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不是王毛(2014)

我不是王毛(2014)

又名: Wang Mao

导演: 赵小溪

编剧: 李海江

主演: 王大治 郭金杰 葛晓凤 苏丽 罗京民 徐箭 童振军 王旭东 赵中华 王蕴凡 彭纪国 美浓轮泰史

类型: 喜剧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6-03-11(中国大陆) 2014-06(上海电影节)

片长: 92分钟 IMDb: tt5606614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少林寺学武归来的狗剩(王大治 饰)暗恋青梅竹马的杏儿(葛晓凤 饰),但穷二代 的他遭到岳丈(罗京民 饰)嫌弃。一没家产继承,二没手艺创业的狗剩只能顶替兄弟从军,以舍身卖命的方式赚取军饷,攒钱提亲。但在从军过程中不仅被同村情敌杨三(郭金杰 饰)设计陷害,还遇到许多离奇波折……

演员:



影评:

  1.     《我不是王毛》尽管有着许多瑕疵,但仍不应该被观众忽视。这样的影片更有资格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作,即便它没有那么像我们所熟知的主旋律,却是最贴合那段历史的主旋律。
        如果无法抛开影片相关人员的履历,像对国内现今审查制度不满的人们,难免在观看前便对该片有一定的偏见。这部作品的导演赵小溪是赵葆华的儿子,赵葆华是广电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在一些资深影迷心中,可能对赵葆华有很多意见,源于他对宁浩的作品《无人区》的评价。以他的言论为代表,《无人区》被枪毙了四年,最终以一个妥协的面貌问世。这回,由他儿子导演的《我不是王毛》中,我们也能看出很多妥协的成分。而赵小溪本人之前的作品,叫得上名字的仅仅有《枕边那张脸》和《咒丝》两部素质不高的惊悚片。如果以这些来评价《我不是王毛》,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人都会对这部片提不起兴趣。然而观影过后,我意识到这部作品注定是一颗遗珠。
        在我的心目中,国产电影有三座大山至今难以逾越:《霸王别姬》,《活着》和《鬼子来了》。三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即是用辩证的角度表达特殊时代的国民性。这三部电影是独一无二的,是国外创作者无法模仿的,是真真正正只能扎根于中国土地上的伟大作品。其余的国产电影,或者囊括整个华语电影,很少再有作品水平接近于这三部的,更别提持平和超越了。然而《我不是王毛》难得的接近了这三座大山,至少,它站在了山脚下。
        它与《鬼子来了》太像了。一样的悲喜剧风格,一样的后半段突然残忍,一样的黑白影像,一样的彩色结尾点睛。不同的是,它最终妥协于环境,没有绝望到底。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敌人终于没有好下场,而非像姜文那样,在战争已经结束之后,还被自己的同胞借日本人的手砍了头。即便如此,这部电影在其余方面仍旧做得相当出色。即便如此,这部2014年便已完成的影片至今也没有正式面世。
        这就是可悲所在:它注定会被忽视。主创阵容从里到外没一个是大众熟知的。主演王大治,关注小荧幕的观众可能会眼熟,但他没有俊俏的脸庞,也没什么显耀的作品经历。而葛晓凤、郭金杰、罗京民放在其他剧里,要么是群演,要么是出场数少得可怜的配角中的配角。当然,导演赵小溪也不为人所知。整部影片没有华丽的特效,甚至连画面都是黑白的,零星的几场战争戏,规模也都小的不行。但这几场戏还比较可圈可点,男主人公狗剩狙击日本兵的几个镜头,剪辑相当流畅,音效做得也是非常的到位,还是把气氛烘托起来了。除此之外,连剪出一段瞬时间能吸引眼球的预告片都很困难。影片完成后,参加了一些电影节,也拿到了一些奖,但这些电影节的名气实在太小,这奖在观众眼中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总之,这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卖点、没有话题性,纯粹的“三无”产品。即使登陆院线,顶多也就能在大厅看到一张不起眼的海报,每天能在七八十人的小厅里排一两场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我认为推荐它比推荐其他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更有意义,让尽可能多点的人看到这部电影终归是件好事。它是继《鬼子来了》之后,拍的最真实最辛辣的战争电影。与《鬼子来了》相同,影片的主人公狗剩也是一个小破村子里的卑微百姓,他自小被收留在王毛家,王毛是个傻子,他的爸妈和他的姐姐杏儿以酿酒为生,狗剩则一直喜欢杏儿。抗日战争爆发,王毛要被强迫参军,他爹王大举自然不乐意,傻儿子在战场上怎么活得了?另一边,狗剩儿为了娶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就必须满足盖三间大瓦房的条件,而征兵可以拿到大洋,于是他自然就冒充王毛去参军,为了瞒天过海,也不得不请求村里的权贵杨三的帮忙,而杨三自己也早已看上杏儿,因此尽一切努力阻止狗剩达成目标,于是满心期盼他死在战场。在战场上,狗剩意识到自己天生是个神枪手,并结交了一些战友,与他们经常在生死线徘徊。每次日本人压上来了,他为了活命都会装死,等日本军队走后,再爬起来跑回家里。就这么装死,逃跑,再参军,再装死,再逃跑,来来回回参了三次军。最后一次参军,他跟着八路去打仗,指导员看出了他的心事,准许他回老家料理好自己的私事。狗剩在经历这么多生死考验之后,终于能高兴地回家准备娶杏儿,却没想到悲剧马上就发生了……
        《我不是王毛》将镜头聚焦在抗战时期豫东地区的小人物身上,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和种种或荒诞、或自私、或善良的行为,表现那个时期中国贫苦百姓在战火中挣扎生存的状态,以彰显人性与国民性。片中我们很难看到每个抗日战士都是那么英勇无畏的,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活命而负隅顽抗。其中的喜剧包袱设置也比较合理,人物夸张化的表演与影像风格融为一体。虽然有些桥段的设置不免无聊做作,但整体的立意是相当独特的。如《鬼子来了》一样,当悲惨的命运突然降临到这群小人物身上时,感染力瞬间爆发,会给观者措不及防目瞪口呆之感,故事张力也达到顶峰,观众自然随之移情。
        如果要用约翰•特鲁比的理论的话,片中的主角狗剩即是完成了从玩世不恭到积极奉献的转变,这也是该片有主旋律风格的最大要素。然而一切的努力最终化为徒劳,这是叙事层面对观众最大的、也是最残忍的挑战。影片在这方面没有畏首畏尾,因此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反思。当电影市场上充斥着如此多或甜腻、或清新、或隔靴搔痒的作品时,仅凭这一点,《我不是王毛》就太不应该被我们所忽视。

    原文:
  2. 讲真,《我不是王毛》这部片怎么看都是一副扑街相——只拍过烂片的导演、只记得丑闻的男主、完全没听过的其他演员、三俗气息的片名、略显寒碜的物料和可被忽略的宣发,连被称为大烂片都少了噱头,大约也就是无声无息的上映再无声无息下映的命。

    《我不是王毛》对外宣称的成本是270万,这么点银子,找到了一众合适的演员不说,摄影也是可圈可点,甚至还拍出了几场虽然规模小,但还象模象样的战争戏。最重要的是,片子拍的十分工整好看。

    影片的前半段节奏是很欢快的,一些刻意且戏剧化的笑点设置的恰到好处,后半段的主旋律也全无说教之感,教导员这个角色颇有些呆萌话痨,很招人喜欢。影片的黑白画面最后转为彩色,反复出现的风车,都是颇为用心的意象表达。

    演员上,如许晴的话匣子足以让人原谅她的公主病一样,王大治凭借这个角色也可以在我心中摆脱丑闻带来的既定印象。女主杏儿在一群“土里土气”的演员中鹤立鸡群,但又是那种朴实健康的村花儿美,漂亮且毫不出戏。

    虽然是一部好片,《我不是王毛》仍然无声无息的下映了,希望能在艺术院线中继续见到他的身影。好电影不应该被埋没。
  3. 他不是王毛,他叫狗剩;他在少林寺挑了十年水,练就一掌劈死人的奇葩功夫;他没爹没娘没人做主,毕生最大的心愿是娶到干爹干妈的亲闺女,只缺20块大洋盖三间瓦房。

    以往战争题材主角多有光环加持,要么拥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如《亮剑》;要么拥有满点的技能,如《红色》;最不第,也得拥有亿万人难有的好运气,如《活着》。可是,由王大治饰演的男主狗剩,无论是窝囊的性格,还是习惯性做逃兵的劣根性,到酷似杨臣刚的颜值,都让人无法直视。这样的人如何娶到“方圆三百里男人都想睡”的女神“杏儿”?又如何成为抗日英雄?这是个极度考验编剧能力的人物设定。

    所以有观众调侃:“没看清,我还以为片名是《他不是五毛》。”说实话,我也是把它当做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去看的。看完后却惊讶地发现,这部电影还真没打算教育我,它用黑白的反差色调讲述一个徘徊在黑暗和明亮、蒙昧和醒悟之中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在战争年代,人如何想生存却不可得的困境。片中人物的一切动机,只因为最基本的欲望——“活着”“娶媳妇”“让女儿过上好日子”,每个人物都有私欲,有血有肉,主角也会从敌人嘴里拔出金牙;汉奸也会在同胞受难时良心觉悟,挡上一刀;面对二选一的征兵,还是让干儿子去送死吧……即使在片子的结束,我们也不能说主角成为了一个“英雄”,他只是因循自己的性格,走上了命运为他安排的道路。

    本片影像中的中国农村,农民们淳朴但安于现状,他们被诸多势力欺压了太久,形成的秉性是温顺忍让。只要不被打死,谁都可以做他们的王。这在电影《鬼子来了》中我们也曾看到过。它是真实的,自省的,不加粉饰的,也是本片可贵之处。在片中,“没有国家哪有小家”这个理念被喜剧性地由唐僧般的指导员口中说出,但并未因此改变主角的行动方向。这是编剧处理的妙处所在——在那个自给自足,封闭尚未开化的时期,“爱国”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理念。真正能使狗剩燃起复仇怒火的,还是全家人被杀害这件他意料之外的结果。只有在身家性命切实地受到伤害时,才能真正懂得一些道理,即使为时已晚。

    故事整体基调是喜剧,结局却是悲剧。在剧场大笑过后,让我们又一次回忆起那些不可忘却的耻辱。这些耻辱不仅来源于曾经的积贫积弱,敌方的禽兽行径,更有国人对国人的欺瞒、金钱考验下人性的卑劣。敢说实话的电影很难得,反思民族劣根性一点都不让人难为情。相反,可耻的是我们不敢去回眸曾经的耻辱,甚至粉饰过去的失败,将它改头换面,变成勋章挂在胸前。
  4. 战争年代中对小人物的聚焦,以贫民百姓的苦难和愚昧所构筑的脉络,成为了《我不是王毛》的黑马所在,电影透过主人公三次的逃兵历程,巧妙将黑色幽默以极具艺术性的电影表达,并透过黑白影像形成了独出机杼的魅力。

    全程朴实亲切的河南方言,人性、丑与恶,刻画的淋漓尽致。很多小细节刻画的非常棒!全片最后的2分钟彩色镜头可能是导演为了安慰观众的观影情绪而虚构了一个完美且寓意的结局,而正是这2分钟让我看得最揪心,在民族侵略的年代,老实善良的人最后都死了,哪怕连狗仗人势偷奸耍滑的投靠日本人的杨三儿也为了保护信儿徒手握住日本人的刺刀而被剖腹惨死,每个角色都恨不起来。狗剩虽然在国军和伪军中劣迹斑斑成了逃兵,但在新四军指导员BUFF光环的加成下,也完成了思想的蜕变。

    一部好电影就是看完能影响你的心情,你的思绪,你的心里会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