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雪花 눈발(2017)

雪花 눈발(2017)

又名: 雪丝 / 迷途羔羊(台) / A Stray Goat

导演: 赵杰民

编剧: 赵杰民

主演: 朴珍荣 智友 辛安金 郑娜恩 姜明盖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2017-03-01(韩国)

片长: 91分钟 IMDb: tt10468098 豆瓣评分:6.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影片讲述了转学到某村庄学校的民植(GOT7 朴珍荣饰)遇上因父亲被误会为杀人犯被孤立的女同学艺珠(智友饰),两人互相鼓励彼此支撑的故事。

演员:



影评:

  1.   “固城很久没有下过雪了。”

      偏灰黄的色调,以动衬静的氛围,牢固的城墙围绕的封闭小城,一个普通的韩国小城,故事的发生地。导演有意识的营造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有限的区域里营造出一个“熟人社会”。这样一个被建构的东方“熟人社会”,作为一种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又未被现代化进程瓦解的原始社会关系网,放置于现代社会的语境之下便恰好构成了一个“法治”的缺席区。固城便是这样一个“熟人”的围城,“道德审判”压过“法律论罪”,生活按部就班进行。

      而民植一家人,则是这个封闭围城的“闯入者”。其实说是闯入者也不太准确,这里是他父亲的家乡,二十年后归乡,暗含时空的变迁。

      《雪花》的故事,其实正是在闯入者打破表面平衡的情况下展开的。

    一、“教堂重建”与“群体暴力”:道德面具的粉碎机

      《雪花》的故事本身,是一个解剖人性的阴面的故事。由民植一家的闯入所打破的,正是封闭的固城里“面具式”的道貌岸然的道德平衡。艺珠“杀人嫌犯女儿”的身份和偏执的性格,成为了占领道德制高点的“群体暴力”的温床。与之同时,民植父母的“教堂重建”一线也在同步开展。韩国其实是一个基督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这一点从“闺蜜门”事件便可见一斑。数十年后重回固城的民植父母倾力重建教堂,辅一行动,便屡遭冷漠拒绝。信仰于善意崩塌的前因在剧情推进之初就已呈现。

      民植无疑是这两线的中心角色,也是整部电影所传达的人性复杂性的展现。作为外来者,他存留着“善良”的本心,出于本意的对同属于“熟人社会”异类的艺珠给予了关心;但他也呈现出人性软弱无措的一面,对道貌岸然强权的无能为力,对最残酷的人性之恶的本能性逃避。通篇看下来,民植其实是一个有些“无能”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对应的是看电影的大多数:有心却畏惧的,沉默的帮凶。

      虽然站在角色分量的角度讲,应当是一个以男女主的感情为主的单线故事,但其实在导演心里,“教堂重建”与“群体暴力”两线是相互对照的。作为“救赎”的教堂为了重建的顺利以“杀人犯女儿”之名义拒绝了这座城市“善良”的化身,而招揽了“冷漠的大多数”,是对这座城市道德面具的完全粉碎,也是对人性阴面的残酷揭露。

      “罪犯”与“暴力”,“奸商牟利”与“偷放山羊”,“教堂祈祷”与“犯人免进”,“泥脚印”与“圣洁的教堂”,如若中立地看,倒是双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道德面具下无处不在的二律背反时刻都在拷问多数人不自知的“人性的残忍面”。对于大多数的驱从,面对“正义面具”的堂而皇之和自以为是,注定了这座封闭的围城的残忍性,以及大众对各自人性阴面的毫不知情与不知愧疚。人心剥解开成为了黑色碎片,终而无从救赎。

    二、故事推进与镜头语言:“有意的讽喻”与“无限的真诚”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雪花》因低成本所造成的不精致和明晰的导演个人艺术风格两个特征都极为显著。前半段剧情推进较为缓慢而冗长,编导将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全方位的讽喻”之中,延伸出了许多值得留意的支线情节。口蹄疫的肆虐,民植在水源时的旧事,杀人案的真相,导演有意牵引出的许多线头,却在加速化的开放式结局中变得有些没头没尾。同时,由于两线照应并行却没有做到严格工稳的对照,剧情本身碎片化比较严重,缺乏必要的因果连接和起承转合。鉴于“群体暴力”下的“相互扶持”可以算是一个几乎经典化的青春电影模板之一,所以故事线的不连贯并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但是,在剧情节奏的把控和推演的合理性上依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大量没头没尾的线头里,唯一将讽喻之力发挥到极致的是对天气的几个镜头,由冷调刺眼的晴天到雨天到阴云密布再到下雪,结合“固城少雪”的设定,全篇的阴郁气质直到片尾雪花落下时才得到了情感的释放,伴随主人公悲伤情感的倾泻,颇有了些悲天悯人的意味。

      当然,这不是说这不是一个好故事。虽然导演做了不少刻意的“艺术化”尝试,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影片本身“无限的真诚”。我本想用“反套路”来将其与其他青春疼痛电影区别开来,但后来却感觉以“残酷青春”的主题定义这部电影显得有些狭隘。我能感受到的这个“真诚”的本身是,影片的创作者没有将其循规蹈矩的创作成一个必然符合观众预期的可以切割出明显的前奏、高低潮到结局的作品,亦不是有意的用“反套路”将其艺术化,而是以一种“倾诉”或“对话”的方式在推进整部电影,不多的台词和较少的bgm渲染,用大量留白和空镜做串联,给予了观众充分的思考空间。兴许是导演本身在整体把控上还稍显稚嫩,但整部作品下来可以给予人的反思和震撼已经充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导演的讽喻与诉求,通过这种真诚的方式,也能传达到愿意沉下心来对话的观影者的内心深处。

      最后,想说一下演员朴珍荣。从恩东开始注意他,作为我继秀贤和时完后第三个从青年童演开始喜爱的男演员,我一直相信他身上有适合演戏的感性和冷静共存的气质。作为密切关注珍荣演技进展的人,对于他的演绎,我以为基本完成了任务。特别欣慰的是他能够在出道初期未扬名时便挑战这样的角色。这其实是一个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学生形象,有复杂性,表演不当极易造成性格的分裂。对粉丝而言这个角色也不算讨好,话语不多,情绪负面,需要收着情绪来演并且没有大波动性的可以吹演技的桥段。惊喜的是在大多缓慢的节奏下他还是能通过眼神和肢体表演填满大部分的空间,细微的变化也算到位,虽然有些部分的表达还看得出有些犹疑,但能够勇敢的挑战这样身上着有“平凡的复杂性”色彩的角色,可以说是给自己的演艺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完《雪花》后再看这次got7回归的trailer,同样是无台词演技,可以看出在传达情绪变化时更精确了,层次也更丰富了,所以,选择《雪花》这样几乎并无太大水花的独立电影,虽并不一定能一时扬名,但对他演技锻炼的巨大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

      甚至,我还在珍荣的选择中,隐隐感到了一种作为“人”而非“演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想普通观影者对于民植这个角色应当是有些厌恶的,尤其是内心接受了经典模式的大众,面对类似剧情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并不喜欢这样软弱,出尔反尔的角色,但如若带着粉丝立场去看,多多少少会多些理解和同情。我想这一定是这部影片出品的用意之一。正如英文片名《A stray goat》,迷途的羔羊,这一出自“迷途的羔羊”《圣经·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6节: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的身上

    以颇具宗教意味的方式传递了导演现实主义对迷失的人性准则的叩问——民植这个角色,无疑是这个叩问的漩涡。相比起更为片面化的模糊而冷漠的群像,可能民植才是大多数人所处的中间状态;仅仅传达“厌恶”的情绪是不够的,需要的是更深层的反思:未泯灭善意的我们的心魔在哪里,我们缘何至此厌烦?这个角色或许会折损他作为爱豆的人设,但相信带着“粉丝滤镜”,这种社会诉求反而能更好地传递出来。

      影片结尾,很久没有下过雪的固城下雪了。雪落掩盖肮脏,雪化一切事物洗净,艺珠最终也会从固城人的记忆里消失。除了那个曾经的外来者,和“善”的化身处境一样孤立的民植,又有谁会变得不一样呢?或者民植,又真能变得不一样吗?

      终究还是座,多年都不会再下一次雪的围城吧。

  2. 先说结论,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到愿意为了它放弃懒癌写这么长的影评,这部电影带给我很多的意外之外的惊喜,我认为是值得多刷的电影,很多电影看完一遍觉得完全明白本质很简单,并不会想再看,但是雪花是明显看得出导演非常用心的一部作品。此外,电影情节看似很简单:一个面对朋友遭受了罪恶的小男孩懦弱的逃跑了。但他为什么跑?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有多种解释的地方了。不同的人,对这件事可以有各自的解释,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因为没有正答,不过,人性的复杂的不就体现在这里吗。

    再说理由,一,故事讲的干净利落清楚明白,九十分钟的节奏适中,一直可以集中看片;二,给人很大思考空间;三,意向多且贴切,前后呼应很好。四,平淡中却处处是反差和讽刺,仔细品会发现设计很细心周到。

    下面正文,这部电影挺有意思,乍一看简介,很可能以为是少年少女校园爱情电影,然而不是;或者以为是韩影都讲烂了的校园暴力电影,然而也不是;甚至以为是什么悬疑犯罪片,然而它依然不是。如果喜欢刺激激烈剧情片的人,估计不会喜欢。它不是激烈的提出吓人的震撼的观点或者情节,而是缓缓的但是坚决的把悲剧撕给你看,让你在刚刚觉得女主能得到救援的时候发现自己想错了,往大了说,这是一部反英雄的电影,然而又跳出框架并不是完全光明也不是完全黑暗系,虽然男主分明是有善有爱,然而却敌不过现实,虽然女主分明有看到光明,然而最终还是走向了黑暗,最终一切的一切结束在一场难得的雪中,女主去哪里了,男主又会如何,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但这部电影的妙,就妙在看似温暖实际冰冷,看似悲剧实际暗藏希望,看似平淡其实处处深意,看似现实冷酷但实际又能体会到导演所向往美好的意图能给人希望。没有立场,但是又分明催促你去思考立场,没有英雄男主但是他分明又不是大坏人。一切都出乎意料,一切都不是僵化的固定脸谱,而是柔软自然复杂讨厌的,人性。一定要定义的话,我会将这部电影定义为一部讲人性的电影。这一点就取向狙击了,因为比起拯救世界的超人英雄,我偏爱对人性的脆弱的描写。

    当然,限于剪辑和篇幅,也许有些喜欢追求一个“答案”的人会不满意,虽然我觉得答案并不是重要的,讲清楚故事表达好想表达的才重要,不过从电影来看,确实可以在这些地方再补完提升一下。比如有关民植到底在水源犯了什么事?没有明确讲,这一个讲一下可能会把电影更升华完整,比如民植在水源就是被冤枉的群体犯罪的之一,也可以同时将民植的形象变得更丰满更方便观众理解,如果再玩一个反转可能就会更丰富了。比如艺珠的父亲到底是不是杀人犯,虽然这个我觉得可有可无,真相很多时候并不重要,群体性孤立有时不看真相,只是为了孤立而孤立,当然如果加上反而是道貌岸然的人才是杀人犯这类解释,能给人一定程度的反差感和震撼感,但是这样的话九十分钟的片长可能要再加长,否则反而说不清楚了。

    这部电影大量运用了可以自由发散思考联想但是前后呼应很好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意向、场所,这里提一些印象比较深的的,结合个人的理解试着诠释下:

    雪花:
    我最喜欢的意象,中国人的背景让我没有办法完全照韩国语境去理解,但是艺术的美好就在于多样性而没有正答。雪,一般有美好的象征,比如对于韩国人来说初雪的美好。也有不幸的隐义,比如对于中国人的六月飞雪,但我倾向于将之理解为美好的意义,片子也提到了,固城一般不下雪,就算风吹得再大再冷,也不下雪,从这个意义上,雪,也意味着结局,一种宣泄,一种带着重新开始的意味吧。带着这种复杂的种种想法去看的话,这电影的韩文名为雪花,而雪,在这个片子,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开始和一次就是结尾。一开始男主一家人在向固城开去时,是下着雪的,然而经过了一个隧道,来到了快到固城的地方,就没有雪了。快结尾时,男主的内心也像不下雪的固城一样吧,风再大天气再冷却宣泄不出,那么,他最后的场面,就在观众都在猜测他的想法,男女主都会去向何处的时候,戛然而止,天空开始飘下了雪花,男主终于流出了眼泪,同时片子结束,干净利落的打上了“雪花”二字。从这个意义上,这才是真正的开放性结局啊,并不仓促,而是意味深长,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觉得,这场雪,就是民植的宣泄,民植终于把内心的压抑发散出来,难道没有人觉得这漫天雪花其实真正也带有希望的意义吗?结尾这一幕,点了标题,点了内容,点了男主心情,也点了漫天的对未来的尽情想象,这不是悲伤,而是希望。干净利落,前后对应,又回味无穷,可以列为我最喜欢的电影结尾之一了。

    迷途的羊:
    也是我很喜欢的,它既是英文片名,又是电影中牵动起男女主命运的重要角色,同时它的身上担任了多重意向,既能让人联想到饱受欺凌无法反抗的弱势女主,同时,这个迷途的羊就是基督教提出的,而迷途的羊,其实不也代表失去了方向的男主吗,或者也代表了,每一个心中有善却选择了对恶回避无视的那个普通人如固城人甚至你我?女主之所以拼命救羊,既有对弱小的爱护,又何尝不是对跟自己类似的处境的移情的怜爱?最后小羊的消失,既是隐喻女主精神的最后崩溃,小羊的转瞬即逝,也起到了让民植终于认识到他失去了艺珠的重要作用。他疯狂的追羊,也就是他在后悔,想要追回女主。

    牛:
    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男主自己看到,很喜欢,开心的喂牛,是男主的同情心和好奇心的体现;第二次是男女主一起去看,男主示意女主也去喂,两个人很开心,两人也开始进入到感情加深的阶段;最后一次是男女主都不在,他们刚刚救出小羊并给它穿上衣服,虽然遇到了一个要求他们出钱买下小羊的男子,但一切看似都在往好转的方向走去,而镜头却转向另两个人对着牛在谈话,说这个牛为什么越来越弱了呢,这是不是可以看成对男女主接下来悲剧命运的一个预示呢。

    羊(药)+冒烟的烟囱:
    这个是我猜的,前面男主母亲去向那个养羊男人买了一种药汁,那个盒子上似乎有羊的图像,而后来男主在上学前和上学中都遵照母亲嘱咐喝了那个药,而后来他和女主救出了一只小羊后,发现那个大叔就是养羊的,并且羊身上有伤,那么,男主一直在吃的药,可能就是他和女主拼命也想要拯救的羊生产出来的。烟囱一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男主父母去跟他买药,男主看到那个男人的屋子,烟囱上冒出了黑烟。第二次是男女主救出小羊,看到了这个男人养着一堆受伤的羊,男主若有所思,这时第二次出现了那个烟囱以及上面的黑烟。

    教堂:
    贯穿全片的具有讽刺意义的场所,跟密阳不一样,不是直接对宗教进行诘问,而是借所谓“至善”的场景反衬出“至恶”在现实中的如何得不到惩治,弱小如何被欺凌无视,所谓的“善”“恶”对立有时是多么的可笑。男主的父亲是牧师,是帮助救赎迷途心灵抚慰伤痛的角色,然而他初来乍到,就显示了对这种角色的背叛的讽刺意味,一心想着如何抢断其他片区的牧师的“客源”,后来在艺珠被民植渐渐打动开始想要去教堂时,这位牧师却希望民植不要在跟“杀人犯的女儿”来往了。第二次男女主去教堂,女主用起了男主给的唇膏,男主欣慰的笑了下,然而,在这时,他们才发现这是给女主父亲“杀害”的女子做追悼礼拜。第三次教堂,是女主满怀悲伤遍体鳞伤的状态,她带着小羊,踩过泥潭,闯入这个在唱着赞歌的教堂,也许就是现实中这个女孩子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反抗和最后的挣扎了,然而,目睹了悲剧却选择了逃跑和持续回避她的男主却正跟强奸犯一起,坐在教堂里,听着颂歌。

    公交车站:
    第一次两人在公交车站,是民植不知情的带着艺珠去了教堂,偏偏教堂正在为被传是艺珠爸爸杀了的人做礼拜,艺珠在夜晚跑了出去,民植追出去公交车站,在这里也是他第一次表白:我相信不是你爸爸,并且保证他一定会救出小羊,让女主坚强。这大概是全片最温暖的时刻了吧,也是女主第一次听到这么温暖的话,她的心彻底被感动了,话说的不多,车来了,男主孩追出去跟女主告别,这一切都看似往最好的方向在走,虽然周围冷漠残酷,但是少女得到了希望得到的少年的伸出的手。然而讽刺的来了,第二次,依然是公交车站,依然是夜晚,依然是教堂中跑出来,然而这一次,艺珠遭受了非人的罪恶,并且看到了民植的冷漠,教堂里面对施恶者却什么也做不出来,带着羊来到了公交车站,我猜她想起了上次,也是在公交车站,男主是那么温暖,走神中,她发现牵动了命运的小羊不见了,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她走向了茫茫的黑暗。

    城墙:
    民植带艺珠去找小羊,他站在高高的城墙下面,对着站在城墙上害怕的艺珠说,没事,我能接住你。这一幕也很有讽刺意味,实际上,民植并不能做到“接住”她,不是吗。还有后面,之前固城的人说,这个城是被坚固的石头围起来的,多少年都那么牢固。然而男主和女主救出小羊之后,发现了围着城的城墙塌了一块。

    最后是,
    唱歌:
    在课堂中,冷漠的音乐老师让民植,艺珠还有另一个女同学一起唱一首歌,当时艺珠是唱不出来的,这是艺珠对被校园暴力固城人冷暴力的环境的反抗。这也是民植第一次去主动关注女主,而在片尾曲的时候,导演很有心思的让扮演艺珠的智友演员重新唱起了这首歌:“无数日子即使离去,我内心的河流却永不停歇,那日那时虽已不再,风雨磨砺的严霜,我内心的河流却永不停歇,在遥远的蓝色天空,白云飘飘而去,即使每个痕迹都令人心痛。。。我内心的河流却永不停歇”女主的声音虽然不是专业歌手而且略显稚嫩,但是就是她来唱出这首歌能更好的让观众被带入情境,这个也是非常有想法的设计。而且,仔细看看这首歌的内容,可以悲观的理解为女主的告别,但是不是也可以像我一样,理解为女主的离开,新生活的开始呢?

    也许我过分乐观,但,这才是我对电影雪花的整体氛围和结局的理解。并不是生活不苦痛,男主也不能被洗白,女主的伤痛也不可能被轻易擦去,但是,毕竟,“内心的河流永不停歇”。
  3. 全程压抑,内心还是想过很多事情。
    没有太多的英雄主义,男主虽然反抗过,愤慨过,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还是选择了逃开。
    也许你会说,在那个时候,为什么男主不冲上去?甚至远离?而前面所做的一切又算什么?
    同学的欺凌,男主抱着问心无愧,也有着抱打不平的心态,他既同情女主,也觉得他这样做是正确的,所以他表现得义无反顾。
    而后来因为他的迟到,发生了看到了直击他心灵的画面,也许是因为懦弱,更也许是因为愧疚,他逃避了这一切,他无法面对的不仅是女主,还有自己。
    而女主最后故意把鞋子弄脏走进教会,也是极具讽刺,她瞪了这幢建筑物,因为教会并没有实践它的教义,甚至践踏了信任。她瞪了男主,是因为失望,满腔期待被辜负。她瞪了那大叔,是因为她的背景家里的过去,对方的断片,男主的态度,导致她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她知道无论做什么最终也是徒劳,心中怒火无处发泄却又不得不作罢。
    电影最后带出来的思考,还是关于人性,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似曾相识,对弱者的欺凌,旁人的冷漠,信仰的背叛。开放性的结尾也许是导演想让大家试找自己剧中的定位,思考一番。如果是你,你又能做到什么程度?
  4. 电影给我个人压抑感。
    对于民植的逃避,艺珠最后的精神寄托也被自己弄丢了。
    艺珠消失在黑夜之中给我很多感慨。感慨造成这一切的社会的残忍。
    而民植看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痛苦的场景,也很有感触。
    结尾部分埋怨过民植,为什么要逃避呢?不是说相信了吗?一开始预告片中的“我相信”让我觉得是有信仰意味的,其实不然。这是民植给予艺珠的信任和鼓励。
    为什么逃避,我想也是出于一个害怕与自责心里。
    艺珠留给民植的眼神很让人心疼,甚至直戳泪点。
    剧情很现实,没有那种爱情罗曼史的感觉。社会背景的原因,艺珠遭到霸凌。
    其实我想,如果民植在那一刻拿出解救艺珠于水火之中的勇气的话,结局就不会如此。
    当今社会霸凌时间越来越多,从没有出台一条法律是治理霸凌时间的,这也是社会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