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光荣的愤怒(2006)

光荣的愤怒(2006)

又名: 乡村行动 / Trouble Makers / Glorious Fury

导演: 曹保平

编剧: 曹保平 阙迪伟

主演: 吴刚 王砚辉 李晓波 朱义 孔庆三 王树军 蒲枭虎 李昌元 李晓川 贺云庆 江钰婷 傅小源 冯自立 吴暇 洪昌 张翔华 王蔚佳 丁旋 马纳 杜丽慧 朱新惠 海兴元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6-06-21(中国大陆)

片长: 101分钟 IMDb: tt1982693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云南黑井村,熊家四兄弟横行乡里,老大(李晓波饰)粗鲁地教训了来叫板的狗卵(蒲小虎饰)、老二(孔庆三饰)是村里的会计,为人狡诈。老三(王砚辉饰)是阴险的村长,手段狠毒。老四(朱义饰)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喜欢玩弄妇女。村民们备受欺压,敢怒不敢言,新上任的村支书叶光荣(吴刚饰)也苦于抓不到证据,只得一忍再忍,等着找机会一网打尽熊家兄弟。终于,机会来了。熊家兄弟从外地绑架回来两名女子,被叶光荣盯上。他暗地发动群众,以“打倒四人帮,黑井村有希望”暗语,准备当天夜里去熊家抓现行,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兵分四路的抓捕行动意外频出,乱成一锅粥。就在叶光荣一帮人陷入绝境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演员:



影评:

  1. 劇本寫完送給了趙本山,趙本山很喜歡;電影的投資也沒問題了,劇本卻有了問題,在電影局反覆了六七次,總是通不過。電影管理部門給「光榮」羅列的意見多達幾十條,比如:怎麼可以這樣描寫黨的最基層支部書記,他會那麼猥瑣,他會那麼雞賊,會不擇手段,靠欺騙人把4個村霸打倒呢?而光天化日之下,又怎麼可能出現那樣的鄉村惡霸呢?

        我跟他們辯白,在我國一些偏僻地區,這些事實的確存在。很長的時間裡,電影管理部門管創作的人來回跟我談,就是告訴你不行,得修改;換一個人再看,還是不行。永遠就這樣翻來覆去,到最後我明白了,他們就是不想讓劇本通過。後來他們也找我談話了,說「這事其實挺簡單的,你如果想讓劇本在我們這兒通過,你想要的那點意思就都不能要了。」沒法兒玩了,我就只好放下。

        過了幾年,換了位搞電影創作出身的人出任副局長,這是第一次有人站在我的角度來想問題;當然他要求我也得站在他的角度想,大家一起努力促使劇本通過。

        最後劇本通過了,電影也開拍了,製作又遇到了問題。我們國家電影審查制度規定,電影中不可以過度渲染暴力。好萊塢也有規定,但很明確,你使用什麼樣的凶器,你有多少暴力鏡頭,根據規定可以直接劃你多少級,你只能在幾點到幾點上映,給哪部分觀眾看。在那個規定下,你想怎麼拍就可以怎麼拍,拍出的電影是什麼級別也非常清晰。

        咱們國家在這些事情上處於混亂階段,誰又說得清楚什麼叫過度渲染暴力?拿板磚不叫暴力,拿刀就叫暴力?拿繩子可以,拿棍子就有問題?電影最後葉光榮帶領村民和四兄弟的打手群毆對打的時候,我已經細緻到了打電話問「我拿多少根棒子行不行」的地步。雙方拿什麼東西打鬥,也可能會影響到電影能否通過。

        我曾經也想過很不一樣的結尾。表面買傢具、其實一直是臥底的那個警察,最後從房頂上匡噹一聲掉下來,摔到地上又爬起來,說「我是警察」,然後又摔倒。或者匡噹一聲,不是掉下來一個人,而是掉下來一個鋼盔,它在地上轉了幾圈才停住。但你肯定不能拍,因為特警戴的鋼盔前面有一個大國徽。

        最後通過的電影肯定是妥協嘛,比如到最後那個鄉長、鄉黨委書記,在臥底的警察引領下,用警察大部隊一舉抓獲了村霸兄弟和他的打手們,把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

        因為有這樣的前提,我只能做好詳細的鋪墊,不讓電影結尾變得那麼意外,保持電影形態的張弛和完整。純粹從作品而言,原來的結尾肯定是比現在要好。現在這個結尾還是在我的電影軌道上的,90%是我的。
  2. 叶光荣到底是谁?---评电影《光荣的愤怒》

      首先,这个评论不适合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但是这里我向你们推荐看看,因为,它并不完全代表一个艺术作品,更具有价值的是,它是一个呼声,一个在中国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的一个呼唤真理的呼声。
      其次,这个评论也不适合那些根本不关心中国社会现状的人,因为剥掉影视的外衣,《光荣》是一个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批判,这种批判如此犀利,一直于从当时开始看这部电影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怀疑,这样一部敢迎面痛击社会时癖的文艺作品,怎么会通过我国电影审查部的。既然它允许在中国放映了,那我只能欣喜地说,中国还是有在艺术中做批判工作的人的,而且现在这个趋势正在上升,也说明,中国人民正在从无知愚民慢慢转向有头脑,自我意识的合格公民。
      再其次,仿佛有些人说《光荣》类似《三峡好人》。但我这个评论也不太适合那些喜欢类似《三峡好人》伪批判文艺的观众的,因为在文艺作品中有好有坏,有上有下,而真正接近群众生活,从心中热切盼望在自己作品中,探讨一个社会问题,并力图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人,肯定不是《三峡》的导演。

    1.我们先回到题目中提到的问题,光荣到底是谁?
      叶光荣是我们讨论的这部电影里黑井县黑井村的村支书,他和在村里一手遮天的熊家四兄弟势不两立,但是表面上唯唯诺诺,完全一副和事老儿的样子。熊家四兄弟手眼通天,上勾结县里和警察局,甚至也立刻腐化里刚来的新县长,下欺压村民,运用手中权利和身边鹰犬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村民私下称其为“四人帮”。终于借着一次熊家兄弟强抢村外妇女的机会,村支书光荣借着县里下的指示的招牌,联络可靠村民,希望通过一次性的“抓熊计划”,彻底地把熊家四兄弟的黑势力彻底从村中铲除掉。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身为村长的熊老三精明过人,逃过被当场捉奸不利局面,反而得到光荣具众闹事的把柄,突下狠手,准备反咬一口把光荣等人解决的当儿口,以新县长为代表的县领导班子,带领公安局大队突然从天而降,彻底地根除了熊家恶势力。
      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熊家四兄弟在明,光荣在暗,通过明暗位置的转化,把代表正义的村支书光荣放到了不利局面,制造了电影的紧张局势,让观众为光荣着实担心了一把。这个通过位置的转化造成的效果,也是电影剧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光荣代表了什么?
      自古正邪不两立,有压迫就有反抗,而与熊家四兄弟恶势力做斗争的代表,就是叶光荣,而这个正义势力的代表,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正义”。正义这个词,在中国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从道德的角度,正义代表道德上的公正。光荣虽然是从这方面的代表,但是他默默地接受了熊老三通过人情给他妻子找来的工作机会;用钱去引诱“狗卵”去作他的帮手;打着“县里的指示”的招牌,网罗帮手对付熊四,看来,从道德的角度讲,他和他的支书身份不相符。二,正义这个词在中国还从法律角度来理解,正义代表法律上的合法,但是光荣也没有得到上级的同意,私下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侵入别人的家去搜索,看来他还是做错事情了。但是,我们从人民的角度来讲,他是“正义”的,村民们被压迫这么久,在如今人情关系和官僚腐败的大环境下,他揭竿而起,毅然地作出于恶势力斗争的举措。“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光荣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却拥有类似欧洲启蒙运动后公民意识,在遇到不公正的时候,不去逆来顺受地服从于它,而是通过行动与之对抗,从中得到扩展自己的权利,而这个“权利”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意义: 一是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有保护自己和自身利益的权利,二是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有权利代表与自己类似的整个阶层像社会呼喊和行动的权利。所以说,光荣的举动,可以与中国历史中那些类似陈胜吴广起义区分开来,因为陈胜吴广反抗压迫,是打着被压迫的老百姓的名义,如果成功,最后龙袍加身,反抗果实自己一人享用,成为下一个统治者的无限循环。而光荣的怒吼则是代表着所有被压迫的村民的愿望,希望通过行动换得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3.再问:光荣到底是谁?
      也许有人会笑:关于这个村支书的其人其事前面不是都说清楚了么,为什么这里还无聊地去问。不过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看的是电影,是一个故事,是一个虚构的情节,虽然这个故事的背景源自现实,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去看看真实中的社会,会发现压迫虽有,但是反抗压迫是很少的,中国人向来逆来顺受,董仲书的社会行为准则“三刚五常”到现在还在人们心中拥有主导的地位,估计在这里,真正出现光荣这样的人的几率大概为0.01%。像电影中反映出这样的事在生活中是非常可悲的,然而更可悲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就算出现了电影里的情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社会都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做任何的动作,这种死一样的寂静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可怕到需要在一部电影里,或者一个文学作品里虚拟地塑造出一个英雄来,解救人民于水火之间,这样的心里自我安慰的方法,只能用鲁迅先生形容的阿Q精神来比喻,让人民在这样零星的批判社会的文学作品里找到一种自我解放的方法,漫漫地,人民觉得这个解脱不再在虚拟的文学里了,仿佛在真实生活里也能找到,从而达到彻底麻痹人民感知的器官。

    4.电影《光荣的愤怒》代表了什么?
      我看《光荣》的时候,真是替电影捏了把汗,并不是因为紧张的情节,而是替电影本身紧张。真没想到,在如今电影审查制度这么严格的情况下,这部电影竟然通过审查,按说要在以前,这么露骨地表达社会问题会经常通过审查制度和谐掉的。不过就是因为这个制度,电影也没有真正完整的展现在人民面前,而是在后边加了一个美式的Happy ending的尾巴,武警如天降奇兵,瞬间铲除了邪恶,还民一个清白。但是估计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在电影最后10分钟的时候已经有了另一个清楚的结局。这个结局更加真实,更加振聋发聩。
      而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这部电影看到的是一种民怨(或者叫民愿)。早在18世纪,西方就给这种人民通过一种介质表达自己意愿的形式叫“公众舆论”,英文:public opinion,法文:opinion publique,德文:Oeffentlichkeit。这种公众舆论最开始是只允许在文学艺术批判方面进行,被完全刨除在政治范围之外的,但随着教育和经济的提高,还有启蒙运动和自由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西方国民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越来越小(譬如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这种文学批判然后转成了也可以进行社会批判,最后在英法德等各国先后产生了一种就算在政治方面也不会被国家禁言的公众舆论,而这种舆论也成为国家与人民联系的一个重要通道,国家通过公众舆论获取需要解决问题的所有信息,而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和纠正政府的管理方针。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公众舆论就成为国家和公民之间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工具,仿佛神经存在于大脑和肌肉之间,传输大脑的指令的同时也传递肌肉的疼痛,从而防止了因为运动过量导致的身体机能的全部瘫痪。
      反观我国,这种公众舆论仅限于道德领域还有小范围的文学领域,而那些牵扯到社会或者政治,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会因为种种限制而被扼杀掉,实在是人民可悲之处。那些作家文人,只有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夹缝中,惟恐触及政治或者社会的敏感带,而导致不测。以前是根本没人敢说,现在是有些人敢说,但是戴个棉纱或者削去重点,让人看着不伦不类好蒙混过关。不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广,这毕竟需要个过程,电影《光荣》作为这么个领头羊,还是让人庆幸的。
  3.     关于结尾,大部分表示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张书记的转变令人觉得别扭。
         二、警察的出现作为收尾太过主旋律,有奉迎之嫌疑。
         三、最后在饭馆时应安排为新四人帮的出现,村委会开完吃饭付钱一幕令大家失望。
         综上所述,这片子的结局实在有些烂。当然,有人认为导演故意这样结尾是为了讽刺朝廷的电影审查,但是这样似乎太过牵强。但我对上面的三点有不同的看法,起码我觉得这部片子的结尾没那么烂。
         一、大家都对张书记前边黑后边白的剧情设计非常不理解。其实这种人在现实中是非常常见的,前边的勾肩搭背和替老四入党不用说,这是千百万我党干部的一贯作风;至于后面的转变,其是我认为那并不什么转变。首先,熊家兄弟是外地作案并且杀了人。攀枝花地市级的警察着手侦破,就算是县委书记也保不了他们,何况一个镇的党委书记。其次,被查出来的不是行贿,是绑架杀人,这一点不应该对张书记的利益和地位造成实际的影响,所以也不必要站在熊家兄弟一边。最后一点,事发时镇上的民警老沈正在老二家,所以可以推断对熊家兄弟的抓捕镇上是不知情的,所以张书记只是觉得纸里包不住火才站到正义一边的,而非张书记是个好人。
        二、警察的出现前面是做过铺垫的,我的一个同学在那个河南人买茶几时就断定那人是个警察,一个买茶几的为什么要在熊老三家门口来来回回转好几圈。再者,攀枝花市在四川,外省警察的介入一是说这案子已经超出了熊家兄弟的势力控制之外;二是攀枝花警方是独立于当地的政治体系之外的力量。所以,剧情这样的安排起码是合理的。
        三、最后的新村委会一幕大都被认为是一个光明的结尾,其实我觉得这一点有待商榷。整个村子的政治结构是自成一体的,在中国尤其是这样,所以《光荣的愤怒》一片所展现的正是一个浓缩版的典型中国农民式的“革命”。别有用心的组织者(片子一开始就交待了“支书叶光荣想把熊家四兄弟一口吃掉”),团结各种势力(尤其是拉狗卵入伙一段尤有我党统一战线之精神),乱哄哄怀各种私人目的易冲动又易动摇的民众。叶光荣和他的同志们虽然开始失败遭到镇压,但神兵天降将旧的统治者推翻后,叶光荣和他的同志们最终重新组织新政权。这个新政权吃饭给钱,喊着黑井要腾飞,俨然是我党作风!但是整个权力的结构是没有改变的,你看看新政权的架势,一个个的表情,四人帮还是四人帮,只是道德上有所改变而已。就如同伟大的中国人民一样推翻一个集权统治的王朝,又建立一个集权统治的王朝,但王朝还是王朝。其实别指望片子中的选举制度能给黑井村带来什么希望,我们的村民是明显缺乏自我组织的能力的,只能被组织被操纵,只是被什么人组织和操纵的问题,而且一旦新的统治形成,就肯定会用压制,排斥,招安等等一切手段来消除新势力的崛起!叶光荣同志担子很重呀!!
  4. 这一年多来,许多片子打着“石头”(《疯狂的石头》)的旗号,前后涌现,劣质居多。其意为想着抱“石头”冲天,结果上下不讨好。但这范围里不包括moviegoer+2006推荐榜上的《光荣的愤怒》,即便从片名的结构到方言的运用、幽默的设置、讲述的进程,它们都算一类通俗而娱乐的典型作品。

    《光荣的愤怒》并不需要上升到官逼民反的强烈角度,个人宁可把它当作一部以云南农村为背景小成本的乡土商业片,就像从没见到一部片子这么“明目张胆”在调侃我党的威严和纯洁,尽是赤裸裸的讽刺。完全可以想象它背后的艰难以及让步,毕竟中国的体制与环境并不是中小成本电影成长的沃土。基于这点,理解《光荣的愤怒》就变得很简单了,在本质上,它甚至比石头来得更纯,有着中国传统底层的逼迫反抗,而“夺宝行动”终归是看得出不少借鉴,其虚打成分要多上不少,但结果就是彼此呈现出来都挺好看的。

    “好看”这概念并不是需要清一色的火爆刺激,如何警醒深刻而是提醒观众别忘记了现实,大不了想下现实中国中有多少潜伏的或实际存在的村匪恶霸,可以肯定说绝对不在少数。不过,个人也不赞成让《光荣的愤怒》与现实政治体制有过多牵连,否则它就是难产相,并且结尾的政治介入会被放大到失败的妥协角度上。

    简单说影片就是一个暴民冲击村霸的故事,中心就这么一点。一方是以村支书叶光荣为首(也就是片名“光荣的愤怒”由来),下有一帮拢聚而来、人心各异的村民。一方就是熊家兄弟四人帮,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他们握着村长等几个职位,上有领导,下有小弟。光听这故事,就不大想象它能搬到台面上来,尤其是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村基层的党群关系居然如此不和谐,杂音不断。里头恶人兄弟推人房子、占田天地、霸人婆娘,简直就是个地狱。纵然叶光荣身上应是代表着正大的党(村支书),而一边的村长(正名:村民委员会主任)则是腐化的势力。但并见得叶光荣一伙如何强大的信念和战斗的精神,他不时犹豫的神情就可联系到“大汗暴汗”几个网络用语。总之他的行动预谋、原因促成相当简单:看不惯!他也知道周围人看不惯,那借支书之名号召底下的人民起义吧。

    狗卵一开始上门叫板时说是被熊老三撤了治保主任,联系到之后的二流子,想着这类人也就和班主任名为关怀差生,将治保委员派给班上“品行最烈”的同学,显然这是与吸烟打架脱不开联系的那种,效果居然也不错,毕竟治保委员只是个被架空的东西。在叶光荣到镇上想着上级出面给点指示之时,熊老三跑去和个制服模样的人交谈,而他们后来又出现在村子里当中。村民在不敢反抗时,需要的也是上面的领导指示,否则他们连拿起木棍的勇气都没有(这跟后面他们站到熊家大门面前的退怯实际上是一个道理)。故事在天降神兵之后,改得太过主旋律了,若是原小说结尾,看着还蛮实际的。

    在《光荣的愤怒》后半段,故事就有点不可调节。村民方节节败退,老二一线立即败露,老三一处陷入僵局,老大一边又被反扑,仅剩一路在往死里打着老四。号称功夫加身的狗卵,更是不省人事躺着被老大凌虐一番,那镜头给得很是玩味,就想着狗卵能怒目一睁,突然从昏迷中醒来,又是按住老大往死里打,任周围人拉也拉不掉。这点上,就是影片将熊家四兄弟的嘴脸刻画得形象,戏份虽少,可恨的地方却各自不同。便是老大和老三在饭桌上一吵,也揭露了不同性格。在后来四线并进时,出现不同的情况遭遇时就万分需要,然而大势已去的村民并无法借助己力完成暴动,这时就需要外力介入(应该说在好莱坞片子里也常是如此的美式主旋律和个人英雄主义)。在中国的农村,出不了个人英雄的——似乎导演也没想着将谁弄成英雄主义。那肯定需要从上往下的清扫了,所以,它没能黑色到底的结局倒也不算可悲。前提就是,它发生在中国——无论如何总是需要有上一级来完成对熊家兄弟的最终宣判,而不能私下武斗、杀人远走。

    回到抱石头冲天上,这句来自四川的愤怒俗语成为片中许多情绪的由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边是村民遭尽欺辱,一边是熊家洋洋得意,不可调和,就得干上一架。《光荣的愤怒》一边想着能点擦亮点火,可惜好不容易争取得档期又被挤了下来,要么就是冰冷待遇。没办法,六区跟进吧,再卖给CCTV-6,能这样已是不错了。想着复制成功神话,确实有些无奈的“抱石头冲天”(扔石头去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