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6期的提问来看,大家比较关心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联系,历史的精神对新时代的我们还有意义吗,集中的点在: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学习先辈的斗争精神、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在新时代和平的日子是否还要保存? 很明显大家关注的问题都和现实自身相关,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正在迷茫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思政课老师提问,怎么才能讲好思政课,真是勾起了我的回忆。 不得不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学生问的问题深刻,金教授也回答得恳切。今日的世界已经不是以前的世界,充满了博弈、斗争、挑战和机遇。世界、祖国、社会、小家庭,人都是社会的动物,普通人很难抵挡时代的浪潮,金教授说,当你在只看到危险的时候,少数人看到了机遇。确实如此,光抱怨是没用的,最重要的是做好准备,学会怎么捕捉。
这就回到了开头的问题,历史的精神是否已经失去时效性,和平年代我们还需要斗争精神吗? 概念太多,鲜活的东西就少了,听的人也少了,这些问题想必有更多“标准答案“,所以非常佩服金教授,像讲小故事一样把这些大道理拆解得通透,很多故事都是金教授自身经历来的,没有大道理,却更深刻理解了精神的含义:知识在更新,但方法留下来了,这方法就是精神。 另外,和平与斗争也是不冲突的,金教授解析了当前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博弈,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下子清晰明了了。我们一直说合作共赢,但合作需要双方,别人不配合,那就不得不斗争,捍卫自己的权利,“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没有斗争和平也最终消失“,金教授真是金句频出啊。
金教授也提到了未来战场会走向何方,所有科技领域都可能进入战争,所以科技强军、科技强国非常必要,对等的实力才能实现和平。当被问及战术和精神更重要时,金教授依然坚定地表示:“物质是刀柄,精神是刀刃。“唯有精神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心胜。
金一南教授分享的心胜主题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心胜是一种内心的历练,不甘心命运的摆布,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一种不仅仅是服从,而且是塑造,叫心胜。
金一南教授通过曹操不自信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自信如果仅仅建立在外在条件下,物质条件下,跟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是一样的。
通过毛泽东的四个敢不敢的案例,说明如何建立强大内心的问题,首先在内心中战胜对手,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但心胜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是胜利的起端。
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王淦昌、郭永怀、程开甲、于敏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人的心胜,贯穿时空的心胜,他们心胜的来源,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权利、金钱、名誉、地位都能过去,唯有业绩辉煌。它不是管理出来的,是这些热切追求成功的人们,在不断高涨的成就感促使之下牺牲奋斗的来源。
华为是具有伟大心胜的团队,一个超级大国动用所有力量封杀华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用行动告诉我们华为的人和理念遍布中国世界,华为的心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即使华为公司不在,华为公司播的种子遍布中国世界,照样胜,凤凰涅槃式的心胜
白岩松,童年偶像,热血感性,却理性又坚强。迷茫的年轻人,需要沉淀的中年人,成熟的职场人,辛苦的社会人……每一个在社会打拼的人都需要一个灯塔,它会照亮下一段旅程前进的方向,告诉我们旅途不孤单,和奋斗的意义。白岩松老师就是这个灯塔,开场白就是光芒之路。每一个嘉宾的分享都值得品味细读,揉碎自己,才能重建更好的自己。
很多年没打开抖音了,最火的时候,刷过一阵子,看到很多高颜值博主唱歌跳舞,时间一长,算法推荐和碎片化的内容让人疲劳,也就不看了。
后来,能让我长时间在抖音停留的反而是长视频,比如,喜欢周迅阿雅的《很高兴认识你》,探访一些有意思的年轻人,舒舒服服聊天,分享普通草根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
再后来,发现抖音还是可以善加利用的,偶尔查找一些我想了解的内容,比如关于室内装修,从水电墙面漆到五金件,从厨房设计到软装选择,算法也算是有效地投我所好,把一个“装修小白”短时间迅速武装成“明白人”,至少装修商蒙不了我。
回想起来,这就是罗胖在《开场白2》的演讲中所提到的,只要有心跟算法做一点小小的对抗,为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一课题夺回定义权,就会发现自己的收获和视野就大大不一样,不必被算法操控,我们也是可以自己主导算法的。
罗胖的这期演讲,仔细刷了两遍,他很真诚,10年,每天一条60秒语音输出,看似没什么了不起,但风雨无阻坚持下来,足以证明他是长期主义者,而他的确也享受到了长期主义所带来的红利和价值。
除了长期主义,还有什么?未来想不清楚,不要紧,just do it,不必给自己多宏伟的目标远景,“干!就完了”,干出来,就自然能明白过来。
演讲中间罗胖提到,他要求所有得到的讲师要把课程每期限定在13分钟以内。有点好奇,这是如何精准测算出来的?为什么不能是12分钟,或15分钟,而是必须13分钟。
罗胖的这期节目,上下两集,一部分他自己的演讲,另一部分是回答青年学生的提问。节目形态上很像央视的《开讲啦》,当然,优质内容其实对节目的形式要求并不高,因为愿意听的人在乎的是“你输出了什么?”
比起前两期白岩松与彭凯平有些中规中矩的一问一答,这样的节目形式就相对操作轻盈又聪明,只不过对嘉宾的要求会极高。
尤其曝光度越高的嘉宾,大家越熟知,就难以靠往昔的光环吸引用户。
对了,这个时代,无论什么内容考虑的都是用指尖做决策的用户。喜欢的话,一键三连,不喜欢,轻轻划走。动作简单,却引发全网内容创作者铺天盖地的“自来卷”。
短视频平台,长视频产品,看得见抖音也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内容增长路径。做大屏的班底如今都转战小屏厮杀,这个时代边界感越发模糊不清。想那么多干嘛?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