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凯克·麦罗
编剧: Cristina Clemente 凯克·麦罗 费尔南多·纳瓦罗 阿梅丽·诺冬
主演: 托马斯·科特 雅典娜·史催特 玛尔塔·涅托 多米尼克·皮侬 Felizia Trube Julian Helmes Freyja Simpson Sebastián Ghandchi Nerea Jordana Götz Vogel von Vogelstein Barbara Stollhans George Strassburg Janosh Hetzel Clara Immel Stefanie Früchtenicht Alfredo Sancha Marc Galtié
上映日期: 2020-10-16(锡切斯电影节)
片长: 89分钟 IMDb: tt9421200 豆瓣评分:6.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自己观影中看到的几个细节,供大家讨论。
1.影片起头是从朋友问男主角还带着那枚结婚戒指开始的,因为男主角以为三年了没人会再问他老婆失踪的事了,而这枚戒指是为了给自己立完美的人设,失去妻子但念念不忘,再结合建筑师的身份,给人一种完美人设的感觉;
2.男主角接泰斯特(恶魔)上车这段,以及特意给司机一些厌恶的表情,是导演有意误导观众,让观众误以为男主角是个有爱心,体贴人的,也符合建筑师给人的一种完美感觉。这段实际是虚构,一个恶魔上车时是大雨,而到机场时已放晴,另个就是恶魔说拿行李后把行李放在了后备箱,但到机场后拿行李的实际是男主角;
3.恶魔与男主角的对话,实际就是与观众的对话,明明看上去很无趣的开头,为啥观众要听下去呢,导演用各种刺激的或者暗示的语言在观众的心中种下了恶魔的种子;
4.男主角与他老婆第一次在公墓见面时极有可能强奸了她,一个判断是恶魔在与男主角的对话时提到了男主角强奸了她老婆,另个是他老婆在与恶魔家中对话提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实际就暗示了他老婆是受害人,男主角一直在用各种殷勤掩盖它已犯下的罪恶,同时也是控制他老婆,包括酒吧这些只是男主角的幻想,男主角一直想控制住他老婆让他有完美人设;
5.个人觉得最精彩的是最后那段杀掉恶魔的剧情,因为前面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是为了拍部悬疑片,有点为拍而拍,但杀掉恶魔这段却提升了片子,因为结合第一点来说男主角没想到过了若干年还有人会注意到戒指这个细节,他需要恶魔来说出整个故事看看是否有不完美的地方,这样他才能把故事说完美,另个他就是用恶魔来考验自己,如果有一点点被人看出不对,他是否很稳定地说出故事,恶魔就是这个作用,即让故事完美又让自己经受了考验,当杀掉恶魔后坐回座位时他笑了就说明男主角认为自己完成了完美的计划。
《完美敌人》。6分。
凯克·麦罗导演,托马斯·科特、雅典娜·史崔特主演作品。
故事改编自比利时作家阿梅丽·诺冬的小说《敌人的美容术》 ,看过原著的话看这片毫无压力,但直接看很难,角色的状态完全没交代,如果为了看个片还要翻箱倒柜去找原著查原因,那就不值当了。
换句话说,这片子正常拍可能反而是个神片。
声名显赫粉丝无数的建筑师在演讲完后赶飞机,遭遇大雨,没想到路上有陌生女子敲门搭便车,一路搭讪结果误机了。这个莫名其妙的女子也跟了上了,跟着他进了机场贵宾室,然后坐在他身边开始喋喋不休讲自己的故事。
按正常思维来,这个伟大的建筑师应该早报警了。然而并没有。
所以逻辑上就出现了漏洞,但导演并没有及时做交代,而反而让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加匪夷所思。
事实上,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女子,就是建筑师内心的另一面,是他的心魔。
这就有点玄学了。
片子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节奏风格都可以。虽然略显突兀,女主的形象有点没头没尾,但总体还是能衔接上。有几个细节比较有意思,可以讨论。
这个其实不存在什么双重人格的问题,因为女主就是男主自己,或者说是他想可以隐藏的真实的一部分。除了性别不一样外,其他就是自己不想接受的自己的另一面。你能说你和你10岁不是一个人吗?或者你能说考100分的你和不及格时候的你不是一个人吗?显然不能,所以不存在什么双重人格。只是真实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的区别而已。你可以无限抵达想象中的完美,但是真实的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你就是那个样子。
1: 关于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男主的成长环境。成长于单亲家庭,继父是个肥佬,吃饭很大声,还会揍他。母亲放任不管,还会作为帮凶惩罚他做猫食。把猫食吃了,是一种叛逆的反抗。国外有本书写过大概就说中上层一般喜欢素食,底层喜欢垃圾食品或者高热量的甜食。同时,用餐方式也区分着人的阶层。通常来说,物质比较富裕的人对食物的态度不会那么积极。在机场吃东西的时候,男主拿的都是蔬菜,绿色,并且少量,吃的很慢,很有修养的样子;女主拿的是高热量的薯条,拿了甜品,一大盘,并且吃的很大声。男主打断她,问她一定要吃的那么大声吗?其实这段可以影射,男主对于继父大声吃饭,喜欢肉类,高热量的饮食方式的一种鄙夷,也是对小时候自己的鄙夷。
2:嫉妒。自己并不那么出彩的时候,不想着怎么提升自己,想的是怎么让别人倒霉去死。自己不幸的时候,想的不是怎么改变自己的不幸,而是希望幸福的人都不幸。自己没法发出声音,就想留下“痕迹”,破坏的痕迹。长大以后的表现就是不允许负面的评价,自己必须是发出声音的人——发表演讲,设计机场的时候要署名,本子上有自己的名字等等细节,都是彰显自己的表现。
3:虚荣。表面上的职业是个建筑师,实际就是个商人。但男主不接受自己是个商人,只是出差完成任务这一设定,在演讲的时候说在非洲建医院,巴拉巴拉开始提升境界搞慈善了。
4:婚姻。他和妻子的婚姻极不对等,我同意豆友的推测,男主实际第一次见到妻子的时候强奸了她,然后逃之夭夭,暗自疯狂找她。眼镜这个工具代表的是从弱鸡到强者的进化,摘了眼镜就不认识你了,差不多相当于赵本山小品中的王八脱了马甲就不认识你了?哈哈哈哈。男主进化了,从到巴黎初来乍到,到游刃有余,成功追到妻子。但是婚后可能某个时刻,妻子认出了男主就是两年前的人,但是木已成舟,只能自我欺骗,裂痕已经产生。所以她说自己有巴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她不喜欢巴黎这个地方,实际是不喜欢和男主生活在一起。
看完后,觉得拍摄角度和叙事手法太赞了,演员整体的情绪感染力也很强。 首先从拍摄角度来看,采用了他人来说自己的故事,并加了惊悚的镜头元素。少女在说自己的经历,男主作为听客在听,男主对少女的故事不断提出质疑,实际上少女说的所有故事都是男主亲身经历过的,只不过为了让自己完美的活下去,美化了自己的过往,活在了杜撰的生活中。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很耐人寻味 1.男主在打电话让助理查女主是否参加了活动,助理一直在反问他是否有事,是否需要帮助。由此看出,在之前男主可能也出现过不正常的举止,这种幻觉的出现不是第一次。 2.在飞机上,男主看到到处都是女主的身影,并让女主大声的朝乘务员说话,越大声越好,引起大家的注意。在这一刻,男主可能希望女主说的都是真的,他就是凶手,大家都能听到。在这一刻的时候,应该是男主心中的愧疚感占了上风,想要自我摆脱。
3.男主可能没有和伊萨贝尔结婚,合照在一起一切都只是他的想象。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女主说的那样,伊萨贝尔偶然把男主认成朋友,请他来家里,然后遇害,这也可以解释伊萨贝尔失踪后,他并没有被调查,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实际的联系,产生完美犯罪。
4.事情发生在机场,也和伊萨贝尔抛尸的场合一致
5.影片出现的机场模型,模型里面的小人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形态,表明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有人在谋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