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凡尔赛宫的女王 The Queen of Versailles(2012)

凡尔赛宫的女王 The Queen of Versailles(2012)

又名: 凡尔赛皇后(港) / 凡尔赛女王(台)

导演: 劳伦·格林菲尔德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荷兰 英国 丹麦

上映日期: 2012-01-19(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2125666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美国梦是个美丽的大气泡,这部纪录片就讲述了一个“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富翁家族兴衰故事。亿万富翁大卫·席格与小他30岁的妻子杰基·席格盖起了一座面积达90000平方英尺的豪宅,比白宫还要雄伟,甚至被人称为“国王与王后”,而金融危机却让他们的帝国顷刻间坍塌,而他们也不得不出售他们精心打造的奢华豪宅。就连女主人公杰基·席格面对镜头也百思不得其解:“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我特别想看看这部纪录片,瞧瞧我们到底是怎么沦落到这步的。”

演员:



影评:

  1. 这部2012年上映的获奖纪录片(Sundance的最佳导演奖,外加3个小影展的奖),记录着巨富Siegel一家人的生活。
    主要人物是男主人David A. Siegel和女主人 Jaqueline Siegel,他们的子女,佣人,亲朋好友等都只是陪衬的"绿叶"。
    男主女主都有着很平凡的出身。男主David的发迹是一个极典型的美国梦。商机是送上门的,有胆识有远见有魄力的男主,加上坚定的努力奋斗,让David迅速跻身有影响的富人群中(当然投资时机也是极佳的,那时的炒地产/炒高科技/炒IT)。当然最关键的总是本人的努力,从他本人和旁人的采访和描述,他的拼劲是惊人的,比如他自己说的"如果需要150岁才能让公司回到巅峰,我就会奋斗到150岁"。他的后续老婆Jackie(Jaqueline的昵称)也说了“He owns it. (成功是他奋斗来的,理应得到的)”. 男主被业界称为(Time-Share King),大致的商业概念是"时间分享渡假村",传统的旅馆宾馆被升级成渡假村,以预付或分期付款的方式,使平民百姓能以每年几天的额度,享受富豪般的家庭渡假。这与信用卡,分期付款,按揭购房/买车等新概念一致,即所谓”超前“消费(用未来拥有的钱来提前享受)。第一桶金"机缘"是:有个商人找到David,想购买他的土地,改建成"时间分享渡假村"。David很喜欢这个概念,拒绝这个交易建议后,自己找投资做了,碰巧也正是美国房产炒高的阶段,成功发迹也不奇怪了。

    女主Jaqueline,也很聪明,是IBM的计算机工程师,辞职后,做广告模特,先是嫁给了华尔街的前夫,但倍受暴力虐待而离婚,随后选美成为了美国小姐。David从小就对美国小姐的选美活动有特殊的情怀,刚离异的他正巧遇上了Jackie... 2人的年龄差是30岁...但也结婚了。(以我主观判断Jackie是很典型的拜金女,Gold digger)。


    如果说纪录片只是炫耀(show off)富人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那你只看懂了这部影片的开头1/3。从1990年开工建造的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独立家庭建筑,建成后市场价值US$1亿。导演问男主,为何要造这个凡尔赛宫样式的超大房屋时,他只是简单的说,“因为我可以(有这个实力)”,这也就是在他事业的最巅峰期,他的主营业务(渡假村)能给他的公司带来的年销售额是USD$10亿,所以,从银行借款造的这间离迪斯尼乐园不远的超豪华住房也并没有什么明显错误。然而美国的命运始终是被银行家掌握的,华尔街约每10年就会出现一次小崩盘,每几十年美国经济就会有一次大萧条。灾难总是发生在一瞬间,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即使David这样的聪明商人也无法预料到最后的结果。从采访开始到最后,可以从谈吐中看出David的精明,一切事情他始终有很清楚的认识,包括与现任妻子的关系(有兴趣的可以特别留意一下男主在采访的各个阶段,对老婆/夫妻关系的几次评价)。但从最初尚乐观的开高价卖房,到公司大裁员,甚至考虑到削减自己的家庭开销包括电费,子女从私校转入公立学校等,显然男主对问题严重性也是逐渐意识到的。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好比一个气泡越吹越大,破灭的速度也是毁灭性的。破坏力足以使整个美国亡国,全球经济倒退几十年的。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强行介入,不得不以极端的手段(疯狂印钞,直接注资到私企/私有银行,并部分实现国有控股)来维护可怜的信誉经济,其后果是美元未来的长时期疲软(仍不排除美元变废纸的可能性)。真可惜,中国政府没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只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抛售美国债,各国也会跟风挤兑,美元的实际价值能瞬间变成废纸,国债无力偿还,美国国家的信誉就瞬间扫地,解决方法就只能是世界级的战争了,当然美国内战分裂成无数小国,债务一笔勾销的可能性也不小,最近奥巴马连任后,德州就开始有不少人公投,寻求独立。

    纪录片最出彩的是把Siegel一家在最光耀的巅峰期,正巧遇上金融危机,一家人的生活变得艰难的整个过程,真实的记录了下来,想必影片的导演最初采访David时也没有预料的。天赐的巧合,成就了这部精彩的纪录片。

    危机最初开始时,David已经知道,银行一旦冻结,他的事业就毁了。刚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建成的PH塔WestGate,4个月后,就因为他无法支付工程余款而被建筑公司告上法庭,他不得不裁员以削减开支,出售尚未完工的自家的"凡尔赛宫",以满足银行的要求。而当银行再次要求David把欠债的WestGate也抵押转让给银行,以保证他恢复自己原本奢华的生活时,David以"Over my dead body"断然拒绝。父子俩人不惜一切代价的试图守住这个事业的最后堡垒,即使得罪家人和亲朋好友等(题外话:2011年11月,Resort Finance America LLC融资给了WestGate,合同详细内容不详,估计主权是守住了,David好像还算满意)。家里原本19人的佣人保姆也缩减到4个,甚至节省家里的电费。当然女主人"凡尔赛"女皇是不很在意的,男主David也知道,她买东西喜欢买几套,养狗也是一群,养孩子也是一群。即使在家庭经济最困难期间,她也不知道节俭的为子女买玩具,仍然要去做整容手术(肉毒素针),即便缩减了部分开支,但另一部分又增加消费了。采访的最后,David也分析了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他说所有人都有过错,是一个漩涡,他是被一起卷进去的,如果能重来,他会放慢发展速度,用自己赚来的钱去发展,而不是向银行借钱来疯狂扩张。同时他也建议了所有人同样的用赚到的钱去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可以说David的成功的确是美国梦的标准,机遇+努力。但在美国经济这个大环境下,有金融这个杠杆,成功和失败都会以成倍的放大。就好比那个死了的Michael Jackson,再怎么”流行乐之王“,但经济管理不善,死了还一屁股债。Jackie也认为银行家就像秃鹫一样,在空中盘旋着,它们不会想来帮你,而是趁你虚弱时,吃你的肉,(想必是从David那里传来的信息)。女主的旧时好友在得到Jackie的5000元资助,但仍没能挽回自己房子被银行没收的命运,而她其实只向银行借了并不多的钱($1700,如果我没听错的话)。

    男主David说过“自己是事业成功(或失败)的受害者,事业和我就是一件事情,我的一切都在公司”。他对待自己的家人相对冷淡,但在经济上对子女的抚养也相当恰当,他与前妻生活了7年后离异,虽然没有给儿女生活费,但支付了他们所有的教育费用,也让他们穿着体面。亲子Richard成为WestGate高级主管,但也与David只是保持类似雇主雇员的关系,私下并不亲密,在一起时也只是讨论生意。老David对待自己的子女还是比较好的,能参加儿子的学校活动,百忙之中也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餐等。

    夫妻关系是纪录片的一个副线。
    他把妻子Jackie当作子女同等的看待(甚至更差),甚至玩笑的说等Jackie到40岁,就会把她换成2个20岁的女孩。显然这个家庭的夫妻关系并不正常,David面对镜头也毫不避讳的说过。而对于Jackie而言,她需要保证与David的婚姻不破裂。所以她在镜头前,多次与David接吻,试图展现一个看似和谐的婚姻。从一开始老David对老婆的评价是,“她有一个宽容的心,是个好母亲,是个好人...."。到中间部分,当采访人问David:“他是否从婚姻中获得了力量(帮助)?”。David很清楚的说了“不”,略略沉思半秒后,再次确认“没有”。而当财政最困难时,David想尽一切办法试图融资以保住自己的事业,这时也对家中的任何事情都看不惯,威胁说要让家中停电,甚至威胁要中止支付老婆Jackie的信用卡消费(而女主很聪明的利用子女去迂回,这手很厉害)。近片尾总结时,Jackie说她之前还经常与丈夫每天谈1个多小时的,但从来不提经济上的问题,现在已经没有沟通了,她不知道家中的生活现状,只能看了纪录片或许才知道了家中的具体情况了。而David始终是家里的唯一主控,就如保姆所说的,任何收据账单,David都很清楚,他给佣人保姆的薪水也不很高,司机也是按次数计算工资的。留意看他的书房/办公间,各种账单文本都由他亲自掌管。


    -------------------------------------------------------------------------------

    个人的看法:
    这部片,在现今仇富的美国社会,在这个时刻播放,应该说是为了缓和贫富阶级之间的矛盾的。金融危机中,获利的其实是在美国政府之上的几个菁英家族的人譬如JP Morgan,他们拥有大银行,操控了华尔街,也胁迫并控制了美国总统的行为和国家政策,甚至建立全球性的新秩序“New World Order”等(有那么点点阴谋论的意思,这是纪录片里没有的)。而那些实现美国梦的成功商人并不能免于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等迫害。他们也是受害者,银行会借机夺取他们的成果。所以,贫民百姓们不要把仇恨都指向富人阶层。富人们也有富人的艰难,他们站在高处,摔下来会更惨。比起私人司机(也曾拥有几千万财富,但沦落到租房住),David Siegel一家如果也被迫租房住,那还真是很戏剧化了。当然David是个强者,他能永不言败,清醒的头脑,勇敢的面对困境,并艰难的挺过来了,他绝对是个本片的英雄,而他的私生活只是他自己的了,我其实也不该多做评价的,my bad。

    4.5星推荐。
  2. 这个纪录片最早拍摄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展示女主人奢华幸运富足的生活?只是像男主人所说,两年前开始拍摄的时候,他们是人生赢家,08年经济危机袭来,一切都分崩离析。

    女主只是看起来是花瓶,实际上很有头脑,出身平凡家庭,女主还是电脑工程师,看到上司的退休计划后,决定辞职,做模特挣钱,参加选美成为美国小姐,和金融精英结婚遭遇家暴离婚,遇到现任丈夫,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男主也是来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赌城的常客,每次去都会受到赌场的热情接待。结过三次婚,前面两次婚姻有6个孩子,和现任妻子又有7个孩子,其中一个是亲戚家的。生意模式就是就是让普通人分期付款能够享受得起富豪才能享受的奢华假日。男主非常清楚,人人都想有钱,没有钱的话也想感受下有钱的感觉。男主的儿子说他们公司的销售方式,就完全用了赌场的那一套,让普通消费者宾至如归,觉得自己赚了便宜。男主顶峰时期,拥有28家度假酒店,他用这些酒店做抵押,建造了赌城的新地标,开业仅仅四个月,就被建造方告上了法庭。

    男主说我们就是对便宜的钱上瘾了,抵押扩张,不停循环,一旦出现危机,银行抽走资金,我们就无以为继。男主到处找钱,银行希望他申请破产交出大楼,但是这个大楼存在,男主的公司才能继续收到那些分期付款,才能继续运营下去。之前人声鼎沸的销售中心,在感恩节的前两天突然裁员。之前灯火辉煌的办公室,被迫关闭的时候,男主说都不要动,我们很快就会重新开张,七个月过去了,还是原来的样子,垃圾也都在原地。

    凡尔赛宫,是男主想建造,节目组问他为什么,because I can,当时是真的认为自己可以。男主一家现在住的房子已经非常大,19名工作人员,17个卫生间。等到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剩下四个,家里真是一团乱,根本收拾不过来。

    节目开始的时候夫妻俩还在镜头前非常亲密,男主志得意满,女主笑容满面,经济越来越困难,男主埋首在大量的文件里,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减少,抱怨家里电费太贵,前门开着,所有的灯都开着。女主非常理解男主,说犯错的不是我,依然非常乐观,觉得命运肯定有安排。大一点的孩子非常清楚,说父亲根本就不爱母亲,就是把她当成trophy。之前男主还开玩笑说,等老婆40岁的时候,就换成两个二十岁的,这人自己都七十多了,真的是觉得自己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不顾别人的感情。

    女主说,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也许我们保不住这个房子,我觉得你比我更加清楚,你跟我丈夫今天早上沟通了两个半小时,我俩不谈论经济上的事情,也许我应该更多的参与。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无法做出决策。

    节目组问男主,你有从婚姻中获得力量吗,男主犹豫了一会,说没有,婚姻就像是又养了一个孩子。那个大一点的孩子说的没错,他们不过都是男主的面子,证明他的成功而已。顺利的时候就是给他锦上添花的,不幸的时候就是他的累赘。

    里面也采访了工作人员,生活都跟房子有关。司机说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来到了这里,为了买更多的房子,他老婆打两份工,之前家里有19套房子,现在一钱不值。菲律宾保姆说自己的父亲就想有个钢筋水泥的房子,可惜没有等到,自己赚的钱都寄回了老家。女主小时候的好友,房子被强制收回,女主给她寄送了5000美金,也没有保住房子。再想想那些分期付款给这家公司,期待着将来可以享受富人感觉的人,很多人也是会失望的吧。

    这世界真是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谁都无法逃脱,每一层都要被更高层次的力量收割,黄粱美梦终究会醒来。男主到了这个年纪才明白的是,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所以他才对家里灯都开着浪费电非常恼火,看到这里,我赶紧去把多余的灯关了。

  3. 看完后关于投资的一些想法:风水轮流转,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大视野的大资产配置的选时更为重要。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局限在小范围里再努力效果也微乎甚微,“2000万多的酒店最终800万出售“,只要你能等,市场总会出现便宜货。重难的是你在市场泡沫成形,绽放、破裂的全过程做一个旁观者。不能一味扩张杠杆化,否则去杠杆化的过程将痛苦至极。始终保持谦逊,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不能忘记风控。受挫后应客观衡量得失,及时止损退出或改变策略,而不是刚愎自用,用先前的成功案例来成为自己固执的理由。
  4. 整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个主要的感受就是,也许那些美式成功学的书可能不全是骗人的。男主的言行或多或少地证明了那些书里写的东西。

    普通人家与大亨家同时遭遇金融危机,但大亨家还是能拿出5000刀接济普通人朋友,而普通人朋友考虑的是眼下还有没有地方住。

    富豪承压能力确实要高一些,但也避免不了把自己的坏心情转移给身边人。当初既然为了美貌选了妻子,如今就别为了她不能在事业上帮助你而感到后悔了。

    比较吃惊的是女主既然已经受过本科教育,怎么还会把致富的希望寄托于婚姻?也许是她没想到创业这条路,也许是成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真的很难很难吧。但长期浸润在不劳而获的金钱中,或许让她早就忘记了,曾经那个为了成为在IBM工作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工程师的自己吧。

    最后,这个家庭似乎不太注重培养孩子,也不太注重把自己的一身本领教给孩子。

    除了前妻生的大儿子跟着老爹工作学到了不少,其他子女感觉没学到什么。就是说富有的习惯没形成代际传递。妈妈身上没什么富有的习惯,老爹有但不主动教,可能是孩子太多了教不过来吧。或者是一群孩子里有一个能挑大梁的就行?怎么都感觉缺少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