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大汉天子Ⅱ(2004)

大汉天子Ⅱ(2004)

又名: 大汉天子2:汉武雄风

导演: 董力

编剧: 杨晓雄

主演: 黄晓明 宁静 董勇 王刚 刘芸 刘晓虎 何佳怡 杜淳 李立

类型: 剧情 历史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4-04-17(中国大陆)

集数: 40 单集片长: 47分钟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剧集故事承接第一部剧情,讲述汉武帝刘彻(黄晓明饰)经过五年执政后进入他实施雄才大略阶段的故事。已坐稳皇帝宝座的刘彻,此时却触景生情,感慨当年亲如手足的兄弟们多已不在人世,唯一仍在人世的李勇(杜淳饰)却陷落匈奴手中,东方朔也一去不复返。

演员:



影评:

  1.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
    壮士铁马将军剑,旌旗半卷出长安,
    女儿柔肠男儿胆,涛涛热血汗衣冠,
    大漠无垠江湖远,暴雨惊雷也如磐,
    美人泪,杯中酒,天下任,丈夫肩,
    风潇潇,路漫漫,情切切,雨绵绵,
    生死梦,山河恋,君与臣,恩与怨,
    何必回头伤往事,且把风流唱少年,
    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这部,仍然是汉武帝年轻的故事,不过,已经经过五年执政了。汗血宝马死去,让他想起了以前的兄弟,废后阿娇临死前想见一面,然而汉武帝拒绝,等赶到时,已经生死两茫茫了。后来又出现了酷似阿娇的李夫人。原本该凯旋的霍去病,却因为意外,而死了,只留下一句:“止戈为武”,东方慧也一去不复返了。

    正如歌词所唱的,守业比创业难。
  2. 为什么都换人了,我讨厌宁静版的卫子夫!!秋蝉也换了,一点灵气都没有了!!刘彻两边的小辫子是神马!! 窦太后死了 王娡王太后才有权威起来 !还有东方朔,怎么改名叫东方慧了???啊啊啊

    宁静说话怎么那么死硬啊~~毫无感情~~ 张汤变成张固了?

    第六集还出来个点穴,这是什么片?张骞成张远了
  3. 几年前看的时候,最喜欢霍去病。时隔多年之后,岁月增长了一大截,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没想到,还是最喜欢霍去病。

    无功不受禄,因为救驾而得来的荣誉宁愿不要,自请去守长城,在战场上靠自己的本事拼来的荣誉再肯接受。这仿佛已经成了历史剧中将军们的标配剧情了。同样标配的还有一句:请让我做先锋,第一个上阵杀敌。

    可是,为什么仍然觉得那么热血沸腾呢!

    哪怕是个想像出来的人物都让人忍不住地崇拜,更何况这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想当初为了霍去病,还特地去图书馆找相关的书,可惜没找到霍去病传记,只找到汉武帝传,退而求其次仍看得津津有味。现在已经不记得书的的内容了,只知道电视没有夸张,历史上的霍去病真的就是这样勇猛彪悍,功绩卓著。甚至可以说电视里还降低了他的形象,因为剧中他常常表现得急功好利而有勇无谋,比如浑邪王归降,王妃马兰只身一人到汉军中表达归降之心,霍去病派了季安世去见浑邪王而把王妃留下,还是卫青说了句“你错了”然后亲自把王妃送回到浑邪王身边,才安然过渡了归降的过程。但我相信史上的霍去病肯定不会是那个还需要卫青来救场的霍去病。

    同样让我感动的还有霍去病对秋婵的感情。秋婵漂亮,武艺高强,性格刚列谁都不怕,之前看的时候还特别喜欢她。现在再看,反而有点不喜欢了,一是因为她在李勇(在第一部中叫李陵,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和霍去病之间摇摆不定的,这头都已经答应霍去病只要把大雁射下来就答应他,那头发现大雁上的信是李陵(我还是更喜欢李陵这个名字)的名字就立马转变了态度说“我是你姐姐我只能是你姐姐”,真替霍去病心疼。幸好李陵跟胭脂公主有了孩子,不然是不是李陵在浑邪王归降后回到汉朝秋婵立马抛下霍去病这个备胎。其实看过第一部之后,对李陵和秋婵之间的感情也很感动,可是秋婵要么苦等李陵,要么彻底放下李陵跟霍去病好好在一起,在两人之间墙头草算是个什么事。更过分的是成亲的时候抱着李陵的儿子去了,新婚之夜还抱着儿子跑走了还得霍去病回头去找去哄,真有点恃宠而骄的感觉了。
  4. 如果说第一部的卫青正是意气风发时一心向上时,展现了他青春洋溢、血气方刚的气息,那第二部的卫青则是历经了君臣猜忌和政敌陷害的磨砺,向观众们展现了人如何在生与死的压力面前坚守自我与真理。他像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初看时不以为然,唯有经历世事后方才能领悟这平静中的可贵。

    比起第一部,第二部更加放大了刘彻性格中固执己见、不计后果的部分:他一意孤行,要为汗血马下葬,滥用职权;他私服出关,不计得知真相的大臣和诸王们会对朝政造成的动荡局面;他执意要打不必打的仗,劳民伤财;他许诺汲黯三天破案便位及三宫,不破案却是人头落地的下场。这部剧中的刘彻有大志,编剧更着重刻画了他作为封建社会皇权的代表。只要君主的权利没有被压缩,君王们代天执政,是龙的儿子,不是人类,是高于人的神明。作为君王,刘彻心中人命视作草芥。他性格极其感性,并时常通过感性做出决策,常常被感情蒙蔽双眼,即使那决策并不是对国家最有利的。普通人犯错的后果较小,而君王任性而为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臣子常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故而,当刘彻宣布将汗血宝马以宰相之礼下葬之时,汲黯差点被刘彻活埋。当他求饶之时,刘彻令人停住了手,表示朕只不过想与你开个玩笑。可谁敢说那一刻刘彻没有起了杀心呢?

    正因如此,第二部中没有参加爱马下葬之礼的卫青麻烦不小。他的麻烦主要来源于功高权重后,君王阴晴不定的猜忌与两人意见相左时的矛盾。田昐利欲熏心,结局时甚至拥立诸王造反。他面上奉承刘彻,实际排挤一切与他意见相左的政敌。刘彻纳谏,欲知众臣对汗血马逾制下葬一事的看法。田昐夜访大将军,劝其识相,待国舅走后,卫青令人开窗,只觉“好憋闷啊”。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臣子,在这个看似轻松实际主题严肃的权利故事中,展现了不同类型的人在权利与良心的考量中面临的不同选择。

    卫青因为军权和外戚身份没在本剧中少受排挤。田昐为了己权、通过王娡给刘彻吹风。为了了解敌情学习匈奴语言、为了和平解决匈奴问题提出策反浑邪王,却被刘彻误以为外通匈奴。卫青关系刘彻安危,从卫子夫处得知刘彻不在宫内,派霍去病外出救驾,刘彻又怀疑他意图谋反。卫青为臣直,不屑于阿谀奉承之辈为伍。刘彻感性、孩子气,希望别人都围着他转,见卫青与他意见相左,又常常与他政见相左,受了挑拨自然疑心都长在了卫青身上,大将军自然也受了不少委屈,这就显得卫青的恪守自我难能可贵。即使面临皇权的压力,卫青也没有选择愚忠,而是从国家大局的方面考虑,忠于可贵的自我。汗血马归天,卫青固然伤心,也不认同刘彻的逾制之举,故而不参与葬礼,也没有如同其他大臣那样顺应刘彻的意思上谏。刘彻为了得到汗血宝马,点将意图他出征。卫青顺应主父偃的意思,以病避开,甚至把热血上头的霍去病也强行塞在了家里,不认同这样的劳民伤财之举。人在这样一个危险、甚至常常被误解的位置,很多人都选择了妥协。这部剧中的卫青是真正的君子,不愚忠,所作为国为民,不党不群,不会为了权利丧失自我的底线。

    虽然卫青刚直,却并不死板。看上去沉默寡言、面无表情的大将军,实际上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刘彻纳谏征求汗血马下葬的意见,卫子夫迫于压力央求卫青上奏。卫青选择引用论语中的故事,巧妙地提点刘彻逾制之不妥,一来二去,刘彻也不会觉得失了面子。玲珑作为受罪被削的宗室女,被派到卫青府上监视,卫青早就看破了她的身份,商议要事时言“隔墙有耳”,选择避开她。他也明白事物的两面性。玲珑虽是内间,他也可以利用玲珑的这一身份向刘彻透露他想让刘彻了解的信息。卫青与霍去病比武,霍去病倒下不能出征大宛,玲珑告知刘彻,这样皇帝便不会疑心霍去病装病逃避。后来卫青受冤下狱,为了不连累玲珑,他一改先前对玲珑的态度,怒斥她的不忠,可当玲珑走后听到那幽幽埙声时,便明了卫青的一片心意。最能体现卫青智慧的还得是刘彻出关以后,卫子夫和秋蝉不肯说出真相,卫青假说梦见圣危,使得卫子夫无意中透露了真相,不可谓不巧妙。纵观这几例,卫青聪明机智,擅长通过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方式自然,并不直接。以卫青的如此聪明,想要附和刘彻又是何等难事?不觉感慨卫青心思灵活,却又正得像一座山。人的价值从来都不仅仅由一个人的才智而决定,更由他们作为的出发点而论。观众们受到刻板印象影响,常常以为忠臣都是些宁可一头撞死柱上也不回头的直人,认为他们死板而无趣,必定走上这样的命运。这些观点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皇帝的猜忌向来因为政治权利上的矛盾,而不单单因为大臣的性格是否与他经常冲突、做事是否具有灵活性。最大的自保是附应皇帝的政治目的,盖因皇权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绝对的生杀大权。

    卫青与刘彻政治观点的矛盾使得刘彻采纳了田昐的想法,认为卫青于他图谋不轨,后半部分下了冤狱的卫青是皇权与大臣权力的矛盾性中必然的结果。其中卫青在命运面前的平静也让人难忘。他早就意识到这一天了吗?纵观全局,卫青极少透露个人感想,言谈所指全与国家政事有关。他站得高、看得远,心思宽,虽不是宰相,但“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用来形容他是极好的。李敢认为卫青出席李广的葬礼是惺惺作态,当众打了大将军一耳光。霍去病看着光火,“李敢他当众打你,你的脸都丢尽了!连皇上都没打过你!”卫青并不计较,他尊敬李敢和李广的为国的功勋,体谅李敢的感受和军队之中派系的矛盾,个人的颜面和遭受的羞辱在此间不值一提,更何况还在战时,霍去病还要偷袭伊稚邪的,他是远将自己放在军队和战事之下的。刘彻偏爱霍去病,几次三番当着卫青的面要让霍去病做大将军,卫青依然安之若素,他认为霍去病是年轻的良才,有何不可。人只有为公,才能如此胸襟博大,即使所提建议与皇权相左也无所畏惧。有些人的一生为了自保而活,而有些人的生命就是为了更多的人而奉献着的。

    写到现在,左看右看,觉得卫青这个角色实在太过完美:他刚正不阿、不在皇权面前折腰、光明磊落又机敏聪明,平阳公主为国捐躯后,他也不会再娶—这世上再也没有公主这样的人了。我常常不喜欢太过完美的角色,觉得他们过于虚假,创作者对他们的构造浮于表面,可我从来不这么认为《汉武大帝II》中的卫青。首先,这个角色展现了创作者对君臣关系的一部分理解:皇帝对大臣的猜忌主要源自于权利与政治上的矛盾,而第二部的故事看似戏说了年轻的帝王与汉朝历史,实际严肃地讲述了封建社会中的权力关系与这些关系间的博弈斗争,君臣之间没有永远的合作关系,就像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其次,卫青的“完美”并没有让他一帆风顺,反而因为他的“完美”让他在剧情中经历了数次斗争考验,人要真正一心为公,并不能为所有人理解、甚至还要被忌惮。最后,卫青并没有那么完美,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私心。与匈奴决战之时,作为一名“长城老兵”,他宁可像最普通的士兵一样上前杀敌,而不是坐镇后方监管粮草。霍去病杀死李敢,他也与刘彻一样,私心希望霍去病能活下来。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在生活和政治的斗争中修炼—主父偃言“卫青更圆滑了”,变得更加灵活,却始终不忘初心、为大局着想,这难道不值得令人敬佩吗?

    观互联网多年,不少网友认为该版卫青颜值欠奉、角色不符合历史,可这角色的魅力不在外、而在内。而文艺作品本就应该用于反应现实,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是如此。故此,以此闲言碎语记多年来我心中的真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