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家庭简史(2024)

家庭简史(2024)

又名: 准全家福 / Brief History of a Family

导演: 林见捷

编剧: 林见捷

主演: 祖峰 郭柯宇 孙浠伦 林沐然

类型: 剧情 悬疑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丹麦

上映日期: 2024-01-18(圣丹斯电影节) 2024-02-17(柏林电影节)

片长: 99分钟 IMDb: tt26749327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优渥的三人中产家庭,晚餐都在沉默对峙中度过。操场上一次伤人事故,涂伟把受伤同学严硕带进自己的家。神秘、寡言、上进,自少丧母兼遭父虐待的少年,渐成家中常客,更得父母欢心。原生家庭的权力三角被打破,每人在寻找新平衡点时,压抑情感、落空欲望与隐藏秘密暗被释放,家的意涵须重新定义。入围柏林面面观及圣丹斯电影节,新锐导演林见捷首作借悬疑类型片的外壳,将二孩政策对现代家庭的影响置于显微镜下,以敏锐目光细看人际关系的变形。

演员:



影评:

  1. 二一年八月,《开始的枪》暂缓拍摄,我回到北京休息。因为之前与陈哲艺合作过的缘故,哲艺导演将我推荐给《家庭简史》的制片人之一楼莹,他们大约在找主创搭班子。看完剧本后,我们约在雍和宫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我给导演放了我之前做的几个片子,并就剧本的调性和场景的空间想象交换了一些想法。在看了他们之前去宁波、成都等地新城区的勘景的照片后,大体感受到导演想要一种基调。对我来说美术方面调性的统一输出不仅仅在于空间,造型也是非常关键的点。于是我告诉导演,如果我接手这个项目,希望美术和造型一起把控。 之后《开始的枪》复工,我又回到南通剧组。大约十一阶段,负责制作的制片人王衣文开始与我对接工作,并确认十月底进组筹备的事宜。

    我初读剧本的时候,片名还处在《准全家福》的阶段。但不管是这两个片名,还是日后开机横幅上写的《三分之四》,对家庭关系的撰写是导演试图介入的。而家庭关系背后的时代则是这片场域从计划生育时期到导演写作剧本时,二胎乃至后来三胎政策的出台。而作为对时代的覆盖,这样的家庭关系在我的理解看,是全场域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所以不管是成都的新区还是宁波的新城,作为当代的、没有地域特征的、模糊的它们却是准确的。从故事-角色来说,这又是一个鲜有流露温度的质感,加上导演叙述视角本身的距离,我想象的事发地更接近于一个有距离的现代空间。抽离又拟真。

    从十月中旬结束《开始的枪》的工作到进入《家庭简史》的筹备,中间大约只有一周的时间。在休息的这一周,我做了一份lookbook跟导演交换了些想象。

    参考中第一张图,最终用在了鱼缸中

    Tim Eitel

    涂母想象

    木心画

    涂父想象

    严硕想象

    涂伟想象

    双子

    Tim Eitel

    lookbook里我使用了很多的Tim Eitel的画做参考,作为一位德国当代画家,他的画面很擅长捕捉当代的都市景观和心理肖像。而这两者构成的氛围,是我希望可以建立跟呈现的。木心先生的山水画及当中的竹子元素,从形式上也极其当代跟写意,我认为可以平衡玻璃-几何线条所代表的当代景观和东方审美的元素。而不论密集的鱼群或形单影只的水母,这种光滑又冰冷的感觉是我脑中剧本里家庭关系的外化。

    线上与导演就lookbook的参考沟通完后,十月底,我和执行美术来到成都,和当地的外联助理一起,开始针对涂伟家的第一轮勘景。

    涂伟家是整个剧本中最重要的场景。一共69页的剧本,涂伟家占了37页。其中日戏10页,夜戏27页。从比重来说,涂伟家气氛的塑造、风格的确立将直接影响整个片子的视觉调性。又因为是实景不是影棚里搭景,无法通过拆挪景片为摄影机提供一部分机位。而37场日夜戏意味着这个空间必须耐拍,且提供丰富调度的可能性。

    在经过大约一周的前期勘景后,我看中了其中一套位于成都武侯区乐颂居二层的四居平层。在进入到这个空间的第一眼,我就被宽阔客厅外的植被吸引了,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内外关系。这个四居平层的格局被门口的玄关隔断一分为二,一边即是宽阔工整的客厅与阳台,另一边则是玄关隔断的内侧,有一个狭长走廊,厨卫、两个卧室、书房、衣帽间散在这条走廊两侧,有如入家庭的心脏地带。

    客厅-餐厅

    左侧为玄关隔断

    隔断上三横是房东的乾卦

    走廊

    厨房

    涂伟房间

    衣帽间

    涂父书房

    父母房间

    第一轮勘景结束后,导演林见捷和执行导演楠哥及摄影师张嘉昊进组。此时已经十一月上旬,剧组驻地当时base在青羊峨影厂附近,我们每日环成都勘景,每日回峨影附近驻地捅嗓子眼儿。林见捷与张嘉昊因还要回北京处理事宜,每天焦虑自己大数据是否变色带星。某日,我们集体去乐颂居涂伟家复景,临近中午,大家来到小区附近小吃街觅食。大家转了街道两边摊食后终于决定要坐下,便目睹对面整个沿街商铺被拉起警戒线的画面,原因是这个小区忽然发现疑似。耶稣基督,扫码点菜。在差不多确定乐颂居四居平层为主景第一候选之外,外景部分也有一些收获。

    来福士广场

    麓湖园区

    主场景的确定和一些重要外景确定后,对我来说要抓紧进入设计阶段了。我得反复进入乐颂居的场景,好感受这个空间在不同时段下因光线变化带来的氛围上的差异,这是挺重要的幻想阶段。我希望将窗外的绿色纳入整个场景中,因为这个二层楼的平层,每个窗外都是树,像是被自然包裹。那么作为面积最大的客厅阳台落地窗,我希望它能更加的通透,近乎于不存在。

    在找寻参考的过程中,我想起密斯-凡-德-罗的Tugendhat House以及Farnsworth House这两个作品,尤其后者,完全被林中的植被环绕包围。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建立与现实距离的故事来说,我想要把场景架空一些。让它既身处这片场域,又并非真的在这里。尽可能的与地气保持距离。

    Tugendhat House

    Tugendhat House

    Tugendhat House

    Farnsworth House

    Farnsworth House

    场景的氛围和调性找到后,下一步是对空间的调整,建立屏障和层次。我想象严硕第一次进入涂伟家犹如雾里看花,进门瞬间,他好似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心脏,但中间又曲曲折折层峦叠嶂。而37页的戏量之中,客厅(餐厅)区域又占了一多半。如何让机位更丰富,让如此多的场次下来耐拍且耐看;如何让这个空间既是一个整体,又可以被区隔。这让我想到了东方造园,移步换景。

    我的想法是将门口玄关的隔断中间打出一个豁口,在这个豁口中嵌入一个大鱼缸,这样在严硕第一次进入涂伟家时,可以似是而非的窥视到这个空间的最私密处,但鱼缸中密集巡游的热带鱼又无法令人看清这个家庭的秘密。而对于鱼缸背后的走廊深处,我希望所有的房门都能换成中间是磨砂玻璃的形式,为的是看似想通,但其实又影影绰绰。剩下的就是要把客厅区隔成两个空间,但又足够整体。最终从设计上我选择了用玻璃将客厅一分为二,以屏风的形式隔出一个餐厅。这样对于机位来说,拍各个角度的全景时,整个空间不会因为有区隔而显得堵;当拍吃饭戏份时,餐厅又是一个整体,而玻璃屏风对于客厅与餐厅的机位来说又可以成为一个很好利用的前景,构建视觉上的层次。

    当我们开始找参考讨论方案的设计时,忽然从外联那边传来消息,房东不愿将房子给我们改造拍摄。此时已经十一月中旬,距离我们第一次进入乐颂居已过去两周。开机时间计划在元旦前后,意味着设计和制作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加上年关在即,成都本地承建商家与物流都会产生影响,时间越拖不确定的越多。与此同时,我们并没有主景的B计划。

    因为房东本人并不在成都生活,这套房子全权交给其妹妹打理。当中介和外联将我们的制作方案转达过去之后,房东的妹妹可能觉得我们的动静过于大了。我们计划放置鱼缸的隔断,居然是房东设计的一个风水墙,谁也没想到这个木制软包的墙体上竟然有一个乾卦“三”位于其中。其二因为楼层偏低房东喜静,屋内所有窗户都是三层隔音的,这也是为何屋内所有落地窗的塑钢框架如此密的原因。其他的还有诸如地板下是地暖、客厅书架和全屋房门都是定制板材等等细节。

    从最开始看完剧本跟制片讨论预算时,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故事最重要的便是要保住涂伟家。而对于涂伟家之外的部分,因为戏量本身不多以及外景偏多,那么分散涂伟家制作预算的只有戏用道具部分。而这部戏的戏用道具并不多,那么固守涂伟家的成色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当导演跟摄影喊我一起看了《晚安妈咪》这个片子之后,大家对氛围的想象都比较趋同。在我们看完乐颂居场景后,我的鱼缸与更换落地窗方案也都得到了导演跟摄影的赞同。所以在我们处于集体想得美的时候,这桶冷水迎面而来。

    在经过前后大约一周的交涉谈判后,在十一月下旬,钥匙拿到手了。

    从角色的背景和视觉呈现来说,这个片子都是《小偷家族》这样现实题材的反面。极简是最难的,尤其是在被反复观看的情况下。材质的优劣,质地与质地间的区别在不同光线下的反光差异,空间疏密形成的节奏,陈设道具的选择,环境光源的造型,还有色彩的选择。在预算、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方案的落地需要快和准。

    卫生间在剧本中其实有蛮重要的戏份,但是重新置景的代价过大,最终选择只是从陈设上调整。衣帽间因为戏不多,也是陈设上做调整。涂伟房间因为经历了严硕的入侵,空间上会有一次变化。厨房是母亲的区域,但我希望整个家的低温冷峻无处不在,所以我换掉了所有柜门,选了铝合金框加玻璃质感的柜门重新组装,意在让郭老师失温。涂伟父亲的书房、主卧以及餐厅的墙面我都选择了洞石做装饰,希望能强调出父亲的存在和对家庭的影响,审美的但冷硬的。所以即使严硕躺在主卧的床上时,全家福的温度依然有限。而餐厅的墙面,我在洞石的基础上种了竹子,一是希望用这种所谓的东方媒介中和一下密斯式的美学,二是希望给这个戏份最多的场景在拍摄上多一些层次。对客厅的处理上,玻璃隔断的形式最终定了这种三块呈碎裂状的屏风。透过它,不论是人还是空间本身,都具备被过度解读的可能。而维松的书架延续了密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而选择原木色漆面的地板是因为我希望这个家里的反光材质偏多,这种反光-镜面效应,是现代玻璃大楼的内化。当然在拍摄阶段给录音组下杆儿带来了很多的苦楚。

    在涂伟房间的录音师李然

    道具师杨彪

    执行美术赵志东

    依稀可见风水墙已经不见了

    制片从上海借调的昂贵的Cabana沙发趁着更换阳台落地窗间隙从窗外进景

    镜头测试,张嘉昊和他的灯光师

    为了让涂伟父亲这个角色更为立体,除了导演让他听Bach写书法外,我也试图沿着这条轨迹让他的审美再接再厉。所以墙上除了从木心美术馆购买的山水画外,还找了一些汉砖拓印做装饰画,以期让赛先生祖峰老师古往今来,学贯中西。客厅中的一些摆件儿和木雕、面具等,也是我从涂母前空姐的身份想象,替她收集了一些有趣的物件。

    在克服预算的紧张、年前定制的周期不确定等因素后,涂伟家交景。剩下的就交给导演、摄影和演员去呈现和攫取了。

    透过鱼缸,严硕已经进入这个家庭的腹地

    Smile,Mother

    在我看来,每个片子的生发到结果都是个案,主创们都应该是量体裁衣的好裁缝。而在这个片子的筹备和拍摄阶段,令人开心的就是跟好裁缝一起合作,通力建构了整个片子的氛围。希望大家喜欢这件作品。

  2. 《家庭简史》提名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观众奖最佳剧情片,第40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第4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我观看了这部提名了新秀电影竞赛火鸟电影大奖的华语长片。在即将开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入选了注目未来单元。

    虽然《家庭简史》最后没得奖,但在我心目中,它是我这次香港看过最棒的华语影片。

    影片具有欧洲大师风范的作者表达,构图置景到声音设计,冰冷电子工业风,烘托现代独生子女家庭鸡娃焦灼紧张心理。映后现场提问导演,电影中间有一段对白没有英文字幕,导演回答说是为了突出关注主人公当时心理状态,非常细节的设计。郭柯宇祖峰克制冷静的表演,符合东亚家庭教育环境,中产底层永远无法实现阶级跨越的延续性悲剧。双生蓝色卫衣男孩,鱼缸不再是青春成长标签,全片笼罩在超现实梦境色彩情绪之中,带上一股神秘主义。

    有趣的是,在媒体中心刚碰头,导演就滔滔不绝和我讲述他这次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看到的好片,按下录音键之前,我们就在愉快地漫谈电影。大量阅片是他创作的储备,交流中感受到导演个性的电影审美。林见捷算是我的同龄人,对电影里的独生子女政策背景尤为感同身受。本次带来这篇采访,感受导演的创作历程。

    采访:刘小黛

    编辑:刘小黛、妖妖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Q

    刘小黛:导演您好,《家庭简史》之前入围了第40届圣丹斯电影节和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在这之前您拍过几部短片,比如《拜访》参加了中国独立影像展。短片到长片,您似乎一直比较关注这种家庭题材,包括独生子女以及当下青少年跟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个剧本写了多久?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创作起源。

    林见捷:最开始还是从家庭这个点出发。大家看到很多家庭片,都更侧重讲家庭中的血缘、和睦一体的感觉。但从我自己的角度,小时候觉得家庭这东西挺神秘的,尤其当你观察别人一家时,他们好像有自己的一套语法。看这些全家福会觉得,唉?好像大家都在笑,但是我会更好奇个体是怎样的想法?所以我当时就想拍一个不太一样的家庭片,那种对家庭生活神秘感的好奇心,是最开始的创作缘起。

    Q

    刘小黛:您是哪里人?关注到影片里房子的置景。我听说您是找了个空房子,后期去构建了这样一个空间,似乎会觉得不像非常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包括里面的一些关系构建,他们出去旅行的部分。所以您会结合家乡以及海外留学的元素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家庭图貌在你影片里呈现?

    林见捷:主要当时想到这是一个关于中产家庭的故事。那我就会想,中国的中产比较特别的点,就是他们会接受中式传统同时也会有西方观念。房子的设计更多是从父母人物出发。尤其涂伟父亲这个角色,他是较早一代的海归,他肯定会有他喜欢的品味,把一些西方元素带到这个家来,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了很多东方元素的现代化。

    比如他家的屏风,其实是很传统的东西,但用了现代的方式(玻璃)去承接,还有他餐桌背后的竹林,非常中式的元素,但我们希望能够把它现代化呈现,所以当时找了一个简装的空房,全部重新装修。

    “家”的这个部分是在成都拍的,整个片子在中国很多城市拍摄。我希望能够去构建一个不是那么具体,没有明显城市特征、不是一眼能辨识的城市。

    Q

    刘小黛:美学部分还挺有意思的。所以您在写剧本时候,这个中产阶级家庭形象就已经在脑海里出现了,还是通过勘景去找到符合的,再进一步去构建?

    林见捷:是一步一步来的。写的过程中我会想到这样的阶层,但后面做视觉调研时,包括勘景、去一些城市转悠,和美术摄影讨论,然后慢慢才形成。但我当时因为剧本上写到,这个房子一定要有个走廊,所以我们当时在勘景时也会看到,有这种走廊的家其实不多,它需要特别大。所以走廊是一开始就想好,感觉他们这个家不是那种一下你们看能够看得很清楚的,它有很多的拐角,比较阴冷的感觉。片中在走廊有三场戏,都是蛮重要的场景。

    Q

    刘小黛:人物在这个房屋里面有被困住的感觉,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想到小时候有一同学,她爸妈做医生,也算中产家庭,一到她家里面就是这种冰冷阴森的气氛。想问影片为什么会选用电子音乐作配乐?您是在拍的时候就想好这一段的音乐设计,还是先拍了素材,在分镜的阶段去设计好,最后再把音乐配上?

    林见捷:音乐是后期配的,当时也尝试了不同配乐方式。你刚才说到表演和音乐的关系,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表演这个东西,大家有思维定式,觉得表演一定要演,但我觉得在这个片子中大家的表演都非常微妙。用祖峰老师的话说,“势能很大”。需要观众体会他们比较细微的交流。

    我一开始很排斥音乐,我的短片里都没有用到音乐,我就觉得好像音乐是一个作弊的做法,试图掩盖片子的失误。但后来剪完初剪时,我试了一些音乐,就觉得好像音乐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一个工具,看你怎么用,而我可以不把它用成煽情的工具。当你有不同音乐结合的时候,音乐本身变成了语法的一个部分,所以后面我就比较放开地去接受,去实验。

    有一些音乐是前期构想好的,尤其是古典音乐。也有很多是后期作曲根据图像创作的。巴赫这个点是很早就定了,至于选他什么曲子,最后确定的是在剪辑时候。剪辑的时候有些蒙太奇也是跟着音乐来剪的。

    Q

    刘小黛:我之前看您采访,就是说这次是第一次尝试跟配乐合作,也说到跟祖峰老师的合作,你发现这个演员他也听古典音乐,一些生活习惯跟你这个人物就挺符合的。

    林见捷:我觉得是缘分的事情。我当时找了好多男演员,机缘巧合剧本就递到祖峰老师手上。他当时在拍另外个片子,他说就在车里看一看剧本,结果一下就看完了。看完之后他就想要跟我聊。后来打了电话,我觉得他的气质感觉很对。前期准备时,我想这个父亲要听古典音乐,要写书法,要打网球,需要提前准备一下,一问才发现祖峰老师都会。感觉这个人物就是为他写的。

    Q

    刘小黛:演员挑得真的还蛮不错的,那您在选定了祖峰和郭柯宇两位演员,会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或经历,改动剧本的走向吗?

    林见捷:故事上不会,但个别台词会。在片场有时候会有一些即兴,台词我们会商量怎样让逻辑上更顺一些。郭柯宇老师选她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也是她刚刚算是复出吧。首先她气质特别符合,她还是一个非常有新鲜东西的演员,会让人眼前一亮。

    Q

    刘小黛:两个小演员,算是和两位戏骨合作。你在调控这四个演员,比如吃饭之类各种戏,四个人都在景别之内,会不会比较困难?关于调教各种不同年龄层次的演员,有什么经验吗?

    林见捷:每个人性格不一样,相处方式也不太一样。比如说两个小孩,孙浠伦(严硕)演过别的电影,相对小一些的角色。林沐然(涂伟)演过很多电视剧(《唐人街探案 3》的一个小角色),但这次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演主角。他们俩性格完全不一样。涂伟为了这个角色准备了很久,需要练击剑、普通话口音(去掉北京腔)。他是很投入的演员,会跟我头脑风暴,我希望他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带到角色中,让人家能够共情的可爱一面。

    相反严硕特别内向。他的角色本身是特别复杂、暧昧、神秘的,你很难把所有意义都跟他说,会让他觉得迷茫。所以跟他的交流更多是维护他本身的特质,去捕捉、创造机会,展现他自己的气质。

    Q

    刘小黛:说到这两个男孩子的关系,我后来看到最后甚至有时会有点恍惚,就是严硕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

    林见捷: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解读。想故事的时候,先想需要有个外来人到这样一个家庭来,只不过对于严硕这个人物的把控,它到底是实还是虚?可以让不同观众有不同解读。严硕这样的人物在电影史上特别少见,是很大的挑战,但也是难得的机遇。孙浠伦刚刚在那个年纪,独有的神秘感和暧昧,让你看不太清楚到底他是什么样的人,在想什么。

    Q

    刘小黛:写这个剧本,有没有自己的真实经历,或者你看到听说的部分?您是独生子女吗?片子去了柏林和圣丹斯电影节,关于《家庭简史》他们的反馈会是怎样的?

    林见捷:我是。但不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肯定有周边朋友或者同学的经历和观察。

    独生子女政策这方面,可能他们对细节了解不多,但片中呈现经历政策之后大家需要做的选择,他们很能够理解。我其实还蛮意外,他们对这个了解还蛮多。包括教育这个点大家会共情,因为在任何文化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父母怎样跟孩子交流,兄弟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

    在圣丹斯时候,观众会非常安静,把这部片子当成惊悚片,好像随时要爆发。在柏林时候,观众互动感会更强,对剪辑造成的笑点特别敏感,经常上一镜还笑得非常夸张,下一镜就重新严肃起来。共同点就是他们都非常投入。

    Q

    刘小黛:这部片子是拿了龙标的,还挺惊喜,可以在国内上映。所以这个过程里会遇到困难吗?关于这方面对青年创作者有什么建议?

    林见捷:过审的过程还是比较顺的,没有什么改动。肯定有很多困难,但对我们来讲可能最大的困难反而是融资。

    不能说给建议。不管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可能你要想清楚,值不值得花几年时间去做完一部电影?对我来讲,我每一次回想这个故事,都能有新的发现,它就是一个值得我付出的片子。可能需要想清楚这些,如果真的决定往下做的话,那就要坚持。

    Q

    刘小黛:那您接下来的拍摄计划是什么呢?会想要拍摄类似《家庭简史》的题材吗?有什么话想跟未来会看到这部片子的大陆观众说吗?

    林见捷:我其实比较开放,不一定强求要跟《家庭简史》有延续。但如果说之后的跟这个相关的话,我也不会排斥。

    希望观众们能够在《家庭简史》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切入点和解读方式。

  3. 作者: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林见捷长片首作《家庭简史》在柏林电影节进行了欧洲首映。本片是第一部双料入围圣丹斯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华语导演长片首作。影片由祖峰、郭柯宇、孙浠伦、林沐然主演,讲述了涂伟一家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被一个神秘的男孩打破的故事。电影节选片人表示,影片以鲜明且引人入胜的风格,对人物心理和社会身份独树一帜的敏锐捕捉,为华语电影在世界舞台上带来令人欣喜的新声音。深焦在柏林电影节开幕前夕,采访了林见捷导演。
    “那些充满笑脸的全家福背后,每个人是怎么想的?”因为这样一个好奇心,林见捷导演决定用一部电影揭开中国家庭的秘密。生物专业出身的林见捷想到了显微镜视角,当你“把一个物体放大到一定程度,好像就能看透这个事物的本质”。搭配上冷峻、现代的视听风格,及不同媒介下的视角,我们跟随着导演深入剖析。伴随着若即若离的人物关系,真相也在猜疑中慢慢显现。
    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中产家庭,看似稳固,却隐隐透露出一种不安全感。“作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享受到了很多教育、生活的资源,但同时也承载着很多上一辈的期望,那他们到底要如何面对这些来自上一辈的期望,如何面对自己未来的选择,这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作为父母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是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延伸,如何面对他们的独立性,如何面对他们对未来的不同选择,如何面对自己对他们的期望……”一个“闯入者”的出现,将这些问题全部牵引出来,彻底揭开了每个中国家庭的痛。

    祖峰、林见捷、郭柯宇在柏林电影节

    深焦: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你,想要拍一部关于“闯入者”的电影?

    林见捷:最开始是一种好奇心,对家庭结构的一种好奇。因为家庭对我来说有一种神秘,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充满笑脸的全家福背后,每个人是怎么想的。家庭虽然是一个集体单位,但它是由很多个体组成的,很多时候好像我们只看到了这个集体的属性,忽略了一些个人的东西。所以我想从一个好奇心出发,去捕捉这种神秘感。
    深焦:最早有这个“全家福”的想法是什么时候?
    林见捷:可能在上学的时候就有那么一点点萌芽,就像你在栽种一样,有的种子发芽了,有的种子没有发芽。过了两三年之后,我每次回去的时候这个想法都会让我有一些新的思考,后来差不多在 2018 年的时候,就决定把这个作为我的第一部长片。

    《家庭简史》入围剧照
    深焦:在拍摄之前有找了哪些电影作为参考?在看电影时你会更注重哪些东西?
    林见捷:参考倒不太会,但是确实会有一些必要的调研需要做。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更主要的是在想,有没有什么是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怎么样去规避一些所谓的套路?看每个片子的时候会看他们有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氛围或者调性。
    深焦:片中对于空间的呈现非常讲究,对于涂伟家的家具陈设、光线、影调等是如何设计的?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林见捷:涂伟家我们虽然找的是实景,但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重新翻新重做过的。最开始还是从人物出发,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在一定的阶层,过着一定的生活,他们有一些很现代的整体的质感。
    从具体的设计来讲,也是从人物出发的。空间设计会更多的反映出父亲的喜好和口味。整体希望能够在一种比较现代和简约的风格下,融入一些中国的元素。同时也结合了母亲的过往,她并没有过多的提到自己具体的过往事件,但是其实她的过往在这个家中是能够反映出来的,比如她曾经在世界各地旅行时的一些纪念品。这些其实都是从人物出发的。
    从空间上看,会有很多的遮挡和转角,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这个家中总是有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包括那个鱼缸,能反射出来很多颜色,这也是一个特别坚持的设计,它有一种半透不透的感觉。另外一个层面看,其实这些人物某种程度上也都像鱼缸里的鱼。
    整体的光源用的是陈设光源,然后把这个家分成了很多不同的光区,好像这个家被分成了无数的角落、无数的岛屿。用这种方式去呈现这些人如何在私密的空间以及公共的空间里交流。

    《家庭简史》剧照
    深焦:度假那段戏的外景印象也很深刻,特别是那个起雾的湖,会让人想起《刺客聂隐娘》。
    林见捷:度假那段戏是有好多个场景、好多个地方一起拼起来的,这样才能满足剧本里对度假那一段落的要求。可能有四五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是不同的地方,酒店、竹林、包括你说的湖都在不同的地方。我先说一下竹林,一方面是氛围的考量,它其实也是有雾的,有一种看得清楚又看不清楚的感觉。另外一方面,它是有点像真实又有点像梦境的感觉。此外,它也是家里一些元素的呼应,家里餐桌后面那面墙上也有很多竹子。这个竹林的景也是家里这个元素的延伸。
    湖边那个景应该是我们最晚确定的景之一,可能开拍前几天才最终确定的。我们找了特别多的地方,也算是一个意外才找到了这个湖,我们特别高兴。也是因为这个湖的启发,丰富了一些剧本中的细节和拍摄的方式。当时在剧本里面只写到几个人在湖边散步拍照,我们勘景的时候发现那个地方有船出租,我们就想把他们拍照的地方放到船上,整体的调度和设计也做了相应的改变。这种时候是被景启发到了。

    《家庭简史》剧照
    深焦:在拍片过程中,像这样对剧本的修改次数多吗?
    林见捷:这方面还好,因为剧本当时已经比较准确,我们改动更多的是一些对话上的细节。还有刚才我说的,比如因为我在写剧本的时候还不知道具体在哪拍,所以有的东西可能不是特别具体,但是等确定景之后会把那些场景具体化。
    深焦:看得出来想拍一个比较架空的背景,时间和地点都是模糊的,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林见捷:它的时代背景其实还是具体的,只不过城市是有一些架空。我觉得这么选择还是因为影片,虽然影片是基于现实的,但是在叙事和表现手法上都是高于现实的。我不希望这个城市会成为大家理解这个故事的某种干扰。反而让观众稍微有一些感觉,知道它是一个南方的大城市,但是可能不知道具体是在哪儿,这对故事更有利一些。它有一种寓言的感觉。

    《家庭简史》剧照
    深焦:影片的摄影非常“稳”,与摄影指导张嘉昊是怎么认识的,关于摄影风格是如何沟通的?
    林见捷:他是制片的一个朋友介绍的。我们从前期筹备开始就聊的蛮多,因为聊得来,而且他也是影迷,所以我们就会讨论很多他找的一些参考,讨论场地的选择,讨论演员、美术各个方面的东西。在拍摄的时候,我反而会让他去忘掉我们之前看过的讨论过的东西,只是专注当下这个场景和人物,怎么样去做镜头分镜、怎么样去捕捉他们的状态。需要忘记之前的讨论,才能形成自己的某种体系。
    我们在讨论中会有一些互相的启发。比如之前说的湖边场景的拍法,就是我们一边散步一边讨论,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计划。当然,后面在剪辑的时候还有一些在往上增加的东西,创作也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父母在医院对话的一场戏。我们因为临开拍前的一两天丢了场地,没有办法在原定地方拍,需要用到替补场地。我们当时特别喜欢以前那个场地设计的拍摄方案,因为当时的场景在两栋医院之间有个走廊。父母在走廊谈话的时候,你可以隐约地看见严硕的身影,在一栋楼的窗边站着,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个氛围特别好,希望能够在新的场景沿用这个设计。但是新的场景的空间和气质都不太一样,更像是一个室内的很大的大厅,挑高非常高。我们当时讨论了很久,重新设计的时候,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复杂调度,但是最后还是决定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拍这段对话:特写。实际上我反而觉得这样能够给到演员和表演更多自由,对这场戏其实是更有利的,然后我们就把更多的设计放在了布光和角度上,怎么样去拍这两个特写。

    《家庭简史》剧照
    深焦:能感觉到摄影机和角色之间一直都有距离感,视角是非常中立客观的,像是要剖析整个家庭的视角,关于视角的选择是如何设计的?
    林见捷:我在想这个故事的时候,当时思考的视角就是从显微镜的视角去观察,然后从这个思路出发,我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才能去做你刚才说的“剖析”的工作。同样从显微镜的观察思路出发,因为观察的目的也是为了接近这些人物、事件,所以我也希望能够给观众一种感觉,我们虽然是在一个很客观的视角,但是我们一直在试图接近角色。
    深焦:影片开场部分出现圆形构图,有上帝视角的感觉,后来提到显微镜,忽然就懂了。这个设计还挺妙的,最初怎么想到用显微镜视角的?
    林见捷:因为我之前是学生物专业的。从显微镜去分析和观察一些生物体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把一个物体放大到一定程度,好像就能看透这个事物的本质了。我就想把这种思路跟一些类型元素放在一起,能够产生有意思的火花。

    《家庭简史》预告截图
    深焦:去年有部电影叫《小世界》,一个比利时电影,里面有个华裔生物学家,也有类似的显微镜视角。
    林见捷:我是去年北影节看的。
    深焦:会有共鸣的地方吗?
    林见捷:那部电影是希望能够训练观众去看到一些之前看不到的细节,它是一个比较实的、很有触感的电影,它会让你通过对这种很细微的,平时根本就不会去注意的东西的观察放大,去训练你怎么看。从这方面看,我可能是有一些能够共鸣的地方,只不过我们在做的事情可能并没那么有触感。底层的思路是差不多的,都是让大家去观看、去思考,然后去注意到我们放在显微镜下的东西,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心理和分析的东西。但是它放在显微镜下的东西会更具体一些,用那个很具体的东西,去作为两个主人公之间联系的桥梁,我觉得是挺妙的一个想法。

    《小世界》剧照
    深焦:影片中用了很多不同尺寸的画框,显微镜镜头的圆形画框、视频时的竖屏画框、拍照时的相纸画框等等。
    林见捷:和刚刚说的有点类似,就是观看的方式,也是影片的母题之一,不管你是通过显微镜看、通过摄像机看,不管你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好像都在提醒大家需要去时刻注意自己在看的这个媒介,思考自己在看到的东西。
    深焦:接下来想聊一聊关于声音的问题,配乐和声音设计都是来自国外的,当时是怎么去跟他们沟通的?为什么让他们来做这部电影?
    林见捷:认识到他们主要是他们之前的作品。丹麦的作曲之前做了一个《凛冬兄弟》的电影。虽然是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片子,但他的配乐用一种工业的声音做出了某种史诗的感觉,我觉得很有意思。声音设计是法国的,她之前做过一个叫《加加林》的电影。一个将日常和科幻结合的影片,我觉得很适合我的影片,所以我们就聊了一下,然后就一起开始工作了。
    因为我之前的短片都没有过配乐,所以我是第一次跟配乐合作。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什么样才是合适的音乐。我知道他的作品,他也会给我经常发一些小样来听。我们真正开始确定这个片子的配乐是在粗剪之后,最后定到这种以电子,金属和一些玻璃乐器作为底色的配乐。整体的配乐方式是一个很长的沟通过程。
    声音设计的话,你刚才提到摄影这块呈现的是相对客观的东西,声音我会希望它能够更主观一些。除了营造氛围的同时,也能够更贴近人物的心理。我和声音设计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和配乐相似的元素,去构建一个可能会更贴近现代城市音色的世界。我也希望它能够带有一些音乐性,成片中声音和音乐浑然一体。

    《加加林》剧照
    深焦:严硕这个人物感觉非常神秘,他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刻意,过一会又觉得他好像还挺真诚的,对于他完全是拿捏不住的状态。这个人物是怎么设计的?
    林见捷:我想写这样的一个比较独特的人物,他在刻意和真诚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大部分的影视作品中,人物都是特别具体的,但我觉得这个角色有一种开放性,是我很少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
    深焦:电影中都是职业演员,两个小演员的选角是如何进行的?在准备角色阶段又是如何沟通的?
    林见捷:饰演严硕的孙浠伦和演涂伟的孩子林沐然都是海选出来的。当时在面试他的时候,我觉得他虽然说话不多,但总是会让人有一种想要亲近和了解他的感觉。他在试镜时的表演很自然,但也很收敛,好像他不需要通过特别多的表情就可以传达出很复杂的情感,所以我觉得他很合适这个角色。
    选到他之后的沟通,反而我们不会过多的去聊这个人物的含义,因为这个人物太复杂,说多了反而会干扰表演。这个人物的多意性更多是需要他去呈现,带大家去思考的东西。所以我们当时更多会聊一些具体的细节,会尝试一些不同的呈现方式,但没有很多很理性的分析。
    孙浠伦和林沐然之前都演过很多戏,但我觉得这次的表演还是跟他们之前的经历挺不一样的。孙浠伦有他特别独特的气质,林沐然也有他特别独特的一面,他一上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特别有表现欲的演员,但是他很真诚。所以我当时也是被这种有一点点矛盾,但是又很融洽的感觉吸引。在准备角色的过程中,反而他是一个我需要跟他非常深入地去聊涂伟,让他去接近涂伟这个角色,同时也让涂伟更接近他。他让涂伟更加立体,也更有人格魅力。

    《家庭简史》工作照
    深焦:片中有个吃饭的场景,严硕非常刻意地拿了酱油,包括为什么做了鱼相关的菜,这场吃饭戏是怎么构思的?
    林见捷:餐桌是一个非常传统、非常中国的事情,很多事情都会在餐桌上发生,这是一个中国家庭生活里特别重要、特别有仪式感的场景,所以片中也经常出现餐桌。每次出现的时候,大家的关系也好,互动也好,都会有些不一样。这其实既是一个挑战,我也觉得是挺有意思的地方。
    说到菜的话,鱼这个菜也是一个特别中式的菜,里面出现了特别多不同关于鱼的做法。但是鱼也有一些极强的征兆,既象征富足,但鱼刺又是特别危险的,再包括和鱼缸有一些呼应,把这些东西连在一起想,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母题。
    深焦:接下来想聊一聊祖峰和郭柯宇两位演员,为什么选择了他们?
    林见捷:其实找这两位演父母的演员找了特别久,我们见了很多演员,在最后一刻才联系到祖峰老师,他当时在拍另一个电影。他一口气就读完了剧本,之后我们马上就约了一个电话,马上就确定了,是个非常快的决定,前后也就两天的时间。我感觉他就是这个角色。有趣的是,我在剧本里写到父亲会写书法、会听古典乐、也会打网球。这些祖峰老师都会,好像这个角色是为他写的一样。但实际上我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特定的人,这是一个特别有缘分的事情。
    郭柯宇是当时有人推荐我看《再见爱人》综艺,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郭柯宇老师,后来就约见了一下,见的时候没多聊故事的内容,就聊了一些生活经历。关于故事她可能只说了一句话,她说读剧本的过程,好像是在穿透浓雾一样。其实这个感觉也是我希望在片中能够营造的。她这个很简单的比喻,后来我在勘景时时常会在我脑子里浮现。我就决定跟着感觉走,确定了她。

    《家庭简史》剧照
    深焦:结尾的设置还是挺让人惊讶的,感觉很多事情都还悬未解,给观众留了非常大的空间去思考。
    林见捷:可能像你说的有不止一个比较开放的地方,但我觉得每个细心的观众都可以在里面通过线索去形成自己的解读,同时也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讨论的空间。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他们都跟我说在观影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还在思考和感受这部影片,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褒奖。
    深焦:这部电影之后是打算在国内上映的,但影片里可能需要观众去思考、参与、进行解谜的部分会很多。你如何看待当下较为下沉的观众口味与作者电影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林见捷:我可能从两个方面说,一个方面我觉得片子还是有它下沉的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以及对于孩子的未来,怎样去教育他们,因为影片最后的落脚点是落在涂伟的未来上。
    虽然故事还有很多不同的层次,但仅就这个问题上来讲,也是有讨论的空间的,关于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以及教育的问题,孩子怎样去面对父母的期望?父母又要怎么面对孩子的未来?我觉得这些东西是相对接地气的。当然也是普世的。
    另外一个方面,对于作者电影,需要在当下更准确地找到抵达适合影片的观众,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点。我们其实有一些类型的尝试,当然不是为了商业,也会帮助它抵达一部分观众。同时我也相信所谓的作者电影的观众,也不只是在当下的,这个很重要。

    《家庭简史》剧照
    深焦:搜到一些圣丹斯的评论,总会提到独生子女政策这个点。我记得有个评论印象很深,“这部电影预言了中国的生育政策的转变”。
    林见捷:从我的角度还是想更多去关注政策影响下的这些人,其实对我来说出发点是,作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享受到了很多教育、生活的资源,但同时也承载着很多上一辈的期望,那他们到底要如何面对这些来自上一辈的期望,如何面对自己未来的选择,这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深焦:我其实也感受到了另一层的目光,来自严硕父母的目光,他们对于孩子、对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想法。他们为什么想要接收另一个孩子?真的只是出于同情吗?还是有其他考虑?
    林见捷:其实这就像刚刚那个问题的反面,我觉得父母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是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延伸,如何面对他们的独立性,如何面对他们对未来的不同选择,如何面对自己对他们的期望……政策改变之后,大家对新的政策改变有不同的反应,有父母想要多生一个小孩,有些人不想。涂伟的父母接受严硕,不仅仅是同情,至于其他的考虑,其实也和我刚提到的父母面对的问题相关。

    《家庭简史》剧组在圣丹斯
    深焦:之前提到你是学生物的,后来怎么想到要拍电影的?可以从电影启蒙的角度聊聊之前的过往。
    林见捷:我其实启蒙特别晚,因为一直到大学之前我都没有怎么看过电影,直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才看了很多影史经典。我又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外行,和电影隔得很远。看了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影片,让我有一种和电影认识了很久的错觉。当时刚好对生物这个事情有一些不确定,我就想换一个专业试一下。后来到电影学院的时候,我一开始也在试探,因为我之前一直都没有拍过电影,上学的第一年学到了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那个时候觉得好像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后来慢慢地当我开始真正拍短片的时候,才开始寻找自己想说的故事,这时候才会懂得去筛选和过滤学到的东西,去服务每个故事。
    深焦:圣丹斯首映的时候,观众给了很多反馈,在圣丹斯有什么印象比较深的事可以分享的吗?
    林见捷:我感觉圣丹斯是一个特别集中的地方,电影行业内的人、媒体、爱电影的人全部集中在一个小城市。每天没有别的事情做,就只能看电影、讨论电影。比较深的感觉是所有的业内人士都在寻找下一个star。大家看到你的片子之后就会跑来跟你聊,除了这个片子也会聊未来的合作。没想到我们成为了国际影片中最受关注的之一,所以忽然感觉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导演林见捷
    深焦:大家对片子的评价会有一些出乎你意料的吗?
    林见捷:有一些点很有意思,比如很多人会注意到这个片子的服装,他们会提两个主演的服装是不是有进行设计过的?有什么具体的含义?他们注意到了服装的变化。我当然是有设计过的,但我不会跟他们说具体是怎么样设计,他们要自己去思考。我记得有一次放映的时候,穿了一件白色的毛衣去做映后,他们就问我,是不是在致敬片中的严硕?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点。除了内容之外,他们很多都会注意到美学上的东西,所以他们的问题很多会问到音乐、拍摄手法和表演。不少人跟我说他们在影展看了好多的片子,但我们的片子一直忘不掉。
    深焦:在柏林电影节有什么期待呢?希望体验到什么和圣当斯不一样的东西?
    林见捷:我听说是一个不一样的影展环境,柏林除了面向业内之外,也会面向很多普通观众,我也很期待看到普通观众的反应。我发现我们的片子有加了一场比较特殊的放映,他们选择了十几部片子,把这些电影带到柏林的艺术院线。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他们选择时可能是觉得这些片子能够和观众更贴近,我也很期待这种和真实大众的交流。
    在圣丹斯的时候,他们有一场是在盐湖城放映,那场也是更多针对盐湖城当地的普通观众。当时也是满座,反响特别好,我觉得挺惊喜的。

  4. 电影《家庭简史》由林见捷编剧并执导,祖峰、郭柯宇、孙浠伦、林沐然主演。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神秘的男孩闯入中产之家后掀起了巨大波澜的故事。因学校中的一次意外,严硕和热情直率的涂伟成为朋友,在融入对方家庭的过程中,家庭内私密的创伤被逐渐揭露出来,而本就疏离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全片氛围偏向悬疑和惊悚。《家庭简史》2024年1月18日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并入围第74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成为首部双料入围圣丹斯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华语导演长片首作。凹凸镜DOC有幸在柏林电影节举办期间,采访了《家庭简史》的主演祖峰老师,他在本片中饰演少年涂伟的父亲,听他分享塑造这个角色的心得以及作为演员这个职业的方法论。
    以下为采访正文
    一个陌生少年闯入了我的生活专访《家庭简史》主演祖峰
    作者:漫盈编辑:张劳动
    凹凸镜DOC:祖峰老师您好,您为何会参演《家庭简史》这部电影呢,剧本里的哪一点吸引到了您?
    祖峰:确实是因为剧本吸引我,剧本是经纪人推荐的,在阅读剧本时我首先让自己作为一个读者,而不是看自己演谁,通篇看,文本的好坏可以通过我的阅读速度来体现。我一口气就看完了,写得很好,几乎没有废戏废话,从观赏的角度上,它能够把你拽到故事情节和人物身边去,就很高兴。我说我要跟导演见一见,但是我们离得很远,于是在线上,我和导演、制片人以及我的经纪人,开了一个电话会议,聊了不到一个小时,很快就定下来了。

    《家庭简史》剧照
    凹凸镜DOC:这部电影呈现的更多的是孩子和家庭以及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父亲这个角色的着墨比相对少,您会不会担忧自己在发挥空间上有限?
    祖峰:我明白你的意思,很多演员拿到剧本可能会衡量戏多戏少的问题。打个比方,这就像给你一个空间让你在里面翻跟斗,会去考虑“这个空间有多大”是很正常的。但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戏是以两个男人——两个十六岁的男人的戏为主的,我为他们创造的这个世界做辅助,我们的角色相对薄一些没关系。虽然现实生活中我父亲对我、或者我教育孩子也不是戏里这个样子,但是只要他们之间的关系塑造能够让我认同,就足够了。
    凹凸镜DOC:您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祖峰:就是这个亲子关系——爸爸怎么跟自己的孩子交流,包括与别的孩子交流。我们经常在新闻或者网络上可以看到一些文章讲子女和父母关系不好的例子,比如在他们眼中我从来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你对“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吗?
    凹凸镜DOC:可能指家长对自家的孩子有过多的期望,经常拿他们和别人作比较,永远没法满足?
    祖峰:对,会有一种看别人家的孩子,一点不需要父母操心,然后所有的事情都能处理好,上进又优秀的焦虑感。

    《家庭简史》工作照
    凹凸镜DOC:可能是把一些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苛责现象给放大了,具象化了?
    祖峰:我觉得网络上的文章和段子,“别人家的孩子”只是一个调侃和借口,比如,“你看你一点不像谁谁家的孩子那样”。但我们文化中可能对“血浓于水”这样的血缘关系看得更重,比如我们从几千年以来的家庭,宗族乃至皇位的传承,都是一种体现。
    凹凸镜DOC:在这部电影中,涂父对涂母或涂伟都是疏于表达爱意的,在情感支持中近乎缺位,这是否符合我们认知的中国或东亚传统家庭的父亲形象?
    祖峰:我觉得是比较符合,我看了一些日本和韩国的作品,他们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今年看了一个小品,爸爸永远不夸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已经很好了,张不开这个口。延伸来说,就是父母不太会跟孩子真实或平等地交流,久而久之可能就不太说话了,这使他们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些隔阂,不太谈心似地说心里话,只进行日常中最基础的交流,比如问“作业做完了没有”,“玩一会就该睡觉了,注意眼睛”之类的,孩子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渴望什么,会去跟父母分享吗,我想不会吧,而父母亲遇到烦恼就更不会跟孩子说了。

    《家庭简史》剧照
    凹凸镜DOC: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涂伟在产生危机感,意识或幻想到严硕可能有一些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很吊诡,但好像又很合理。
    祖峰:他觉得自己的领域被侵占,他要反击,没跟父母说这个事,反而去报警了,去跟一个陌生的警察谈论这件事。
    凹凸镜DOC:是因为家庭带给他距离感吗?
    祖峰:嗯,但是那里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他觉得父母慢慢被严硕吸引过去了,拽不回来了,所以他想找别的抓手。
    凹凸镜DOC:您饰演的父亲是一个阶级跃升的范例,您觉得严硕和涂父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互文关系,有网友说严硕可能象征涂父小时候,而涂父有可能是严硕未来的样子。
    祖峰:对的。有一场戏是在车里,父亲大发雷霆,他发现严硕替涂伟参加英语考试,这并不是帮他而是害他,然后严硕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希望我能成为你”,人都希望自己生存环境越来越好,这是正常且合理的,严硕的话是真实和客观的,当我们处于困境,会想要努力摆脱这个困境往顺境走。有一个故事这样讲,“人们在掉下深渊的时候会去想,上帝,我爬不上来了,你为什么不帮我一下,然后上帝说,‘我原本就把你造得很坚强,你根本就掉不下去’”,其实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处于最底层,但是有一些人会严格要求自己,去跨越阶层,也有人在努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就放弃或随波逐流了。但是涂父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严硕也是如此。从涂伟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严硕“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也不感兴趣”,可能处于逆境中的人会更有韧劲。

    《家庭简史》剧照
    凹凸镜DOC:所以涂父从准备把严硕送走到最终接受,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与自己的相似点?
    祖峰:对,这是合理的,我们经常会听人说“这孩子跟我当年一样”,那种满意之情溢于言表对吧。
    凹凸镜DOC:电影中提出了涂母对严硕的爱似乎来源与失去第二个孩子产生的代偿效应,您作为丈夫对妻子的行为有怎样的想法,又是出于怎样的动机?
    祖峰:在这段情感关系中,爸爸对妈妈是有亏欠的,所以当爸爸看到有一个孩子可以弥补她的情感需求,同时他也喜欢这个孩子,就是没有问题的。
    凹凸镜DOC:电影整体氛围较为惊悚和压抑,为什么一个青少年入侵者会制造出如此强烈的危机和恐慌?
    祖峰:剧本本身其实就有惊悚和悬疑的气质在里面,导演也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讲故事。一个故事可能会有无数种方法去讲述和表达,我们回到最初或最简单的主旨,就是一个外来的孩子让这个家庭失衡了。如果从小孩的角度出发,就是又来了一个跟我差不多的人,要夺走我生活中的一切,细想其实也挺可怕的。
    凹凸镜DOC:入侵者把家里最隐秘的创伤(失去二孩)一下给揭露出来了。
    祖峰:可能是顺带的,我看来这个亲子关系原来就不是那么牢固,在爸爸和孩子之间原有的、常规的矛盾被放大,让血亲没有那么粘合了。

    祖峰老师在柏林
    凹凸镜DOC:您本人曾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李涯,奇点,崔中石等…您觉得好的团队对于演员的发挥会不会使“一加一大于二”,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
    祖峰:对,大家都希望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事半功倍。这取决于人和人之间是不是志趣相投,有时候合作会极其顺利,有时候会达成反效果,这个无法强求。就像恋爱和婚姻一样,两个人得过得一段时间才知道合不合。创作也是这样,所幸电影的合作是比较短暂的,三五个月就结束了,如果在一起工作很愉快的话,可能以后就还会合作。
    凹凸镜DOC:您介不介意“戏比人红”的说法?
    祖峰:我是这样的吧?哈哈哈,我觉得挺好的,我希望大家能记住我演的那些角色。
    祖峰导演作品《六欲天》
    凹凸镜DOC:之前您导演《六欲天》的经验是否让您对角色的塑造产生了更深的理解?
    祖峰:对做演员的影响就是,你会更有全局观,不会陷在自己的角色里面钻牛角尖,会意识到你饰演的人物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觉得这个经历没有什么不好的,演员就是这样,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通常是缺乏安全感的,我们要创造出一个虚构的人,而且还要赋予他灵魂,这事不容易。作为演员,让自己相信,就是一道坎,而且你的角色还要让观众相信,这就更不容易了。在这个过程中,演员会缺乏安全感,因为要进入这个角色,但是现场又比较嘈杂,人很多,又有很多器材,画面外的东西都是穿帮的东西,这些都会形成干扰。而演员在信任这个导演之后,就会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导演,不管ta是年轻人还是德高望重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我们有时看到导演和演员会产生一些矛盾,那可能因为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演员觉得自己缺乏安全感,然后导演没有给到ta这种安全感。
    凹凸镜DOC:这次和导演有建立这种互信吗?
    祖峰:有的,导演说话的声音比较温和,现场安静又有秩序。

    《家庭简史》林见捷导演工作照
    凹凸镜DOC:对于片中的两位年轻演员,您会不会帮助他们理解角色?
    祖峰:他们虽然年纪小,但(表演)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演过不少戏了,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很会读剧本,又是演与他们年龄相仿的角色,可能会理解得更好,如果是小学的孩子可能会需要聊一下。我在单纯作为演员的时候,不太会主动教别人怎么做,他们自己就会,而且呈现得也很好。还有一个,我们在一个剧组,都是平等的演员,我没有权力去这么做,这个权力是导演的。

    祖峰老师在柏林
    凹凸镜DOC:说到演戏,您是体验派还是方法派?
    祖峰:我觉得这两个并不是割裂的,我们学的是体验派,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一套来的,但是电影的创作和舞台的创作还是有区别的,第一,我们不是顺序拍的,第二,我们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是停——再来——停——再来这样,不是一气呵成的,另外你演这场戏时,前后的情节可能还没拍呢,需要你在之前做功课,去想象和弥补这些空白,是怎么样才走到这的,所以体验和方法这两点都很需要。
    凹凸镜DOC:听说您接拍了魏书钧导演的《阳光俱乐部》,这次您也有两部作品入围柏林,接下来是否会更多接触文艺片之类的?
    祖峰:其实我内心没有分文艺片,商业片什么的,每次拿到剧本,我都期待这是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能让我感同身受,能让我认同且打动我,其实我认为它们都应该叫剧情片,对吧?在我看来都是一个故事的事情。

    《家庭简史》导演: 林见捷编剧: 林见捷主演: 祖峰 / 郭柯宇 / 孙浠伦 / 林沐然
    类型: 剧情 / 悬疑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丹麦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4-01-18(圣丹斯电影节) / 2024-02-17(柏林电影节)
    片长: 99分钟
    又名: 准全家福 / Brief History of a Family
    影片介绍:涂伟一家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被一个神秘的男孩打破。随着他们的交集不断扩大,这个家的命运也被推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