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基本还算满意,戏说能拍成这样,很不错了。
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刘彻如何登上皇位并从其皇祖母那里夺得实权的故事。
东方朔,历史上确有此人,本文只说剧中的他,早期可谓怀才不遇,载着竹简到了长安无人举荐,最后心灰意冷地回到厌次摆了个卦摊,不知该说是刘彻幸运还是他幸运,刘彻刚好去了厌次,并因算卦结识,不敢说东方朔很神,只能说他瞻前顾后、料事如神,其实如他所说,测字算卦就是一种根据前事联系现在最后推算出来,只是知道了后面会发生何事相应地提出解决办法才是最重要的,东方朔就像是在自己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成竹在胸,片尾曲“一只闲云中的野鹤”大概说的就是他,处变不惊,最后功成身退。他与念奴娇的感情也是一大亮点啊,前期表现得波澜不惊,也只是不想辜负了念奴娇啊,他跟念奴娇吐露心迹那段台词还不错,像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我躲不掉你了,那我就热情地拥抱你,两人可谓是相知相依。
念奴娇,刘彻最初心动的女子,敢爱敢恨,身负家仇,委身教乐坊亲近仇家,寻找机会报仇,她是最懂东方朔的人,她是最先道破东方朔心事的人,没有她,东方朔好多事情都可能办不成。大气、有胆识、机智过人并且爱自由,注定是不会爱上刘彻愿意跟随东方朔退隐江湖的。
刘彻,前期可以说有点傻白甜,也难怪,毕竟是早年就被立为太子,没有太子之争,比较单纯。用人方面还算佩服他:英雄不问出身,唯才是用。也算是个有抱负的君主,只是,他能夺得实权,很大程度上他肯请教高人,愿意听他人指点。
平阳公主,在我看来是剧里最让人心疼的一个人物。我挺喜欢她的,她在先皇发丧的大殿上为他弟弟说的话铿锵有力,汉朝前期的女子都很强悍啊。她早年丧夫,自己的弟弟好不容易做上皇帝了,却要被逼着去和亲,为帮皇帝保卫长安,她丧子,这样一个女子,我见犹怜啊。还好老天待她不薄,遇到了自己想要嫁的人,死前能见到心爱之人并死在他怀里。
太皇太后,经营三朝,七老八十了,依旧不甘寂寞。说得好听是要照顾自己窦家人,无非是想把权利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何要立梁王为皇帝?自己的儿子比较好控制。可惜啊,可惜对东方朔太过相信亦或对自己太过自信才会疏忽大意,说实话,当她瞎了被大家骗的时候,挺心疼她的,何苦呢?最后弄得如此凄凉。
刘彻从太皇太后那里夺得实权,这部剧基本也就结束了,但是,夺得实权就要加强皇权,诸侯分封,皇权名存实亡,于是推恩令来了,淮南王造反了。
刘陵,淮南郡主,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刘陵比其父还要渴望权力,然而她还是太过自信了,各个诸侯都不甘寂寞,怎么可能请得动他们帮忙攻长安,她注定会失败。美如蛇蝎啊,说的就是她吧,早为自己的野心谋划,坑死了皇帝两个结拜兄弟。其实也不能说是她害死了张固和郭德仁,张固嫉贤妒能,他这种性格迟早会出事,郭德仁也是他自己的性格使然,如陈皇后卫子夫同样的衣服事件,念奴娇跑调拿卫子夫顶包事件,如果换成别人,早就死了,郭德仁可以说是始终都没有认清他和刘彻终究只是君臣关系。
这部剧人物个性都很鲜明,各有特色。妆发简单大方,符合时代背景。最喜欢的就是剧中的服装了,系带收腰。
剧情也是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让人欲罢不能。戏说能拍成这样,可以说很用心了。
当然,这部剧也有槽点。台词没怎么用功啊,一听到“妈妈”“男朋友”“女朋友”这些词,我就出戏啊。时间线也有点混乱,厌次东方朔给看病取名的不是后面的霍去病?那前面看病那段意义不大啊。剧中前头有人说陛下就位一年多了到后面念奴娇却和东方朔说“今天是咱俩认识一周年”,也许霍去病那个问题,故意巧妙地弄错,既然一开始就“胡说八道”,不足为信,那么这部剧的很多东西也就不必太当真了。
卫子夫给我的感觉像是雏菊,看似不出彩,却让人感到温馨和愉悦。我认为她是三人中其实最有实力的,越是看似不出色实则不平凡的女人,越有无限的魅力。她给人一种平平淡淡,有如微风吹过般的感受,感到舒畅却不强烈,让人舍不得离开。子夫的温和与善良,以及对于九哥的尽心尽力,都是让刘彻在心里不自觉替她留下空间而不自知的原因。有人说,九哥对子夫是依赖不是爱,我却认为刘彻对她是无法自拔的爱。一个人连爱上对方都不自知的时候,其实是心房最不设防的时候,等到领悟时往往已经难以收回。爱上一个人最常有的反应其实是不敢承认,很多人不愿承认是因为害怕爱情的负担,但是我认为刘彻是害怕对念奴娇的梦会破碎,所以当他发现新娘是子夫时,他无法接受事实—这个梦只是个梦的事实。可是当他看到阿娇的疯傻,再听到子夫的一番话,他突然领悟到幸福就在眼前,两情相悦的幸福不该白白让自己给毁掉,毕竟他还是得到了他可以选择的幸福,一个太皇太后不愿他拥有的幸福,那么还有什么好逃避的,他还是做了他想要的决定。姑且不谈历史上的卫子夫,从大汉中看到的子夫,她的温柔贤淑让刘彻的心找到了一个家,不愿意离开,相信没有她的日子,刘彻就会突然领悟到子夫在他心里的地位,而子夫带给他的舒适感也奠定了她日后拥有后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