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梅根·帕克
编剧: 梅根·帕克
主演: 珍娜·奥尔特加 麦迪·齐格勒 奈尔斯·菲奇 威尔·罗普 卢米·博莱克 约翰·奥提兹 朱丽·鲍温 谢琳·伍德蕾 克里斯汀·霍恩 奥斯汀·扎祖尔 Yindra Zayas Elliott Roca Malcolm Santos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21-03-17(西南偏南电影节) 2022-01-27(美国网络)
片长: 92分钟 IMDb: tt11847410 豆瓣评分:6.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本文仅从业余观影爱好者的直观观影感受出发)
本人一开始只是冲着Jenna而看的,结果却带给我更多惊喜。差点因为豆瓣6.4而放弃,幸好啊…幸好坚持看了。先附上一张imdb的评分,老实地说,7.0已经是相当高了。
整体而言,本片是从校园枪击案幸存者Vada的视角展开的,展现校园枪击案阴影之下的自我挣扎和修复。整体节奏是缓慢的,镜头表现是生活化的,但是又柔和流畅的体现了teenage girl’s power——创伤后从自我逃避,到自我困惑,再到情感宣泄,再到肯定自我感受。虽然结尾是沉重的,但整体而言,在枪击案阴影的笼罩下还能看到青少年的活力,甚至还有几个很戳我的笑点(老妈听vada说完后猛灌酒那里包括vada说bonus!那里、vada在泳池边话痨那里真的有笑出声)真的感觉很好。
特别想说一下两段尤其喜欢的剧情设计:a.Vada在学校里听到踩易拉罐的声音而失禁的镜头,这个镜头,完美诠释了ptsd患者的状态,更不必说发现自己尿裤子后Vada的惊恐迷惑,甚至还有一点对自我的恼火,加倍表现出了受创伤后的青少年困惑、脆弱、无助的情况。b.妹妹爬到姐姐床上觉得是自己伤害了姐姐,这个镜头我也是尤其喜欢的。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他的行为举止都会影响周围人的一举一动。妹妹也是青春期的女生,这种在外人看来有点“想多了”的心情和想法我是太理解了!包括枪案刚发生后全家人坐在一起沉默不语,在vada站起来后全体起立的镜头,也让我在整体沉郁的氛围里感到了一点温情。
然后想说一下Vada的创伤生活。首先她觉得自己没事,这个情节的设计展现了作为青少年的Vada对自我认识的不充分。同时,Vada说自己不愿意让父母担心所以不向父母倾诉,我更偏向于是她一开始根本开不了口,不知道从何说起,甚至无法准确描述出自身的感受。然后在学校失禁应该是属于一个爆发点,Vada开始自我怀疑,经历了能够清楚感受到的情感上的折磨,由此她开始寻求安慰、寻求和自己感同身受的同龄人的安慰,同时有点忽略了家人(这里甚至有点产生了共鸣,很符合青少年的行事风格)想要麻痹自己,甚至尝试了植物……再往后,和Mia的情感交流、疯玩,和黑人小哥的相处、和妹妹深入的交流…Vada终于敢于将情感宣泄出来,到了第二个爆发点,也就是和老爸一起爆粗那段,看得挺感动的……最后抱住老妈彻底的宣泄也可以说是Vada情感修复中里程碑式的一步吧,从不愿寻求家人的帮助到敢于主动倾诉。
接着说说结尾吧,结尾将镜头对准天上的乌云,电影在Vada惊恐的喘息中结束,可以说是非常沉郁的,这不是一个he,虽然我们看到了Mia和Vada“修成正果”。我认为这个结尾恰好表现了导演“枪击案的阴影是永久性的”的观念。青少年们也许可以进行逐渐的自我修复,但是阴影始终是在的,就像Vada,在经历了多少情感折磨后好像终于“走出来”,但看到新的枪击案的新闻,她又崩溃了。
再然后,很想夸夸俩女主。以下图片这个镜头,俩人躺在一起的时候,Vada说的小笑话真的有笑出声,你可以说这台词很土,没错,但是我感觉正是这台词能体现teenagers的风范:-)。另外Mia演员这段的眼神,我感觉是非常到位的,就是这漂来漂去总归不看Vada的眼神,让我隐约猜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btw这种略显“不修边幅”的+精致的cp我真的好爱…
还有这张图片的镜头切换,完美展示当代颓废teenage girl的生活。BTW俩女主的家人可以说是形成了巨大的对比,Mia的家人明显是完全忽略小瞧了创伤后遗症,感恩有Vada陪着Mia…
所以说,个人看来,The fallout生活化的描写还是相对细腻的,流畅的,是豆瓣评分过低的。最后以一张正片没有的图结尾。:-)
女主和米亚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发生关系一点也不奇怪,毕竟ta们三个躲在格子间里的人才能更无言的明白对方的处境和感受。
女主说她觉得和尼克的友谊画上了句号,但可能那也不算是句号,更像是“|”,因为这次经历,让她对世界的感受跌至谷底然后麻木,这种感受如同玻璃罩子般把她和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分隔开。就算是用尽所有的表达,也不能填补这道两人之间所隔着的鸿沟,这也不是尼克依靠想象力、同情力就能去获得对于女主的理解。
我们对于她的恐惧,是想象力也难企及。就类似梗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那么同理,经历也是。
对于父母,原本女主就处于青少年期,比较封闭自己的心里活动,经历这件事后,她更难开口。尤其父母的关切,那也许让她更有压力、更有紧张感。
所有人都很热切的站在岸上想要救她,但她在情绪问题解决好之前,是很难回应大家的。
再看米亚,其实米亚蛮可怜的。发生这样大的一件事,米亚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着她。她在那栋美丽的房子里一个人静静地面对这些。女主是唯一出现的人,对于她来说无疑是非常的重要,即使她们俩对于枪击事件闭口不提,但这样的陪伴也是在慢慢地帮助她恢复起来。由于这样一份特殊的经历让两个人亲密起来甚至发生x关系,再正常不过了。可以观察到有女主在,米亚就可以入睡,而在女主到来之前,米亚是“无法入睡”的。
米亚为什么会问“你是否生我的气”?大概是因为她在那个状态下情绪太敏感了,尤其唯一陪伴的人在和自己有了更亲密的关系后断联,她很容易多想。
妹妹问“你是否还在生我的气”,这里直接让女主直面那天的回忆,她终于张口说了出来,因为妹妹是她最放心的人。在妹妹面前,她一开始还依旧封闭着内心,直到妹妹的问题不得不让她开始思考,她在放松戒备的状态下终于被转移了注意力,她开始思考“妹妹也害怕枪击”这件事。这之后她才能逐渐对陌生人(心里咨询师)、父母说出来。
从头到尾气氛较好,表扬配乐,文化有差异,理解不到部分剧情台词。受到创伤后逻辑混乱、出现攻击性、''交友''、酗酒、吸*等等过程,刻画全面、情绪递进到位。
不止主角一人经历了事故,在校园秩序基本恢复的时候,主角是落入情绪深渊的少数派。每个人在乎的事本身不同,每个人天生的敏锐度、共情力也不同,可以因为这件本来就不该经历的事来责怪她吗?如果要说''那么多同学都回校了,就你过不去。''似乎太残忍。
另外,人确实无法感同身受,主角身边再亲密的人也无法一直关注她的情绪(作为孩子的妹妹比成年人有更细致的关注,总结下可以说是阅历经验导致?比如成年人有更多的事情要处理且见多识广,而妹妹心里姐姐占比更大),时间抚平了他们的情绪,不知不觉中认为事情''可以''过去了,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社会因素,从开始的''都支持你''变成''你该回学校了''。正常,太正常。她的家人已经十分不错,愿意提供医疗帮助和情感支撑。
而主角在情绪没有好转的情况下选择进一步封闭去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发泄胡来)或许可以理解,因为她知道这些熟悉的人(家人)能提供的帮助会是什么(帮助有限),所以寄希望于新事物(酒药)、新朋友(发泄式的交往)试图找到出路,可惜明显因为没有阅历和生活经验而失败。
可走出来只能靠自己,全靠别人拉一把确实是不行的。
在做过火后,冷静下来选择和家人朋友修复关系、回到正轨。最后和父亲一起将心中的积郁吼出来或是和心理医生坦言创伤存在,看似事情已经过去,其实只是在这件事上添了几铲子土,隐藏在心里而已。事情从未结束,甚至可以很轻易地被拉回去。
不只是影片中具体的这起校园事故,很多不平不公不合理之事,大家都知道它们理论上不平不公不合理,理论上应该怎么解决或缓和;又因为大家都能想到的种种原因只能保持现状或几乎保持现状。所以很多糟心事、悲剧不断重复上演,咱眼睁睁看着它们发生,产生一种宿命般的无力感。
(思维有些跳跃,还想到了''阳光型''抑郁症。他们的痛苦,只是没有这样具象化。)
自由美利坚,砰砰每一天…… 三个孩子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生死瞬间,一切都变得恍惚和绝望,瓦达最甚。 也许这个年纪最容易迷失吧,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自身的观念却来不及应对。 也许他们太想长大了,学着那些成熟的做派,又历经思想的洪流, 一旦浸染不好的事物,往往自锁心灵,痛苦沉沦。 也许大人更应该思考亲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增进,以便在生活中突破交流的屏障,贡献自己的认知。 因为看似人物苦旅,实则满是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