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10月25日,江苏卫视人文讲述节目《阅读·阅美》第三季温暖收官。
自9月6日开播以来,节目在在延续前两季风格和品质的基础上,重点选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重大节点和代表事件,通过展现一个个用平凡书写不凡的人物形象,反映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接力传承的奋斗精神。
八期节目共计十六个故事,这其中既有在时光流逝中对年轻人而言早已泛黄的记忆,也有在岁月静好中我们未曾关注的奉献和守护。文字是记录,是见证,当我们通过文字亲近时代的时候,《阅读·阅美》以“阅读人”的角色,帮助我们去读懂这份厚重与伟大。
新一季节目将这些美好的文字悉心打捞,由演技和朗读水平俱佳的实力阅读人登台,以独幕剧形式演绎极具张力的情感故事,再邀请故事的主人公或是见证者分享经历,用“演、读、评”三位一体的美文品鉴方式,带领观众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感动瞬间,传递浓浓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力量。
挖掘平凡之美,折射时代之光
将镜头朝向各行各业的可爱中国人
第三季《阅读·阅美》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核心主题,展现时代风物,弘扬不朽精神,彰显浓浓的正能量,继续做好网络阅读时代的正能量引导者。
节目先后聚焦渡江战役、“两弹一星”、深圳速度、昆山之路、引滦入津、最美护边员、铁人精神、希望工程、器官捐献、载人航天、边疆哨所、精准扶贫、塞罕坝精神背后的故事,展现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华彩篇章,让观众通过文字体会到历史的热血与牺牲,以及当下美好时代背后无数人的奋斗与坚守。
在展现这些宏大题材的时候,《阅读·阅美》延续前两季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朴实视角,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人物情感,强化共情效应。沿着“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这一鲜明主题,节目将镜头朝向各行各业的杰出楷模和无名英雄身上,展现了一批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奋斗不息的可爱中国人。
他们中,有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奉献牺牲的平凡英雄。
枪林弹雨之中在随手撕来的账本纸上写下的日记,扎根荒漠、隐姓埋名19年的核试验研究员涂涂改改后依旧未能寄出的家书,铁道兵随时等候“祖国发布命令”的军礼,随时接受祖国挑选、为飞天时刻待命的备份航天员……都记录和倾吐了一代代人的牺牲精神和奉献故事。《阅读·阅美》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呈现前辈墨迹未干的理想和他们落笔无悔的人生,带领观众走进苦难辉煌的国家记忆。
他们中,有敢想、敢闯、敢干的行业领军者和时代参与者。
时任中建三局深圳国贸大厦项目现场总指挥王毓刚讲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姜维的“光彩照相馆”,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的斗志;宣炳龙在深爱的土地上,与众人一起书写了从一穷二白到全国领先的“昆山奇迹”;一家三代务林人见证塞罕坝从荒漠到绿洲,37000多名民工耗时九年只靠“一钳一锤一双手”挖出来的红旗渠……这些故事,传递的是中国人从零到一的勇气,接力奋斗的豪情。
他们中,有在贫瘠和艰辛中努力绽放的美好时代守护者。
在条件艰苦的帕米尔高原,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用亲手雕刻的13万块“中国石”,筑成了冬古拉玛山口最独特也最壮丽的“界碑”。与时间赛跑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孟风雨,忍受着一次次的拒绝、白眼甚至是谩骂,在告别和重生之间甘当“生命的摆渡人”;“雪龙号”女舵手龚慧佳逐梦深蓝,在环境恶劣的南北极为祖国破冰前行;身为中国第一批接受“希望工程”救助的幸运儿之一,张胜利选择回到乡村,让更多的花朵接受教育的曙光,托举更多的希望。
如果不是因为《阅读·阅美》,我们很难去了解到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都付出了什么。他们用一个人的奉献换取了无数人的安宁,把一代人的誓言变成了几代人的坚守,而他们又是伟大时代背后无数平凡个体的一员,聆听他们的故事,就仿佛在感受时代的激浪,滚滚向前,时不我待。
还原写实场景,走进人物人心
“演、读、评”三位一体模式让文字有了生命和光亮
用电视讲述文字,自然要赋予它们以形象、色彩和温度。为了让美文真正“美”起来,新一季《阅读·阅美》模式升级,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创新。
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纯文字的朗读升级为“表演+朗读”。节目邀请黄海冰、印小天、黄品沅、卢星宇、陈龙、黄梦莹、郝率、米露、李念、斓曦、杨昆、王媛可、张晞临等具有戏剧张力的实力派演员来到现场,通过舞台包装,把每一个文字片段变成类似独幕剧形式的“演读秀”,让故事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张力被进一步放大。
借由“演读秀”还原场景、剖白内心的同时,节目采取多线并举、多维解读的方式,邀请故事主人公、见证人亲临现场讲述美文背后的真实过往,并由知名作家止庵担当点评嘉宾,每期的两位演读人共同参与分享。
通过丰富的的人物组合搭配,既保证故事的完整度和生动性,也让访谈环节更为立体,足以辐射不同年龄的观众。
节目播出以来,最受好评的环节就是“演读秀”。被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的一幕是,当演员黄品沅朗读完那封无法寄出的家书后,台下早已泣不成声的王鹏老人走上舞台和他紧紧相拥,感谢他“说出了我半个多世纪前的心情”,这都是当下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黄品沅在节目中表示,自己从小听着“两弹一星”的故事长大,加上外公是一名雨花台烈士,所以当他以亲历者的口吻来阅读这些蘸满了血泪与梦想的文字的时候,仿如进入了先辈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演读的形式,他将自己的这份理解传达给大家。鲜活文字背后的质朴爱国之心,顿时有了声音和画面,给观众带来了代入感更强的情感体验。
青年演员黄梦莹将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孟风雨参加捐献者葬礼时的那种难过、悲痛之情,动人地还原,笑容背后的坚持和力量,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连另一位演读人陈龙都不禁落下了眼泪。陈龙在节目中提到自己11年前就签署了角膜捐献的证书,“今天,我记住了这份职业,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我更加肯定自己11年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许多观众将《阅读·阅美》的舞台称之为一股“清流”,称不上大手笔,也几无“高精尖”,但最为可贵的,就是入木三分的演技和精益求精的细节。
舞台最大的道具不过是一张桌子、一张单人床,但是小到一份设计图纸、一件皮夹克、一只茶杯,节目都努力还原当年的质感,让观众在至简、至真、至诚中融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专注于演读人细腻入微的表情,感受他们火热的内心。
观照时代精神,着力代际传承
这是一部送给年轻一代的“奋斗集锦”
《阅读·阅美》看似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过去的精神,但节目立意不仅要让观众不忘峥嵘历史,不忘新中国建设者们的牺牲和奉献,更力求让祖辈、父辈的精神观照当下,激发更多的年轻一代从中汲取能量,继往开来去奋斗,像先辈一样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
事实上,观众在节目中看到了不少极具传承意义的故事和场景。
来自大庆油田大庆钻探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的陈建国,讲述了他和女友范琪相聚“十万米”的爱情。60年前,“铁人”王进喜带着这支队伍来到了松辽盆地战天斗地,为新中国摘下了“贫油”的帽子。节目通过当下年青一代钻井人的视角,让从小写在书本上的“铁人精神”再度鲜活地走入广大观众的视野中,为奋斗精神承先启后的新时代表达作了最完美的注脚。
军嫂周忠燕带着10岁的儿子跋山涉雪,去丈夫生前的藏边哨所,去看看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讲述有关父亲事迹的故事。节目中,周忠燕将丈夫留下的日记本交给儿子,希望他能理解父亲“人活着不在于他索求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的信念,并祝福儿子活泼开朗、勇敢面向未来。
9月30日,在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布茹玛汗·毛勒朵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最美护边员”的故事,《阅读·阅美》不仅由年轻记者阿依努尔·谢坎讲述这段激荡人心的故事,还在节目播出的同时发起微博话题##。
据悉,相关话题阅读量达5000万,引发无数网友留言,微博网友“赫雀瑟1022”一句话说出了众多网友的心声:“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两万多名护边员,守护着蜿蜒曲折的边境线,为祖国的安宁默默付出,为我们诠释了‘所谓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自开播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网、头条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节目中的人物和故事,肯定节目“用文字续写不凡感动加倍”。94岁抗战老兵李剑峰的故事在人民网抖音号上获得点赞,“我们说不忘先烈,不是空的口号,是一个人一个人的牺牲”的评论,让许多年轻观众肃然起敬。《最后的军礼》中由演员郝率说出的司令员的一段讲话,也被纷纷转发和收藏:“我们的精神会结束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结束吗?建设祖国实现四化的理想会结束吗?永远不会,一切才刚刚开始。”
节目中,一个个在人生历程中写就了不悔篇章的主人公,当年正是在大好年华树立了坚定的志向,并为之一往无前,成就了时代史诗的一笔一划。他们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最生动的写照,他们的精神也将激励吾辈将奋斗作为人生的底色,坚守初心,奋进向前!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他们,是我们幸福安宁的缔造者,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我是幸运的,能够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娓娓道来那些传奇般的经历;我是幸福的,可以在这些故事中肆意流泪,可以在这些回忆中激励自己的人生”。
作为《阅读·阅美》的主持人,李响直言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每一次录完节目走出录影棚,我都非常感恩我的生活,因为我生在一个美好幸福的时代。我也希望所有的观众都能在看过这个节目之后,知道幸福是从哪里来的。”
9月6日,江苏卫视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第三季和观众见面。新一季节目全新升级为演、读、评三位一体的形式,由演技、朗读俱佳的实力演读人化身故事主角,以独幕剧形式演绎极具张力的情感故事,而后邀请美文作者或故事主人公分享真实过往,共同带领观众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感动瞬间,传递浓浓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力量。
节目播出三期来,先后聚焦渡江战役、两弹一星、新中国第一家私营合资企业、深圳速度、红旗渠和昆山之路等重要节点的人和故事。节目精选的每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演绎和深情的朗读,释放出身心澎湃的感动和奋勇拼搏的力量。
让时代记忆变得有温度
将祖辈、父辈的故事讲给年轻一代听
对于今天的多数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来说,很多历史的瞬间已经成了岁月的档案。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而重大意义的节点,《阅读·阅美》希望从70年来浩如烟海的记忆中淘洗出一些片段,让观众重温炙热初心,回望激荡岁月。
和前两季节目相比,第三季《阅读·阅美》将时间的跨度拉得更长,某种程度上是希望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故事讲给年轻的一代。在诉说的时候,节目坚持从小切口折射大时代、靠小人物抒发大情怀、用小体量致敬大主题。
以第三期节目中的“红旗渠”篇章为例,“修渠英雄”张买江的故事催人泪下。他是当年37000多名修渠工中的一员,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现状,在悬崖峭壁上靠着一锤一纤一双手,用了足足九年的时间,终于把清洌的漳河水引到了家乡。
父亲是在修渠放炮时牺牲的,母亲擦干眼泪,把年仅12岁的张买江送进了修渠大军。人称“小老虎”的张买江,牢记母亲“你爹没修到底,你去把水带回来”的嘱托,吃苦耐劳,曾经创下一个人在20分钟之内点了72个炮眼的纪录。
节目中,如今年过七旬的张买江老人说起往事,记忆清晰如昨。1969年7月,红旗渠正式通渠的那天,母亲把张买江挑来的第一担水浇在了父亲的坟上……听到这里,许多观众泪花闪烁,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阅读·阅美》选取的故事和人物,只是时代波涛的一朵朵浪花,但就是这些小小的浪花,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光芒,也道出了每一个中国人再朴实不过的夙愿、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他们之中,有为了铸造新中国“核盾牌”而扎根荒漠19年却无法给双亲送终的儿子;有为了建造“深圳速度”一家四口分隔多地无法团圆的父亲;有亲见一个营600多人牺牲了一半战友的军人;有为了引进投资往返昆山南京之间数百趟终于盖下102个章的乡镇工业局局长……
有观众感慨,当我们通过这些具象的人物和故事去回望来路,记忆变得更加鲜活,也因此有了温度。正是他们,凭借血肉之躯,靠着肩挑手扛,怀揣一腔孤勇,用速度告别了荒芜,用高度触摸了星空,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记录永不褪色的精神史诗
舞台不止回望历史,也是跨越历史的“青春碰撞”
70年奔跑,70年跨越,当年的“第一”和“奇迹”虽早已不在时代的浪尖,但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些从零到一的勇气和伟大。这些祖辈、父辈讲述的故事里,潜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真谛。
与其说《阅读·阅美》为我们讲述的是陈年往事,不如说它在努力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青春碰撞”。这些在生命里写就了不悔篇章的主人公,当年正是在大好年华树立了坚定的志向,并为之一往无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成就了时代史诗的一笔一划。
在第二期节目中,宋佳伦生动演绎了时任深圳国贸大厦项目工地主任、施工指挥王毓刚的心境。
1983年,中建三局获得了当时“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的承建权,王毓刚直面液压滑模实验接连失败的困境,终于在第四次时一举成功,这座大楼的建设速度从7天一层变成3天一层,最快的时候两天半一层,创造了举国沸腾的“深圳速度”。
一个异乡人,从深圳还是小渔村时就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建设,王毓刚早已把深圳当成了故乡。当年的第一高楼,今天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只是一个“小个子”,但是王毓刚经常会登上去看一看,站在那里,就能感受年轻的心跳。
“深圳速度”是一个时代敢闯敢干的象征,同时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刷新纪录。在王毓刚看来,深圳就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并且还在迎来它的二次腾飞。
在第三期的“昆山奇迹”篇章,黄海冰再现了昆山开发区“操盘手”宣炳龙的跋涉起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昆山是苏州六个市县里最穷的“小六子”,一个纯农业县如何发展工业?一没钱,二没人,为了让小马拉动大车,宣炳龙拿出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养活弟弟妹妹的劲头,哪怕遇到无数的困难,也咬牙坚持下去,他说:“我的人生价值就在开发区,做到全国一流,做到世界先进,就是我的人生价值。”
四十年披荆斩棘,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霜,他和这里的乡民共同用奋斗的人生铺就了“昆山之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阅读·阅美》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就无法弹出世间绝唱;没有暴风雨中的拼搏,就没有豪迈的飞翔。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像当年的林县人一样,用“一锤一纤一双手”的方式去修渠。但是,红旗渠精神,在所有人的心目当中必将永远存在。
正如“红旗渠”篇章的演读人辛鹏有感而发的那样,“可能以后我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困难,我就会去面对它,去克服和战胜他。去创造我们更美好的生活,是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责任。”
《阅读·阅美》讲述的故事虽各有不同,却指向了一个高度凝练的主题——任何时候,都需要破土而出的勇气,敢想敢拼的魄力和不拘一格的智慧,当你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只要有决心去干,没有一件事情是中国人完成不了的。
文|七号(珞思影视研究组)
以“坚守”开篇,用“记忆”结尾。9月29日晚,江苏卫视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第二季落幕。播出三个多月以来,这档“见文、见人、见故事”的文化暖综一共呈现了十二个主题、三十六篇美文。在那些涌动着鲜活人生的文字里,有人开启生活中的一扇窗,找到新的突破口;有人学会跳出舒适圈,去拓宽人生的边界;有人用“永不熄灭的灯光”照亮陌生人,传递温暖。
《阅读·阅美》收官之际,制片人周璐璐接受捕娱记专访,她表示三十六个故事构成了一次丰盛的心灵之旅,引发观众共情的美文在网络成为了新10万+,未来节目还将深挖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百姓故事,向大众传播美好。
这是一次丰盛的心灵之旅
“主题式”美文深挖百姓故事,获得广电总局点赞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曾败落。时间不仅不曾让记忆风化,还给了我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就像最后一期“记忆”主题中所描绘的一样,这一季《阅读·阅美》给观众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在收官的结点,制片人周璐璐感慨万千:“十二期节目,三十六篇美文,我们见到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故事,带来很大的心灵感触和震撼,这是一次非常丰盛的心灵之旅,就像火车到站了,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
十二期节目,十二个主题。“主题式”美文的集中呈现,正是第二季《阅读·阅美》的一大创新。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改变,是因为《阅读·阅美》的题眼在美,所有故事也都指向美,“我们发现很多故事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把它们归纳总结,在大的共性之下做了细分,也更利于观众接受每一个视角。”
每一期节目,都有不同的主题
对于“主题式”美文深挖故事的全新方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161期《监管日报》专题中点评道:“每期节目设置不同的主题,比如坚守、生命、守护、家国等。节目以书信、日记等作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时代正能量。这些家书、纪事,并非出自大家手笔,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过是平凡人笔下的不凡经历,却传递真挚情怀,呈现时代变迁。”
“个人情感+时代背景”引发群体共情
将美文反推到传播平台,从而诞生新的10万+
第一季《阅读·阅美》于浩如烟海的数据海洋中撷取文化珍珠,力作网络阅读时代的标杆。第二季不再拘泥于爆款,并创新提出“从10万+中来,回10万+中去”的理念,联合微信读书、为你读诗、十点读书等顶级阅读类公众号,围绕美文及其中的故事、主人公,在全网释放影响力。
据周璐璐介绍,本季《阅读·阅美》成功将美文反推到传播平台,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度。比如,美文《三十三年的家书》获得人民网点评“纸短情长爱满人间”,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推荐的相关文章《原来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阅读量破10万,点赞数5000+;《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美文故事获得微信公众号“十点视频”推荐,阅读量超6万;公众号“微信读书”为推荐人奚美娟、倾听嘉宾张颐武打call的文章,阅读量也均突破了10万+。
《三十三年的家书》主人公访谈现场
谈及《阅读·阅美》成功实现“从10万+中来,回10万+中去”的原因,周璐璐认为,一是美文打开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和视野,通过节目了解到身边的人和故事;二是蓝天野、奚美娟、王刚等“国字号”表演艺术家领衔的推荐人,他们的朗读给美文加分,“相当于再做一次推手,把观众推进鲜活的故事当中去”。更重要的是,节目以“紧扣时代脉搏,强调人物情感”为核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所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不凡人生是在平凡中突破、创造出来的,这会让观众有共情心理,在传播上是有力量的。”
蓝天野、奚美娟、王刚担任美文推荐人
三十六个故事远远不够
继续挖掘闪光之人,呈现更多美好故事与情感
每个周六的深夜,《阅读·阅美》用有声的情感、真挚的感动温暖了无数观众,“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式带来全民参与、共赴心灵之约的美丽相遇。去年第一季节目播出后,江苏卫视推出了书籍《阅读·阅美:带你去看更好的世界》,将节目中的音频、网络上的字符还原到纸上,通过文字与图片、字距与留白、油墨与纸张、翻动与停驻等多种元素,给触动人心的文字另一种面貌。周璐璐透露,第二季《阅读·阅美》也计划推出纸质读本,“把美文落实到纸上,在纸质的触感中,再现文字之美。”此外,相关音频产品也在筹备中。
回望第二季,三十六篇美文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中,有打破年龄边界的“夕阳红偶像”,也有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优秀青年,还有秉持着赤子之心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的工作者。
“我们希望三十六个故事呈现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有更多横切面的人物。”周璐璐坦言,三十六个故事的呈现远远不够,“还有更多很美的人、闪着光的人,我们也很期待第三季,希望能展现出更多普通人的闪光之处。”展望第三季,她认为无论节目形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挖掘与时代相关的美妙故事、美好情感,“就像倾听嘉宾马薇薇说的,《阅读·阅美》总能找到一些普通的好人,他们闪着光,让我们在困顿的时候,只要想起他们就能微笑,就能拥有前行的力量。”
倾听嘉宾马薇薇、吴淡如
文|七号(珞思影视研究组)
“《阅读·阅美》节目选择的是偏中年的实力派演员,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加上话剧功底、舞台经历,对台词的把握和台风的掌控得心应手。在饱含深情的朗读中,能让一个个故事跃然荧屏,赋予美文画面感,把观众带入故事中。”8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161期《监管日报》中以专题点评的方式对江苏卫视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第二季给予表扬。
“声音裹挟着意义,语言包容着和谐,文字生发着底蕴,朗读造就着美感。”每个周六的夜晚,《阅读·阅美》第二季都会温暖上线,把从浩如烟海网络热文中撷取的如珍珠般宝贵的文字,呈现给观众。
作为美文的承载者、体验者和传播者,推荐人在延续第一季“演技实力派”的基础上,升级为以“国字号”表演艺术家为主力阵容,陶玉玲、王刚、奚美娟、许文广、蓝天野、李光复、韩童生等“老戏骨”相继登台,每一字每一句无不展现极深厚的表演功底,他们高尚的情操、凝心聚力的气场,更发挥出榜样引领的作用。此外,以郦波、张颐武、吴淡如、马薇薇组成的倾听嘉宾阵容,奉上有深度、有诗意、有价值的点评。
呈现美文的同时,《阅读·阅美》第二季还创新提出“从10万+中来,回10万+中去”的理念,围绕美文及其中的故事、主人公在全网释放影响力,成为新10万+的见证者。
“国字号”艺术家荐文献声
传递有厚度、有温度的精神正能量
“纵使被更名,纵使被换姓,纵使千万里,纵使路崎岖……就像大马哈鱼用尽全身气力,洄游六千里,也要回归故乡。我坚信,每个孩子最后总要回归真正的家。”今晚最新一期《阅读·阅美》中,奚美娟推荐并朗读的美文《DNA记得我爱你》令无数观众湿了眼眶。
奚美娟深情朗读美文《DNA记得我爱你》
美文激荡心灵,这样的场景频频在《阅读·阅美》第二季上演。无论是一封家书、一篇随笔还是一则日记,在推荐人饱含深情又极富感染力的演绎下,观众总是不自觉就进入故事情境当中,情绪跟随起伏波动。
相比第一季由张丰毅、许亚军、王姬、张光北、李诚儒、翟天临等组成的“演技实力派”推荐人阵容,第二季的主力推荐人升级为“国字号”表演艺术家。先有陶玉玲、王刚、奚美娟、许文广荐文献声,后有蓝天野、李光复、韩童生等老戏骨相继登场。
“老戏骨”许文广荐美文、忆往事
作为美文的承载者、体验者和传播者,“国字号”表演艺术家与美文在故事、情感上相互勾连,他们将对美文的感受融入到扎实的台词功底和恰当的情感表达之中。比如,王刚在朗读《光阴的故事》时,对文化国宝的炽热情感与独特语言魅力相交织,辉映壁画守护人徐东良“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陶玉玲读《最美不过破茧蝶》潸然泪下,每一次停顿、每一个吐字、每一处哽咽,都呼应着她与主人公范宇斗争病魔、笑对人生的相同经历。
王刚朗读美文,展现独特语言魅力
朗读之外,推荐人对美文也有自己的感悟。王刚谈徐东良的坚守,“一个人用一生投入一件事,对其他人、对社会善莫大焉、功莫大焉,对自己也是福莫大焉的一件事,我更多是钦佩和羡慕。”奚美娟体会骨肉分离的痛楚,被寻亲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是血缘和非血缘,两股力量汇聚在一起成就了幸福团圆的家庭。”陶玉玲更是勇往直前的榜样:“三种癌症伴随了我二十多年,但是大家看到现在的我,不是还好好的吗?”
陶玉玲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榜样
由“国字号”表演艺术家来传播普通人的不平凡经历和人生故事,更能让观众深受感动和鼓舞,从中学习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历史的认知、对他人的关心、对梦想的追求;他们的谦虚谨慎、自尊自重、高尚情操彰显精神与力量,他们凝心聚力的气场则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
拒绝“伪美文”和“毒鸡汤”,也从来不唯“流量论”。《阅读·阅美》从第一季走到第二季,一直在向观众展示着一档文化综艺应有的格调。人物作为“灵魂”,不仅承担着节目的演进,更代表节目的深层价值走向和情感追求,“国字号”表演艺术家的加盟进一步挖掘了节目的深度,开拓了节目的广度,更传递了有厚度、有温度的精神正能量。
郦波马薇薇金句频发
张颐武妙趣点评,吴淡如温暖陪伴
推荐人之外,倾听嘉宾也是《阅读·阅美》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们通过思想性、文学性、话题性方面的引导,给观众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在让观众对美文的感受更多元。无论是继续担纲倾听嘉宾的著名文化学者郦波和金句女王马薇薇,还是全新加盟的张颐武、吴淡如,都奉上了有深度、有诗意、有价值的点评。
“阅读从亲近文字开始”,郦波以说文解字巧评美文。倾听美文《生命不止,奔跑不息》,他向观众科普中国最早的马拉松赛事;被《贫民窟的小手》感动,他用解读“善”字总结“善是一定要释放出来的”,释放善意就能收获善意,“永远追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永远让每一个族群的善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为人类美好的明天铺垫最坚实的基础。”
郦波说文解字巧评美文
以先锋言论著称的马薇薇,在《阅读·阅美》里却总是温暖而温柔。不变的是“金句女王”本色,肩负“开讲”重任,她的诸多言论值得当下年轻人深思。比如感叹张亮友、尚殿娥的奔跑人生,她说:“找到让我们为之疯狂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不在空虚、不再寂寞、不再冷,我们成为一个充实而完整的自己。”被高昌壁画守护人徐东良打动,她说:“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献给更伟大的事业,才会使这个平凡的生命闪耀,我们终其一生要寻找的是愿意去奉献一生的事。”
马薇薇的金句值得年轻人深思
著名文化学者、北大教授张颐武的语言平实而戳心,与郦波风格截然不同。他可以是理性的,在谈到高昌壁画时,不仅对新疆的历史壁画遗存做了普及,还对古代丝绸之路作出解读,让观众对壁画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也可以是感性的,聆听了媒体人易小荷描写父亲的文章《默默守护我的那束光》,感叹“有一个女儿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儿子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很遗憾”。如此有趣的话语,引发很多观众的热议。
张颐武的语言平实又风趣
如果说郦波、张颐武的点评风趣幽默又“涨知识”,那么台湾知名作家、主持人吴淡如的点评,便是浸润心田的话语。那些时而感动、时而忧伤、时而快乐的内心感言,像“情感闺密”般给予陪伴和温暖。她为夏雪的寻亲善举而感动落泪,内心却满是担忧,“我想跟夏雪姐说,为了希望你永远做下去,我还是觉得任何的热血也要有节制,平日请你一定好好休息,才能为400个想要找到孩子的家庭服务。”
吴淡如像“情感闺密”般给予温暖和陪伴
解读“倾听”一词时,郦波说:“倾是身体向前,有全身心的投入;听者,聆也,是垂耳去仔细听。倾听有别样的力量,正因为有倾听,所以才会有共鸣和共识,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收获共同的美,恰恰是《阅读·阅美》的终极目的——每个人既是倾听者,也是讲述者,人们角色设定虽有不同,但都能从美文中体味美妙的的情感,获得共同的成长。
“从10万+中来,回到10万+中去”
全网释放美文影响力,传播正能量和价值
美文背后是经典的人生、价值和信仰,是民族复兴、文化自信、乃至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前行。第一季于浩如烟海的数据海洋中撷取文化珍珠,第二季《阅读·阅美》仍以网络美文为载体,但美文大多出自普通老百姓,他们的笔触朴实无华,涌动着烟火气息。呈现美文的同时,节目创新提出“从10万+中来,回10万+中去”的理念,围绕美文及其中的故事、主人公,在全网释放影响力。
此外,江苏卫视联合微信读书、为你读诗、十点读书等顶级阅读类公众号,就《阅读·阅美》中呈现的美文、故事进行推荐,阅读量又均破十万+,有的后台累计阅读达数百万次,让传播时代人物和故事的《阅读·阅美》彰显出更大的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
首期节目中,见证了陈荣超、杨玉仙为爱坚守的《三十三年的家书》,引发广泛传播,获得人民网点评“纸短情长爱满人间”。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力荐这篇美文及故事,文章《原来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阅读量破10万,点赞数5000+,网友纷纷写下对爱情的感言、对文章的感悟。
《三十三年的家书》的美文故事在全网传播
“你陪我跑步,我陪你变老”的传奇老人张亮友和尚殿娥,他们《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美文在微信公众号“十点视频”传播开来,文章《他们相爱70年,90岁仍在热恋:最浪漫的爱情,就是陪你跑到终点》,获得近6万的阅读量。
“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传奇老人张亮友、尚殿娥
此外,公众号“微信读书”连推《看过那么多书单,还是这份“最美”》《流量明星泛滥,谁能堪称“德艺双馨”?》两篇文章,分别为《阅读·阅美》倾听嘉宾张颐武、推荐人奚美娟打call,阅读量也均突破了10万+,足见观众对于节目的喜爱度和期待值。
从破题网络阅读,于海量网文中精选美文到不再拘泥于爆款,而是深挖“百姓故事”来呈现滚烫的人生,这一季《阅读·阅美》实现了成为“10万+见证者”的转变。不难看出,节目正以传播价值为己任,肩负着弘扬民族美德、彰显优良传统、繁荣社会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