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修身,修心,方为不惑 ——浅谈《不惑》的人物塑造 《不惑》是王博伦导演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时所创作的短片,通过一个名叫王阳男人自首的简单故事,以优良剧作和商业化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修佛,修身,修心,方为不惑”的主题。可以说是青年导演作品中的佼佼者,也能看出导演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电影野心。 一、外界主视觉空间的场景变化,是为修佛
塑造人物王阳的内心转变是从外界开始的,王阳身处环境具有巨大变化,体现了王阳从颓废逃亡到不惑自首的内心转变。 从主视觉空间角度,先是王阳脏乱的家,光线昏暗,体现他的颓废,当他走向窗户,一点微光进来,内心转变,开始整理房间。然后,当他给妻子打电话,打开窗户,光线涌入,他做下决定。走向本片第二个主视觉空间,蛋糕店,蛋糕店在夜晚依旧明亮,整洁,体现他的内心一步步走向光明、不惑的过程。 从主视觉空间的环境角度,可以看出导演创作时对外界布景的严谨考究。人物由外界的转变开始,称为“修佛”。 二、自身有逻辑的连贯行为自然变化和服化道的巨大反差,是为修身
塑造人物的第二点是其自身行为的变化和反差,人物具有逻辑的行为变化,从毫无章法一步步走向有条有理,最终选择自首,过程是自然而不突兀的。 首先,王阳由毫无章法的乱按电视、碾烟头、乱扔垃圾,可以看出他此时内心是没有目标,毫无章法的。随后,他开始转变,洗澡,洗脸,看镜子,剃头,整理房间,换新衣,给家里人打电话,寄钱,这一步步行为由他改变自身到对家人的托付,是具有逻辑,贴近人物情感变化,类似“出家前”一样的过程。 最终,当他走向蛋糕店决定自首时,他留下钥匙,烧了车票,选择真实的名字,为自己庆生,到打电话自首,体现他抛下一切,真正的“出家”,达到不惑。从服化道角度,服装上,是肮脏的背心短裤变为整洁的西服;化妆上,是不修边幅,头发凌乱到剃光头,面容整洁;道具上,是几张手机卡并用、喝酒抽烟吃泡面,到扔掉钥匙,吃朴素简单的蛋糕。 从人物的行为变化和服化道巨大反差,可以看出人物的目标感、方向感从无到有的过程变化,这个过程是由人物自身完成的,称为“修佛”。 三、逼近人物内心灵魂的镜头语言,是为修心
塑造人物的最后一点,就是精湛的镜头语言下的潜台词,体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是直逼人物灵魂的“修心”。 首先,开篇,构图上人物是趴在右方边缘的位置,并且不愿面对镜头,以阴暗低沉的冷色调为主,体现人物内心的颓废。随后,他抽烟时,一个特写镜头直接表达人物的表情细微调动,体现他开始转变。 随后,在他同妻子打电话时,构图上人物是在画面的右侧,并且是侧对镜头面向窗外的,有一定的光,当他下决定时,他更加向窗外转去,光线逐渐增多,此时镜头是晃动的,并且是一步步推进人物的,体现他内心巨大的情感激荡。 最终,当人物在蛋糕店为自己庆生决定自首时,他是直面镜头,并且处于画面的正中央,而此时也是灯光最通透明亮的,并且,镜头是运动是稳定缓慢的,推向人物,体现他内心的坚定。当他决定自首时,正好给到脸部特写。 所以,从镜头语言的调度变化,是紧跟王阳内心情感,步步逼向他的灵魂的,可以称为“修心。” 综上,《不惑》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从外界、自身、内心三个角度,从外部布景,人人物行动,镜头语言三方面体现了“修佛、修身、修心,走向不惑”的过程,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变化,也突出了本片的主题。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让我们期待导演未来的作品,希望能在院线大荧幕上看到他未来的作品。
首先全片用了很多,手持镜头拍摄,抖动的画面有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体现了罪犯逃役状态下的不安和恐慌,为全片创造了一个不安的氛围。但当他剃完头发,镜头开始从狂抖到逐渐稳定,最后吃蛋糕自首的时候,变得几乎宁静。最后推镜头王阳向右上方的眼神也暗示自首瞬间的监狱视角。
片中有不少细节也暗示着王阳的转变和内心。开头压在车票上的银戒指,王阳重新戴上了。王阳在剃头刮胡子后换上正装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镜子上夹着妻子和孩子的照片,王阳在此之前的堕落时光里应是不怎么照镜子的,所以这一举动也是接受妻子和孩子的审视。盒子里的一碟空电话卡套,证明了王阳逃窜生活的时间之长。在打电话给妻子时镜头在缓慢、相对规律稳定地旋转,与之前不规则抖动相比体现王阳内心的徘徊,妻子和家庭是王阳心中柔软且珍惜的自留地,更加衬托出王阳对妻子的爱,使人物更为立体。王阳在出门前杂乱室内的光是暖的,暗示他此前在外逃离获得了暂时的庇护所,而在出门寄信时变成了冷色调(同时王阳寄完信后出现框架构图,竖条的栏杆暗示监狱视角),灵魂黑夜点蜡烛时窗外依旧是冷色但蜡烛照亮了一小块桌面回归暖色,投射出王阳的内心。这个镜头一反前之前短而快的节奏,一点一点有次序节奏地逐步推进。伴随着王阳吃蛋糕的动作和他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带领着观众不断靠近他。
王阳日常生活的镜头用了不少快速而利落的跳切,将王阳混乱无序的逃亡生活状态和脏乱的环境展现出来,人物的动作快切立刻就为影片开头加快了节奏。而在与妻子打电话的戏中,剪辑节奏逐渐放缓,与之前的快节奏形成对比。 再到最后王阳在蛋糕店给自己过生日的片段啊,他放下蛋糕的镜头,同样是拍摄人物的动作,此时的镜头与之前在出租屋中的快速剪辑和运动镜头相比也更加平稳,剪辑速度更为舒缓。对比之下,从一开始的不稳定的流亡状态,到现在的从容。人物的转变也很好的在此得到展现。
可以改进的地方:一、第一遍看剧情有些单薄,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全片本身不到10分钟,这部短片给我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个电影截取片段呈现。
二、考虑减少文字道具的使用(王阳的信和车票)可以想想能否用其他图像语言交代呢?(《歧路父子》里关键信息交代也有文字道具(寻人启事上的特征蓝头盔红登山杖)、《狐狸爷爷的礼物》也通过病例单交代老人得癌症)
三、有些交代环境地方其实可以用固定镜头……全程抖可能容易有视觉疲劳
不过细节场景啥的做的比之前到位了,很棒王导加油哈哈哈嘿!~
——浅析《不惑》影像表达
暗无天日的房间,富有质感的人物塑造,真实的影像风格,通过导演王博伦的镜头语言呈现出来,使影片传递出的细腻的情感颇具视觉冲击力。《不惑》通过合理采用光线和手持摄影的镜头调度,展现了一个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的罪犯惨淡颓靡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些许幻想与期待。虚幻迷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导演所要传达的影片内容——一个男人自首前的一天。
一、合理的光源运用展现人物细腻心理
导演王博伦善于挖掘小人物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并赋予合理动作表达。在王阳颓靡之时,窗帘透出的阳光打在他脸上,明暗交替闪烁,展现王阳当下纠结的心理。但当他在照镜子时看到妻儿的照片,他决定不能再让自己日日夜夜活在害怕与恐惧之中,他决定自首。那一刻,他拉开了阴暗房间里的窗帘,大片的阳光打在他的脸上,他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
二、细腻丰富的视听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在王博伦导演的影像设计中,多处细节的展现丰富了人物内心,展现一名罪犯在自首前的心理,以及他的亲人对于他的深沉的爱的表达。在王阳颓靡时,是那循环往复的急促警笛声再一次勾起他的害怕,望着镜子上挂着的妻儿照片,他期待着能跟家人过着安稳平淡得生活,而不是每天活在害怕与恐惧之中。这让他再一次坚定了去自首的想法。在与妻子的电话中,妻子冷静的支持和那一句“等你回来”更是给了王阳勇气,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镜子前那一系列的洗脸、刮胡子、剪头、剃头都深刻展现了一个即将自首的人下定决心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王阳在自首前准备给自己过一个像样的生日,他来到蛋糕房,说自己名字时,强调了阳是阳光的阳,暗示自己从今以后一心向阳。
三、细腻简洁的镜头调度展现人物现状
在蛋糕坊,王阳吃着蛋糕,坚定的目光与旁边手机的嘟嘟声相互照应着,随着镜头逐渐的向前推进,手机逐渐淡出框内,王阳坚定的目光再次突出,随后想起的那一句“我要自首”在逐渐黑暗的影片中响起,冲击力极强。
整部影片剪辑利落简洁,而最后那个生日像是一场庄重的仪式,给自己昏暗的逃跑生活划下一个句号。
短片《不惑》用简短有力的九分钟为观影者们讲述了一个逃犯在四十之际所进行的自我救赎的故事。短片中的视听语言贴切丰富,剧作结构具有戏剧张力,人物形象饱满鲜明。不会因为篇幅过于短小而没有记忆点,体现了导演深厚的创作功力。
一,熟练而精湛的视听语言展现人物变化
视听语言作为画面基本的组成要素,时刻推动着剧情发展,展现人物的形象。短片《不惑》中,大量的手持摇晃镜头展现了主人公王阳的不安与内心的挣扎,无论是其功能性还是心理上,摇晃镜头都为观影者制造了紧张的情绪与心理的强烈的不安。短片中对声音与光影的运用自如也体现了导演深厚的创作能力,在影片开头,急促的警鸣声与王阳反常的行为就已经暗示了他身份的特殊。在王阳跟妻子通话时,窗帘的展开使王阳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中,王阳准备正视自己,迎接新生的决心愈加强烈,推着画幅大小的推近,递进式的画面镜头让观影者更好地了解到了王阳内心的变化。
二,细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表达主题展现
王阳作为短片《不惑》中的主角,其人物内心的变化是影片中的一条主线,影片开始,脏乱不堪的房间表现了他之前怠惰的生活状态,但随着他在镜中正视自己,梳洗打扮,整理房间,这种外部行动的表现了他的内心的转变。在一通与家人的电话过后,他决定为自己过一个体面的生日。在蜡烛点起,许愿过后,烧掉准备逃离的车票,拨通报警电话准备投案自首,这一系列行为完成了王阳情感蜕变的过程,是一场进行自我救赎的洗礼。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细腻而真实,人物王阳在四十岁所作出遵循内心的正确判断,达到了真正的“不惑”。
三,娴熟而富有张力的剧作结构丰富影片内容
《不惑》在影片开始就为观影者留下了悬念,主人公王阳做了什么,准备去做什么都不得而知,但随着剧情的递进,主人公的行动与目的都变得逐渐清晰。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心理, 在剧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与观赏兴趣。这种结构诱导观众迅速进入剧情,并且以平静的,第三人称视角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的变化。影片中的道具的运动皆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展现叙事的作用,影片开头中的车票在结尾处被焚烧,call back手法让影片变得更加完整丰满。
与其说主人公最后进行的是命运的抉择,不如说他完成了对自己我的救赎,短片超越了对善恶的道德说教,以平静的方式展现了人之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