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庭院里的女人(2001)

庭院里的女人(2001)

又名: 庭院中的女人 / Pavilion of Women

导演: 严浩

编剧: 保罗·柯林斯 赛珍珠 罗燕

主演: 威廉·达福 罗燕 石修

类型: 剧情 爱情 战争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美国

上映日期: 2001-05-04(美国)

片长: 116分钟 IMDb: tt0244709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1938年,日军的铁蹄蹂躏中华大地,而江南水乡的吴府却宛如立身桃花之源,过着与世隔绝的安逸生活。

演员:



影评:

  1. 《庭院里的女人》是根据赛珍珠的小说《群芳亭》改编而成,这部小说以前曾经在美国被拍成电影,但影片中中国人的角色都是由外国人来扮演。导演罗燕看到该小说是一个好莱坞导演介绍的,她阅读后就感到爱不释手,萌发了要在中国并使用中国演员拍摄《庭院里的女人》一剧的念头,并为之第一次撰写了英文剧本。
    整部电影中都流露着西方的文化与视角。我们应当反思的是,我们是谁,而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讲——“你以为你是谁”。
    一、西方人的救世主角色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是一个阴郁、神秘、隐含的文化符号,整个中国的男性女性都充满了阴柔而无反抗之力,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整个中国都在那个年代透露着历史的酸臭味,那种腐朽的古木之味正与他们在科技知识的帮助下觉醒的启蒙之力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始终在与东方的比照下确立着自己的身份,以显示出自己强大而高尚的自由与民主。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基督教是伟大的信仰,能够拯救人的灵魂。他们的国家强而有力,能够保护世界的子民。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他们就是凭借着科技的力量自以为是的想要侵占东方的民族,实现自己的霸权。
    安德鲁也许并不是一个有着文化霸权的人,他所宣扬的宗教之自由、博爱、平等、解放等也许正是从纯洁的信仰出发的。然而,每一个到中国来的人都是有他们的使命的。基督教的 传教士和修女们本着为更多人传福音的目的,其实也是被当时西方的上层阶级在统治中被利用的一件工具而已。通过文化的侵蚀,实现他们将中国变成殖民地的目的,或许才更贴近他们的意旨。
    在西方人的笔下,中国的男人是专制而又软弱的。他们在文化传统中作威作福,他们支配着他们的女人,但同时,文化与规矩的枷锁又束缚着他们,使他们像一个畏畏缩缩的孩童一样。他们没有反抗能力,他们身上同样也是那种在妓院,在烟雾缭绕中沉沦的意向。而中国的女人有着一切西方人想象的美好,他们含蓄,婉约,他们隐忍而又端庄,在这端庄的背后,是自己对自我和欲望的隐藏。她们的性欲是被压制的,是臣服于自己的男人的。她们是顺从的,是为男人服务的。她们没有自我意识,她们是需要被拯救的。她们是无法对自己定位的,甚至连她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所以安德鲁作为传教士他完成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拯救了中国年轻的男人吴凤慕,启蒙他去争取自我,勇于反抗。第二、拯救了秋明,从思想意识上解放她,帮助她从这个家族中解脱出来。第三、解放了吴太太。安德鲁对吴太太的解放最彻底。他从身体上解放了她,让她能够真正的享受到性爱的美好,这是吴太太从丈夫那里永远也享受不到的爱与美好。在丈夫那里,她只能服务于他,她必须屈从于这个男人而毫无怨言。她大概从未在平等的爱中享受过性欲于她的高潮和幸福。从另一方面上看,安德鲁的教育和传教式的知识,让这个有着现代意识的女性更加的坚定了对自我的解放。而安德鲁也给了她这个勇气。时代的背景让她能够坚定的去追寻自我,没有和丈夫去避难,而是选择留下,选择了自我。相反的,最后日军轰炸来临时吴少爷的那种软懦与吴太太的坚定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男性在西方人的笔下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们只会选择逃避。因此和安德鲁的牺牲比起来,似乎只有西方的强大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强大。东方只适合做一个女人的角色。
    二、俄狄浦斯情结
    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在欧洲戏剧史中一直都存在着的,这种从内心深层生长出来的反抗是不可能在中国传统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然而吴凤慕和秋明的相爱就是一种变相的俄狄浦斯情结。吴凤慕的挑战父权,坚决不和定亲的女人结婚,而是在安德鲁的指引下走向自己的内心。这是安德鲁对东方男性的拯救,也是西方对东方的拯救。在他们看来,中国男性是没办法自救的,在他们的传统中是没有反抗的。正如吴大少爷在吃过花酒后被老太太用拐杖一顿一下的批判,他跪在祖宗的排位和画像面前,他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胆怯,他反抗不得,他任凭道德和家规鞭笞他的灵魂。而凤慕和秋明不同。凤慕在接受了现代教育后是逐渐有自我意识的,秋明本就无三从四德的教化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更是让她坚定了对爱情、对生命、对自我的追求。而这些都是在西方的宗教影响下实现的。这种反抗归根结底仍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种情结的背后隐藏着对东方文化的讥讽和嘲笑。隐藏着西方人的自信与骄傲。他们把东方的影子压缩的越来越小,中国似乎没有她的力量,中国是需要被西方的文明开化的民族。而日本的火药延及的地方也被安德鲁再一次证明,美国有这个能力可以帮助这群弱者,从而塑造了美国人高大且崇高的形象。西方文化在无形中成为拯救中国枯朽文化的唯一力量。
    事实上,使西方人自恃高大的是他们在科技的带领下实现的现代化和思想文明。他们自诩自己强大,而东方的闭关锁国及落后更是为他们这种对比确立的参照物。战争和革命也让他们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建立起来的这样的价值判断、世界观以及知识谱系让他们在潜意识中拥有强大的力量指引自己去争取世界领导权,而此时的中国变成了他们的“蝴蝶夫人”。
  2. 一群西方演员演绎了一个含蓄的东方爱情故事,江南的雨巷,青瓦白墙,小桥流水,如果不是看演职表,谁能知道好几个演员说的都是英语呢。只要想拍,只要尊重故事,一样能拍好。 john cho是东方相的美籍韩裔,浓眉之下一双微垂的眼睛,眉压眼好像带着点忧郁,身长玉立是翩翩公子,俊秀但不瘦弱,偏他又有着丰润的嘴唇和脉脉的眼神,总让人想着他禁欲表象之下是不是也有着饱含爱欲的一颗心。 《再造淑女》里的他儒雅绅士,《庭院里的女人》,还没有那么收放自如。三十岁演绎十八岁的青年,还是有一点西方演员的直白热烈。凤慕是新青年,敢冒被抓的风险上街贴报,打心底里厌恶腐朽陈旧的大家庭,但是他又没有那么勇敢。直到秋明的出现,和他一样年轻稚嫩的脸庞竟然要嫁给她的爸爸,还得称呼秋明为二妈,封建礼教困住了人,困不住心。 江南总是下雨,淅淅沥沥,他捡了秋明的项链,怔怔的看着秋明的面庞,雨淋了他的发梢,秋明的心和雨伞一起向他倾斜,雨声滴答,呼吸和心跳缠绵,他仰头看着油纸伞,不知道看的是伞,还是庭院窄小的一片天。摇晃的木船里,肩并肩坐着听戏,台上咿咿呀呀的梁祝,他要借着唱词和秋明表白,“我想你,夜对孤灯不成眠”

    秋明说“我听得懂”。你听得懂,我也还是想说,你听得懂唱词,你听得懂我的心吗。

    最后他们相遇在抗日的前线,结局完满,天若有心,不忍看有情人分离。

  3. 一开始看完打的是四星,但写完评论改成了三星不能再多了。个人是冲着凤慕和秋明的片段来看的。看完整部片子后,给我的感觉是总体差强人意,什么都还差一点的感觉,剧情比较单薄,但有几个画面拍得还是不错的,很有氛围感。

    首先就是时长太短了,不到两个钟,人物塑造远远不够,别说凤慕了,男主的人物形象也挺单薄,虽然最后那会儿还想看他开金手指,来个happy ending,编剧可能是想来个be美学,但就那么挂了也太简单了。逛了会豆瓣才知道编剧制片人是女主,难怪有点玛丽苏的感觉,虽然大主题是不错的,女人的觉醒,但有的情节拍的还是太奇怪了。比如女主进去救火,下人居然没有死死拦住,就靠他们俩把孩子救出来了。不过这里应该是呼应了开头男主救了康太太,两个人在逐渐靠近。

    第二个就是凤慕和秋明怎么就喜欢上对方了呢,秋明还好说,毕竟老爷那么难搞,那凤慕呢?是因为怜爱吗?本来很期待他们俩的对手戏的,结果看完发现真的很少,对手戏都是被剪出来的经典片段,戴项链还有看戏。

    结局就更仓促了,直接来个女主在鬼子扫荡后活了下来,接管了孤儿院,和凤慕秋明一起生活。这个大团圆说真的很敷衍,虚假式happy ending。既然结局都这样了,不如直接让男主活下来,凑个齐齐整整。

    最后是我看完全剧的原因,对不起我就是奔着副线CP来的。全剧最爱的这两段对手戏,戴项链和看戏。不得不说我真的很中意他们的眼神戏,凤慕直裸裸,而秋明躲闪,氛围感拉满。

    迷人John Cho(鲜肉版)

    喜欢这个构图

    看戏表白的台词翻译得太精彩了。

    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 先生门前一支梅,树上鸟儿成双对 我想你,夜对孤灯不成眠 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我想你,提起笔来把字忘 我想你,没你今生枉在世

  4. 听了一节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指引课,老师介绍了电影的原型,是根据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赛珍珠的作品《群芳亭》改编的。原著没看完呢,先把电影看了。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传统封建观念简直不要太顽固,在当时那种背景下,女人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无才便是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何谈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人生自由。

    电影以主人公吴太太40岁生日举办家宴为线索,娓娓道来吴太太觉得自己老了,不能再生孩子而主动给老爷娶二房姨太太,希望能通过此方式,摆脱这种不自由的关系和琐事,然后花钱买了一个跟儿子年龄相仿的姑娘秋明嫁给老爷的故事。不曾想老爷并不喜欢姨太太,反而儿子爱上了秋明。同时,因为好友康太太难产,吴太太在去康太太家的路上偶遇教堂洋人医生安德鲁。安德鲁不顾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女人生孩子男人不能看,而是以救命为重,最终挽救了康太太的生命。在成为吴太太儿子老师的过程中,与吴太太互生好感,彼此吸引。

    期间穿插了中日战争的大环境背景,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逃难的过程里,安德鲁为了救孤儿院的孩子和镇上的百姓(包括吴太太),在把日本兵引散的途中牺牲。这一段我看的比较揪心,尤其痛恨当时中日战争的日本兵,太残忍了……所以战争之下的自由更是难得……

    电影整体感觉还是蛮好的,表达的主题思想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自由,具体点说就是女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