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演员史彭元。电影《八角笼中》上映了,这段时间跟随八角大家庭一起在全国各个城市路演,感受到观众们的热情。每一站路演,每一场见面会,都是大家对电影的支持。除了感激外,触动很多。还有一个月我就18岁了,对于一名新人演员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成为了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从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逐渐有了更坚定的信念,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八角笼”,我也在不断的寻找那个出口。
当收到剧组的正式邀约时我非常的激动和兴奋,我从小就看宝强导演的戏,不管是《Hello!树先生》还是《一个人的武林》我都反复看过很多遍。还有就是我一直都热爱散打拳击,综合因素使我对剧组生活十分期待。但当我为了角色开始训练的时候才发现热爱与痛苦并存,一切并不容易。高效减脂与力量训练,在那个时间段成为我要迅速解决的难题。一开始我还有点小自信,自以为觉得有点底子,应该问题不大。但真正开始训练之后,我发现差距是巨大的……
第一阶段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是叠加着来,配合体能训练塑形必须吃减脂餐,每天只敢吃两顿,每顿也是少量。因为影片中苏木主攻地面技术,所以针对技术训练要求拳击和地面同步进行,每天四个小时的训练,两个小时是拳击,两小时是地面训练:从空击到动作定型到实战,这需要我抛开一切浮躁,耐住性子去一点点学习,保证精准。
第二阶段转战场馆,就开始进入到与教练们的实战阶段,当时成都炎热的夏天,心和身体一起煎熬着。每天至少4个小时先固定练习一系列基础动作,然后实战、实战、不断地实战,保证每一拳的速度和爆发力,目的是为了在拍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不止是我,永胜哥也一样,甚至有时候我觉得累到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他还在继续挥拳,每一拳都像狠狠击打在我的心脏上,激起我的战斗欲,这段共同的经历让我们戏里戏外的默契像一根隐形的线连接彼此。
其实我一直很担心身材问题,离专业格斗运动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但也只能逼自己拼尽全力去控制饮食、提高训练强度。有时候晚上12点收工后,我就再练到凌晨2点,第二天起来继续拍摄,在没有戏的时候也泡在馆里。能想到的方法基本上都尝试了:登山、跑步机、腹肌撕裂、椭圆仪、跳绳、暴汗服,结果是脂肪和肌肉一起掉,肌肉线条没达到理想状态,直到拍摄最后一场戏时,依然对自己不够满意。
影片中最后一场戏,因为宝强导演力求真实,所以拍摄时基本上就实打实来。最开始得知我的对手演员是一位来自巴西的专业综合格斗运动员时,一方面我很担忧自己的能力是否完全支撑的下来;一方面也和很多观众网友一样存在困惑,感觉苏木和对手的体型差很多,正常生活中,两个人应该不是一个量级,打不到一起去,为什么会在片中这样安排?
直到我经历完这段拍摄,看到最后影片呈现出来的时候,完全能理解到苏木这个角色:他的人生,为了自己,为了一路走来的教练和兄弟们,最终靠信念以弱胜强,为他们的人生打出了色彩。人生的“八角笼”不只是那场格斗擂台,更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生活也许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强壮的地方,战胜它!
幸福的是,我身处在八角这个大家庭中收获颇多,在现场能感受到宝强导演对青年演员的耐心以及关切,也被宝强导演在现场对待电影认真严肃的精神所打动;永胜哥像哥哥一样,给予我充分的鼓励,我们并肩战斗;我的四川话多亏了迅哥的指导和帮忙,在现场高强度的工作中还幽默风趣的给我们加油鼓劲;祎曈姐戏里戏外都像姐姐一样关照我,给我温暖的鼓励。还有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幕后老师们:摄影指导罗攀老师、造型指导吴里璐老师、动作指导庄元章老师……从拍摄至今,大家一直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奋斗着。
电影上映了,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观众的反馈,无论鼓励还是批评,我全部都接受,没有呈现完美状态,这是我非常大的遗憾,这些声音会转化成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感谢这段珍贵的经历,我和苏木共享了一段成长的时光,和自我“八角笼”的搏斗中,有战胜困难的欣喜,也有不那么满意的沮丧。幸运的是当时16岁的我和团队的哥哥姐姐在那段时光遇到了这个剧本,与苏木相识。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苏木,如果他的人生中有某一时刻是最想留住的,我想应该就是预选赛冠军的时候,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在身边,无论走到多远,苏木也想带着这个大家庭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最后,再次感谢《八角笼中》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付出心血,感谢所有观众的鼓励,无论之后我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多少“八角笼”,我都会带着这部戏、这个角色留给我的珍贵记忆,坚持下去,努力前行!
最后的最后,私心来说,相比陈思诚油腻的精明,我更愿意欣赏王宝强这份平庸的真诚。
题图:《八角笼中》剧照
夕阳自由计划:
大家好,我是演员陈永胜,在电影《八角笼中》饰演成年马虎。从电影上映至今,很感谢大家对电影和这个角色的支持和喜爱。在最初看到剧本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想要争取它。马虎身上有种力量和精神,我很欣赏也很心疼,不论他对待热爱的格斗还是他对待不断起伏的人生,都能像个爷们儿一样去面对!对于演员来说碰到好的剧本、好的角色且好的主创团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而我很幸运遇见了“马虎”。
起初刚进组拍摄不是很顺利,第一场拍摄树下戏份的时候我一直找不到状态,眼看快要天亮了,心里也变得有些急躁,宝强导演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相信我永胜,这个本子的每个人物我在脑海里都演了很多遍了。”我的心一下子踏实下来了……回来酒店的路上我脑海里一直重复着导演的这句话,我有些感动,导演对待这部电影的态度,让我看到他和马虎身上相似的地方,不变的责任感与担当,不服输不怕输的性格,我也从他身上汲取了角色的力量。
马虎虽然满身是“刺”风风火火,甚至有些小暴躁,但他是真挚的,有血有肉的,他内心最深处有着一颗非常敏感和不安的心。他从小没有父母直到他遇到了苏木和姐姐,他把他们当做家人,一直想要来保护。苏木对于马虎来说就像弟弟一样,现实生活中我对彭元也是,他身上也有着苏木的那种坚韧和懂事。我记得我们一起训练的时候他也总是练到最后,中途也不会让自己有过多时间休息,有一瞬间我觉得我们哥俩儿真像是为了打比赛来训练的。印象里有一次拍格斗比赛的戏份,我不小心被打中,眼前瞬间黑了几秒,脑子是蒙的,但就是那瞬间我好像真正地变成了马虎。苏木也是一样,记得拍最后一场打比赛的戏,彭元肠胃炎犯了,他忍着疼痛把最后一场戏打下来了,而且很帅。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苏木。
再说回角色,马虎和苏木逆境下依然没有放弃,他们努力地在活着,想有价值地活着,他们想拿冠军,想成为教练的骄傲,想带姐姐出去走走,他们很感恩于向腾辉教练,感恩于姐姐。我本身也有个哥哥,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哥哥就处处很保护我,迁就我,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当哥哥该做的样子,所以遇到“马虎”这个角色我也很幸福,我可以有机会尝试成为一个“哥哥”,可以去保护我的家人们。
电影《八角笼中》这个剧组给了我一种家的感觉。导演宝哥给了我们很多鼓励,他就像向腾辉教练一样带领着大家往前走,无论遇到任何问题他都在默默地解决,给到我们最大的安全感,感谢宝哥给我机会,对我信任,让我遇见了“马虎”,让“马虎”遇到了这么多好的演员和前辈。迅哥跟宝哥一样也是我们的大家长,在拍摄的时候会给我们很多支持,就像“王凤”一样,这个家里不能少了迅哥。也很感谢遇到了很多很优秀的主创老师们,感谢摄影指导罗攀老师,造型指导吴里璐老师,这部电影因为有你们的加持,才让我们更加地发光发彩,更好地去完整了角色。还有台前幕后的所有老师们,电影《八角笼中》离不开每一位的付出!从影片上映到现在,我收到了很多观众对我的鼓励,谢谢你们!我也会继续努力,继续跟着每一个角色去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也希望大家可以带着梦想继续勇往直前,冲破“八角笼”,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本片自立项至开拍至在上影节展映,一直都处在我年度期待的国产电影序列前端,但期待中依然怀有各种忐忑,担心这个题材会在经历审查的过程中层层受阻,担心王宝强第二次执起导筒可能还是过于青涩,担心现实议题会被迫走向励志和燃向叙事。
很不幸的是,我所有的担心最终都被鉴证为真,《八角笼中》亦在八角笼中拍,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影片很多桥段中乍现的可能性,它并没有因现实因素而在以上方面下坠到谷底。
片中孩子们在砂石场跑步的时候曾经喊过“生如野草”的口号,而整部戏展现的生命的状态,人的可能性,甚至这部戏本身,也呈现出一种野草的姿态。他们或许都不得不接受一次又一次被修剪地整齐的宿命,但倘若雨疾风骤,他们瞬时间绽放的自由与野性的生命力,会盖过曾经异口同声的“太平”的高喊。
我看到原野上两人争斗在赤身裸体
故事的发端是江湖骗子肖央想蹭08年奥运会的热度,准备自己搭台,让前格斗冠军男主角来唱戏,成立当地唯一的少儿格斗俱乐部,为他自己的品牌招商引资。于是男主将计就计,“黑吃黑”当地喜欢在公路边扎车抢劫的孤儿帮派,把他们集体拉进俱乐部训练格斗。结果俱乐部刚成立,肖央就因为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被捕,金主落网,但男主也不忍让孤儿继续过回小偷小摸的日子,于是将计就计带领这群孩子继续格斗训练,想要打出大山。
不同于传统体育片“打怪升级”的主线套路,《八角笼中》从头到尾没有树立任何核心反派角色,主角并不是以在某个阶段打倒某个强敌的方式成长的,因为对于主角团而言,最大的反派就是大山、是生活,是可见的笼网,是无形的屏障。
因此随着主角不断练拳提升格斗技巧的过程,他们一直在挑战自己生活的上限,他们作为“大山里的野草”生命的上限,这才是本片的叙事主轴。
格斗为主角的生活第一次带来真正的转机是男主带史彭元和陈永胜去朋友的娱乐厅打假拳给顾客助兴。第一次被带进八角笼,被带进公众视野展示格斗的二人最初非常局促,假拳的假把式也挥舞地十分生涩,但是随着老板和男主逼迫的呐喊,两人为了挣到这离开山村之后的第一桶金,拳脚渐渐变得生猛。
最终男主角带着鼻青脸肿但收获颇丰的二人去洗脚店洗脚,三人虽露出如释重负的惬意表情,但是逼仄阴暗的包房也在提醒着他们,从山村走到县城这还远远不是他们最大的可能性,他们的天空远不止如此低矮。洗脚店通常也作为小镇青年破处的符号,他们又在八角笼中见了红,不过这是他们和黄土与大山的初次交手,是他们与残酷的生活的首次交锋。
后来两个孩子的格斗事业一路上升,一路打到全国大赛的预选赛冠军。
但好景不长,因为男主角的俱乐部最初的建立动机是训练孩子们在地下打假拳盈利,现如今被人举报后在媒体发酵,组委会便取消了两个孩子的参赛资格,男主角也一夜之间成为大街小巷人人喊打的地下黑拳头子。
很多人穷尽一生都难以摆脱原生环境在自己身上打下的烙印,尤其是当他想要自下而上完成阶级跨越的时候,他原本出生的阶级在自上而下的凝视中往往带有原罪,于是上层人会轻易地调动起一切在他之上者对于那些伤疤和烙印的歧视,将他再次推向深渊。
于是男主角不得已只能解散俱乐部,把曾经的学徒都签进城市中更优良的训练中心,自己重新回到乡镇做棉花生意。
而一次回乡送货的过程中,男主角偶然发现在这一年间陈史居然因为遭到霸凌而不得不逃离新俱乐部,又一次回到山村乡道边抢劫。在陈永胜被逮捕后,男主又重新下定决心,将自己燃烧殆尽换得了史彭元得以再次站进八角笼的机会。
在第三幕的决战中,史彭元走进场馆时的第一组镜头里,声、光、电的表现力都被做到极致,震耳欲聋的音乐与呐喊,耀眼闪烁的灯光中史彭元披着红色的拳击斗篷走向赛场。但是当比赛真正打响,一切的画面忽然变成黑白。
在最需要调动情绪和强化视觉感染力的一场戏王宝强却选择了最克制的表现方式,因为这场战斗的核心并不在敌我的格斗动作本身,史彭元此刻真正要战胜的“超量级”的对手也不在场上。
这是在男主角已经为他完全牺牲自我之后,他作为这个大山里的俱乐部走出的“独苗”,为整个山村,为所有“山里的孩子”,为这一路而来走散的所有战友们,为此刻在散场通道焦急的注视着赛场的男主角打破生活与现实压迫他们的最后一层阻力的一战。
这场比赛的每一拳每一脚都浓缩着他从砂石地走进塑胶场途中全部的血泪汗水,面对正统练习过巴西柔术的“科班出身”对手,他最终使用最擅长的地面战术逆转战局完成KO,又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反抗,并且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我回以赤练蛇、猫头鹰 和冰糖葫芦
自《我不是药神》以尖锐的现实题材在大陆口碑票房两开花之后,想要复制其奇迹的创作者首先效仿的就是其中“勇哥”式的人物角色,本片中王宝强饰演的男主角也不例外。
一开始王宝强以只贪图物质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出现,为了获利才同意肖央开设俱乐部的做法,但是当利益迅速的消失,留下的一地鸡毛却引起了他心底的善良与同情,决定依然接过俱乐部带领孩子打出大山。
其实我认为王宝强在此片中开启这段征程的发端要比药神中的徐峥可信的多。
除了在王宝强前往陈史二人家中发现只有残疾的姐姐操持家事,出于物质上的同情想要出手相助以外,他自己也在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他曾经也是从这大山打进城市的一份子,但是却被城里他所陌生的阴险游戏规则戕害,重新跌入谷底。
他看着这些孩子如果继续当下的生活,大概率只能在若干年后从事着和他一样的职业,一生在破败的棚屋或阴冷的窑洞里度日,因此他想要在孩子本身上尝试种下希望的种子,再现当年自己的奇迹。同时陈史二人卧病在床的姐姐也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们都想要为自己的弟弟/儿子能够脱离这片土地自由地生活而呕心沥血,但也都被现实击垮躺倒在床,可即便身体不再支持,口中不停地碎碎念也时刻不离他们牵挂的人。
因此男主角再次披挂上阵,不只是带领山里的孩子冲破牢笼的征途,也是一个曾经即将站上巅峰的底层人重新向上层阶级复仇的过程。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但此时此刻它将是战歌,识破百蝶巾遮罩的谎言,醒悟山中的泥土与它并不相容,当男主角重新站回赛道之时,仍是以一个小镇青年,一个斗士的姿态迎战,和当年一样。
但男主角的人物完成度也有很多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
首先是和《药神》如出一辙的一个剧作误区,就是当男主角“由人变神”,即当他的生意不再能获取任何物质利益的情况下,内心的推动力其实并不能从现实上支持他继续这项事业。也就是在史彭元和陈永胜离开镇子开始全国比赛,而王宝强继续在俱乐部教课的这个过程里,他们不能打假拳赚钱,王宝强原本的生意也结束了,但是俱乐部扩建了,还加入了文化课教学,难道这些自己都可以靠陈史二人的比赛奖金支持吗?
那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父母一拥而上让王宝强把他们的孩子都收下的时候就是看中了他的俱乐部包吃包住包学习还教格斗这一点,但是现实是很多真正的福利院、孤儿院在没有名人捐赠和政府大力扶持的情况下硬件设施都很紧张,王宝强这样的处境又怎么可能支撑他完成这样的事情呢?
从人物成长的角度讲,其实王宝强这个角色本质而言在本片中几乎是不存在任何成长的,因为他进入这故事时就已经是经历过一套完整的、标志的人物成长路线的状态了,他已经认识到社会规则的残酷,上层阶级的残酷与丑陋,他是用他曾经成长、跌落的经验来教导拳馆的孩子。
所以这也让故事的主线失去了很多生动性,在绝对的主角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层面的成长的情况下,王宝强似乎也没有任何交出主角的接力棒的意愿,全片几乎从头到尾无时不刻霸屏出演,把其他所有角色的发挥空间全部牺牲了,使得所有的配角也没能建立起任何属于他们的独立成长空间,甚至人设都非常模糊。
戏里带格斗班子走出大山,戏外给自己疯狂加戏叠光环;对于这些戏里的青年格斗选手是扶植,对于戏外的青年演员却是挤兑,这样割裂的行为也会反噬到作品本身,让他本人出演的这个正义形象说服力严重降低。
整部戏写到结尾曾经俱乐部里除陈史二人以外所有的群像都被写丢了,早都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杀青”了,只剩光芒万丈的王宝强和他勉为其难分出两口圣餐的史彭元与陈永胜。
以至于第三幕要做主题和情绪升华不得不安排一场格斗戏,需要让史彭元完成这场决战时,观众的情绪一定都是接不上的,叙事的视角和主角的接力棒忽然交到史彭元手中,而观众在前期几乎没有机会和这个角色建立任何的共情,这使得最终这场战斗拍得再好也不可能“燃”,因为其中的“柴”是过去一个半小时一直在阴暗角落里受潮的“柴”。
《摔爸》和本片是相似的叙事动机,男主角也是相似的人设,但是《摔爸》在影片中段通过女儿上大学这个剧情转折把父女俩个角色在时空上分开,丝滑的将叙事主体转换到了女儿。
但本片无时不刻都要强调男主角为俱乐部为孩子不断收拾残局,四处打典,生怕少拍一场戏观众就会忘记孩子们能走到今天是多亏了他这个圣人,因此只能在第三幕生硬转折,把疑惑留给观众。
这还好歹拍的是格斗题材,但凡是个门槛低一些的运动,王宝强估计真的有很大可能性就在第三幕让自己上去打了,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给自己贴脸特写加光环的机会啊!
很理解演员转做导演喜欢给自己推特写、加戏的毛病,李政宰的《狩猎》此类的问题甚至都同样多,但是《八角笼中》对配角的牺牲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献祭青年演员的表现机会是王宝强老师实现导演梦必经的一环吗,我们观众也是你play的一环吗?
我看到"神之子"被钉上高架
在文本层面我认为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借此片提及,那就是关于本片对于所有相对于主角而言的上层阶级的刻画,仍然走进了这类题材片常见的刻板僵化的误区。
首先从对于这些“反派众生相”角色风格的呈现的角度上讲,本片是绝对以“首部拍摄此类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作为核心卖相的,而且事实上在大多数篇幅中,主创还是努力去抓马化的,在陈史得到预选赛冠军之前的情节处理地都相对低情节浓度一些,那这就是很明确的让本片观感和气质贴近现实的做法。
但是离开山村碰到的每个人都又蠢又坏,都穷凶极恶,这种强行制造情绪锚点的尴尬设计瞬间就打破了前期铺垫的所有气氛。这让我想到此时另一部院线片韩延的《我爱你》中那场饭桌戏,突如其来的全员恶人严重损害了影片原有的清淡的现实调性。
尤其是作为自媒体工作者必须得借此坦诚一件事,国产影视作品长期以来将媒体工作者塑造成功利主义的、人性泯灭的,见到热点如同苍蝇见到粪便一般一拥而上的丑恶形象,是一件有着漫长但深刻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媒体在所有试图建构“众人皆醉我独醒”叙事的创作者笔下向来保持着恐怖组织一般的面貌,一般承担向主角提出刻薄的采访问题,影响主角正常生活,以及传播主角相关的谣言的工作。
这个社会固然有传谣甚至造谣的媒体,比如刘学洲案的始作俑者新京报,但是最终这些谣言得以被破除,重新给予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机会的依然是媒体,从来只会将媒体套入剥削者身份的创作者是狭隘无能的。
尤其是别忘了在本片设定的09年,今年另一部现实题材片《不止不休》中记者还在拯救世界呢。描述同一年代的作品却会看到同一群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模样,这到底是有人过度赞美了还是有人心胸狭窄了。
影片中男主角的最后一个戏剧动作就是上电视节目,通过将计就计把自己的人设一黑到底的方式换取社会对这件事重新的关注。
他第一次真正来到属于上层阶级的聚光灯下,做的却是自己的谢幕演出,在群众的目光与唾沫中“自焚”。
但是整场戏为了作戏而作戏的痕迹非常严重,主持人从开口到结束全程字字诛心,对男主角由质疑转为嘲讽,还时不时带台下观众的节奏讨伐男主角。试问哪个电视台的主持人会是这种职业修养,整场戏哪一句台词像是一个专业的调查记者会面对大庭广众说出的话。而最可笑的还要数王宝强大抵是害怕这场戏作为自己角色的谢幕会破坏他一以贯之的圣人形象,所有本应该起到“自我毁灭”作用的男主角自白台词都写的毫无力度,如此这般叙述究竟怎么能引起滔天的声讨?
就男主角在台上半推半就自我抹黑之后的这个形象,会引起的民愤可能还不及马蓉当年一半的多呢!这直接导致这场戏的分量被严重削弱,在结尾的比赛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男主角的最后一战,因此结尾突如其来的主角转换就显得更僵硬了。
更滑稽的是如今回看这场戏的剧作逻辑,主创为了前期铺垫情绪还在其之前加了一场模仿《药神》痕迹极其严重的,王宝强和王迅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遇到吐火与变脸表演的戏。
生怕观众看不懂紧贴车窗的吐火表演暗喻的是死死紧逼的舆论与现实的压力,切换自如的变脸表演是预示王宝强即将在公众面前以另一幅嘴脸示人,甚至还给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脸谱透过灯光映射在王宝强脸上的镜头。这种贴脸输出低级表达的戏剧时刻,在今年的观影体验中还是头一遭。
只剩下投枪和我颤抖的手
而本片在文本层面也有我认为非常具有突破性的地方,那就是直到第三幕之前,其实整部影片有在尝试构建一套反类型叙事。
影片于我最具冲击力的就是当男主角发现陈史二人寄给姐姐的明信片邮戳依然在本地县城之后,在曾经被二人带领的丐帮打劫的公路又见到了重新做回劫匪的陈永胜。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部戏后续会像传统体育励志片一样,安排陈史二人在最后一场决赛前和男主角重归于好,并再次在其教导下取胜。没想到不仅人物关系的大团圆不存在,连通往大团圆的陈史二人的阶段性成功都是假的。他们也像宿命一般,和男主角当年一样,刚刚摸到上层幻境的边缘就被一脚踹回了深渊,史彭元残废卧床,陈永胜为了弟弟只能重新抢劫。
这次青春热血励志梦忽然的破碎残酷性超过了全片此前构建的任何一层困境,当男主角下车看到手握匕首的陈永胜,突如其来的无力感几乎将他击垮,他悲哀的发现虽然自己的失败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但是社会规则,阶级的壁垒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上层人仍然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让“小镇格斗家”瞬间跌进这片砂石地。
于是两人随即在月光下的麦田里疯狂的追逐,男主角的步子慌乱且踉跄,他在月色下看清陈的脸的瞬间生出的不解、愤怒、难过、恐惧在此时一股脑爆发。
月下的麦田在镜头中饱和度极高,极其鲜亮的绿和黄在这个无比明亮的夜晚显得十分梦幻。此前另一个接近于梦幻的场景是男主角在肖央被捕后回到砂石场解散俱乐部,那是他和这群孩子第一次以教练和学员的身份正式接触。当时月下的砂石场被月光照射地像是月球表面一般浩瀚无垠,每一粒石子都反射着璀璨的光,空气中的尘埃也依稀可见,孩子们在石堆上玩闹,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在片中展现出无忧无虑的面貌。
两组镜头中的砂石场和麦田被拍得像是科幻片中展示的外星球的生态,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主角在其中摸滚打爬显得十分突兀。
因为和男主角因为一段“孽缘”而相识,从此走上了靠格斗打出大山的征程本身对于他们而言就如梦似幻,这样的热血主人公叙事居然会降临在大山里一群孤儿身上,这是所有人此前未曾设想的可能性。而在当下主角又被击落回大山,这场梦终究便还是碎了,一切都被陈又在公路边挥舞起的匕首划破了。由此情节也开始急转直下,致使男主角最终不得不走上了自我献祭的高架。
因此除开最终的比赛决战,影片后半段其实构建的完全不是“励志”叙事,而是“毁灭”叙事,曾经冉冉升起的新星被上位者以当年对待男主角同样的方式毁灭了,于是男主角意识到他们这样的以下犯上者只有将自己全部燃烧,才能换得一人的出人头地。
这其中不存在任何燃的情节,也不存在任何机械降神或为爱发电的神迹,只有一个再次被宿命击败的失败者意识到唯有牺牲才能换得片刻黎明的悲凉。这样坚定的、唯一的自毁式叙事虽不及《百万美元宝贝》中的残酷和冲击力强大,但是在体育题材片中依然是少见且可贵的写法,尤其是放在国产维度中更是具有绝对的突破性。
包括最终虽然史彭元获得了胜利,但是男主角站在散场通道默默看完比赛后脸上没有露出一丝喜悦,因为他太清楚为了让史彭元在今天这个八角笼中摘得桂冠,这一路上牺牲了多少又献祭了多少,一座大山、一个小村、一个俱乐部,最终只有一个孩子成功完成了阶级跃迁,站在了他永远梦寐以求的舞台,苟且的现实与生活其实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俱乐部里其他的孩子要么中途被父母强行带走继续在乡村过留守生活,要么当时被签到城里的俱乐部接受黑暗规则的调教如今也未有成果,而那其它的崇山峻岭间无数连进八角笼这样的机会都没有的孩子们更是过着不曾有亮光和希望的生活。
因此男主角在自己看来他完全没有成功,这片刻的璀璨要靠大山里的万把柴燃烧殆尽才能发出,在底层人的生活里从来没有爽文叙事。
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观影中也能很明显的发现,为了符合审查本片做了非常多妥协,第三幕不得不热血的剧作处理又是经典的“懂的都懂”的存在,因此这也让影片最后一幕王宝强望着舞台点起一支烟后转身走进散场通道的镜头别有意味。
他们"太平"的高喊声堵住我的口
虽然本片由于主创的创作考量与外力因素最终呈现效果差强人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仍然是一次国产片维度对于现实题材和体育题材片强有力的探索,希望终有一天,我们的作者和观众也可以一起走出八角笼。
“能够独立、自由的拍电影,放电影,看电影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