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圣天门口(2012)

圣天门口(2012)

导演: 张黎 刘淼淼

编剧: 邹静之 唐尧

主演: 段奕宏 宋佳 黄志忠 袁文康 柯蓝 刘立伟 练练 程枫 张志坚 王庆祥 黄品沅 焦俊艳 公磊 裴兴雷 甘露 徐璐 陈楚翰 马小宁 陶海 王静 陈小妹 涂凌 阚清子 陈良

类型: 剧情 历史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2-10-22

集数: 48 单集片长: 45分钟 IMDb: tt9505938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故事发生在大别山区的天门口镇。镇上有雪杭两大家族,但这两家却有世代冤仇。为给雪家抹黑,杭九枫(段奕宏 饰)私通雪家遭弃的儿媳阿彩(宋佳 饰),本来为寻私仇,但九枫竟被阿彩的刚烈性情所感染,两人迸发出真爱火花。不久,革命的风暴席卷而至,雪家日渐衰败,阿彩与九枫双双参加了红军,但此时的阿彩却拒绝了九枫,因几代的世仇恩怨还一时不能从阿彩脑海中完全抹去。连年的战争让他们历经了无数生死的考验,战火硝烟中,他们时有聚散,但都不提那件心知肚明的往事,只是内心默默守望着。一晃全国解放了,阿彩独自去了省城,九枫留在了镇上,因为这里有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们......

演员:



影评:

  1. “虽不明但觉厉”,网络热词,语出自周星驰电影《食神》,直白的解释来说就是“虽然不明白在说什么,但是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如果看完以上解释,你还是不能体会这句话的精髓,那么这表示你一定还没看过近期正在安徽卫视热播的史诗大戏《圣天门口》。作家阎晶明是这么评价的:“一部大胆借用电影手法并结合话剧艺术的电视剧。场面的仪式感及情节的隐喻,情节的跳跃和任意切换;多个人物的特写和内心独白,关于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及其命运结局,悲喜难言,令人唏嘘。”是的,《圣天门口》正是这样的一部剧,TA深奥、TA文艺、TA高屋建瓴,TA收获着一小撮文艺青年知道分子的热烈赞美以及一大片普通家庭观众的疑惑不解;TA与TA那些的野心勃勃电视剧前辈一样,明明是范冰冰,硬要当林徽因;明明是邻家女,非变成死文青;有着拍给聊天瞌睡打屁的大爷大妈杀时间看的电视剧命,却长了一颗向往着征服戛纳评委的电影心;这,就是电视圈里的“虽不明但觉厉”。

    特征一:旁白文艺腔 导演拿奖不用慌

    香港著名文艺导演王家卫是如何横扫上世纪末香港台湾欧洲各大电影节奖项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大段大段的独白。正如《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寂寞的独白:“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圣天门口》里,故事从小姑娘雪柠对外公的偷窥独白开始:“外公家的客厅里,总有人在高谈阔论,但是这一次,却与以往不相同,傅郎西与冯霁青,是外公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傅郎西告诉我,他是布尔什维克,而冯霁青则当上了国民党的团长……”这段独白,引出傅郎西的那一番演说,更引出天门口镇将要面临的国共之争。遇到认真刻苦的观众,总免不了翻出百科全书查查是不是真有一种鸟没有脚,查查布尔什维克准确的中文释义到底是啥。
    旁白这种神奇的影视技巧,虽然实际上是当导演无法用画面流畅描述故事时,才不得不用其对剧情进行的弥补和补充,但一旦观众被旁白逼着出了戏,犹如雪爪鸿泥刻意营造出苍茫疏离的文艺感,着实腔调十足。如上文,雪柠的旁白,以旁观者视角跳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寥寥几句,打破了电视剧单一时间性的桎梏。搭配那大气磅礴的音乐,革命来临时候的人心惶惶与势不可挡,便精妙地表现出来了。又如第五集中的那段独白,“在那个暴风雨来临的早晨……铁砂炮就支在杭家院门里头……阿彩一直坐在河边,等着杭九枫与马鹞子一块回来,阿彩没有等到他们,却等来一架钢琴。”这段独白便是交代故事的起承转合,干净诗意得多,倍增文学意味。

    特征二:对白无人话 演员才能显文化

    在我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里,什么标准才能判断一个人有木有文化呢?好比方,你路遇一个叫花子施舍一个肉包子,该叫花子砰砰的砸着碗喊:老板你也忒小气了!好歹给两张钞票花花嘛!你肯定立马觉得他不识好歹顿时鄙夷之;但是假如这个叫花子砰砰的砸着碗喊:咄!不食嗟来之食!你肯定立马觉得他高风亮节顿时肃然起敬之。这正是大白话和文言文之间的魅力差异,《圣天门口》也正是靠着这种差异感将自己变成一部有文化有腔调的电视剧。
    剧中,天门口代表着国共两方势力的杭马两家进行巷战,雪大爹出来调停,身后飘过一帮镇上的女人,挥舞着小手帕踩着小碎步高喊口号:“施之以德,内外宾服,化解干戈,以和为贵”一连串文言文看得观众目瞪口呆不明所以,有文化的观众这时便会向没文化的观众解释:这口号源于《淮南子·原道训》,表达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天门口用自己的古老的方式,化解了这一场即将变质为革命的冲突。而傅郎西那段著名的革命演说是这样的:“气象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天空中有二十四种白云,每一种形态都不一样,但每一种都有它”二十四中白云?朴素的情感与复杂的思想?没文化的观众继续目瞪口呆不明所以,有文化的观众再次陷入思考,于是无论什么观众,基于对知识的尊敬,都只能即刻对着电视机肃然起敬。

    特征三:镜头意识流 观剧口碑直喊牛

    影视艺术之所以是人类所有艺术手段的集大成者,突出手段就是采用蒙太奇,用拼贴镜头串联人物、时间和空间,比如镜头一转,婴儿长大成人;比如灯光一暗镜头一转,黄花大闺女变成熟龄小妇人,让观众的想象在镜头以外的地方充分膨胀。《圣天门口》就是使用大量的意识流镜头来描绘回忆与现实交织、幻想与现实交汇,场景跳跃、叙事破碎,务求令观众产生不知道今夕何夕之感。例如段奕宏饰演的九枫对小宋佳饰演的阿彩一见钟情,先是用镜头描述了九枫看到阿彩如何笑容明媚气势逼人;紧接着又拍了一段九枫与阿彩携手拜堂养儿子的画面,知道的看明白了前半段是九枫现实中的观感后半段是九枫不靠谱的YY,为这流畅而跳跃的镜头大喊一声“牛”;不明白的还以为这剧提前剧透大结局了。又如第五集中,董重里看着傅郎西提着双枪走出教堂的情景,他突然觉得他身上的光彩灿烂而不能直视。他觉得傅郎西就是那个冲击上万敌人防线的苏联红军英雄夏伯阳。夏伯阳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场景与傅郎西同马鹞子对阵的场景,二者在他脑子中交替出现,前者是黑白色的,后者是彩色的。看懂的明白了前者是想象,后者是现实,别具动人风采的魔幻现实主义镜头,就在这几个切换之间巧妙地完成了对故事的描述,智力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没看懂的,大概只能敲敲电视机壳子,误以为家里彩电秀逗变黑白了。

    特征四:暗喻象征多 观众解谜忙得欢

    张黎导演的电视剧,无一不是充满了各种象征性的符号,到处是暗喻。《圣天门口》自然也不例外。往大了说,圣天门口本身就是一个隐喻,那是一个时代,是一个微观的中国。“圣”字,意味着洗礼与光明,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那样的时代乱世的背景之下,所必须接受的洗礼。教堂是新兴势力的代表,所以杭九枫与傅郎西常常在这里讨论革命;而镇上的老宅子则是旧社会的缩影。在圣天门口这个小型社会里,还浓缩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符号,杭九枫象征革命与自我成熟,傅郎西象征革命者最具魅力的时刻,阿彩则是追求自由、反抗束缚,董重里是命的追随者,而马鹞子则代表了背叛,雪大爹则代表了对传统的坚守……红布象征革命,热情叛逆,革命者杭九枫与镇上的人们用做旗,也是代表了他们对革命的态度;24朵白云则作为革命的另外一个具象,呈现白色的洁净感,成为对自由的高贵向往;梅子指甲上灵异飞舞的蓝色蝴蝶,代表了梅子的希望,而有希望,人活着就有意义。
    在编剧与导演的手下,为观众留下种种谜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圣天门口》。你看到了什么,赋予了什么解读,那它就是什么样的,正是本剧的精妙所在。

    结语:
    各种“虽然不明白在说什么,但是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电视剧,说白了,就是电视剧导演尝试在电视剧的框架里进行电影镜头的实验。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影视载体,电影和电视最大的区别,是银幕大小不一样。电影有更丰富的选择,以最常见对话场面为例,电影里景深怎么安排,镜头怎么运动,剪辑怎么交代等等都需考虑。电视因为受限于屏幕,正反打,大饼脸接大饼脸的拍摄是最实在最高效的,电影里那些大气的全景镜头,放在电视银幕上八成黑乎乎的看不清楚。
    同时,看电影是具有仪式性的消费行为,大家要离开家,聚集到电影院里去,在一个独立的环境里进行观看,观众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与电影封闭的理想的环境不同,电视并不完全占据了观看者的注意力,看电视是一种家庭里的娱乐活动,打毛衣的打毛衣,搓麻将的搓麻将,如何要求每个观众都能集中注意力去体会导演的每一个良苦用心?
    于是,这类怀抱着电影之梦的电视剧往往会吃力不讨好,落得收视不佳的下场,《圣天门口》、《橘子红了》、《青瓷》高开低走的收视率正是典型的例子。口碑上,混得好的如《大明宫词》,在多年后能获得一批死忠粉丝的拥护;混得不好的如《新红楼梦》,至今人说人骂。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敬佩以及赞扬这些电视剧制作方的雄心壮志,却也不得不为他们必须承担的风险,捏一把冷汗。



    完全版阅读剑指腾讯黄金档:

    本文创意感谢@林弥亚

    题外话扩展:这个词条下的评论都被柯蓝的水军占光了,可惜这剧收视太差,另一女主角小宋佳的角色和演技又太强,柯蓝的钱估计白扔了。
  2. 赌徒常守义

    如果没有董重里和傅朗西来天门口镇闹革命,常守义也就是个守桥的。会在麦香的茶馆,和林大雨他们挖古聊天侃大山,一辈子普普通通。可在他黑白分明的眼神里,始终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亢奋,在他心里,实际上包藏着共工怒触不周山的野心和力量,哪管天柱折,地维绝。
    金寨暴动,渔阳鼙鼓动地来,常守义像猎狗一样的鼻子,闻到了改朝换代的味道。董重里来了,他兴奋的几乎是一边跳着舞,一边把董先生领到了教堂。他夸张的表情和步伐,表达出他内心的狂喜和激动。他发现他的一无所有,竟然是一种空前强大的资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共产党的革命,给他这样的人,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和机会,由他们去建立一个颠覆一切打倒一切的世界,他的命运就此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常守义比谁都能理解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作文章,绘画绣花,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这些都是他的革命对象,雪家才干的事,不是他常守义。他需要暴动,不论是雪家还是杭家,都倒了才好,不但要倒,最好还要踏上他的一只脚。
    常守义以为他是革命的中流砥柱,他比老实的林大雨心狠,他比自私的李裁缝胆大,他比贪财的黄水强迫切,他把自己当做是无产阶级革命真正的的主力军,急先锋。傅朗西,董重里还有他,成立了最初的天门口苏维埃领导小组。当革命形势发展受阻,暴动迟迟不能发动的时候,常守义比董重里和傅朗西还要着急。他是天门口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比外乡人更知道这里几方势力的盘根错节,利害冲突。他不请示不汇报,果断出手。先杀马镇长,栽赃给杭家,造成杭家和共产党联手对抗政府的局面。随后一不做二不休,放黑枪再杀杭老二,把天门口最有实力的杭家,彻底逼上梁山,绑上了革命马车,脱缰而去。他捅破了天门口的最后一层窗户纸,让各方面剑拔弩张的表面平衡被打破,谁都没有时间再做更周全的准备,天门口的革命形势,竟然一切都按照他的预计,火山提前爆发了。
    可在攻打县城的时候,常守义才发现,在傅朗西眼里,他根本不是主力。他脑子一热,无组织无纪律的冲了出去,险些坏了傅朗西的大事。如果不是马鹞子临阵倒戈,整个独立大队,天门口的暴动,后果难以预料。可这些常守义其实并不在乎,他是真正的流氓无产者,他赌得起,后果跟他没有关系。看上去是他参加了革命,只有他自己知道,实际是他绑架了革命队伍,从此休戚相关。
    在常守义的字典里,只有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他连最起码的好汉做事好汉当这个游戏规则都不遵守,他做事,后果爱谁当谁当,别妨碍他成为既得利益者就行。当阿彩的丈夫王巡视员要带队伍离开天门口去和主力红军会和,常守义竟然在背后开了枪。事后,他赌的是法不责众,他和杭老大,麦香,黄水强一起出来认罪,最终是杭老大替他含冤而死。
    革命成功,常守义不是衣锦还乡,他作为杀人凶手,被新政府关进监狱。常守义的最后一个镜头,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天门口的教堂,照在他后背,他被捆得严严实实,头杵在地上,看不见他的脸,只能看见他一身破旧的衣服,一头脏乱的头发。这是他当年参加暴动的地方,这里是他新人生的起点,转了一圈,他又回来了,这里又成了他的终点。这一切,像梦,更像个笑话。他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的区别,不过在于他撸起袖子,真刀实枪的和这个世界干了一场,但是结果并无不同。在常守义身上体现的,是中国绝大多数底层民众的特点,毫无敬畏心的赌徒心态,仇恨所有赢家,迫切想要翻本,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完蛋,不再有赢家。
  3. 董重里来天门口的时候,一把雨伞,一身长衫,形象完全是那副名画《毛主席去安源》复刻。他来天门口说书,说的是盘古开天地,他那份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劲头做派,那份泰然自若老练成熟的稳重,一下子就征服了整个小镇(尤其是征服了杨桃)。他把共产党员的形象,竖立的格外高大,又充满了魅力。这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把星星之火带到天门口,是他点燃了林大雨、常守义,麦香这些人心里的火,终于把天门口的旧世界炸的粉碎。
    凭董重里的资历和功劳,他去世的时候,恐怕悼词里是要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样的字眼的。可实际上,董重里在天门口暴动开始以后,他敲的是退堂鼓。
    董重里开篇的沉稳,恰恰和后期他的惶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暴动成功了,他是独立大队的主要领导,可是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束手束脚。他和傅朗西这样的行动派,在革命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渐行渐远。傅朗西说过,“对革命来说,朴素的情感,比复杂的思想更可靠。”而他董重里,恰恰就是“复杂的思想”在革命队伍中的代表人物。因此随着革命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傅朗西和他的革命运动,借重而且依靠的的是杭九枫,杭老大,常守义,林大雨这些人的力量。董重里不能理解为达到革命目的而实施的暴力手段,不但渐渐失去了对革命队伍的掌控,他本人留在革命队伍里作用也越来越可有可无。这正是很多早期的布尔什维克理论家在中国革命中的真实际遇。有一个词,大浪淘沙,指的就是董重里这样的沙,渐渐被革命的大浪甩出去。
    董重里最大的痛苦和彷徨就在于,他既不能理解同志们的暴力行径,也害怕自己不被同志们所理解。他并没有背叛革命,他背叛的,是革命暴力。董重里从骨子里,对暴力革命,对打杀土豪,分浮财,对于流氓无产者的暴行,是反感和反对的。他和和杭老大,常守义,黄水强这些人,始终是貌合神离。国民党的冯霁青,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才多次的调侃他:要不了三五年,我们就会走到一起。
    董重里是一个诚实的人,他鼓动革命是因为他有革命的理想,但当他发现革命过程中目的与手段是不相一致时,他的诚实本性使他难以接受。因为诚实他给上级写信,请求上级派调查小组到独立大队调查王巡视员的真正死因,直接造成了杭老大的死亡,革命力量的损失;因为组织原则,他坚决执行党中央一切为了中央苏区,给中央红军送银元,强制独立大队离开天门口向主力红军靠拢;因为反对暴力,面对士兵集体开小差他束手无策,银元被抢,还险些被叛徒送了性命……这都体现了他和革命现实的格格不入。甚至最后他被俘,冯霁青已经不把他这样的对手放在眼里,他竟然被无条件的释放了。解放后,傅朗西是身居高位而他董重里,仅仅是县城文化局的局长,这样的靠边站的待遇,实在是太说明问题了。
    有一场戏,丫鬟杨桃伺候雪大爹洗脚。雪大爹一边享受,一边对杨桃说,我把你送给董重里,你将来也这样给他洗脚。这一幕看似平平无奇,雪大爹被杨桃激起的性冲动显得特别像题外话,和整部戏完全不搭。可实际上,在天门口,最有头脑最有文化的雪大爹,怎么会做无用功?他深知温柔乡是英雄冢的道理,性和暴力都是人本能最基本的表现,都是兽性的发作。性冲动是暴力行径最好的宣泄。他要让想闹暴动的董重里,幸福得不再幻想暴动,也不再幻想革命。他抽象和幻想的,提出彻底解决人类的暴力问题,必须从其根源,即人的本能入手。果然,当杨桃在一片非议声中,来到董重里的身边,在董重里最孤立的时候,照顾他的生活,这极大的加速了董重里觉悟的速度。
    就像毛泽东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我以为《圣天门口》的董重里,不亚于《水浒传》里的宋江,他的退堂鼓,他对于革命暴力的反思和觉醒,才是这部小说,这部电视剧,所要传递的核心理念。董重里的退步,正是文明的进步,是我们希望之所在。
  4. 就像三年前那部出自同样班底的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样,《圣天门口》这部作品再次验证了导演张黎和刘淼淼的功力。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对电视剧拍摄技法的革新,以及他们对电视剧创作的热忱,让《圣天门口》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他们是24朵白云的织造者和吹散者,展现出纯视觉的美,就像是天马行空的画作。
    我没学过摄影,也不懂剪辑,书法更不懂,但是看《圣天门口》就像是在看《滕王阁序》,那完全是草书的写法:意在笔先,字居心后。而《圣天门口》,是意在镜先,戏居心后。不是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普通电视剧制作,几个演员半个身子,在镜头前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这里的镜头,常常是演员大段的台词说完,竟然脸都没有转过身来,甚至是一个侧脸的镜头都没给。所有人物特写,镜头远近,完全是配合剧情需要,由此情此景,导演想要阐述的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决定。或者俯拍,或者仰拍,镜头时虚时幻,大光圈,大景深,草长莺飞,白云苍狗,这样的镜头语言,鲜活无比,完全是电影式的镜头语言,用拍电影的技术手段,去完成电视剧的表达。
    我不懂诗,但是看《圣天门口》就像是有人在我面前作诗。极具诗意,浪漫到了极点。我从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像《圣天门口》拍的这样胆大心细,这样忘乎所以,这样为所欲为。完全是先锋剧场的实验先锋话剧,小剧场舞台直接装进了电视荧幕。在电视剧里大量的穿插意识流,用黑白剪影,用镜头定格,用蒙太奇,用超现实主义……这不是导演在卖弄技巧,而是因为,诗歌,从来都是这样写的。
    比如闪回,为这部电视剧赋予了崭新的视听语言,只是还没有人这样大胆的尝试过,居然可以在电视剧中,梦和现实之间的过渡,到了可以直接交替出现的地步。让观众甚至分不清楚哪些是梦哪些是现实。导演堪称艺高人胆大,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全部写实放在荧幕上,彻底打破观众对时空的概念,这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电视剧形式。
    尤其是在几乎没有背景转换的情况下,观众对于传统叙事电影中的景别概念被消除,这就更极大的迷惑了观众,难以区分哪些是心理活动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真实的正在发生当中,极大的加深了观众的不安,而这种不安,也正与当时剧中人物的感觉相契合。按照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说法:梦是唯一的现实。没有逻辑的梦,常常能反映现实中人的焦虑。比如当杭九枫在武汉第一次看到游行,他被拉进游戏队伍;比如小曹在审讯独立大队四个主要干部时候;比如杭九枫枪杀大哥杭九杨……
    在《圣天门口》这部电视剧中,人意识上的流动,思维在过去、记忆和想象中自由跳跃的方式是史无前例的,剧中的几乎每个人物,每场戏,都在抵触传统平铺直叙式电视剧的叙事手法。
    比如对于意识流的运用,表现出当不同影像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人的行为具有的一切可能性。意识流的核心,在于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意识流中形成思想素材流向的根据。意志对思想的影响越小,自由联想的程度也就越大。当一个人集中精神时,他不受意志控制的意识依然在流动。比如当雪茄逃婚那场戏,雪大爹看着他家的管家,他的思维随时在流动,他眼角余光看到了那顶帽子,立刻联想到管家戴上帽子,马上就想到他来冒充新郎官,继而想到婚礼现场两个人对拜天地,再从对拜天地想到被狗头拆穿,再想到狗头的暴怒,对雪家的报复……这样自由思维连续流动,产生无穷无尽的思维源泉。《圣天门口》正是这样一个结构,往往通过当事人生活中遭遇的一件事一个画面,或者别的,来引出当事人记忆或幻想。这些尚未解决的冲突,使我们能深入地看到当事人内心状态的联想。生活不是一个房间,进去就能看见家具,甚至是最隐秘的角落。生活更像是由不断改变互相影响的迷宫组成,日常生活就是交织着记忆、情感、幻想、过去和现在重叠的迷宫,让人难以取舍和抉择。
    《圣天门口》的剧中人物时常在具体现实和抽象现实之间跳跃。对导演而言,也许他们不想说明任何事物,只想表现他们,留给观众来判断。
    段三国、马鹞子、马镇长,雪大爹,这些人,都是天门口镇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剧中他们经常是行为语言都极为夸张出格,马鹞子变换的嗓音,更是给人极深的印象。再比如常守义,林大雨,也是用夸张和过界的表演手段;再看看杭九枫,阿彩,他们时而过家家打打闹闹小孩闹别扭式的一切幼稚行径……这些,无一例外的都有很重的孩子气,就像一帮小孩儿在一起,今天我逗逗你,明天你找我家长,都像是在开玩笑。与此同时,傅朗西,小曹,董重里,梅子,雪柠,麦香,杭大爹,杭老大,这些人坚定,睿智,有担当,冯霁青,管团长狡猾奸诈……
    有人写实,有人疯魔,有人幼稚,可是他们做的事情,可不是在开玩笑。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暴力的行动。你看看马鹞子杀人的时候手软过吗?天门口血流成河的时候是不可能倒退重来的。想象一下革命这样千百颗人头落地的大事,就是由一些娃娃或者从没认过几个字看过几本书做过这些事的人,来完成;这个世界的秩序,要交给一些心智极不成熟的人来管理;又或者,是由一两个心智特别成熟的人,成功的煽动起许许多多的愚民跟着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你还会觉得《圣天门口》里的人物是荒诞的吗?表演是夸张的吗?难道这个真实的世界不比荧幕里的小镇要荒唐要可怕一万倍吗?大时代下,每个人惶恐不安的内心世界,借天门口镇的人演出来说出来而已,他们当中谁不是抽象的符号?众生相,众生皆苦,众生皆疯。
    曲高和必寡,这样的作品引起争论是必然的,有人会喜欢的要命,也一定会有人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我由衷的希望,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多出这样的作品,多出这样有争议的作品,对于整个电视剧行业的进步,一定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