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情系海边之城(港)
导演: 肯尼思·洛纳根
编剧: 肯尼思·洛纳根
主演: 卡西·阿弗莱克 卢卡斯·赫奇斯 米歇尔·威廉姆斯 C·J·威尔逊 凯尔·钱德勒 卡拉·海沃德 格瑞辰·摩尔 泰特·多诺万 埃里卡·麦克德莫特 希瑟·伯恩斯 蜜西·雅格 斯蒂芬·亨德森 本·汉森 玛丽·梅伦 安东尼·埃斯特拉 苏珊·波尔法 罗伯特·塞拉 卡罗琳·皮克曼 约什·汉密尔顿 肖恩·菲茨吉本 肯尼思·洛纳根 安娜·巴瑞辛尼科夫 利亚姆·麦克尼尔 马修·布罗德里克 Kt·巴达萨罗 威廉·博恩凯塞尔 弗兰克·达戈斯蒂诺 托马斯·马里亚诺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7-08-25(中国大陆) 2016-01-23(圣丹斯电影节) 2016-11-18(美国)
片长: 137分钟 IMDb: tt4034228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文/杨时旸)
李在各个房子之间穿梭,修水管、通马桶、扫除门廊的积雪,有人觉得他可爱,有人嫌弃他笨拙,有人认为他粗鲁。他完成一项又一项无聊的工作,像个无头无脑的机器人,对一切似乎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孤独的走路,极少言语,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像个行尸走肉,经常在沉默不语和突然暴怒之间切换。人们只知道李是个落魄的维修工,没人在乎它的身世。
或多或少,我们身边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做着一份薪水低廉的重复性工作,不好不坏,毫无存在感,有些奇怪但终究无害。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兴趣了解他的过去和内心,通常觉得他们或许天生如此,也会一直如此。
《海边的曼彻斯特》把这样一个人做了一次回溯和剖白。这是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它有关惩罚与自我放逐,讲述了无法自拔的痛楚与意外降临的救赎。
李的哥哥去世了,他不得不回到故乡,处理一些事情。这个变故直接把李扔回了过去——故乡以及从前——他一直以来逃避的一切。这成为了一次很有趣的转折,让李的身份具备了背景。他开始显露身世,换句话说,塑造他性格和举止的原因开始被追溯。李原本有着正常而美好的家庭,孩子,妻子,一群一起喝酒打闹的朋友,家人,兄弟,还有和他亲近的侄子,但一场大火毁掉了一切,两个孩子未能幸免于难。最令他无法谅解自己的是,那场火灾是因为自己的一次疏忽造成的。妻子离他而去。他自己也拒绝了全世界。
对于灾难给一个人造成的创伤有很多种写法,《海边的曼彻斯特》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它把最煽情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折叠、隐藏,近乎舍弃,不得已时才泄露一点点,它只交代了前因,再交代了后果,中途那些痛彻心扉的过程,在整部电影中都被故意省略和剔除了,这种故意留白的叙述方式正暗合着主人公自己的心境——他同样故意忘记那一段。但越是如此避而不提,人们越能自己脑补出那些难以描摹的痛苦。省略和留白成就了这部电影。它用克制的方式写出了原本就难以言传的绝望。
李的木讷是因为他故意封冻了情感,他得知哥哥的死讯时毫无心理波澜,看到哥哥的尸体也一样,和侄子相处,仍然无动于衷,他处于世界其中又一直超然世外,不是超脱,而是疏离,他放逐自己,把世界关在门外,觉得一切索然无味。
时间是药物,有时,可以治愈一些什么,但有时会让人沉溺于药物本身。人们依赖时间洗刷掉所有记忆,但最终发现只是对逃避成瘾,想忘掉的一切却依然坚固。当你在时间的河流中逆流而动,逃避的一切都会轰然而至。
《海边的曼彻斯特》中设置的那场返乡之旅就是一场回游。它强迫着关闭世界的李重新与世界接壤,把流亡的自己镶嵌回那块老旧的版图上。那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治愈。某种程度上说,那像是一场没人知道结果的,突然降临的休克疗法,让李重回逃避的环境,见到不想见到人,要么崩溃,要么重生。
这故事中在现实和过去之间交织。曾经,李和哥哥,还有自己的小侄子开船出海,一切都那么美妙。如今,所有事都已经更改。青春期的侄子,周旋于几个女友和自己少年心气的生活里,而他自己成为了遗嘱中的监护人。他想摆脱这个角色,但又不忍太过决绝。无意中,这成为了一种角色扮演和心理治疗。李重新开始部分扮演起父亲的角色,他是他中途而非的角色,而侄子开始重新拥有了变调的父爱。当然,李是在拒绝、恐慌之后,慢慢地试探与接纳。其实,最能治愈孤独和疏离的就是日常的琐碎,在很多绝望的时刻,人间烟火是救命的绳索。
有些伤痛确实很难彻底消弭,只能封存。即便李已经稳定了很多,当他的前妻和他在街头偶遇,两人提及过往,还没说什么,两人就都已经失控。但这次回乡之旅,开始融化了一些东西。李想办法处理遗嘱里的麻烦,想办法重新适应人际关系,他已经被自我钝化了,现在开始重新练习一种人类原本应该具备的交际反应。你看着他在躲闪游移和不知所措之后慢慢回魂,想卖掉那几支无用的猎枪,给侄子心心念念的船换一个新马达,看着他为了让侄子和女友有私密的一小时,他和女孩的母亲坐在客厅里努力聊天……
最终,李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式面对未来,一种与熟悉的世界相切的距离,既不像以往那样远离也未能真正融入。这故事有着冰冷和灰霾,绝望和沮丧,它告诉人们这世上有些痛楚终究无法痊愈,但至少,他的生活中已经透进了些许光亮。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反鸡汤电影。影片中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地面覆盖着皑皑白雪,人与人之间的对白平淡简洁,舒缓的配乐中透露出一丝伤感,故事中没有救赎,也没有解脱,但这种遗憾恰恰是本片最好看的地方,因为这才是人生啊。
和很多人预想的一样,2017年奥斯卡的重量级奖项呈三足鼎立之势。 最佳影片给了《月光男孩》;影帝为《海边的曼彻斯特》男主卡西·阿弗莱克;影后为《爱乐之城》女主艾玛·斯通。 其中影帝卡西·阿弗莱克可谓风光无两,包括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在内各大奖项的影帝拿到手软,和去年烂片无数的哥哥本·阿弗莱克形成强烈反差。
和另外两部获奖作品相比,《海边的曼彻斯特》稍显低调,但不平庸。影片凭借细腻的表演和情感共鸣,在这个过于政治化的电影评选时代犹如一股清泉,以不圆满的结局诠释了人性的纠结和生活的遗憾。 有人用一句话总结了本片的主题:“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海边的曼彻斯特》有两条时间线,一条是男主经历哥哥去世的现实线,另一条是男主触景生情进入的回忆线。表面上是讲述水管工李(卡西·阿弗莱克 饰)与侄子(卢卡斯·赫奇斯 饰)之间的叔侄情,实际上随着回忆的展开,揭示了李在曼彻斯特小镇经历的悲惨过去——因他的过失导致三个孩子死于火灾,妻子(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也因此与他离婚。
关于亲情,卡西·阿弗莱克在现实中也有叔叔的身份,他和哥哥大本都已结婚,各自都有孩子,但为了带入感情去表演,卡西在片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酝酿感情。 而我更想说的是影片的女主,饰演前妻的米歇尔·威廉姆斯,她凭借在本片中的表演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拍摄时,米歇尔由于档期原因不能常驻剧组,只在有戏份的时候赶回片场,但她每次都能马上进入角色,我觉得这可能和她的个人经历有关。 有媒体曾如此评价米歇尔:“她曾是《断背山》里的沮丧妻子,也曾是好莱坞最悲伤的女人,她一直是狗仔们最关注的对象,更是一位渴望真爱的单身母亲。”
2004年6月,米歇尔·威廉姆斯和希斯·莱杰因拍摄李安的电影《断背山》相识,虽然影片中两人饰演的夫妻因丈夫的性取向而磕磕绊绊,但现实中的米歇尔和希斯·莱杰很快擦出爱火。据《断背山》的另一名男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透露,在片场排练时,米歇尔和莱杰常常眉来眼去,浓情蜜意藏都藏不住。
(《断背山》四名主演合影,左起杰克·吉伦哈尔、安妮·海瑟薇、希斯·莱杰,前为米歇尔·威廉姆斯) 2005年,米歇尔怀孕了,她挺着大肚跟着莱杰迁居布鲁克林。当时的米歇尔说:“在那里我们的生活非常非常甜蜜,我最希望就是能够保持这种甜蜜。”2005年底,米歇尔生下女儿玛蒂尔达。次年3月,米歇尔和莱杰凭《断背山》双双获得奥斯卡提名,两人一起盛装走上红毯,手挽着手,满面春风。
(《断背山》中的希斯·莱杰和米歇尔·威廉姆斯,因为是同性片,很多人忽视了这对现实中的真爱) 2007年,就在希斯·莱杰离世的4个半月前,米歇尔与他分手了。知情人说,分手原因是莱杰对药物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到了米歇尔无法忍受的地步。但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不久后莱杰就与她天人永隔了。 希斯·莱杰的英年早逝,对影迷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对于米歇尔就是天翻地覆。有朋友说:“那是她生命中一个极度黑暗的时期。她是个浪漫而感性的人,她总是认为自己对未能帮助莱杰负有部分责任,这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而希斯·莱杰生前的一些朋友也认为,米歇尔是造成莱杰死亡的重要原因。有人说:“在希斯·莱杰生命的最后时期,他的情绪接近崩溃,因为米歇尔在和他分手之后带走了女儿玛蒂尔达,这实在让他感到撕心裂肺。”
自责加上怀念,让米歇尔无法走出希斯·莱杰的阴影。她说,希斯·莱杰走后,她觉得自己如同把伤口暴露在空气里听之任之的行尸走肉。 但作为一名单身母亲,米歇尔没有让希斯·莱杰的形象在女儿的成长中缺席。 在她位于布鲁克林的家中,依然摆放着希斯·莱杰的照片,莱杰送给女儿的毛绒玩具也完好无损,就连米歇尔那一头标志性的精灵短发也是为莱杰而留的。她说:“我为了那个喜欢短发的男人剪了这个头发,我现在留着它,就是为了表示对那个人的怀念。”
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我们也能注意到李每次搬家都要精心包裹的三个相框。导演自始至终也未给这三张相片一个正面镜头,但每名观众都可以在欲言又止的镜头中猜出相片的真正内容:李死去的三个孩子。
影片最后,侄子帕特里克在看到叔叔房间内的三个相框,终于理解叔叔为什么无法继续在小镇生活,决定尊重叔叔的选择。 失去亲人的痛苦往往并不在一瞬间爆发,而是在亲人离开后的日常生活中,每当看到熟悉的景物,感受到熟悉的气息,都会睹物思人,回想起亲人陪伴的日子,突然地心如刀绞。 影片中李失去孩子时,侄子得知父亲的死讯时,都没有失声痛哭,或者默默流泪,但导演运用大量白描去铺陈情绪,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真实痛苦,这种无处发泄的痛苦比大哭一场更显压抑,也更加折磨。 侄子在父亲死后一直没有哭,直到他见到父亲在停尸柜中被冰冻的尸体,又见到冰箱里的冻鸡肉,突然崩溃痛哭,压抑的情绪才宣泄出来。
而失去孩子的李,早已将自己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甚至失去了哭的权利,他在不顺心时只能用暴力行为自残,或者在酒吧滋事斗殴。
如果说《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米歇尔饰演的妻子兰迪在失去三个孩子后选择重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那现实中的米歇尔则更像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丈夫。
治愈伤痛的良药只有时间和新欢,米歇尔也曾尝试用恋爱把自己从回忆中拯救出来。她先后和《云端情人》导演斯派克·琼斯、《简爱》导演凯瑞·福永、演员杰森·席格尔等人产生恋情,但全都没能走到最后,其中不乏因对方无法接受女儿玛蒂尔达导致的分手。 如今的米歇尔似乎已经适应了单亲妈妈的生活,独自一人将女儿养大,有媒体拍到女儿玛蒂尔达的照片,发现其长相已经与希斯·莱杰有几分相似。
有媒体评论,《海边的曼彻斯特》不谈理想也不商业,是一部讨论人生遗憾的严肃艺术。它从生活的细节出发,讲述了一个个人的悲剧和大部分失意者的真实状态——他们跌倒后并没有再爬起来,遗憾大约占了他们人生的一半长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反鸡汤电影。影片中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地面覆盖着皑皑白雪,人与人之间的对白平淡简洁,舒缓的配乐中透露出一丝伤感,故事中没有救赎,也没有解脱,但这种遗憾恰恰是本片最好看的地方,因为这才是人生啊。
恭喜《海边的曼彻斯特》拿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实至名归,撒花!!!
大家还记得电影《火星救援》里
那个在火星上种土豆的马特呆萌(马特·达蒙 Matt Damon)吗?
这边由他主演的电影《长城》刚在北美首映
影评人就不留情面地表示:
看这部电影就像一直用头撞墙!
那边获得奥斯卡六项提名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热搜的题目是:
卡西·阿弗莱克「很感谢」呆萌放弃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
。
。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背景知识: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故事原型是呆萌先看上的,他本来想自己执导并主演,但因为档期已经排到了两年后,于是找来了老朋友肯尼思·洛纳根(Kenneth Lonergan)编剧并执导,而男主角敲定了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自己则只担任了制片人。
扮演男主角的卡西·阿弗莱克,凭借此片已经摘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英国学院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现在看距离捧回小金人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求马克呆萌此刻的心理阴影面积!
好啦,八卦讲完,赶紧进入正题——《海边的曼彻斯特》!
温馨提示:
下文有严重剧透,但更多的是知识分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重要的是,越读越精彩哦 (●'◡'●)ノ♥
一般提到曼彻斯特,大家先想起来的都是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英国曼联的大本营、英国摇滚的诞生地。
但「Manchestet-by-the-sea」实际上是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的一座沿海城市。
它距离波士顿33.5英里,开车大概需要1个小时左右。
在电影开拍之前,主创人员把麻萨诸塞州北边好好地走了一遍,他们去了格洛斯特(Gloucester)、埃塞克斯(Essex)、罗克波特(Rockport)、塞勒姆(Salem),最后决定在东临北大西洋的Cape Ann拍摄这部电影。
而Manchester-by-the-sea,正是Cape Ann上的一座城市,隶属于埃塞克斯省、麻萨诸塞州。
这里冬天的最低温度是零下5度,降雪最厚时能达到103厘米。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Manchester-by-the-sea只住了5136人。
笔者猜测,之所以选这里的理由,大概是它表面平静,冬季严寒,人际关系简单,小到人人都能喊出对方的名字。
因此,这里才让人无处可藏啊!
《海边的曼彻斯特》作为今年的一匹小成本电影黑马,被提名各大奖项200多次,其中最被看好的,就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
男主角的扮演者卡西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软,不过「最佳原创剧本」撞上了《爱乐之城》,在金球奖上与奖杯失之交臂,好在又在英国学院奖上扳回一程。
目前还不知道奥斯卡会把这个小金人交给谁,不过真的很想投《海边的曼彻斯特》一票!
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肯尼思·洛纳根,绝对是个极会讲故事的人。
《海边曼彻斯特》的剧本,肯尼思写了两年。
他用克制而细腻的笔,描述着现实中无法和解的悲痛。
他的作品看起来结构松散,由无数个片段组成,但每一个片段都是抽丝剥缕,就像一棵老树的枝丫,那些越长越多的细枝末节,让它更具有生命力,也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叙事」。
在《海边的曼彻斯特》前三十分钟,我完全不知道这部片的走向。
我们只能看到男主角Lee每天一沉不变的工作:修水管、修墙、通马桶、铲雪、倒垃圾……
观众很快会发现,他是个「无聊」的男人。
他没有表情,常常摆出一副局外人的样子。
房客们在他修东西的时候,依然做着自己日常的事情,好像Lee真的是一个透明人一样。
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排斥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呢?
整部电影的故事主线其实非常简单,Lee的哥哥Joe因为心脏骤停去世了,他从波士顿回到海边的曼彻斯特,处理哥哥的后事,并且照看他未成年的侄子Patrick。
围绕着这个故事主线,就在Lee一步步靠近他的家乡——海边的曼彻斯特时,这个男人的故事才渐渐浮现出来。
现实穿针引线,往事就循着线头,慢慢地展开。
这一切就像是我们的记忆,它并不是阴魂不散,常常只是触景生情,却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你比较细心,应该会发现导演在影片前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埋下的伏笔。
第一处:Lee赶到医院,得知哥哥已经去世。
他说:「还得有人打电话给我老婆。」
医生才不好意思地提醒他,不是「老婆」,是「前妻」。
因此,我们得到了第一个线头:
这意味着在Lee的心中,「老婆」这个角色一直存在,那他们为什么分开了呢?
第二处:Lee到冰球队去找Patrick,教练问Patrick的朋友站在那儿的男人是谁。
Patrick的朋友说出他的大名后,教练说到:是那个Lee Chandle?
因此我们得到了第二个线头:
这个男人一定做了什么,使得小城里人人都听过他的名字。
第三处:Joe确诊心脏病后,Joe的妻子因为无法接受这个噩耗,当场发飙。
在走前她撂下了一句狠话,对Lee说:
「每个人都该像你一样无所谓算了吧。」
因此我们得到了第三个线头:
Lee想要甩掉的到底是什么?
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导演先寥寥几笔,给我们展现了Lee的过去。
比如他和妻子Randi一起生活在一栋漂亮的房子里,他们有三个孩子,而Lee非常疼爱他们。
比如Lee爱着自己的家乡,爱着这座海边的小城,因为这儿有他的生活,有他的朋友,还有它热爱着大海。
这段闪回用尽了全剧最明亮的色彩:
浅绿色的墙壁、黄色的衣服和床单,还有家里五颜六色的毛巾、玩具等等。
这吵吵闹闹温馨杂乱的家,看起来就像个天堂。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正常的叙事时间线中,Lee去找Joe的律师查看遗嘱,却惊讶地发现Joe指定自己作为Patrick的监护人。
Lee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就在这个小小的房子里,时间好像停住了,往事一股脑地向他袭来,就像是海水涨潮,没有一点犹豫和停歇。
原来,在某个月朗星稀的夜里,Lee的房子着火了。消防员只救出了他的妻子,但三个孩子却葬身火海。
着火的时候,Lee正步行前往离家20分钟路程的小卖部买啤酒,而起火的原因,正是他走前往壁炉里多放的几根木柴。
那个夜晚,改变了他的一生。
因为是无心的过失,警察表示并不会惩罚他,但正是因为没有惩罚,他才陷入了漫长的自我惩罚中。
在这段闪回中,回忆与现实不断地交替重演,观众能看到Lee坐在律师办公室里不安而痛苦的神情,也能看到那个伴着忧伤的挽歌,痛彻心扉的悲剧之夜。
至此,在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这一切的谜底终于揭开:
这个男人是谁?他发生过什么?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Lee的那些看似赘述而无聊的日常行为,至此突然有了意义,也有了力量。
—— 也许,他现在过得有多差,就证明过去它多伤人。
除了良好的叙事节奏,《海边的曼彻斯特》在展现人物关系上也很有一套。
剧中的核心人物关系,是Lee和哥哥Joe以及侄子Patrick的关系。
在电影一开始,Lee和还是小孩的Patrick一起出海,他们开玩笑地聊到:「如果去孤岛,想带谁一起去的问题。」
Lee给Patrick的评估条件是:
① 和这个人在一起最安全
② 这个人懂得如何生存
③ 你们可以幸福地一起生活
④ 这个人懂得如何让你开心
Patrick毫不犹豫就选了自己的爸爸。
这里透露出两个信息:
一个是Patrick和爸爸的关系其实很好,他信任他,并且觉得他很厉害;
另一个则解释了Lee为什么认为自己无法成为Patrick的监护人——那四个成为他监护人的条件,现在的他一条也不符合。
在整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风景的空镜镜头。
有港口的飘雪、安静的水面、夕阳的流云,以及许许多多开车时沿途的风景。
一些风景是我们直接看到的,一些风景是透过窗户看的。
事件本身,与发生这件事的地方,是绑定在一起的。风景在变、季节在变、人在变,但已经发生的事件本身,却不会再有变化。
春去春又来,只要我们没有到达生命的终点,故事就不会有结局。熬过了漫长的冬天,不一定就是春色满园。而春色满园,也不意味着就阳光普照。
我们只能等,用自己的方式度过、遗忘、度过、遗忘
那些酣畅淋漓哭过一场的人,也许会得到一张安慰的纸巾;但那些从未与过去和解的人,也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原谅,只能钻回到自己的保护壳里。
当然,如果整部片子都只是伤情,那它永远也无法跻身一流。
可以看出,在Lee和Patrick的相处中,他一步步地器械投降,认为自己也许能重新回到这里。他们的相处小心翼翼又「没大没小」。
Patrick常开些叛逆青年爱开的玩笑,而Lee也经常一针见血。
看到两个大老爷们这样斗嘴,就好像在一杯苦咖啡里加上一勺糖,的确回味无穷。
除了男主角的扮演者卡西·阿弗莱克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扮演侄子Patrick的演员卢卡斯·赫奇斯(Lucas Hedges),以及扮演Lee前妻的演员米歇尔·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也都提名了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
卢卡斯是一只出生于1997年的小鲜肉,曾出演过韦斯·安德森的《月升王国》和《布达佩斯大饭店》。
他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表演确实也可圈可点,和Lee凑在一起,有一种特别的化学反应。
在影片中,Patrick就好像是Lee的反面:
Patrick喜欢「群居」,有朋友、有乐队、甚至还有两个女友;
Patrick聪明、沉着,懂得如何处理悲伤,他选择转移注意力,理解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也明白无论如何,自己的生活还要继续。
扮演Randi的米歇尔出场次数并不多,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也只有不到20分钟。
但Randi和Lee在影片最后的那段对话,确实让人感受到切肤之痛。
那段对话太真实了,甚至感觉不出在演
虽然米歇尔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打扮一直都比较朴素,但别忘了,她可是主演了《我与梦露的一周》的女演员啊啊啊!!!
文章的最后,当然要留给本片的重头戏,饰演男主角的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
很多人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卡西,但却知道他的哥哥——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
欸,这哥俩的画风是怎么回事?
欸,这张怎么也怪怪的……
咳咳,三个人一起才是正确的画风!
别好奇呆萌(马特·达蒙 Matt Damon)怎么又乱入了,其实呆萌和卡西的哥哥本,是发小兼死党,他俩还一起自编自演了《心灵捕手》。
两人也因此片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除此之外,哥哥本还主演过《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逃离德黑兰》、《消失的爱人》等作品。
OK,关于哥哥就先说到这里,卡西因为哥哥对表演产生兴趣,但同时也因为哥哥的光环,一直生活在他的阴影中。
再纵观卡西这么些年出演的作品,也不难看出,为什么说《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个角色,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2007年,卡西出演了哥哥执导的电影《失踪的宝贝》,饰演一个站在道德十字路口的私家侦探。
同年,他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神枪手之死》中,饰演了性格懦弱,一心崇拜着布拉德·皮特的19岁男孩。
从此,好莱坞记住了这个有点娃娃脸的男孩,它沉默而忧郁的气质,让人过目难忘。
但截止至《海边的曼彻斯特》之前,他还并没拿到任何重量级的演技奖项。
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卡西让人感觉不出他在演戏,甚至他就是Lee,那个麻木、沉默、不愿意表达悲痛的男人。
他的情绪看起来很少有波动,但如果你仔细观察,那是因为他处理得非常细腻。
比如在太平间与哥哥Joe告别的那场戏,在等待的短短十几秒里,他的眼睛一直在不安地转来转去,写满了害怕、怀疑和不安。
比如火灾发生之后的日子,平静下来的Lee便真的「平静」下来,眼神如一潭死水。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Lee的手臂上,常常会有几道并没有解释出处的小伤痕。
或许这些痛对他来说什么也不是,但就是这个活得像行尸走肉的男人,会小心翼翼地用毛巾包好三个孩子的相框,生怕他们碰坏了。
卡西在采访中表示:因为自己是两个孩子的爹,所以才感觉能驾驭这个角色。如果没有这两个娃,我们可能就看不到卡西版的Lee了。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其实我无数次期望着一个好结局。
但当Lee发现,那些犯过的错并不会因为已经发生过而不再出现,他还是决定离开这里。
所以,这应该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里最残忍的隐喻。
就像是Lee对Patrick说的:
「Joe的葬礼必须安排在春天,因为冬天地太硬,要等到来年春天才行。」
该发生的总要发生。其余的事,也只能成为缓冲。
影片的最后,Lee和Patrick,又像以前一样一起钓鱼。
我宁愿相信这个视角来自正在开船的哥哥「Joe」。
海水占了大半个画面,
好像沉浸在心底的悲伤。
也许它不会过去,
但我们只能往前走。
《海边的曼彻斯特》隐藏着一枚大彩蛋。
还记得那个穿着蓝色羽绒服,多管闲事,说Lee不会教孩子的路人大爷吗?
他就是本片的导演兼编剧肯尼思·洛纳根啊啊啊啊啊!!!
虽然只出现了半分钟,但蓝色羽绒服实力抢镜啊!
最后,请不要问我蓝色羽绒服的同款链接,我也在找!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随手点一个小小的喜欢,你的鼓励对我很重要(●'◡'●)ノ♥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关于摄影、旅行、电影、艺术相关内容,欢迎移步公众号:小墨与阿猴(ID:xiaomoyuahou),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