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男生,看到大部分人都在说这是男性向的漫画,很多情节都是直男(ai)的yy,之类的观点。今天正好看到cast对这个观点的讨论,特地截图发上来。
女生可以讨论下,个人认为对于日本女生来说(经常看日剧日影的可能有所感觉),卡司的观点的确有道理
柴田小天使在截图这段之前说,原著漫画有很多对男主心理活动的描写,外人如果光看男主冷酷的外表可能会很讨厌,但是如果知道他的心理活动之后说不定会喜欢上他。
可能这就是死傲娇的宿命吧(笑
大家好,我是装文艺的2B青年笔芯
前几天过端午,我去喜欢了很久的女孩家提亲,结果她家里人是死活都不同意,尤其是她老公,特别激动,还要打我。
唉~成年人的爱情总掺杂了太多因素,远不如学生时代那么的淳朴,值此校园中石楠花还未凋零的时节,今天给大家聊一部
讲述着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情窦初开的,欢乐中带着一丝色气的,但本质上还是一部纯爱番的,漫改真人电视剧《I”s》
故事呢是酱紫的——
男主角叫一贵,虽然长相普通了些,但是唱跳rap篮球,这些才艺他也都不会。
总之就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高中生,一贵有个从小学暗恋到高中的女孩叫伊织。
伊织是标准的校园女神,成绩好长得也漂亮,是杂志的封面模特,还在学校里有应援会。
一贵很喜欢伊织,但他是个典型的口嫌体正直。比如这边伊织拍了写真集,他就说没啥了不起,迎新会两人抽签分到一起,他又装作一脸嫌弃。
而一回家,就捧着伊织送给他的,写着两人名字首字母IS的本子,欣喜若狂到不能自已。
还脑补出了一些少儿不宜的画面
只要对方一个回眸、一句问候,就浮现出以后孩子去哪上小学的念头,我觉着有过暗恋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好的回到剧情,这天呢正在排练舞台剧的伊织,被一群不良学生给骚扰了,一贵冲冠一怒为红颜,拿着扫把就冲上去了。
只可惜这波绕后切到了个坦克,不但没能gank成功,反而还遭人污蔑瞎带节奏。
看着珠泪如雨的伊织,一贵顿时失魂落魄。
回家后好基友寺谷连忙安慰,并掏出一张据说能解除困惑,的神秘小卡片。
事情呢很快出现了转机,原来伊织早就明白那天一贵是替她出头,加上之后他又真正完成了一次英雄救美。
二人的关系就有了长足的发展,伊织还主动要司谷带她到一贵家玩耍,司谷则很有眼力见的临时有事了。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总得发生点啥,眼瞅着气氛也烘托得挺到位了,忽然闯进来个穿内衣的妹子把局给搅了。
真是岂有此理,小小年纪竟发育得如此,啊不是,竟穿着得如此暴露,成何体统!
这个妹子就是女二,叫做季子,是一贵的青梅竹马,从小学就开始喜欢一贵,这次是特地从美国回来找他的。
和伊织的含蓄羞涩不同的是,季子的示爱则直接大胆的多。又是当众表白,又是当街挑逗,还特别费心的想给男主过生日。
当然《舔狗修炼手册》告诉我们,感情这东西,谁先付出谁就容易输。
面对季子的百般殷勤,一贵并不为所动,倒是季子的突然失踪,才让他心神不宁,后来当季子称喜欢上了别人,更是让一贵产生怀疑,自己究竟爱得是谁。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珍惜,等失去了又心心念念老是惦记,哼,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不过呢,在长达3集的情感纠葛后,一贵最终还是看清了自己真爱始终是伊织。并从和季子的约会中匆匆离开,前去搭救了被不良学生绑架的伊织。而季子也坦然接受了这个结局,衷心献上祝福后 回到了美国。
但是一贵和伊织依然没在一起,因为他俩的感情状况也比较复杂,简单解释呢就是:
其实伊织也一直对一贵有那意思,只是她觉得一贵对她可能没有意思,而一贵则摸不清伊织是啥意思,所以二人就始终差点意思。
我这么讲大家就应该懂我意思吧,咱们中国话真是博大精深啊!
为了让他俩的感情有突破性的进展,伊织的闺蜜就邀请众人去她家玩国王游戏,所谓国王游戏就是每个人抽签,抽到国王签的人可以指定别人做某件事。
前几轮都平平无奇,就按摩下胸肌,脱个上衣啥的。随着女孩们开始放松警惕,惩罚内容终于越来越刺激。
这一夜 在女方的主动下,二人终于接吻了,但是万万没想到,事后两人依旧没在一起,还莫名其妙出现了感情危机。
一贵还一脸懵逼,我也是喵了个咪,人家女孩子都主动成那样了,你还好意思腆着脸说猜不透女孩心意?大兄弟,禽兽不如的故事听过吗?
没过多久这帮人呢又去了海边合宿,美其名曰参加寺谷的东大表哥的特训,实际上就是去旅游。
一贵呢也是自带桃花属性,在海边又撞见了穿比基尼的女三小泉。
小泉因为戒指掉海里了正愁眉苦脸,一贵二话不说就使出一招大海捞针,把这小玩意儿给捡回来了,然后小泉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把戒指给扔了出去。
说是分手了,戒指要亲手丢掉才解气,唉~我说你胸怀这么大,气量怎么这么小呢!
不出意外的,小泉也爱上一贵了,而且热烈程度比季子更甚。各种诱惑,各种生扑,因为我知道大家都富有着高雅的情趣,能够带着艺术眼光静静欣赏,所以后边的情节,我就留给大家遐想吧~
其实小泉的出现只不过是一段小插曲,但说实话看这俩白痴谈恋爱是真着急,明明全世界都知道二人是郎情妾意,偏偏就他俩互相蒙在鼓里。整整熬了8集,才终于在毕业前夕互表了心意,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这时候第三者已经不能离间他们了,但是现实的考验却接踵而至。一贵这边考大学落榜,开始打工成为社畜,而伊织成了广告明星,并被公司看重进军影视圈,前途一片光明。
两个人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显现,而经纪人甚至直接找到一贵,希望他能够和伊织分手。此时一贵的内心是十分挣扎的,我不知道多少人有这种感觉,喜欢上一个人,会变得自卑。
现实如此,剧中亦然,用一贵自己的话说,沐浴在光芒中的伊织,仿佛另外一个人,终于渐行渐远。
这种痛苦我非常能够理解,因为我跟环奈也是类似的情况,尽管两情相悦,却不被世人祝福。
当然这部剧的结局还算圆满,尽管之后还经历了女四蓝子的介入,以及变态色魔的出现,但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许多人觉得这部番是,宅男YY的情色作品,其实这个评价是有失偏颇的。
钱钟书先生曾经在《人兽鬼》里写道:一个十八九岁没有女朋友的男孩子,往往心里藏的女人抵得上皇帝三十六宫的数目,心里的污秽有时过于公共厕所,同时他对恋爱抱有崇高的观念,他希望找到一个女人能跟自己心灵契合,有亲密而纯洁的关系,把生理冲动推隔得远远的,裹上重重文饰,不许它露出本来面目。
拿来描述这部作品也很贴切对吧,那些恰到好处的撩拨和暧昧,不仅仅只引起男生的共鸣,就像这部剧的番外里几个女主角讨论的,桂正和老师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感情,才能对男女的心思拿捏得如此细致入微。
当我们把目光从那吹弹可破的肌肤上挪开,才会发现在樱唇和酥胸后边,藏着的是一份对纯粹爱情的崇高赞美。
我觉得知乎上一位叫罗曼的网友的话很有道理:最美好的感觉就是爱说出口之前的焦虑和煎熬,它折磨着你,让你发狂,也充满无限可能。你像电脑一样计算着女神和你相见,向你倾心的概率,任何一点你认为暗示性的风吹草动,都会把你的情绪带上天堂或引入地狱。你表面坚强其实内心惶恐,你惴惴不安其实心若桃花,这种得到答案之前的猜测和期盼,就像毒品一样舔舐着我们内心的每一寸属地。
一贵就是你我内心的自己,伊织就是那份永远也回不去了的岁月里,每个人对充满着残缺之美的纯真爱情,还保有的那份小小回忆。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吧,我是装文艺的2B青年笔芯,咱们下次再聊 bye~
我非常感謝有機會飾演伊織這麼棒的角色。從拍攝至今,我始終沒有忘記,作為在桂老師的作品中,一直留在漫畫史上的這位女主角的責任感。在現今思考真人電視劇的含義時,我試圖小心翼翼地表達各種形式的愛,我想這些愛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改變。拍攝期間能以伊織的身份生活,對我來說是一生的寶物。—— 白石 聖
選在聖誕夜貼這篇心得文,是因為這一天對《I”s》來說是很重要的日子。電車告白以及最終回都是在這天。
拖了兩年,我終於開始看《I”s》電視劇了!
雖然之前就一直很想看,但因為遲遲等不到官方中文版,加上我追劇是先進先出派,前面排了很長的美劇要追,所以直到今年尾才終於有機會進入《I”s》的世界。
追劇期間,特地把漫畫重新翻過一遍,雖然作為漫改電視劇《I”s》已經是一部還原度高水準的作品,但還是可以從中發現很多有趣的部分來聊聊。
漫畫時代身邊大部分人都是挑著裡面的養眼鏡頭看,但我認為《I”s》細膩的情感和特有的氛圍至今仍能打動奔四的我。抱持著生怕一下就把劇給追完了的心情在欣賞此部作品。
看完《I”s》這部劇之後,心中產生了很多共鳴。
自己也曾是像一貴那樣心口不一的男子,面對喜歡的女孩子,連借個課本都會害羞。即便如此,還是一起留下了如同《I”s》般充滿開心與悲傷回憶的青春。
唯一不同的結局是,一貴和伊織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我明明有過好幾次機會,最後卻還是因為缺乏勇氣而錯過了。
桂正和說過《I”s》這個故事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去敘述的,基本上只會有一貴的內心戲,所以每個情節裡都必須要有一貴在場才行。
我曾經在某討論區看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I”s》連載再開,大家會希望是怎樣的故事呢?」
其中不乏「想看原作劇情,但是從伊織的角度」、「這意見不錯,我也蠻想看這樣的故事」、「我也有想過耶,出個伊織視角的《I”s》,相信會比再連載續作來的有趣」這類的回答。
當然這個夢想是很難實現了,因為老桂說過不想再畫戀愛題材的漫畫了,後面我們會細聊。
不過,或許我們能夠從最接近伊織的白石聖身上,以及身邊的相關人士口中,探究出一些她內心的想法也說不定。
不知是《I”s》成就了白石聖,還是白石聖造就了《I”s》這部電視劇。
不同於男主角一開始就欽定岡山天音,四位女主角都是通過試鏡甄選出來的,其中飾演葦月伊織的白石聖更是從多達 700 位候選人之中脫穎而出。桂正和老師認為她的笑容很棒,女主角氣質出眾。
其實製作人曾在某次訪談中聊到:起初白石給人的印象陰沉,我們覺得她可能不適合這個角色,所以把她從候選名單中刪除了。後來因為桂老師很在意白石,告知想讓她再試一次。當我們再次見到白石,她是如此的耀眼。後來才聽說之前的試鏡身體不適。
事實證明老師的眼光沒看錯,伊織的選角很成功,果然桂還是老的辣。
白石:伊織在男生眼裡是非常有魅力的理想女性,原作者桂老師有一種一定要能緊緊抓住讀者心理的使命感,聽到這些的時候我都整個人都緊張了起來。不僅僅是男生,從我的角度看,也覺得伊織非常可愛,所以想更加瞭解她。在塑造角色的時候導演說過「伊織你要漸漸的去喜歡上一貴哦」,然後我就以這個為中心開始演了。
我們都知道一貴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就對伊織一見鐘情了。也知道兩人互相單戀了三年。但因為老桂沒有畫出一年級的故事,所以我們並不知道伊織當初為什麼會喜歡上一貴。
這裡白石認為,或許和一貴總是對她採取相反的態度有關。
伊織在學校很受歡迎,所以當周圍的人都喜歡她的時候,有一個人表現如此冷淡,反而會令人很在意。
正因如此,當最終回一貴回到過去的時候,伊織反而對積極態度的一貴產生了排斥的心理。
如果沒記錯,一貴在故事中一共被甩過三次巴掌,其中兩次就是伊織貢獻的。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當初看到第 6 話《失去控制》這裡的時候很不解,明明國王遊戲伊織還主動親吻一貴,怎麼一轉眼,卻賞了他一巴掌呢?
這裡原作其實有透過越苗來解釋:女孩子由於某種原因,親了男孩子一下。可是即使如此,女孩子也還是不了解男孩子的心理!所以等到下次男孩子主動時,女孩子自然會感到不安,心裡會懷疑「他是喜歡我才親我的?」「還是單純只是為了慾望?」。
細心的人會發現,伊織在劇中其實一直有在製造告白的機會給一貴,想確認他的心意,但一貴跳過了告白的步驟想直接吻她,這讓伊織很不安,畢竟女孩子失去初吻的成本比男孩子還高,所以一貴被賞耳光也只是剛好而已。
至於伊織吻一貴的「某種原因」,我想只是為了報答一貴在涉谷的英雄救美之恩。
另一個劇中令人不解的場景是第 9 話《世界第一大笨蛋》,一貴在電車告白之後,一直到誤會解開之前,這期間伊織的態度。
原作中,其實伊織是有打電話的,只是這時候的一貴正在與小泉熱吻漏接了⋯。
這裡如果有演出來,才真的看懂伊織以為一貴在生她的氣,所以之後不敢再打電話了。
這是一直困擾著一貴的問題:「伊織到底有多喜歡我?」。
如果從前面導演對白石說「要越來越喜歡一貴」來看,相較於一貴對伊織的愛,伊織也許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喜歡一貴。
但是隨著《I”s》故事進行到後期,從一貴和伊織各出現一次的分手場景對話中可以看出,即使一貴搖擺不定,伊織仍始終如一。從中可以體會出伊織到後期對一貴的愛有多深。
分手這一幕還有個值得注意的細節,電視劇除了會對原作有適度地刪減,也會有對原作的添加。
製作人表示:在拍攝分手那場戲的時候,可以看到岡山天音(一貴)眼裡含著淚水,這是想著對自己愛了三年,至今還愛著的人說那些話的悲哀和痛苦。但原作這一幕中其實一貴是沒有流淚的。由於這可能會讓伊織意識到一貴的真實感情,如果那樣的話,我很擔心這一幕就不行了。但在和豊島導演討論之後,畢竟這就是和自己愛的人分手的感覺,不是嗎?我們認為這就是拍成真人電視劇、寫實化的含義。
另一個可以看出伊織情感的部分,我認為是她對待拍攝 CD 以及寫真集的態度。
原作第 1 集其實有個小地方,可以看出伊織很在意一貴看到雜誌寫真,可能擔心一貴會討厭她,所以很排斥拍這些東西。但是最終回被甩了之後,反正一貴已經不在了,一切都無所謂了,所以就藉此來療傷。
當然,就像藍子說的,愛情光靠信賴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寺谷等親友以及其他女主角們的助攻,一貴和伊織是很難走到今天的。
小泉雖然態度強勢了些,但總言之還是個好女孩,不論是五十一石替一貴化解誤會,或是最終回讓伊織知道真相,這些都帶來很大的幫助。
其中最大的功勞我想非寺谷和越苗莫屬了吧。不論是寺谷為一貴製造的無數次機會,或是越苗的居中協調。雖然原作和電視劇沒有演,但我認為私下化解兩人多次尷尬期的一定是這幾位親友沒有錯。
最悲情的莫過於季子這個角色,就如白石所說的:愛情有歡喜的一方,就必然有受傷的一方。
雖然前半段就退場了,但最終回還是不忘送上最後的助攻以及祝福。
季子這段話讓我想起《哆啦A夢:伴我同行》中的一段台詞:「大雄會為別人的幸福而高興,為別人的不幸而傷心。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
其他諸如娜美和森崎,也都適時拉近了往反方向走的兩人的距離。老師的兩人羽織也是一絕,至於木田這小子就別提了⋯。
有人說伊織條件這麼好,如果活在現實世界的話選擇很多。其實不然,即使裡外都很好,但女人老了都一樣,能找到願意為自己拼命的並不多。
最初知道《I”s》電視劇是由聖醬飾演葦月伊織角色的時候,第一眼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甚至覺得跟伊織的形象好像有點落差。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的目光就逐漸從《I”s》轉移至白石的身上。這孩子靠自身的演技力彌補了一切。
安里導演曾經在 Twitter 聊到:我第一次見到聖醬的時候,她的表情僵硬到無法好好表達。我能體會要一位 19 歲的女孩來扮演《I”s》的傳奇人物「伊織」所需承擔的壓力,這令我很擔心。然而到了拍攝當天,我看到她彷彿變了一個人。她已經做好了全力拍攝的覺悟。照片中的聖醬,夕陽停留在大樓的時間大概只剩 90 秒,拍攝必須一氣呵成,我一邊祈禱一邊喊了「開拍!」之後,她展現出了高超的演技。Cut 的瞬間,太陽剛好下山。我感動得差點暈倒。拍攝結束之後我們沿著岸邊散步時,我笑說「聖醬,我想妳命中注定是要成為一位演員」。
日本文化有種概念叫「侘び寂び」,指事物之美存在於自身的不完美之中。與崇尚完美之美的西方觀點相反,侘寂推崇短暫無常、孤寂以及不完美,認為事物有了這些特點才顯得獨特、真實而美好。就如鍋爐上的裂痕、歪斜的樹木、石上的落葉、濺出的墨水,這些東西都有各自的美。智慧來自平和接受自身容易犯錯的本質。
比起主流文化對於女星精緻顏值的高要求相比起,我認為聖醬左臉頰上的三顆痣,更好地詮釋了日本女性的侘寂之美。
如果有聽過聖醬的廣播節目會發現到,本人和伊織的氛圍是不太一樣的,聖醬自己也說過她的個性和聲音都不是治癒系的。
白石: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投入一個角色,(包括試鏡期)我和伊織相處了很長的時間。我不但學會了怎麼樣去面對一個角色,而且其他的女主角也有各自的魅力,可以互相切磋琢磨。但是我太過入戲伊織這個角色了,大多數時間都在以伊織的方式進行對應。可是就算伊織的形象與我重疊,我也有難以應對的地方,畢竟完全一樣是不可能的。周圍的人都說我是「很可靠呢」或者「很爽朗呢」這方面的印象挺多的。其實我也有很多不拘小節的地方,不過對於 SNS 的炎上很敏感,所以我發言的時候都會相當小心。
聖醬曾經在訪談多次提到過,自己的夢想是成為聲優,但認知到這條路太艱難。因為女優的工作和聲優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在高二被星探挖掘之後踏上了演員之路,但這條路同樣不好走,所以想找到自己身為女優的優勢。
白石:廣播裡的真的是很真實的自己,什麼都沒想(笑)。因為配音是白石聖的工作,所以想發出質量好的聲音,但是廣播是想和給我寫信的聽眾平等地說話,所以不會裝飾外表,而是把平時的我表現出來。
《I”s》很多對話都是後期配音,從這裡可以看出聖醬對伊織可愛聲線(瀨戶君~)的掌控能力。我想這就是她的優勢之一。
除了幕前的演員們之外,《I”s》電視劇的成功,幕後的工作人員也有很大的功勞。
其中精美的主題曲和 Opening 對電視劇的加分,自然是不在話下。
《I”s》的四位女主角除了登場標題都會帶「第幾人 I」之外,也都有各自代表的季節,這部分電視劇比較沒著墨,不過我認為宣傳海報和 Opening 以及主題曲《yesterdays》的歌詞,都已經很好地傳達給觀眾知道了。
藍子比較特殊,登場時的標題不是「第 5 位 I」而是「藍子」(讀音同 I),登場時間也很短,就像故事中的那場冬雪一樣,來得快,走得也快。
對於代表春天的伊織,維基百科是這樣介紹的:
葦月伊織,生於 1981 年 3 月 21 日(剛好在春天)。本作的第一女主角,一貴的同班同學,愛好劇團演出。因長相出眾而被星探相中,試圖朝演藝圈發展(簡直跟聖醬一模一樣)。個性溫柔賢淑,端莊有禮,基本上屬於大和撫子的完美女性。在漫畫圈是有著極高人氣的角色。
桂正和曾在訪談表示:我在《I”s》的女性角色當中最喜歡的是季子,讓你失望了我不喜歡伊織。伊織是典型的「聖」女類型所以非要畫得很可愛不可,花了我很多精力,所以...(笑)。但是從讀者方面收到的人氣卻是一面倒向伊織呢。因為當時是用「像是從昭和時代開始脈脈相傳的公主形象,所以大家都會喜歡的吧」抱著這種想法畫成的。但是當伊織和季子兩個排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覺得「果然還是伊織看起來比較上相顯眼」,這真是不可思議。
另外,製作 Opening 的 kiy 先生在 表示:我創作 Opening 的時候,主要是描寫一貴搖擺不定的心態。但其實,我對最終回有埋個彩蛋,希望看到的人能夠注意到「Opening = 最終回」,簡而言之,Opening 就是一貴在醫院生死之間,看到的人生跑馬燈。
至於竹澤汀那首動聽的主題曲《yesterdays》,我特別寫了一篇《》專門介紹。
《I”s》故事的主舞台基本上都發生在東京的「京王井の頭線」上。
在拍攝第 8 話那場傳說中的告白戲時,製作人表示:由於受到場地物理條件的限制,如何將那一幕刻骨銘心的場景拍成真人版,是我們首先想到的問題。原作的故事背景是在井之頭線的明大前站,但 20 多年來該站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即使允許我們原樣拍攝,也不會和漫畫一模一樣。所以,在拍攝的同時,我們還要在日本的鐵路中尋找最佳的拍攝地點。結果,我們找到了大阪。去大阪拍攝這一場戲,對電視劇拍攝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但大家下定決心,如果這一場戲沒有好鏡頭,《I”s》的真人版就不完整,所以我們前往大阪,並在當天的末班車上取得拍攝許可。岡山天音和白石聖的演出都很精彩,讓人感受到了原作中的那些情感。
除了東京之外,其它還有京都、伊豆,以及秋田等舞台也都有在《I”s》中出現,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網友西瓜分享的這篇《》。
安里導演:《I”s》一共花了兩個月的事前準備,三個月的拍攝,四個月的後期製作⋯。無論多辛苦,哪怕是腿都抬不起來,大家總是滿臉慈祥,笑容滿面。 我想,這就是這部電視劇的魅力。
感謝參與《I"s》電視劇的所有演員以及工作人員,製作出這麼棒的作品。如果有生之年也能參與這樣工作的話,夫復何求。
桂正和曾經在《桂大全》一書中提到:我原本打算在明大前站,一貴跟伊織告白之後的時間點結束作品。但是編輯說那就開始連載《I”s 2》吧,創作全新的故事和角色。我跟他說我不願意,因為《I”s》的連載我早就已經不想做了。如果無論如何都要做的話,我說我想畫一貴跟伊織兩個人交往之後的故事。那個時候被編輯說「少年漫畫的讀者對兩個人交往之後的事情大概是沒有興趣吧」。
結果繼續連載之後,果然後半段的故事就像編輯說的一樣沒有什麼人氣(笑)。
很多人覺得《I”s》漫畫在第 15 集的結局看得不過癮。其實當初週刊連載的收尾更是倉促。伊織喚醒一貴之後,下一頁直接跳到一貴跟寺谷借 DVD,寺谷說這是你們兩個的信你們一起看吧,最後一貴和伊織兩人相擁一起看著季子寄來的 DVD。出院後只有短短三、四頁。單行本才補完至現在的版本。
重看一遍電視劇之後,我發現《I”s》的故事結構其實相當完整。起承轉合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許多地方前後呼應,上下對稱。
全篇基本上就是圍繞在主人公瀬戸一貴從「夢想」到「現實」再到「夢想」的框架下展開。可以看出,如果老桂在《I”s》第 8 話就結束的話,故事就少了一個大大的轉折點。
雖然連載後期的人氣有所下降,但我認為《I”s》之所以可以載入漫畫史冊成為經典,很大的關鍵就是加入了後半段那一幕幕對愛情深刻的現實描寫,和其它迎合讀者的賣肉作品作出了區隔。
一貴的夢想其實很單純,雖然途中數度迷失了方向,但最終發現自己的夢想原來只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
―― 和伊織幸福地在一起生活
岡山:在所有女主角中,我覺得伊織和一貴最像。其他三人都相當成熟,很多事情都能筆直前進,但伊織卻像一貴一樣總是往反方向行動。
白石: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感情能夠這麼緊密的原因。因為一貴和伊織一直都是一心一意地在為對方著想。
兩人經歷了三年的單相思,好不容易成為戀人,一貴為了實現伊織的夢想(成為演員),犧牲自己的夢想(和伊織幸福地生活),這就是現實(無法同時實現兩人的夢想)。
那麼,是什麼讓伊織最後願意放棄夢想的呢?我覺得可以從伊織對一貴的告白對話中看出些端倪。
不知道什麼原因,這裡原作中有一句話漏掉沒講,我認為這是伊織決定放棄夢想的關鍵理由。
―― 我還是不適合進演藝圈⋯在這裡遇到的盡是些令人難過的事⋯
伊織也同樣在前進夢想的道路上遭遇現實的殘酷,這個現實就是「大人的世界」。
伊織只想專心演戲,但不論是古川經紀人希望她多拍 DVD 寫真集,還是石川利用伊織的緋聞來出名,以及一齊導演為了自己的方便,破壞兩人的戀情 。總總的不愉快,讓伊織重新意識到自己另一個重要的夢想,待在一貴身邊。
桂正和:《I”s》會這麼成功的理由,我想可能是和大家喜歡這種描寫日常生活的作品有關係,像是大家一起去海邊住宿之類的。唯一和日常生活不一樣的地方是伊織身為藝人這件事。伊織的存在成為了連接日常生活與非日常生活的通道。被稱為「偶像明星」的一面和「普通高中生」的一面,她都同時擁有。
所以當伊織決定不當演員,回到日常生活之後,故事自然也就必須完結了。
《I”s》製作人在最終回放送結束之後,在 上這樣寫道:
第一次見到桂正和老師的時候,我問他「如果一貴和伊織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故事有延續的話,他們後來會發生什麼事? 」
老師回答說:「他們還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白石:我想很多人都會有「《I”s》是一部以男性視角來描寫的作品,而且還有很多 H 場面」這樣的印象。但其實它不僅僅是這樣而已,《I”s》是一個關於日常生活和情感不順的故事。當我讀到原作的時候,會覺得「這段時間我都在做什麼?」。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對愛情的理解也越來越深,這是一部對愛情的描寫非常細緻的作品。如果原作粉絲和不瞭解這部作品的人都能看的話,我會很高興!
待我一口气看完整部剧集,复杂心情始终无法平复,于是这篇影评,也算是在豆瓣时隔13年之久后的再续,也是对20年前青春期的缅怀.
准备之前其实一直也很犹豫,这么多年一直看,却独独很少写,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懒,而是觉得自己总不能恰到好处的发达想法(文笔不佳的另类说法).现在我决定写,也并非问题得到了改善,是因为怕再不写一些关于桂正和,关于心目中最佳三部作品之一的<i"s>,往后恐再难有,再难把握住这日渐淡薄的悸动之情了.
作为80年代早期出生的我们,尤其是男性,宅男,内向,爱看漫画,但凡沾染了这几类标签的,恐怕对桂正和的作品哪怕不喜欢,也应该翻阅过吧,毕竟在那个年代,首先封面能吸引住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目光的,也仅仅就桂正和与北条司之类,而其中又以桂正和为最佳应和(主角都以青少年,场景许多与学校有关)
<i"s>则是集大成之作,相较<电影少女>和<dna>,角色塑造更丰满,剧情更贴近现实,而画工,也处于桂正和老师当年的巅峰.
我青少年时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三位漫画家,分别为桂正和<i"s>,高桥留美子<一刻公寓>,安达充<我爱芳邻>(排名不分先后)
为什么我想为这一部剧集写影评,在于个人认为这是漫改作品里面还原度最高没有之一,看剧过程中无数次把我拉回小时候床铺里翻看漫画的回忆里,那时的心情甚至也能找回几分,一个再过几年就40岁的大叔,看一部青少年剧集能让我重新产生悸动,这就是我要写的原因.
剧情方面不再想多描述了,我尝试着以一位90后00后的视点去观看这部剧集,尽量排除回忆和情怀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无不充斥着不切实际yy的剧,很多不合逻辑的情节(这当然也是所有漫改的缺点),节奏跳动比较大,毕竟漫画里面转眼过了一个学期什么的不觉得奇怪,但放在连续剧里面会让人感到情节不连贯.
女一,二,三,四都是神还原,表演的非常好.然而唯一的败笔恰恰出在男主角身上,原著男主角不帅,但也不能算丑吧,这个男主也是不断让我出戏回到现实的唯一因素.
唠叨一大堆,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希望再过20年回来,还能拾捡起来这份心情,那也不算白活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