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大背景却只拍出香港小格局,这个阶段的香港电影基本上没有驾驭历史题材的业务能力,毕竟娱乐至上的市场环境影响过甚,类似郑少秋、梁朝伟、张学友等群星荟萃的《义胆群英》,首先,香港的弹丸之地满足不了摄制的场景需求,影棚的小家子气又回到了功夫杂耍的表达形式! 所谓革命只是浅尝辄止,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娱乐属性毫不褪色,故事情节的起转承合过于生硬,而且你绝对想不到有七小福三兄弟的电影里,动作场面最出彩的反而是梅姐,这对于一部本末倒置的历史动作题材来说肯定不是好评价。倒是那句“科学才有绝对,法律只是相对”的台词醒世意义不错。
30年前的电影了,情节一气呵成,台词甚有嚼头:
“ 你的责任不是当英雄,是维持安定繁荣”,
“科学才有绝对,法律是相对的。”
“要跑的风风光光,又要刮得满肚肥肠”,
“你以为革命成功之后就会出现好皇帝吗?他们也是在玩你争我夺的游戏”,
“就算它倒了,我也留下来做时代的见证。何况,我有信心。”“希望你是对的。”
乱世儿女,港人自况,理想主义,犬儒,投机客,虚无,赎罪的大佬,贩夫走卒,理智与情感,在乱世硝烟的舞台上演绎可歌可泣的传奇。不愧杜国威。
染布坊设计很舞台,和慷慨激昂的演讲相形。四处奔逃时发现彼此身份也很好利用了这个空间设计。
梅艳芳大放异彩,数分钟动作戏想来下了苦功,元奎拍打女无人出右。华语片中自主参与革命的女性,除了《刀马旦》的林青霞,就是梅艳芳了,给这样气场的明星写戏,是不可能把她写成被反派杀死用以激起革命者复仇力量的家属的。
相比“科学与民主”,梅艳芳和恬妞更像是理智与情感。恬妞为了革命牺牲爱情,不是为了自由恋爱投身革命,身段柔软,也是重要的参与部分。
梅艳芳和林子祥一段舞是文戏,摄影机缓缓横移,全靠两位演员一边转圈一边说台词来实现调度,闲庭信步侃侃而谈,节奏纹丝不乱,两位都是巨星。和元彪的舞蹈是武戏,杂技好看。林忆莲乱入,是平民和精英的对抗与和解。林忆莲电影中总是鬼马少女,歌坛时是痴心少妇,也很厉害,口衔飞刀刃敌人也是和前面剧情很好的呼应。
一部简单的影片,还原民国时期的旧上海的社会风貌。上流阶层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普通百姓为三餐温饱,卖艺求生。在乱世中,能生存下来已是万幸,鲜有人会大爱无私。宋家碧,望族名媛 ,本可与其父在国外享富贵荣华。为了救国,毅然放弃安稳,放弃爱情,甚至是生命。 也许有人觉得宋家碧的台词,像历史已经告诉过我们的那样,无需再细嚼慢咽地去品味。但,在下看来,接近时代历史的才是回味无穷的金句。何况,多少人懂史知时局,却只是冷眼旁观,抑或是喊口号的纸上谈兵之辈。有些,甚至思想扭曲,贪得无厌或视人命如草芥。 而三观正的行动派,无论在乱世,还是现如今,都是稀缺资源。 多少人,在遇事时,只顾自己? 多少人,只有口说,没有行动? 宋家碧和其饰演者梅艳芳本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能力强,爱国,不怕输不怕苦,信念坚定,为帮助社会,帮助受灾群众,哪怕自己苦与累,也撑着。纤弱女子,却有如此刚强的心、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让人敬佩不已,久久不能忘怀。
片子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但是太多漏洞,特别是中枪的镜头,5毛的特技。最大的问题是逻辑问题,日本将要进攻上海,这是哪一年,1937年,居然说成是北洋政府,那时已经是国民政府了,还有提到各个租界,国民党,共产党,又来一个一个革命党。编剧,导演和监制都太不严谨了。
这个时候是港片的繁荣时期,很多电影一个月甚至二十几天就搞定,所以质量难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