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说该作品除反映家暴、性侵的主题外也反映了“过度保护”对孩子的伤害,不太认同。听说作者在解释该作品立意时也提及了“过度保护”(未经考证),但是作品内容好像没有意在表现这一点。
(个人认为这个故事是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一条是狼吃羊,还有一条是变态侵犯孩子,两条线因为羊妈妈把人类小男孩领回家这个节点交汇在了一起,进而让受害者们相互治愈,共同抵御侵害)
-1⃣️
首先,这种保护是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下,为避免各种危险的不可控因素,不得已而为之,不应该归咎于羊妈妈“偏执扭曲的母爱”。
短片中羊妈妈反复强调的是:“我不在家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要随便开门。”划重点,前提是“不在家”。短片里好像并没有说明小羊们是一直都这样被关在家里的,羊妈妈在家的时候也许也会打开门带着小羊们在草地上嬉戏。换句话说,小羊们是在羊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受到伤害的,这7只小羊除了1只幸免于难的,可有5只是她从狼肚子里一只一只掏出来的,还有1只已经化成了尸骨。代入羊妈妈的视角体会一下,经历了这样的创伤,或者说是教训,羊妈妈再三告诫小羊们“我不在家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不要随便开门”,这有问题吗?
在人类社会中也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在一个家庭中长子因夏季野游溺水而死,家长就格外限制次子不让他独自去野外游泳。吸取同类牺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是生物的求生本能,人类也不例外。再说现实中发生的很多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除了加害者,缺少警惕性导致“监护缺位”的成年人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2⃣️
其次,这种保护也确实是有效的,本质上是在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互相帮助”,因为“监护缺位”不可避免。
羊妈妈很担心她的小羊们,但是不可能一直都在家里,她要出去给小羊们找好吃的,要去消灭森林里的狼给小羊们创造更安全的环境。有一个细节,门口的插销其中一个是一根扫把,原本可以抵住门,可是人类小男孩把它抽出来大半,才让他的父亲轻易地撞开了门。再加上狼钻不过的小窗,这已经是羊妈妈所能做到的、尽可能安全的环境保护了。
小结一下,“插销很多的门”和“狭窄的窗”由此可见都不算“过度”。为什么会有人说这是“以爱的名义囚禁”,是“家长的控制欲”,还说“认为这没问题的才是最可怕的”,真就无语,羊妈妈和小羊们可能都想要配备百顷绿草场、高密度铁丝网、24小时银行级警报设施的大别野,咋地,你们给造呀?
小羊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过关,锁好门利用好相对安全的环境不必说,发现狼靠近迅速隐蔽也很熟练,而且他们还会怀疑新加入进来的人类小男孩是不是“狼的新把戏”。居然有人把“你是第一个被吃的为什么毛还那么漂亮”理解成受害者对没有受害的幸运儿的“嫉妒”,emmm不否认这种情绪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在这里重点显然不是这个(不然没有被狼吞过的小羊得被排挤成什么样啊,而且其他小羊及时制止说“别说了,妈妈会生气”和很快被否认也像是在澄清这个可能发生的误解),因为《狼和七只小羊》原著是个童话故事。在那个故事里羊妈妈很早就告诉小羊们她不在时不要随便开门,小羊们也遵守了,但是狡猾的狼用面粉漂白了自己的皮毛、吃了会让嗓音变尖细的药,小羊们通过声音、门缝和窗台上露出的白色皮毛误认为是羊妈妈回来了,才开了门的,唯一没有被狼吞下的是藏在钟里面的老幺。这只是一句轻飘飘的质疑吗?这对小羊们来说可是血的教训。
同时,该作品还通过这个童话故事的背景巧妙地反映了三点。其一,孩童没有那么强的判断能力。狼爪子和羊蹄在成年人眼中完全不同,不至于因为是一个颜色的就发生误认,可这样拙劣的伪装孩童未必能识破,他们也可能会把“狼”认作“羊”。其二,人类社会中有很多善于伪装的“狼”。就像人类小男孩的父亲,表面是用妻儿照片作为手机锁屏的温柔好男人、好丈夫和好父亲,嘴上念叨着“我找了你很久”、“不要离开爸爸”,任谁第一眼看到都会以为是个人,却因为儿子微弱的反抗就露出了狼的凶相开始撕咬儿子的衣服。其三,正因如此,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对未成年人的侵害有很多是隐蔽的。最容易留痕的脸、脖颈、手腕完好无损,儿子身上的伤痕都留在洁白柔软的仿羊毛斗篷下,留在不挽高袖子或者脱掉衣服就看不见的大臂上。
这是在批判“过度保护”,还是在呼吁“更完善的保护”?说到这里该有答案了吧?
-3⃣️
最后,私以为与其说该作品是在批判“过度保护”,不如说更多地反映了受害者的生活状态。
羊妈妈代表了受害者家长的两种心态,两者其实也不矛盾。第一种是不愿接受现实。羊妈妈不愿意相信长子已经死了,她看到了其他五只小羊一只比一只严重的惨状,也大概猜到了长子的命运,观众看得到狼胃里的尸骨,她看见但不愿意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一方面她心存侥幸地觉得这句面目全非的骸骨可能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她做不到从狼胃里掏出一副血淋淋的骸骨给在遍体残缺的兄弟姐妹中间哭泣的老幺看。因此羊妈妈才会把人类小男孩带回家,可以推测她是看到了什么,场景的相似让她产生共情,把其他可怜的受害者当作了自己已故的孩子(因此人类小男孩被羊妈妈带回时的不配合,与其说是对“过度保护”的反抗,倒不如说是安全长期受到威胁而对陌生事物感到的不安)。另一种是反抗现实。没有人能保护自己的孩子,那就只能自己保护;没有人能为自己的孩子复仇,那就自己动手。羊妈妈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搭建起了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教会孩子们躲避和抵御危险。这一点所给予的警示在于,对公民人身权益最好的保护,应该来自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尽管羊妈妈在将人类小男孩视为已故长子、带回家关起来的事情上显得病态,但是不妨试试另一种解释:也许那些小羊们多数早已死去了,羊妈妈只是在四处营救跟她的小羊们命运相似的孩子,她带着捕兽夹出门,就是去完成这项弥补创伤的事业了。在这过程中她的手会沾满鲜血,会不会因此变成类似“狼”的存在,不得而知。
小羊们代表了努力回归正常生活的受害者,是人类小男孩的某种映射。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留下的痕迹不可能完全消除,小羊们的外表是残缺、怪异的,这一点他们心里也很清楚(从问小男孩“你的毛为什么还那么漂亮”可以看出),因此羊妈妈把镜子翻过去与其说是让他们逃避现实,不如说只是尽量避免揭开他们的伤疤。小羊们对危险保持警惕,对环境保持机警,都是在经历过灾祸之后的应激反应,也即求生本能。就像现实中遭遇性侵的儿童极可能对某个与侵害人具备近似特征的特定人群产生本能的恐惧心理,在心理干预初期也不会强行要求儿童立即克服这种可能会变成终身阴影的恐惧。重重插销锁住的门和窄小的窗在小羊们眼里,可能并不是束缚,而是安全感。有人把说这是“过度保护”,并且类比了现实中叫孩子“不要打扮不要穿裙子就不会被骚扰”这样比较极端的理念,可是凡事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任何保护措施都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只能降低坏事发生的概率,但在现实中这个概率本来有多高,谁也不知道,现代文明社会,穿梭在不同的场所、遇见不同人的不同瞬间,这个概率是瞬息万变的,场所与人的安全与否都瞬息万变,所以我们反对受害者有罪论,在从受害者身上吸取教训的同时警惕推卸责任的加害者。可把话说回来,小羊们生存的环境不同,那是个森林,临近水源,附近肯定会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更何况已经发生过那样的事情,这时候看似“过度”的保护就十分有必要,这就好比处于地震带上的居民对防地震有更多经验一样。
-【其他碎碎念】
比较动容的细节还有两个。
一是小羊中外貌损毁最严重的一只看到镜子哭起来之后,其他小羊都在安慰,小男孩给她斗篷后手臂上的伤痕显露出来,受害者们立刻对另一个受害者产生了共情。小男孩被狼撕咬,穿斗篷的小羊吼了一声带头冲出来反抗。后来羊妈妈击倒了狼,大家抱在一起,穿斗篷的小羊去抱小男孩的时候摸摸他的脸,然后特意拨开帽兜,以便小男孩看到自己整个微笑的脸颊(啊,好可爱)。
还有一个在作品结尾,送羊妈妈出门时小羊们都穿着颜色鲜亮的小动物斗篷,叽叽喳喳欢声笑语,可以想象他们集体跟母亲说想要小男孩那种斗篷的样子。人类小男孩在窗前远眺了一阵,视线一偏,笑着离开了窗口,显然是被小羊们招呼着一起玩去了,融入他们成为了其中一员。
小受害者没有深陷恐惧和黑暗,温柔地相互安慰和扶持,穿着颜色鲜亮的斗篷努力生活下去。虽然这个故事里他们不能无所顾忌地走在蓝天和阳光下,但相信他们能慢慢成长为能够保护自己也保护其他孩子免受伤害的大羊或者大人。
另外,有个细节没有看懂:在羊的家里,镜子旁边为什么会有女性人类的照片?欢迎讨论。
非常日系风格的定格动画,是一种细节的、气氛的恐怖,几乎所有角色都有暗指和隐喻。
第一层,狼是表面人皮,超出父爱的温存过后就是吞吃小孩的欲望,这点有很多细节暗示了。
第二层,羊妈妈是看似保护实则充满控制欲的存在。不允许出门、“妈妈会生气(羊小孩语)”、“狼在外面徘徊…(实则这时狼已马上要被她杀死)”(这句话依然很暧昧,一半是狼还未被杀死,担忧的母爱,但另外一半是她已准备充足去杀狼,她也有这个能力做到,却恫吓孩子的控制欲,变质的母爱也许正是如此暧昧、复杂),包括开头小男孩被羊妈妈的阴影惊吓到,其实都暗指这位妈妈是控制孩子的枷锁一般的存在。
第三层,其实我唯独有些困惑的就是羊小孩和小男孩的关系。
如果羊小孩是小男孩的心理幻影,那么唯一一个没有完全隐匿的大姐,一个性格鲜明,被伤害最深的羊小孩,她可能就是小男孩的另一重人格,她嫉恨(原谅我这个过重的用词,情感基调我认为是这样的)小男孩的完美无缺,她说“明明大哥是第一个被吞食的,为什么他这么完好无缺。”(比起那句说大哥最受宠爱,我认为恶意最大的,开头氛围最恐怖的,其实是这句),那么给她披上羊毛斗篷其实是小男孩对于自己心理创伤的一个疗愈(他当时扫视了所有有伤口的小羊),至于其他小羊我则认为是过去每一次被侵害的一个具象展现。
但与此同时,羊小孩和小男孩其实有着一些区别,羊小孩展现的是“小孩”的一面,即在“羊的家庭”中拥有身份的表现,而小男孩自始至终都是“披着羊皮的人”,他并不属于这个家。
羊小孩有点像现实中的小孩,天真、无知,容易用这种纯真去排挤和伤害他人(开头一起把小男孩摔在地上),也容易被羊妈妈控制,它们其实更像是小男孩的“现实”,比起小男孩的幻影是“羊”,我更偏向“小男孩”才是心灵的幻影——和狼战斗的是羊小孩,锁起大门的是羊小孩,最后穿着新斗篷衣服的也是羊小孩。
导演也许并不是这么设计的,但这种特质的错位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现实生活中的小孩被驯化,穿上新衣,闭门不出,听妈妈的话。
而心灵世界的小男孩,在角落眺望窗外,是他对于美好世界的渴盼…他仍然穿着羊毛斗篷,他才是纯洁无垢的“羊小孩”。
但细看影片,小男孩更像人,小男孩身上有伤疤,小羊会消失,小羊伤口并非被侵害的样子,羊狼的童话比喻…等等这些细节也都切实存在,我上面的推论这么一看似乎不成立,非也,私以为本片的日本气质并不来源于恐怖,而是这种“暧昧的冷酷”。
导演把对现实世界最深切的渴盼和希望放在看起来受到真实侵害的、受害者身份的小男孩身上,而把对现实的真实描绘和刻画放在看起来虚假的、比喻的羊的家庭中。
这到底是对现实冷酷的责备和嘲讽,是用糖果童话外衣包裹人类欲望的,失望的表达?还是一种把美好赋予真实世界的善意?
总而言之,这个小短片我非常喜欢。
一上就是刚看完一遍的暴言,也许无可推敲,甚至有点荒诞、过度解读,但没关系,影评,评价不一定要客观嘛,影片在我心里的价值如此,我这样解读而已。
非常日系风格的定格动画,是一种细节的、气氛的恐怖,几乎所有角色都有暗指和隐喻。
第一层,狼是表面人皮,超出父爱的温存过后就是吞吃小孩的欲望,这点有很多细节暗示了。
第二层,羊妈妈是看似保护实则充满控制欲的存在。不允许出门、“妈妈会生气(羊小孩语)”、“狼在外面徘徊…(实则这时狼已马上要被她杀死)”(这句话依然很暧昧,一半是狼还未被杀死,担忧的母爱,但另外一半是她已准备充足去杀狼,她也有这个能力做到,却恫吓孩子的控制欲,变质的母爱也许正是如此暧昧、复杂),包括开头小男孩被羊妈妈的阴影惊吓到,其实都暗指这位妈妈是控制孩子的枷锁一般的存在。
第三层,其实我唯独有些困惑的就是羊小孩和小男孩的关系。
如果羊小孩是小男孩的心理幻影,那么唯一一个没有完全隐匿的大姐,一个性格鲜明,被伤害最深的羊小孩,她可能就是小男孩的另一重人格,她嫉恨(原谅我这个过重的用词,情感基调我认为是这样的)小男孩的完美无缺,她说“明明大哥是第一个被吞食的,为什么他这么完好无缺。”(比起那句说大哥最受宠爱,我认为恶意最大的,开头氛围最恐怖的,其实是这句),那么给她披上羊毛斗篷其实是小男孩对于自己心理创伤的一个疗愈(他当时扫视了所有有伤口的小羊),至于其他小羊我则认为是过去每一次被侵害的一个具象展现。
但与此同时,羊小孩和小男孩其实有着一些区别,羊小孩展现的是“小孩”的一面,即在“羊的家庭”中拥有身份的表现,而小男孩自始至终都是“披着羊皮的人”,他并不属于这个家。
羊小孩有点像现实中的小孩,天真、无知,容易用这种纯真去排挤和伤害他人(开头一起把小男孩摔在地上),也容易被羊妈妈控制,它们其实更像是小男孩的“现实”,比起小男孩的幻影是“羊”,我更偏向“小男孩”才是心灵的幻影——和狼战斗的是羊小孩,锁起大门的是羊小孩,最后穿着新斗篷衣服的也是羊小孩。
导演也许并不是这么设计的,但这种特质的错位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现实生活中的小孩被驯化,穿上新衣,闭门不出,听妈妈的话。
而心灵世界的小男孩,在角落眺望窗外,是他对于美好世界的渴盼…他仍然穿着羊毛斗篷,他才是纯洁无垢的“羊小孩”。
但细看影片,小男孩更像人,小男孩身上有伤疤,小羊会消失,小羊伤口并非被侵害的样子,羊狼的童话比喻…等等这些细节也都切实存在,我上面的推论这么一看似乎不成立,非也,私以为本片的日本气质并不来源于恐怖,而是这种“暧昧的冷酷”。
导演把对现实世界最深切的渴盼和希望放在看起来受到真实侵害的、受害者身份的小男孩身上,而把对现实的真实描绘和刻画放在看起来虚假的、比喻的羊的家庭中。
这到底是对现实冷酷的责备和嘲讽,是用糖果童话外衣包裹人类欲望的,失望的表达?还是一种把美好赋予真实世界的善意?
总而言之,这个小短片我非常喜欢。
一上就是刚看完一遍的暴言,也许无可推敲,甚至有点荒诞、过度解读,但没关系,影评,评价不一定要客观嘛,影片在我心里的价值如此,我这样解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