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大都是没有家乡的人。
小时候在乡村、县城或城镇长大。后来,为了读书离开家乡,远赴陌生的城市。毕业之后,要么留在读书的那个城市,要么为了更好的就业环境,去往更大都市。
年轻的时候,不喜欢家乡,觉得缓慢、愚昧、落后,对小地方的人情世故更是避之不及。向往大都市的干净、有序、现代化,以及更多的机会,更有趣的人。
每天那么匆忙,那么着急,拼命耗尽体内的每一格电,幻想在充斥着钢筋和水泥的大都市留下来,以在城市买房安家为荣耀。直到中年以后,午夜梦回时,才会突然惊醒,骨子里脱不了的,是故乡情。
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说过,将来啊,想回到家乡,在家乡盖一栋房子,远离喧嚣与浮躁,青山绿水共为邻。可是要不了多久,他们又会告诉我,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到处都在建设,到处都在拆迁,到处都在城市化。连他家乡所在的偏远乡下,都无从幸免。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的语气总是特别哀伤。这种感觉我懂,因为我也是没有家乡的人。
没有家乡便没有根,灵魂无处安放,剩下的只有回忆。
一代一代人,大都如此吧!
我的父亲翅膀刚硬时,就离开了老祖母的身边,离开了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间坚固的石头房子,去县城闯荡生活了。年迈之后,老祖母以为孙辈会回到自己身边,哪里知道,孙辈走得更远,去了更大的城市。
从年轻时老祖母便倚门日日盼望,盼望飞出去的鸟儿能早日归家。就这样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直到村里的人全部都搬走,断水断电,那间石头房子破败不堪,再也无法居住。
这几天,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一部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里面有个叫曲开的老人,他说过和老祖母几乎一样的话。
曲开老人说,“鸟儿生活的地方在天空,我们生活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的牛羊在山上,这里是我们一直生活的木屋。”
我的老祖母说,“我不走,我要守着这个家,这所石头房子,这样任何时候你们回来,就还有家。如果我也离开了,家就没有了。”
我的老祖母,一辈子都没想过要离开她的石头房子。这位曲开老人,大概一生也没有想过要离开村子,离开木屋吧!
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一共有10集,目前放出来了4集,无论是台湾的渔村小岛,还是新疆的原始部落,或者是大兴安岭的驯鹿村和黄山上的天空之城,都有人说出几乎一模一样的话。那些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人。
这些村落,现在人已经不多了,可能只有几百人,有的甚至不到一百人,大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习惯,用自然的馈赠,过着极简单却又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遥远的大兴安岭北部,有个叫鄂温克的少数民族,如今只剩下14户人家,人口不足200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早已离开了森林,搬到了山下,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而坚守在山里的猎民们,却依然以养殖驯鹿为生,一辈子离不开原始森林和猎枪。
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历史都只能靠一代代口口相传,如果不是在纪录片里看到他们,陌生的游客可能会以为在中国的大地上,仍然有人活在原始社会。
驯鹿村有个叫柳霞的大妈,她的儿子雨果只有二十多岁。
年轻的雨果,就像年轻时的我们一样,对家乡的美司空见惯,便不觉得美,反而更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想要出去闯荡世界,追逐梦想。
然而雨果毕竟是清醒的,他很清楚妈妈想要的是什么,而他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面对和母亲的矛盾时,他没有气急败坏,而是站在母亲的立场考虑问题。然而即使知道母亲会伤心,却依然选择跟随自己的心。
在和母亲沟通的过程中,两个人都很痛苦。雨果对着镜头说“我知道他们会伤心,但没有办法,我想说一句抱歉。”,不知道这句话,母亲能否听到,听到后能否理解。但孩子毕竟大了,想要去往更广阔的世界,她是怎么都留不住的。
雨果走的那天,母亲一直跟在车后,不断地重复着“慢点走,雨果,慢点走。”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这让我想起了时常吟诵的一句诗:“叶落知秋又一年,天涯游子何时归?”。也让我想起了我的老祖母。老祖母送走了自己的儿子,又送走了孙辈们。她虽然并没有多说,但我想,那一刻,她的心里大概也像柳霞这样,充满着难过、不舍和矛盾。她大概也很想拼命把孩子留下,却又怕自己的感情折断了孩子的翅膀。
新与旧的冲突一直都有。那个冲突是年轻人想出去,而年老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地留在身边,继续着文化传承的冲突。这个冲突,始终在发生着,无奈却也无解。每个走出去的年轻人,都以为自己还能回去,但实际上,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时间啊,它那么慢。慢到我时常以为时光就此静止,轮回就此陨落。
时间啊,却又那么急。无暇等候奔波在路上的旅人,连个解释都没有。
我时常跟我儿子讲,我童年生活过的那个小山村。
因为对它饱含感情,在我描述里,它是那么地美丽、那么地宁静、那么地安详。直到有一天,我儿子提出要求,他想去那里看一看。我也想去,便一起去了。
原本巍峨苍绿的山,因无人打理荒芜了。原本欢快碧绿的河水,几乎要干涸了。原本耸立着的精巧房子,变成了一堆被风雨冲刷后的破败石头。只有那些角落里尚未来得及风化的塑料包装纸,才隐约地告诉人们,曾经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才下完雨的泥泞土地,儿子躲在车里不敢下来。他的眼中看不到美丽,能看到的,只有破败。所以,他才会皱着眉头问:“妈妈,这里怎么这么脏?”
他大概以为,我曾经跟他讲述过的那些故事,都是在撒谎吧!我试图解释,可语言是那么地苍白无力。失去的不再回来,留在我脑中的记忆,也无法复制给他。
这是时代的冲击!城镇化势不可挡,每个人都有追寻更好生活的权利。小孩子终究会长大,年轻人会离开,老人也会老去。老祖母那一代人离开之后,我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个村庄便逐渐消失了,我们美丽的村落文明,也没有了。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不过是眼前的这一方土地。我的家乡已消逝在时间的隧道里。别人的家乡正在消逝或即将消逝。
我时常感到可惜,生而为人,欲望太多而时间太少,很多地方我还没有走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它们就这样没有了。幸好有这么一部纪录片,这群拍摄纪录片的年轻人,跑遍中国的版图,寻找每一个能找到的东方村落,展示和记录那些村落传统的文化和独有的技艺。
我喜欢这个纪录片,除了它拍摄精致、几乎每一帧图片都能用作电脑桌面以外,更喜欢它满满的诚意。
虽然只有十分钟,却不仅展示了风景和民俗,更存档了一个村落最值得敬仰与尊敬的文明,唤醒了我们这些失去家乡的人对“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更棒的地方在于,这部纪录片不仅有灵魂的拷问,还有对价值观的指向。
驯鹿村的雨果,离开时对母亲的愧疚,以及不愿穿传统丁字裤的兰屿岛青年,主动提出让母亲编制一条丁字裤,都是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小小和解。悲伤之余看到这里,只觉心中一片暖。
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但如果能有这样一种方式记录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村落文明,大概也是很好的吧!
第一季:
1.山西老牛湾村
地址:山西偏关县万家寨镇
特点:围绕着黄河、长城,一眼望去,是怪石嶙峋,犬牙交错,山下是已经无人居住的用石头砌成的老窑洞。
传统生活方式:凿冰捕鱼,绣花鞋垫。
2.浙江东梓关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
特点:白墙黛瓦,面临富春江,一幅活灵活现的水墨画。因郁达夫的同名小说著名。2013年,东梓关村成为了“新杭派民居”的试点村,一年以后回迁了46栋,由设计师孟凡浩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而设计,一夜之间成了网红村。
传统生活方式:打渔
3.四川达祖村
地址:四川省与云南省的交界处
特点:泸沽湖畔,周围是长有森林的山。这里的人们信奉东巴文化,流传至今的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字。杨宾玛直之,是最后一个懂东巴文字的人。
4.湖南坪朗村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寨阳乡
特点:苗寨的一个,苗鼓,苗绣,都是一大特色。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
5.福建东壁村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
特色:海上的牧场,人工养殖紫菜,捕鱼为生,每天渔民可在海上十几个小时。面茶糕是渔民最爱。
6.云南老达保
地址: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
特色:全村473人,80%的人会分声部合唱和弹吉他。
7.安徽木梨硔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
特色:800节台阶,房屋一字排开,为了风能穿过,它们坐落在山脊上的云端里。吃野菜,修晒台,洪福春是算人口的村民,他统计全村总人口年纪六千二百四十岁。
8.新疆和木村
地址:新疆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下辖村
特色:这里居住的多为图瓦人。房屋是松木搭建,中间用蘸了盐的苔藓填补缝隙。这里的人们多才多艺,有会做盆,瓢,碗的老匠人,有会做酸奶酒的女人。
传统习俗:射箭,赛马,舞蹈,篝火,吃手把手,喝牛奶,做酸奶酒。
9.台湾兰屿岛
地址:台湾省台东县兰屿乡
特色:房屋建在地下,只留屋顶露在外面,为了排水。人们在这里,造代代相传的拼板舟,用箭在岸上射鱼,潜水射鱼。老一辈妇女都会为男人们织丁字裤。
10.大兴安岭驯鹿村
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
特色:目前只有14户居民在这里,他们以狩猎与驯鹿为生。他们居无定所,不定期地搬家,家便是一个桦树皮搭建的简易帐篷,他们随着鹿群迁移。驯鹿时常会走丢,在白桦林里茫然寻找驯鹿是村民常做的事,保存长久的食物列巴便应运而生,成了寻鹿人最好的饱腹之物。
【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用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
但是这些曾经抚育了城市的村落,却面临着消失的命运,古老的生活方式不再适应新的时代节奏。
近十年有近90万个中国村落消失,从2000年的360万个村落到现只剩不到200万个。
几乎每天都有100个村落正在消失。
辽阔畅远的天空,绵延无尽的林海,深秋的霜染红了大兴安岭每一片白桦的树叶。
在这片白桦林的深处,有一群驯养驯鹿为生的鄂温克人,时光荏苒,曾经人口众多的鄂温克人逐渐走出了森林,到更广阔的城市去发展,到如今曾经遍布大兴安岭的猎民点,只剩下了十四个。
这,就是这个世界。最后的驯鹿村。
柳霞的丈夫去世了,家里的驯鹿却又很久未归来,腿脚不好的柳霞只能自己在围场边升起鄂温克人代代相传的白烟。
这种用白桦皮,木柴、鹿粪和一种叫拉日不卡的草共同点燃的白烟,有着召唤鹿群的功效。
柳霞坐在烟堆边,忍受着白烟的熏撩,一声声的呼喊着自家的鹿群,她信誓旦旦地说当自己呼唤的回音传达出去,自己的鹿群就一定会回来。
对于柳霞来说,走失的还不仅仅是鹿群,柳霞的儿子雨果,作为新一代的驯鹿村民,已经不愿意再留在驯鹿村中,他们向往着到大城市里,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柳霞留不住自己的儿子,只能拖着病躯,送儿子坐上前往城市的汽车。
柳霞站在路旁,看着汽车远去,她情不自禁地呼喊
【雨果,慢点走,雨果,慢点走……】
一声声呼喊犹如呼喊鹿群,这位苍老的母亲寄希望于森林的回音,听到回音,自己的儿子就一定会回来。
耳边阵阵母亲的呼喊,雨果靠着汽车上的窗户,潸然泪下。
百年来,并不是没有驯鹿村的村民带着他们的驯鹿走出大山,可走出大山的驯鹿却大多适应不了环境的改变而夭折,这些鄂温克人最后只好再一次回到了丛林之中。
最终他们接受这个驯鹿村人的命运,始终与森林和驯鹿共存,是这个少数部落,最后的使命。
在台湾以南的大海中,有一个世世代代以捕鱼为业的村庄——兰屿村。
受到常年不息的海风吹拂,水产丰富。
张马群是兰屿为数不多的拼板舟匠人。
拼板舟是兰屿人最赖以生存的工具,自古以来兰屿的渔民们乘着拼板舟在喜怒无常的大海中与风浪搏斗。拼板舟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可到如今整个兰屿也只剩下区区两艘拼板舟。
幸运的是,张马群的儿子世凯,决定要学习父亲的拼板舟技法,让这种古老的技艺不至于失传。
听到儿子愿意学习制造拼板舟,张马群喜不自胜,倾囊相授。
兰屿的女人们时常编织一种特别的服饰——丁字裤。
当遇到重大节日或者祭典的时候兰屿的男人才会穿上这种由妻子和母亲所纺织的丁字裤。
又到了穿丁字裤的季节,二姐为了一家人开始织布,一边织布,一边回忆着自己孩子本荣小时候不肯穿丁字裤的趣事,一旦想起,二姐就笑得合不拢嘴。二姐把这一针一线织起来的,不仅仅是一块土布,还是对远游的儿子的深深思念。
本荣,已经好久没有回过家了。
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兰屿人开始追求新的变化,但是他们的父辈告诉他们:
【有着自己坚守的传统,只要依然坚持,无论在哪里,你们永远都是兰屿的孩子。】
在新疆喀纳斯群山环绕的密林中,生活着一群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时残留下来的士兵后裔——图瓦人,是他们对自己的称呼。
作为蒙古人的后裔,图瓦人依然保留着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听着蒙古语播报的广播;房屋的墙壁上,挂着先祖成吉思汗的画像;牛奶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必需品。
叶子的妈妈是村子最会酿酸奶酒的人,酿酒需要大量的鲜奶,叶子家的奶牛产奶少,叶子只好骑着马儿挨家挨户的借来鲜奶。在冬季这个奶少的季节,家家户户所剩的牛奶都不多,可没有一个人拒绝,大家都慷慨地分出一部分鲜奶来给叶子。
图瓦人相信食物能给人带来好运,向外借食物的时候,图瓦人会自己留下一些,意为大家平分了幸福和好运。
酸奶酒本身的度数并不高,但是喝多了会让人腿发软,这也是图瓦人留住客人的一个小秘密。
跟随妈妈酿好了酸奶酒,叶子细心地将酒坛周围的酸奶渣一点点的刮下来保存好,叶子说这是大家借给爸爸妈妈的福气,不能轻易浪费。
作为家中的长女,叶子一开始在禾木外面的镇子上打工,为家庭补贴家用,冬天母亲的身体不好,叶子便毅然辞掉了工作,赶回了家里照顾母亲。
当问到她接下来的打算的时候,她笑了笑:
【等妈妈身体好一点,我还是会出去打工,不过最终,我还是会回来,这么美的地方,谁还想离开呢?】
在海拔千米的黄山五大峰之上,隐藏在一个云海中的村庄,木梨硔,穿透山巅的风从房屋间呼啸而过,穿透无边的云海,直上晴空。
由于住在山顶上,这里的人都骄傲地称自己为山里人。
山里人打开门窗就能看到云海,聪明的人在悬崖边上用木头打出了一排蜿蜒曲折的晒台,这些晒台绵延至云海之中,兼具了栈道的功能。
拓宽了村民们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将每一个村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山上只有52户人家116人,詹祖青是木梨硔上唯一的木匠。
今年已经73岁的他负责检修整个木梨硔上的晒台,每一次检修他都上山扛着木头上山几十次,虽然辛苦,但他知道对于村里人来说他所做的事情,是保证村里每个人能够安心生活下去的最重要的工作。
洪福存是村里的村支书,每到深夜,他都要统计村子里的总人口年纪——6240岁。
这数字每年都在减少。
【村子里大部分都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他苦笑着说“每当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去世,就要全村的人挤出一岁来补足。】
如果小孩不在这里出生,青年人不在这里谋生,这个数字就会越来越小。
直到有一天,木梨硔会由宁静,变成沉寂,最终消失在远方,只留给我们一片告别草。
这些古老的村落,大多都有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方式。
兰屿的阿智告诉我们:【打鱼我们只打我们生活所需,我们的大海需要休息。】
鄂温克人善于打猎,他们遵循着古老的祖训,遇到10只猎物就放着5只,所有的猎人都自然遵守这一法则,无人监督,也无人违背。
《了不起的村落》的制作方,是一个年轻的团队——知了青年。
《了不起的匠人》是其第一部作品
《村落》是他们“了不起系列”的第二部,一反传统纪录片。独创的“轻氧”式纪录片,每集只有十分钟。
我很喜欢他们这个系列的主题:看见好奇东方。希望把这些古老的而传统东方文化重新唤回我们的视野。
那些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守护,曾经使得我们能够在大地上繁衍生息,但当我们走出村寨的时候,却慢慢将这一切遗忘殆尽。
即使是如此了不起的村寨,也无法真的抗拒时代的洪流,像雨果,本荣这样的青年人,慢慢都会离开这些古老的村寨,不再回来……
可那些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方式与法则、那些古老的文化与智慧、那些动人的歌谣,将伴随着这些村寨的影子,永远守护着我们,守护着子孙后代。
【鸟儿生活的地方在天空,我们生活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的牛羊在山上,这是我们一直生活的木屋……】悠扬的歌词,依然回荡在耳畔。
也许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些家乡,但是至少不能连一句告别都来不及同她讲。
想回到家乡。
回家布满青苔的小路,和门旁边慵懒的大黄。
穿过树林斑驳的阳光,和阳光下忙碌的爸妈。
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zhengudianying),微信后台回复【了不起的村落】,获取观看链接,看看有生之年系列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