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豪情玫瑰 La fille de d'Artagnan(1994)

简介:

    大剑客达太安(菲利浦·诺瓦雷 Philippe Noiret 饰)和女儿爱洛丝(苏菲·玛索 Sophie Marceau 饰)所在的修道院闯入了几名逃跑的奴隶,他们遭到了恶公爵(克劳德·里奇 Claude Rich 饰)的追捕。善良的修道院长收留了这些奴隶们,之后却因为这一善举而丢掉了性命。

演员:



影评:

  1. 看了<初吻>,你可能会爱上苏菲的清澈的青春,看了<心动的感觉>,你可能会爱上苏菲忧伤的美丽,而看了<豪情玫瑰>,你肯定会爱上英姿飒爽的苏菲!

    离奇而浪漫的故事,美丽率性的苏菲,从修道院开始的神奇旅程,颇有几分"仗剑天涯"的豪迈.

    很喜欢片子的节奏,紧凑明快,法国人用独有的浪漫情调描绘了只有法国的银幕上才会出现的宫廷传奇.

    影片结尾处,熹微晨光映衬的屋顶上,长发飘逸的苏菲就是电影名字最好的诠释----<豪情玫瑰>!
  2. 若干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电影,是廖菁配音的版本,那时候还不知道苏菲玛索是谁。等后来再看她其他电影中的妩媚动人,说什么也没办法和这部片子里英姿飒爽的“剑客之女”形象联系到一起。
    看电影的时候对其中一段配乐记忆犹新,与之相对应的情节是剑客们长途奔袭,去营救被掠走的人质。那段配乐的旋律并不激烈,鼓声沉稳却又蕴含着力量,配合着寂静道路上的马蹄声和策马驰骋的画面,产生出一种庄严的美感。
    后来偶然买到了一张二区的D5,可惜没有花絮只有正片。再看之后的体会是这是部典型的法国电影,讲起故事来略显漫不经心,但是人物和细节都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3. 这部片最早是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的,如今重看才觉得剧本台词之有趣以及导演对于历史考据功力之深厚。不同于那些通俗骑士电影,这部影片终于讲明白了阿基坦大区那些城堡领主们是干什么的,以及和红衣主教及国王的关系,没错黑奴交易,咖啡及糖类贸易垄断,外交谈判,赎金经济和俘虏交换。

    关于时代背景,1626年,黎塞留创建了诺曼公司,聚集了大批量的商人负责殖民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同时还支持海盗皮埃尔·德·埃斯南布克创建圣克里斯多夫公司,将王国可以从奴隶和进口贸易中获得的所有利润都交给黎塞留。片子里为了体现是达达尼昂的女儿把时代换成路易十三和十四的交接阶段,所以红衣主教自然从黎塞留变为了马扎然,但是从捞金和圈钱方面,后者绝对不逞多让,密布在阿基坦大区主要河流要道的那些城堡封建领主,变相垄断了奴隶交易和贸易往来的船只过路费,所以即便是红衣主教,也不得不安插密使来监督这些领主是否会私吞自己的利润和货物。然而事实是十三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君主,他反对奴役非洲人,拒绝了殖民者要求制定允许他们使用黑人奴隶的法案,从而导致了国王,主教和作为垄断型人贩子阿基坦大区领主们之间的矛盾,而主教和他们的矛盾大多在于黑奴及物料贸易的利益分成。与十三截然相反,十四在1670 年 8 月 26 日的法令使黑人贸易合法化,使这种贸易变得相当可观,该法令对进口黑人给予溢价。确切来说,在十四的政策下,马扎然和领主们会赚地更爽,但是他们低估了新王的野心,为了发展糖业和奴隶制,十四决定加快步伐,1671年,他废除了奴隶贸易的垄断,使主要港口的船东有可能向非洲派遣船只,从而开启了所谓的三角贸易。这触及了阿基坦大区这些领主们的利益,根据故事剧本,如果他们想要谋害他,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是在登基后几年。

    另外,邪恶公爵和血腥夫人关于屠杀修道院和迫害黑奴的梗似乎是有出处的:

    1214 年,西蒙·德·蒙特福特攻破了卡斯特尔诺的城墙,毫不费力地赶走了卡斯特尔诺的居民。后者被他的名声吓坏了,在他接近时迅速飞上了天空:"他狼狈逃窜,留下空荡荡的房子,毫无防备"。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我们只相信当时某些编年史作者所描述的四分之一,贝尔纳-德-卡兹纳克和他的妻子同样精通辱骂。这就是修道士Pierre de Vaux-Cernay所绘制的尖刻肖像,虽然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他曾称卡斯特尔诺城堡为撒旦方舟(Arca Satanœ)。宣传是每个时代的一部分。但这是事实:"蒙特福特阁下和他的妻子是这个地区最邪恶的领主;他们偷窃和掠夺教堂;他们抢劫朝圣者;他们袭击寡妇和孤儿;他们无缘无故地残害最安宁的人,以至于在萨尔拉特黑修道士管理的修道院里,我们可以看到 150 名男女被锯掉手脚、挖掉眼睛或砍掉其他肢体,这都是暴君蒙特福特和他的妻子下的命令......;因为这个可恶的暴君的妻子失去了所有的同情心,她让人把这些可怜的女人的乳房割下,或把手指从手上取下来,使她们无法谋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想象贝尔纳-德-塞兹纳克和他的妻子因为害怕遭到血腥报复而在夜里逃走的情景。(注:在这里,蒙福尔特阁下指的是艾亚克·蒙福尔特和卡斯特尔诺的领主贝尔纳-德-卡兹纳克,而不是讨伐阿尔比根人的领袖西蒙)

    如果塔维涅愿意的话,这原本可以变成一部名垂影史的邪典片!所以开场修道院的劫掠和后来的清洗活动作为史实被剧本巧妙地编织到了剧情发展中,我们很难知道真实的历史动机但是我们看到了剧情设置中给予人物的合理性,无论是领主,从事奴隶贩卖运输的海盗海盗,还是主教及其人马都心怀鬼胎,所以关于一张秘密纸张的溯源导致了所有人的惊慌失措,修道院作为这些黑暗交易的间接目击者,毫无疑问变成了眼中钉,推理在这里变成了非常有趣的成分,不仅仅是推理,更是人心的折射,作者用语言和文字吊了很多书袋,抖了很多包袱,如果懂得那些奥克语,拉丁语和西语,也许解密的过程会更有趣,导演和编剧在这里塑造了一群看上去愚蠢的要命的高智商罪犯,无论是公爵还是红衣主教还是达达尼昂这一派,好不违和和过度的轻喜剧成分,毕竟大家都是流氓。

    非常喜欢对于四剑客的重构,使得每个人的特色和个性更加鲜明,他们老了,像我们的父辈,但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和逞不完的能,父女线的交织也非常好,对于女儿,男友大于父亲,但是遇到危机,男友的地位完全被让位于了父亲。亲情和友情通过无数次意外联系在一起,一个男性生态圈的构建同时被作为女性角色的女儿和情人打破。塔维涅的女性角色构建总是有趣的,即便是血腥公爵夫人也被给予了合理的人性动机,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一方面是女性之间的宽容和理解,一方面是骑士精神和随立场而改变男性友谊,这些都在同时被刻画了,十四和马扎然的对话不禁让人想起了十三和黎塞留的那种君臣关系,他们互相都会背着对方干各种事情,但最终,在政治的大环境下,他们又是相互之间唯一的依靠,红衣主教的奸猾狡诈作为政客的形象和其对君王忠诚度的形象并不矛盾。正如无恶不作的公爵和其手下骑士间盟友的形象不冲突,导演和编剧展现了更多元且真实的人物群像,一切只关乎动机。导演似乎客串了借钱给达达尼昂的那个杂货店老头,论男性友谊也许他对达达尼昂是真爱了,即便他的戏份永远是被这对父女欺骗,但同时他才是最了解他们的人,所有的台词都被掩盖在滑稽的食谱之中。

    如果想知道那个年代的骑士和贵人们日常都在干什么,影片的群像描绘是无比出色的并同时给予角色个人特色。领主大多数时间和农民强盗是没有区别的,研究剑术和剑道,以及各种邪门的剑术秘籍,还有离谱的炼金术,毒药制造。从编剧到导演应该都是各种历史细节帝,巧妙地蕴涵各种幽默和笑料。

    接下去也许是个题外话,另外一条线马扎然和阿拉贡方面的利益纠葛大概率是外交谈判,赎金经济和俘虏交换。在整个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时期,主教们和阿基坦的领主们都在热衷此事并从中收益,这就是为什么英法百年战争打了百年,在这期间法兰西王国可能就像一个由不同地位的国家组成的奇怪马赛克,百年战争只会因缺乏中央集权或地处偏远而加剧这种情况。而当年法王路易九世,在埃及失败后被阿尤比德苏丹俘虏,出于政治和外交目的,通过缴纳800,000 ⻉赞特金币的赎金被释放,这种历史马扎然肯定不想再经历。但百年战争是法国和英国之间因继承问题而发生的冲突吗?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然而,王国并不是由领土来定义的。他们被设立为公国、县、主教区……由效忠国王的封建制度构成,而国王的领主则确保他们的防御。其次这场战争并不是连续的。交战双方不仅要重建人数,还要重建财政。对带有“烙印”俘虏的赎金促成了这一点。人们可以说这是一种真正的赎金经济。而对比于激烈的北方,阿基坦地区,更大层面是即便不存在英法和宗教问题,领主们依旧会为了战俘和赎金问题而起干戈,想对比封建原因,更像是家族之间的内部矛盾。但是西地中海的赎金经济一直是带动阿基坦地区经济的重要来源。但一系列的军事失败将破坏骑士精神的大厦,并随之破坏支撑社会的封建结构。确切来说,领主时代在结束,继骑士时代的终结后,踩着奴隶制贸易和强商业税收作为基础,黎塞留铸就的集权模式下现代主义的国家诞生,当然,在未来,火枪手的时代的结束则是另一个故事。

  4. 十字军东征时代。修道院院长由于收留了一个从非洲贩卖的土著而被克拉塞克公爵的手下杀死,埃洛维丝誓报此仇,并乔装去巴黎寻找父亲达赫塔尼,路上遇到诗人昆特同行。父亲正直而怀才不遇,因为不愿违心巴结小皇帝。埃洛维丝混进皇宫面见16岁的小皇帝。见到了红衣主教,发现他级是要抓昆特的人,于是逃出皇宫并被父亲救下。父亲去找旧下属们。原来克拉塞克密谋谋反,想在国王加冕时杀了他,并想娶埃洛维丝。埃洛维丝和父亲去救国王,并挫败了谋反。国王宽恕了达赫塔尼,父女俩回家过上平凡的生活。

    阴谋、王位、国王、主教、权力、女人,法国历史上的元素都没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