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80年代由《倩女幽魂》引发的“聊斋志异”电影潮,《画中仙》绝对是不可绕开的。
在《倩女幽魂》大火以后,饰演“燕赤霞”的午马也跟风拍摄了“女鬼书生恋”的电影。
《画中仙》由午马自编自导自演,元彪王祖贤分别担任男女主角,或许是因为元彪缺少书生俊雅的气质,里面负责和王祖贤谈恋爱的书生,则由吴启华扮演。
(那时吴启华还没有演出《跛豪》《九品芝麻官》里的“贱人”角色,也没有接演古装三级片)
其实只要看过《倩女幽魂》,那《画中仙》的剧情,基本都能知晓。
同“林正英僵尸系列电影”的故事框架大同小异,“王祖贤女鬼电影”的故事框架也基本如出一辙。
王祖贤那几年拍了不少“女鬼”电影,同梁朝伟,张学友,梁家辉,曾志伟,甚至林正英,大半个香港电影圈的男演员都合作过。
幸好,那时香港电影还未没落,这许多的“王祖贤女鬼电影”,也少有烂片,虽质量上不能超越《倩女幽魂》,但也没有后来上世纪末的《阴阳路》系列的那般低劣。
那时地方电视台晚上都会播放香港电影,王祖贤的“女鬼电影”对于还是小孩的我来说,又怕又爱,但是每播必看。
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像王祖贤,便给她取个外号“鬼王”,惹了不少风波。(为什么没有叫小倩,我也不记得了)
《画中仙》整体虽然中规中矩,现在重新观摩,仍有出彩之处。
1,片头的战败武士,仍然沿用了《倩女幽魂》片头里剑客扮演者“林威”,元彪饰演的拾儿则是“林威”的孩子。而在元彪师兄成龙的前一年拍摄的《A计划续集》里,“林威”则饰演了让人讨厌的警官,处处刁难成龙,阴差阳错同成龙铐在一起,被海盗们追杀,狼狈不堪。
午马启用“林威”,估计是商业的考量,沾沾《倩女幽魂》的喜气。
2,这部电影,我觉得最惊艳的,反而是电影的第9分钟开始的场景:雷雨夜,江上残屋,元彪饰演的捉妖道童夜宿吴启华饰演书生的小茅屋。元华饰演的妖怪化成老伯前来“觅食”,而元彪又因遵守师命,不能开口说话,于是人道鬼三方玩起了“三岔口”似的惊险逗趣情节。
这一段的我小时候看得惊心动魄,叹为观止,特别是元华饰演的“蜘蛛精”,运丝为刃,造型上又接近《倩女幽魂》的“姥姥”,而运丝的动作场景,当时我想起了刚看不久的《妖兽都市》,诡异荒诞。
(元华当时在许多鬼片里都有参演,特别是林正英的多部僵尸电影里演千年僵尸)
现在重看才恍然,这一段其实是沿袭了《倩女幽魂2》里,张国荣饰演的“诸葛先生”和张学友李嘉欣他们在玩“定”字游戏,挑逗大头怪那段。对比起来,肯定还是《倩女幽魂2》里,玩笑打闹惊险恐怖处理得更为上乘。
3,午马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基本把那几年的“女鬼电影”桥段设定都涵盖进去了,他自己仍是“燕赤霞”,只不过和反派女鬼王多了情感纠葛,王祖贤仍是“小倩",吴启华是张国荣的书生,元彪是张学友饰演的"知秋一叶"。
4,李美凤在本片除了鬼王的媚型,第50分钟女道士的素雅打扮,让我眼睛一亮,恍然间倒也有一番《灯草和尚》的趣味。
啰嗦一句,以前电影里女演员的古装扮相,总是比现在拍的古装电影的扮相,来得更有韵味。气质,服饰,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甚至是不够高清的画质,显得更接近古意。
5,电影最后地狱的展现,也是沿用是《倩女幽魂》的,估计是徐老怪的展现手法先入为主,“女鬼电影”里的“地狱阴间”,基本都是相同的景象:漆黑,空旷,阴风呼啸,骷髅满地,恶鬼丛生。
香港影人爱用戏服给鬼怪人物定妆,也爱用物件或建筑来代替“妖魔”,如《倩女幽魂》里的黑山老妖始终以一座可行动的庙宇代替。(记得小时我同学给我讲述这部电影时,说黑山老妖就是一座大房子,我听得津津有味又云里雾里)
而这部《画中仙》,则用了不少红灯轿子代替“鬼魅",也符合王祖贤里面饰演的”鬼新娘“形象。但是相比徐老怪的《倩女幽魂》系列还是不够惊艳,《倩女幽魂》三部大魔王都是”哥斯拉“似的巨怪,让人叹为观止。后来周星驰的《济公》里的地狱和魔王依然沿用这种风格。
而《倩女幽魂》第二部则惊世骇俗用”如来佛祖“的形象来代替妖怪(当然是妖怪假扮的),不知道是不是借用《西游记》”小雷音寺“桥段,还是受当年流行的志怪漫画《孔雀王》的启发。(元彪也参演过漫画改编的电影《孔雀王子》)
妖怪幻化佛祖真身,满嘴经文,我佛慈悲,实则蛊惑世人,祸乱人间的情节,真是大胆颠覆,却又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女鬼电影”,虽然展示乱世间的妖魔志怪,侠客豪情,主要还是以悲情男女爱情收场,“人鬼殊途”基本是每一部“女鬼电影”里的主题,但也不是一味的复制。
这些电影会默契的营造一个共通的人鬼江湖,塑造相似的角色道士,女鬼,书生,鬼王(俨然是“聊斋志异”的电影宇宙),但是部分优秀的故事里,也有探讨更复杂的“人鬼关系”,映射人性的恶比鬼更可怕更丑陋。
纵观“女鬼电影”,香港电影人用嬉笑怒骂的风格,浅显易懂甚至无厘头的台词,现在看起来粗糙的鬼怪特效,演绎着一幕幕“真爱至美”的人间真情。
爱,是无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