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蓝色的你(台)
导演: 乔治娅·奥克利
编剧: 乔治娅·奥克利
主演: 罗西·麦克尤恩 凯莉·海斯 露西·哈莉黛 Lydia Page Becky Lindsay Maya Torres Ellen Gowland Amy Booth-Steel 斯泰西·阿巴洛贡 Izzy Neish Kate Soulsby Lainey Shaw Farrah Cave Deka Walmsley Gavin Kitchen Emily Fairweather Aoife Kennan Scott Turnbull Dexter Heads Kylie Ann Ford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22-09-03(威尼斯电影节) 2023-02-10(英国)
片长: 93分钟 IMDb: tt8649344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虽然有点感觉戛然而止,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都在说它没有新意说它过时….至少生活在中国的人不能说它过时吧!即使是英国的八十年代但也是我们的现状啊。而且有很多同性恋性少数电影了是么?就那么一点点数量算什么反复说,异性恋爱情一样的套路说了一万遍也没人要求有新意吧,哦,也对,异性恋哪需要抗争呢,看几遍我们面对的挣扎就觉得厌烦了是吧!觉得我们祥林嫂了是吧?要拍啥才有新意?拍顺直人多么inclusive多么道德高尚接纳我们,甚至还被queer people bully就最好、最新。
我还继续过着每天被人assume是直的,还只能跟着打哈哈的日子,这么做只是单纯不想被别人“另眼相看”,女主装直是因为恐惧,这种恐惧和纠结我从小就需要承受,也曾经告诉自己这就是家常便饭甚至是手到擒来的本领了,看了这部电影我才想,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是处于这样的状况下,我受够了,我不想过需要付出巨大勇气的“自由”生活,我也不想过不被看到、小心翼翼的“普通”生活。为什么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
听着I follow rivers,想着距离在法国夏日黄昏的蓝色烟雾里跳舞,居然已经过去十年了。
聊Blue Jean就绕不过La Vie d'Adèle。同样是职业是老师,同样面对双面人生的困扰,同样跟爱人因为阶级差异分手,同样不敢在家人面前出柜。blue jean剧情设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阿黛尔是十年前,但是sex education里变装的Eric在路边被人打伤抢劫,也是这几年在发生的事。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恫吓、威胁、压力,仍然无处不在着。威尼斯提名blue jean自有其现实意义,几十年前同性恋者的抑郁、失眠、羞耻、栽赃,仍然没有换来现在的平等。
《阿黛尔》是特别浓郁灿烂的蓝色,想到就像能感受到盛夏海边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珍妮》是我更喜欢的阴郁冷淡的蓝色,女主实际上就像站在被偏见围成的圈子里根本动弹不得。前女友说她像路灯下的小鹿一样容易紧张,她在任何人面前都得假装,不能透露自己太多情绪,在任何想要尖叫哭喊的时刻下意识捂住嘴。
影评基本都提到双重生活。我觉得自己从类似的高敏感状态走出来也花了很长时间,今天好像能开一点也能被开一点玩笑,明天对外在的评价少在乎一点,但仍然感觉是戴着面具在生活的。进入社会后没有不戴面具的人,只有一种单纯想法的人也太容易被人欺负了吧,成长不一定是变好,是变得复杂。而且,一个人如果没有点双重生活,那该多无聊,少了多少体会别人的机会。当然,越是不为人知的一面越想被人理解和珍视,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也不太重要了,可能会觉得自己值得被尊敬被崇拜,就是不会被喜欢:P。
《珍妮》的音乐布景完全适合八十年代腐女爱好者(我),视觉摇滚啦,地下酒吧变装秀啦,电视上做作的假人秀。但是又想想queer as folk告诉我们千禧年后一定得洒脱地活,要精彩,要优秀,要为年轻人争取更多自由。Jean最后做到了,我们也可以。
台北国宾影城
一瞬间回到在PCC看电影的时光,但又不同,能在大荧幕看到中文“同性恋”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本身并不怎样新奇,禁锢下激发的种种矛盾使得故事按照忍耐、变态、爆发、新生的方向发展,一如很多同类影片。看似散漫实则克制的极生活化视听语言在英国电影中也不再小众,数年前周末时光已经初见风格,最近的晒后假日更是娴熟运用。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大概就是在这部电影里的视听语言和主题结合得太工整太人造,丧失了这种风格最突出的日常感气质。比起展示政治性的环绕紧绷与直接迫害,我其实更想看电影中极少数片段中表现出来的细节中的涟漪。最爱餐厅剖白那一段,人对爱的向往憧憬与一朝被蛇咬都是相似的,政治性恐同是引发的线索,但并不是最终的落脚处。
女主角确实激发我的欲望,但真正想要的恋人却是(前)女友那样的坚定,经验丰富又实在心软(我怎么贪婪得像个男人。Sio那条线那种模糊的嫉妒与“娴熟”的诬陷只把它当成政治恐同的外显实在有些可惜了,我更想看的是人如何和政治恐同发生作用,毕竟到最后我们都要go get a life.
走出影院走到台北的街上一阵恍惚,实在是不习惯中文环境中出现合法的同性恋(苦笑)
Blue Jean的片名和故事,让人自然联想到Ronald Neame执导于1969上映的The prime of Miss Brodie, 与之不同的是Blue Jean将教师故事进行了同性恋身份的变体,或许情节有些老套,但是在揭露与诉说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将漂白剂涂在修剪的像男孩一样的头发上,然后在《相亲》节目中主持人的性暗示笑话前安静下来,好像对这种随意且粗俗表达形式产生的厌恶感视而不见,反而似乎是在凝视这种情形。显然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谜团,或在世界中难以摆放自己位置女人。并且,在影片中难以忽视的时,她的位置在两种空间之间反复转换——日益封闭的学校和更加开放的同性恋社群。
Jean的身份让她被迫在不同身份之间摇摆,她的痛苦也来自于此——身份认同。老师的身份显然是相对体面、被接纳的,也是Jean一直以来在他者定义下的身份面具。而女同性恋则是Jean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和跨域性别对象的爱欲,而因为其非主流的性别认同,所以会经历迷茫困惑,以及来自外界的歧视和暴力。所以对于Jean来说,如何实现身份认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影片未清楚交代的部分我们可以梳理,她终于选择接受自我,离婚后与Viv交往,尽管她与Viv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她仍然处于Viv的更广泛的同性恋圈子的边缘地带。与此同时,《section28》的颁布是他者力量的再一次强化,这层枷锁重新缠绕面具下追寻身份的Jean。
Jean长期揣揣不安的保护秘密,与其他教职员工保持距离,即使是她的家人也曾一无所知。这层面具的保护色已经牢牢生长在Jean的皮肤上,在社会的歧视、丑化和群体暴力愈演愈烈态势之下,她更无法突破蚕茧们只能将本我牢固的封锁在黑夜的阴影之下。白天,她是婚姻状况黯然的女体育老师,在本我强烈的管控之下,疏离又安全。但是这份安全之下也并不是完全妥协,她的短发是对本我认同的第二层皮肤。她就在这种微弱的对抗和隐忍的持恒之下生活。
此时却遇到了如同Jean本我镜像的Lois,她也像绊脚石一样威胁到了Jean危悬着的平衡的生活。她沉默、弱势、试图反抗却被强力压制,即便如此仍然偷偷进入同性恋俱乐部,探索自我身份。Jean对Lois的情绪是复杂的,一方面,她试图保护这个尚未长成的灵魂,身为老师的职责提醒她告诉Lois什么是所谓“正确的”,身为同性恋者她想Lois免于自己经历过的纠葛和苦痛;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提防、警告、最终放弃被诬陷Lois,如此才能保护自己免于灾祸漩涡。Jean成功稳定了自我生活,但本我的被压制也促使了Viv的离开。这也是Jean破碎的第一条裂痕,于是她试图推翻平衡,找寻深藏的本我。
Jean不是没有打算破釜沉舟,但是Viv回应让她知道这于事无补,现实是沉重的,所以她也只能在沉默中隐忍痛楚。面对Lois,在众多警戒线和压倒性的证词前,翻案微乎其微,她能做的也只有暗自接受她,并把她带入这个社群。
Blue Jean的一个优点是没有一个导向性的结局。伤口没有愈合,坚硬框架的世界里难以和解,有所求的Jean不可能进行某种斗争,但即使是在求和的过程中,仍需要足够勇气,仍需要经历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