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烈火青春(1982)

烈火青春(1982)

又名: Nomad / 反斗帮

导演: 谭家明

编剧: 方令正 邱刚健 陈冠中 谭家明 陈韵文

主演: 汤镇业 夏文汐 张国荣 叶童 翁世杰 余慕莲

类型: 剧情 爱情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82-11-26(中国香港)

片长: 96分钟 IMDb: tt0084248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Pong(汤镇业 饰)在泳池认识了美丽可爱的Kathy(夏文汐 饰),几次见面之后两人迅速坠入了热恋。而Kathy有个在音像店打工的弟弟Louis(张国荣 饰)则邂逅了Tomato(叶童 饰),两人也成了一对情侣。四个青年人经常在一起作乐。不久,Kathy的前男友,日本人信介(翁世杰 饰)回到了香港。信介原来是日本的一个秘密组织“赤军”的成员,现在退出了,恐怕会遭到组织的追杀。Tomato在工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日本的女模特,女模特也迅速结识了Kathy等人。一次,数人相约一起出游,却没想到,这是一场血腥屠杀的开始......

演员:



影评:



  1. 题记:
    梦的结局从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过做梦的日子,即使因此失去,也远比浑浑噩噩一生要好
         ----卡夫卡·陆kavkalu


    远方的船,去了阿拉伯…
    这是一句结语,也是一种寄托,在中国人眼中阿拉伯代表着神奇和世外桃源。可是生活中没有可以躲的地方。这段话写于2003年的春节,一直想写《烈火青春》,却一搁再搁,今次因为张树平的缘故,再次找出这部片子,听着哥哥熟悉的声音和看着他带着伤感的眼色,毫无改变的出现在你的面前,可是,屈指算来,竟已是20载。

    20多年前,一些香港电影人从西方学习归来,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开创了香港电影最为光辉灿烂的一幕,1979至1983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他们中的佼佼者日后成为香港文艺电影的中流砥柱,有的人却改行了,比如《烈火青春》的谭家明已改行在城大教Creative Media,他的《烈火青春》是都市青年精神迷茫的真实写照,也是香港新浪潮中极为重要的一幕,那些身体力行游走在一个渐变时代中的城市青年,以他们的青春和热情为时代留下了印记。

    梦的结局从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过做梦的日子,即使因此失去也远比浑浑噩噩一生要好。
    在《烈火青春》里我们感受着他们的热情洋溢,我们体验着他们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我们也看到了血的颜色和生命的抗争,。

    在他们的摄影风格里,我们明显感受着欧美艺术电影精致和雕凿,色块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成为精神世界在存在里的色调。成为无语的独白。

    在 “贝五”的激情里,年轻的哥哥一样的忧郁,忧郁是艺术家的特质,本质的生命,在路上的所有人都渴望阳光,可是,有的时候,种种原因让生命义无反顾踱入夜色,再不回头!记得去年的“April Fools' Day”晚间从大仙那听到了哥哥的噩耗,那刻我想起的是哥哥在《烈火青春》里的眼神,无助而迷茫。

    而 “贝五”雄壮的音乐下那个扬帆帆船模型所代表的理想色彩和下一个镜头里碧蓝的泳池之水形成了对照,青年只能在泳池里搏击,戏耍,在真实的空间里,理想将被钝化,成为现实世界的被动体。
    而路易家的雅致、豪华和茶餐厅的狭小成为鲜明对照,而当年的迪斯科在影片中出现呈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他们的嬉闹、狂放有着青春的激情也为后来深陷“赤军”形成对比,而车库戏里有着梁龙邦(汤镇业)讲哥哥是姐妹和与哥哥的接吻镜头,在当年是超越尺度和有着极大勇气的。

    在公用电话Tomato(叶童)接两个电话的戏将青年们,在感情中的不确定和迷茫的特质精准地表现,青年,像一片浮萍,在生命的漩涡里打转,他们以自己的本相去面对世界,他们的结果却因为外力而改变。

    我们想要的往往最终不是我们得到的,而我们不需要的却时常打乱青春的生活,这是不成熟的代价,也是每一个青年必由之路。在哥哥和Tomato旅舍长谈的戏里,一本《上帝死了》的小册子就对青年们画龙点睛指正了他们的无依和迷茫。

    当生命赤裸相对,当哥哥和Tomato忘情相拥,慢速的摄影将灼热的深吻无限放大,青春只有狂放、激情的过程,结果是不需要考虑的。

    其后Kathy(夏文汐)、梁龙邦在双层巴士上的激情戏,让观者过目不忘,大胆充满着性的意涵。
    戏中比较突兀的是关于“赤军”的元素,这好象是新锐们的通病,总想在影片中加入时世的内容来加大厚重感。但是影片通过一个人之口讲述了20年后依旧成立的命题:

    中国人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文化,应该感谢日本人替他保存下来…
    这句话是否让你感到刺耳,当我们今天依旧在这样的无奈里,在日本传统文化里大抵来自东土大唐,可是,为什幺,我们的文化(比如敦煌学研究)反过来要向外人学习。这种状态莫非还要等我们将祖宗的脸面丢尽才知道反省吗?

    文化是历史和未来的桥梁,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史,文化是需要尊重和珍惜的。

    影片讲出了导演的观点,但就如阿邦对信介的幼稚之举,导演的年轻使他无法深化主题和历史的负重,只能一笔带过,这影响了影片的深度,降低了导演对文化意义的探索之意义。

    影片在大屿山的戏进入高潮,“赤军”针对信介的“家法”成为了对青年们的集体杀戮,这是导演给我们的警示吗,在青春的浪漫背后隐藏着时代的不稳定性。

    哥哥的歌里,他们有人死去,哥哥的脸庞依旧纯净、忧郁,但是,哥哥已去,在他的歌声里,让我们对天国里哥哥的灵讲一声:

    哥哥,一年了,你过的好吗?!

    影片诞生的年代是20年前。所以导演也想吸引观众,为了吸引主流人群,影片加入了许多搞笑的桥段,如阿邦替弟弟谈判的戏,比如路易士替Tomato交绝交信的戏。这让影片的内涵收到了一定的削减,毕竟,电影是娱乐产品,向观众靠拢是和市场规律象吻合的。至少,影片对视觉语言和色调构成的探索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烈火青春》甚至对他的后者王家卫风格形成起了决定作用。

    20年前,哥哥的眼神就已经定下了故事的结局,哥哥属于天上,属于一片唯美和纯净的天地,他去了,他展开翅翼拥抱着大地,在这个充满离愁的季节,我突然悟出了哥哥一瞬间迎来的永远诗意。
    死亡,对于生命而言,只是一次长睡。

    或许,它比生更加快乐。

    2004年3月29日 星期一 于17时31分

    Osama kavkalu于寒鸦精舍 阴郁的黄昏


    谨以此文献祭给哥哥,以及所有忧伤和快乐的灵魂,生命不应该浑浑噩噩,生命应该在自己的意念中选择活着或了结的方式,当我在前几天听到那位赴藏朋友的噩耗,我知道,生命的意义应该属于理想,无论你选择了怎样的方式继续或者结束,上帝与你同在。
  2. 早在一百年前,尼采預言了活在城市中的新游牧人思想。這些所謂新游牧人對社會規範置若妄聞,想要在被編碼的社會地位中逃脫。他們質疑被過時道德信條虛無化了的社會觀念,他們反對壓抑慾望,甚至認為要透過解放慾望來讓一切價值重估。

    受著這樣的思潮影響,譚家明敏感地相中了八十年代年青人體內的新游牧人因子,並藉著對道德觀念中、諸種慾望之中,至為敏感的性慾的描寫,創作了一部具十足衝擊力,蘊含哲學、文化與藝術內涵的烈火電影。

    縱然當時製作這部電影的公司主張集體創作,起用了包括譚家明在內共六位編劇,無可置疑地壓抑了譚導的創作空間,甚至影片到了攝製後期因超出預算而把譚導換走,但電影好些處理手法所交出的震撼力仍然讓筆者目瞪口呆。

    電影開場的一段就已闡明了破除規範的概念,大班年輕女孩在泳池內喧鬧追逐,任憑湯鎮業把規矩記得如何熟稔,喊得如何振振有詞,他還是被一下子推到落水,甚至連熱褲一般的最後防線也被剝離。

    然而,這個剝離可不單純是一個玩笑。湯鎮業作為救生員,造為其制服一部份的剝離,象徵著的是一個社會地位的剝離。明顯地,他自此以後就染上了新游牧人的習性;我們看著他不斷轉工,從救生員到的士佬到日本料理店員,他放下了造為傳播觀念疾呼規矩的大聲公,從游走於城市的的士中跳出,二話不說便滿足著自己的慾望,當著眾人的臉強吻張國榮的姐姐。

    當然不得不提電車上的經典一幕,湯鎮業與張國榮姐姐都呈現著尼采的酒神精神,掛上「神聖的歡笑」歡樂豪放地愛撫著對方,甚至在作愛過程中走到下層當著司機的臉,連成一體地下車走到大街之上,續幹那未完的事。這幕實在看得我傻了眼,但其中的震撼力不在其傷風敗俗,卻在兩人由始到終,旁若無人的笑意。這使觀者對性慾的固有觀念被完全顛覆,而且力道之強,足以叫人反射性地重估價值。

    相較來說,張國榮與葉童的一段就顯得很沉寂。縱然他們在相遇的第一晚就解放了彼此的慾望,但他們兩人都沒有挑戰規範的力量。他們只希望從規範中逃離,坐上nomad號輪船遠走阿拉伯或日本,靜靜地滿足自身的慾望。所以最後他倆都沒被斬殺,而只有湯鎮業與姐姐的份,想來這也算是一個比較政治正確的結局。

    其實不止這四位年輕人,姐姐那位從日本逃到香港的男友信介也在不情願的狀況下過著游牧生活。為了逃避組織的追殺,信介四處漂泊,但其內心卻不願如此,因為他知道自己根在何處,有強烈家國認同。反觀四位香港年輕人就沒有自己根在何處的「煩惱」,沒有家國認同的慾望,對於游牧他們顯得義無反顧。這個比較就好像下了一個游牧之於缺乏身份認同的註腳,如從此出發延伸,《阿飛正傳》就出來了。

    最後想說的是,這部見證著新浪潮終結的電影確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青春片,其對青春的虛無、躁動和慾念的刻劃寫實得太赤裸,赤裸得實在不適合年輕人觀看。尢其是當道德價值還未在他們身上塑成之時,那如烈火般兇猛的價值重估精神根本無處著力。


    延伸閱讀:

    尼采哲學探析(重要概念:油神精神)


    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與游牧思想


    《反伊底帕斯》序言


    香港早夭的烈火青春
    李照興


    烈火 VS 青春
    葉蔭聰
  3. 《烈火青春》是一部让人看完了背脊发凉的电影。尤其是那个连导演也无法苟同的结尾。

    不同于近几年大陆大热的《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后会无期》等所谓的“青春电影”,《烈火青春》几乎是一上来就向我们掷来了欲望的火把,并且高潮持续燃烧到肉体死亡的前一刻为止。

    关于青春题材的探索和表达太多了,从来没有中断过,因为青春本身就是包防腐剂。要在这一类的电影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敢于另辟蹊径。谭家明导演的选择是:大胆的、浓烈的、漫过阶层的性爱。

    不得不说,导演是营造气氛的高手。影片刚开始的几个镜头,就已经给全片抹上浓浓的性暗示了。穿着暴露的少女挤满泳池,穿着紧身超短裤的汤镇业在台阶上跳上跳下。镜头从下往上,夏文汐的两条细长白腿一览无余。接下来出现的叶童居然全程都没穿过内衣。酒店的那一场情欲戏里,灯光明暗切换自如,镜头张弛有度,化不开的暧昧。而在另外两位年轻人的戏里,导演更加大胆地将做爱地点从人杂地小的房间搬到了公交车上,颇有一种神话寓言里的荒诞和果敢。即使是三十年前的片子,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透过时间的樊篱扎到神经的某个位置。

    性爱是推动全片的助燃剂,也是人物关系之间的黏合剂。影片中的人物阶层分明:张国荣和夏文汐饰演的是有海外视野、颇具审美品位的富二代,而叶童和汤镇业演的则是居无定所连自我空间都很匮乏的社会低层。然而正是青春的荷尔蒙把他们无嫌隙地搅到了一起。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性爱。从人物性格的设定上来看,张国荣是一位缺乏母爱的公子哥,他小鸟依人地卧在叶童的身上嬉笑,他小心翼翼地伏在她的肚子上(暗示叶已经怀孕)倾听。甚至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他和颇具母爱气息的叶童做爱,是在通过叶的阴道去寻找温暖子宫里久违的母爱。而夏文汐是一位性感奔放的海归,她和汤镇业在家境、气质、学识上完全不同,唯一互相吸引的就是彼此的肉体,用她自己的话就是:我跟他在一起,用不着花那么多精神去思考,只有肉体,直接的肉体。没有这些互补的情感和肉体的需要,很难想象他们会毫无嫌隙得结合在一起。


    相较于用一座城的沦陷去成全一段爱情,《烈火青春》则是用心跳去加速一座城的瓦解。第一次见面就赤裸裸地调情,第一天认识就翻云覆雨地做爱(以至于片子差点无法上映),在两个男人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电话线路还顺手牵走第三个漂亮男人,隔着现男友百米之距坦然地和前男友在船上大汗淋漓…这是香港年轻人的速度和果敢,让人想到影评人毛尖在《香港制造》里写的:“面对如此人世,香港人快餐快嘴快步快马加鞭地生活着,一切的相逢都匆匆都意味深长,都是时间轮盘赌上的一次机遇,”“生活,爱情,一切都戴上了稍纵即逝的质地,人和事短兵相接,电光火闪地产生七情灭六欲。”

    不同于王家卫独揽探戈的暧昧,许鞍华细微而又隆重的写实,谭家明的电影里有一种江湖武侠的快意与凛冽。眼神刚出手,肉体已在相互摩擦;行船未抵岸,人头已经落地。

    这无疑是矛盾的、残酷的。时间最光辉的注脚是青春,而性爱则是青春里最自然的自然,最冲动的冲动。当影片里四个年轻人在夜晚海边的帐篷里,宠物夹在其中,毫无顾忌层横七竖八地睡在一起,我简直感到毛骨悚然。这分明就是对人类动物性的还原和默许,而后不由分说地将他们一举灭亡。

    据说,这个有些莫名其妙的结局并非出自谭家明之手,而他本人对此亦不敢苟同,然而我却特别中意这个结尾:戛然而止得余韵绕梁,凌冽得意味深长,只是处理得稍显粗糙罢了。正如片名《烈火青春》,青春的原料就是灰烬,人生的本质亦即幻灭。或许有过度解读之虞,但我却分明感觉到了导演那秘而不宣的情绪:性爱是用来崇拜的,生命是用来憎恶的。他一手提着汽油,一手拿着火把,报复式地烧完了这些年轻的肉体。

    夏文汐们,因为年轻得无辜,在时间的某个横切面,被命运的无常轻佻终结。
  4. 重温《烈火青春》,仿佛从新浪潮那个浪漫的年代走来。卡士强大到令人乍舌,编剧陈冠中,监制刘镇伟,策划蔡澜,美术指导张叔平,音乐林敏怡,导演谭家明,主演张国荣。

    “我们这样好象对社会没什么贡献。”“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听到这段游牧式的对话,我几乎有上房掀瓦的雀跃。

    热情上的American Pie,让人想起他在1977年的第一次现身。虽然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男孩,却带出千头万绪的引子。26年的声色光影,他一直没变,始终带着赤子般的童稚,尽管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在浊世中渐渐灰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音乐上,很遗憾他没和罗大佑合作过,不过大佑的政治化想必也不衬他。舞台剧,与林奕华的失之交臂最让人扼腕。电影上,李安,侯孝贤,杨德昌云云,罢了罢了。他自己赶不及为我们讲一出最佳故事片才应验了那句“他就如半开的唐扇,的确美丽,但你再也不知道那未打开的地方有多么美丽!”

    上天这样匆忙地收回他,叫错愕的我们情何以堪。我想,对于受尽人世磨难的人来说,死亡是一种逃避,一种安慰,一种美丽。是对被摧残的生命的怀念,也是对人世间苦难的最后抗。提上裤子,议。他走得为难,也走得决绝。使我不得不相信每年那天的雨是他在不舍地与我们作别,是他久久不去的多情与善感。

    没想到自己竟然这样长情,可以五年来如此坚定并越来越爱这个人。外貌早改变,处境都变,情怀未变。我确定荣迷对于他最虔诚的感情,除了爱就是感谢。我们在爱他的过程中学会珍惜别人和欣赏自己。或者,凡是清醒的人都应该相信某种宗教,相信某种虚无的东西,才不至为现实而死。

    天气骤变,乍暖还寒。天空多灰我们仍会想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