聯想到《朗讀者》里為了不讓愛人和單位知道她的缺陷,選擇消失,後來成為納粹一份子)。Alferd Alber說,那些克服自己缺陷的人,往往會比平常人更加成功,例如耳聾的貝多芬。而逃避自己問題的人,最容易產生犯罪。從此可以看到,從一個人對待自己缺陷的態度和行動,是可以看出人的意志。
另外一位殺人者珍,她的仇恨是來自己失敗的生活。第一,她被人拋棄,愛情失敗,我覺得愛情失敗,她自己並不是沒有責任(性格問題,還有沒有保護好自己而懷孕)。第二,她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女兒,女兒燒死(或燙死),有可能是無意過失,但作為母親,她並不是完全沒有責任。但是她不願意承認和面對是自己害死了孩子,於是用玩世不恭的外表掩飾內心的悲傷和自責,甚至刻意引起別人反感和憤怒而在心理上獲得“他人都虧待我”的類似受虐快感。她將自己塑造成揭露虛偽的救世主角色。她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於是引誘更多人犯罪,自己也不得好下場。犯罪者的邏輯,于別人看,是沒有邏輯的,但如果從犯罪者本身出發,是存在邏輯的。這種邏輯性不能跟個體分離而用所謂“正常人的邏輯”(Common sense)分析。
自卑-自戀的囚徒困局(inferior-superior paradox) 不是某一個人群特有的問題,而是人類普遍的特徵,或者稱之為“人性”,只不过所謂“弱势群体”遇到的衝突更多,更容易激發不可逆轉的破壞。我們取笑中產階級的偽善,但某種程度上,偽善有效保護人不做出過激的行為。自私,每個人都有,並不因為中產階級,富人階級才特別的自私,像珍和蘇菲也是自私,大家都希望呆在自己的安全圈裏。
《冷酷祭典》是“新浪潮主将”克洛德·夏布洛尔在晚期导演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不仅成为1996年度《电影手册》第一名,还为伊莎贝尔·于佩尔在提名8次凯撒奖之后终于获得了影后殊荣。这也正是我在初中时去观看这部作品的原因。然而在当时,我只为结局的枪杀感到震惊,并且不懂为何故事会是这样奇怪的走向。但如今再看的时候,却发现剧情丝丝入扣,无疑是惊悚犯罪类型中的佼佼者。
记得前段时间《寄生虫》大热的时候,阶级矛盾成为了许多人热议的话题,那时便有人提起了这部电影,并称这部影片对《寄生虫》启发许多。诚然,两部电影背后所蕴含的都是阶级矛盾的思想,可是这部电影最为优秀的便在于对阶级矛盾的处理态度上——从头到尾都契合了片名“冷酷”。
夏布洛尔在这部影片中无疑是没有表现出对任何阶级的同情,都只是冷冷地旁观,并用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与危机去进一步激化矛盾,最终导致其不可调和。底层人诸如珍妮(伊莎贝尔·于佩尔饰),她是嫉妒与粗俗的;而苏菲看似温顺,但因没有文化,无知的本质致使她做出了最为可怕的事情。而中产阶级,看似慷慨与体面,实则在知道苏菲的秘密,却是鄙夷与不满的。这种虚伪的布撕开后,没有人不是丑恶的。
整部影片的结构严谨,是传统的三幕剧结构。并且每一幕都设置了悬念与困境,进一步推动矛盾与情感的升格。
其中,影片不仅是用具体事件来推动情节发展,更是出现了许多物件,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都是危机的伏笔。而它们在前后出场的相互照应,使得影片极具讽刺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