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剧场版魔法少女小圆 后篇 永远的故事 劇場版 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後編] 永遠の物語(2012)

剧场版魔法少女小圆 后篇 永远的故事 劇場版 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後編] 永遠の物語(2012)

又名: 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 the Movie: Eternal

导演: 新房昭之 宫本幸裕

编剧: 虚渊玄

主演: 悠木碧 斋藤千和 水桥香织 喜多村英梨 加藤英美里 野中蓝 新谷良子 后藤邑子 岩永哲哉 岩男润子 吉田圣子 松本大 松冈祯丞 梅津秀行 大久保瑠美 松嵜丽 佐仓绫音

类型: 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2-10-27(中国香港) 2012-10-13(日本)

片长: 109分钟(日本) IMDb: tt2194724 豆瓣评分:9.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抱持着帮助他人而化身魔法少女,与此同时却必须背负着残酷的命运。在接二连三的战斗中,善良的美树沙耶加(喜多村英梨 配音)彻底耗尽自己的生命。当她的尸体被晓美焰(斋藤千和 配音)和佐仓杏子(野中蓝 配音)带回时,令她的好友鹿目圆(悠木碧 配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悲伤与痛苦。而从丘比(加藤英美里 配音)那里听说到魔法少女的宿命之说,不禁让她受到前所未有的触动。在杏子的建议下,小圆决定救助沙耶加,而她们即将与最强的魔女之夜(水桥香织 配音)碰面。有关魔女的前途与生命,她们走上一条凶险非常的道路……

演员:



影评:

  1. 老虚的作品有一个普遍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想说的东西太多,想探讨的东西太多,最后作品的主题也模糊起来,结果就是看上去好像有很深邃的主题,却说不出所以然。就像近期的《心理测量者》,开始是机械统治与人性自由的思考,后来却变成精英统治与自由主义对立的思考,中间还穿插各种各样的话题,主题过于模糊,只能说老虚玩大了。
    当然,这也说明老虚总是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平时想到的东西多了,自然想在作品表达的意愿也多了。老虚的作品充满哲学的思考,《fate zero》关于王是否孤高的三王讨论,《翠星》关于极权统治与自由思想的思考,当然还有《心理测量者》一堆的话题。老虚的风格受到一部分人喜欢(我就很喜欢),不过也因为说得太多了,也受到一部分观众厌恶。
    相比之下,《小圆》就上升到神作的地步了,原因很简单,老虚这次说的少,就一个主题:想得到奇迹般的愿望,必然散播同等量的绝望。世界观、主题、篇幅控制得非常好,所以就成了神作。
    我相信监督新房昭之有很大的功劳。
    鬼才南泽十八(咳咳),不,新房昭之号称能将最不能动画化的作品动画化,于是话痨《化物语》动画化后成为热潮,多得于新房神奇般的表现效果。《小圆》里面魔女出现大量抽象的场景其实在《化物语》最后一话里面曾经出现过,好像听说是某个制作团体专门制作的。新房无疑看中了其丰富的表现效果,于是在《小圆》大量应用,再加上宏伟的背景音乐,出来的效果异常好。这当然是《小圆》成为神作一大理由。
    至于作画方面,实在不知道是谁提议用如此儿童向的人设(这分明是深夜档的动画,这是想吸引低龄观众么,小孩看了根本把持不住)不过正因为这种人设,加上第三话效应,所以前后反差这么大,对观众的冲击也非常大。
    至于主题方面,前面已经说过这次老虚说得比较少,所以能够仅仅抓住主题进行,并没有出现跑题的老问题。
    老虚的访谈说,教给小孩没有黑暗的世界是可怕的(来自老虚深深的恶意)。《小圆》的故事只不过在平常魔法少女的元素上,加上了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小孩看的魔法少女是怎么打都不会痛,不会死的,最后即使力量多么悬殊,必定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美好故事,邪恶必定是被打败。但老虚告诉你,现实的魔法少女是怎样的。
    魔法少女也是会死的。
    为什么怎么打都不痛?因为魔法少女的身体已经变成空壳啊。
    为什么魔法少女动画中必定会出现的萌宠会无缘无故给你力量拯救人类?这种生物肯定不是地球产的吧,怎么可能没有阴谋。
    为什么邪恶一定要被正义消灭?如果邪恶来自正义的本身,魔女来源于魔法少女,那就没从判定哪边才是正义邪恶了。
    老虚只不过是将以往人们所知道的的魔法少女加入了现实的元素。
    其实就是毁三观啊。
    看过《小圆》后都无法直视美少女战士了。
    最后还得说,老虚究竟对于万能许愿机的设定有多大怨念?从《fate》到《小圆》,所谓能够实现任何愿望的都不是好东西,这是受多啦A梦影响么。(多啦A梦中叮当就像大雄的许愿机,可惜每次大雄都被叮当的道具弄巧反拙)
    总的来说神作《小圆》是没跑题的编剧与鬼才监督的胜利,是毁三观的胜利。
  2. 看《魔法少女小圆》小圆是因为知乎上很多大神的推荐。看到那个问题排名靠前的回答都不怎么样,yol叔可以回答好,但是他老人家貌似懒得写。我从世界观的角度来说一下。

       

        首先插个题外话,这个片子对魔女和其结界的营造比较有意思,完全脱离原来的画风,采取了一种拼贴杂糅的后现代艺术风格,当然结合的不好,非常割裂。我想起来两个游戏的例子,一个是《天之痕》里为了表现海外仙境的超凡脱俗,改成了全水墨画;一个是《幽城幻剑录》为了表现罗睺神的完美,其他人物和场景都是2d的,这个罗睺却是3d的建模,结合的也不大好,但是为了表现这个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特殊,目的已经达到了。

       

        下面开始正儿八经的扯。

        先从世界观说起吧。虚构作品通常需要世界观,从而构造一个从物理规则、文化历史,乃至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迥异于现实的世界。差的世界观几乎就是一个空架子,和人物以及剧情的走向完全无关(例如《仙剑奇侠传3》号称有一个“五灵六界”的世界观,但是相似的人物和相似的剧情可以发生在任何世界的任何时代),好的世界观则和人物以及剧情息息相关(例如《口袋妖怪》里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一个以抓精灵和斗精灵为主要生活乐趣的世界)。

        最好的世界观,从头到尾都是世界观,战斗方式,人物关系,剧情走向,任务目标,再到整个故事的思想内核,从头到尾都是一以贯之的,浑然天成的一个艺术整体,这样的作品才堪称神作。

       

        我举eva这个例子。eva的世界观核心其实是“at力场”。at力场是eva和使徒战斗的主要方式,那么这样就完了吗?没有。at力场的本质是“心之壁”,是一个个体把自己与其他个体隔绝的力量,这就和“人类补完计划”息息相关了,因为所谓的补完其实就是打破所有人的“壁垒”,让所有人类融合成一个单一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也就是莉莉丝的孩子,这样莉莉丝的孩子(人类)和亚当孩子(使徒)的战争,一切都可以说的清楚。

        这样也就完了吗?仍然没有。at力场其实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人的孤独,由于at力场的存在,人无法完全理解其他人,这既是“人类补完计划”想要弥补的,也是故事中所有人都在面临的精神困境。从本质上说,eva其实是一个小孩成长的故事,这种隔绝与孤独,在真嗣这个年龄的孩子身上有最深刻的体会,其绝望甚至能使得他们自杀,事实上,最终话的世界毁灭就像是一个孩子的自杀,或者类似的事情。10多岁的孩子,既想要融入外部的世界,又想要保持自己人格的绝对独立,如同张开了一张力场,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阻止了与外界的融合,这个困境就是eva的主题。在故事的最后,与量产机战斗的明日香明白了at力场的含义,其实这个含义在第一话美里接真嗣与自己同住时就一直在被阐述。

        明白了at力场和本片的主题,很多其他设定也就有了新的意义。例如eva的控制系统。所谓的“同步率”到底是什么,我们知道像《环太平洋》这种“主从系统”的机甲也有同步率,甚至《阿凡达》也有同步率。但是机甲仅仅是一坨机器,阿凡达只是人类的克隆体,eva却是活生生的生命呀,是可以“觉醒”的,那么eva的控制,就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操纵,而是精神意义上的沟通了,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沟通,以及对另一个生命的身体的控制,所以初号机可以拒绝其他人的控制,它是有灵魂的。所谓的同步率,就是两个生命的沟通理解程度了。

        可见,eva这个作品,从头到尾都可以用一两个概念完全概括,每一个情节点,甚至每一个画格都在表达它的主题。这才是它之所以可以被称为神作的原因。

       

        下边才是正题,魔法少女小圆这部作品呢?

        《小圆》的核心就是一句话:祈祷多少的希望,就播撒多少的绝望。也就是你为了达成一件好事,是要以更大的坏事为代价的。我们看这个规则是如何贯穿在世界观始终的:

        首先是魔法少女和魔女的战斗规则。魔法少女打败魔女,这是好事;但是随着魔法的使用,灵魂之石会变得浑浊,需要魔女的悲叹之种来净化,这就是代价。我们想,消灭掉所有的魔女行不行?不行,因为魔法少女维持正常生存也是要消耗魔法的,所以为了活下去,她们甚至需要魔女的生长。。。当然,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魔法少女更大的代价,那就是灵魂石污染到极限的时候,魔法少女竟然是要变成魔女,然后被别的魔法少女消灭掉的。

        然后是许愿。成为魔法少女是可以获得一次许愿机会的。但这次许愿是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不要说成为活死人,背负魔法少女的宿命,单是愿望本身就能带来更大的灾难,例如杏子的故事。

        这是和《钢炼》一样的“等价交换原则”吗?答案是不是——正是这个答案,才使得本故事特别特别的绝望。因为培养魔法少女其实是外形生命为了对抗“热力学第二定律”而发明的。如果等价交换就好了,等量的希望换来等量的绝望,等量的有序换来等量的无序,这个世界岂不是一个永动机了?可是根据热力学定理,“等量”仅仅是一个最好的结果,真实的世界是,希望带来更大的绝望,有序带来更大的无序。

        (所以不要说《小圆》是一个幼稚的东西,它关心的宇宙终极问题,和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一样)

        这样就完了吗?不是。炎的穿越也是这个规则的一个体现。她每一次希望拯救小圆的穿越,都提高了小圆身上的因果,从而更加促成了小圆的悲剧。愿望带来更大的绝望,有序带来更大的无序,这个规则一直贯穿着。

        这样就完了吗?答案还是不是。注意外形人说的一番话,他们一直在干涉人类的文明,所以整个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不断希望着什么,同时带来更大的绝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渴望秩序,同时带来更大无序的过程。(漫画中有一个短发少女就义的镜头,显然是取自电影《圣女贞德》)

        人类怀抱着希望,是一个悲剧。不过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现在还光着身子住在山洞里面呢。

        出于同样的原因,同样怀揣着悲惨的真相而坚持理想主义,小圆许了最后一个愿望。

        “如果有人说,怀抱希望是错误的,我会说:不是那样的。无论多少次,都会如此反驳对方。”

        看到宇宙的高级文明的最优选择,和尚未看到的低级文明的最优选择,是“动态不一致”的。人类为了自己的希望所造成的更大的灾难,再由其他人承担,或者最终由他们自己来承担,这一规律已经初步得到了体现,但至少在现在,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因此,如果说eva是用神明的战争来表现少年成长的苦恼的话;《小圆》正好相反,它用少女战斗的故事表现整个人类历史以及宇宙的终极问题。

        而热力学定律是贯穿世界观始终的规则。

        这才是为什么这个故事是神作的理由。
  3.     综合看来,我认为这部片子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QB的价值观。(当然,音乐、美术设计、分镜也都绝逼点赞)

        “我想让你们了解,你们的牺牲究竟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

        “等量的奇迹必然换来等量的诅咒。”
        ”无论什么愿望,只要不合理就一定会孕育出某种歪曲。最终从中产生灾难也是当然的法则“

        “在我们的文明中,感情这种现象只是极为罕见的精神疾病。”

         ”欺骗这个行为本身我们就无法理解。由于认识的差异产生的判断失误而后悔的时候,不知为何人类会憎恨别人呢?“
     
          “entropy,打个比方就是:燃烧树木所得到的热量,并不等于培育树木所付出的劳动力。“

       ”现在你们有70亿人,而且持续每4秒增加10人的你们,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单体的生死而如此大惊小怪呢?“

        等等,都是QB的三观认识 ,主要以 ”一切都是为了延续这宇宙的寿命。“为核心。
           怎么说呢,这些都感觉和少女天真的认识,少女们过于简单的后果意识,以及对少女们对人类的七情六欲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这是属于那种:“开始提出了一种看似光鲜的架空理论,最后又将其否定,然后告诉你其实还是你眼前才是最好”的那种片子。这可以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类型。所以说它这完全是跟传统意义上的”马猴烧酒“类型的片子大相径庭的片子。然而这也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一般意义上讲,QB代表的是是站在除人类以外的某种生物的纯客观看法,烧酒们代表的则是人之常情。
           很明显,从两者理论的全面性和故事的结局来看,能看出老虚对烧酒们的强烈恶意。
           (而且,那些向往缺乏思考的正义的人一贯在老虚的片子中是会思维、三观崩坏,且没有一个好结局的。)
          而且,全片虽然在画面、分镜上全力把QB打造成反角,烧酒们打造成正角。但从故事的发展上来看,我能感受到QB理论的健全性,以及对少女们的批判性。

        从而,也应该能感受到老虚的想法是偏着QB那一边的,QB的提出的问题很可能也是老虚提的问题。从而可以看出老虚对人类的种种思考。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好好看。
       
     

         
        
  4. 鹿目圆许的愿改变了世界的规律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洗白了,在一个没有鹿目圆的世界里,还是有一些关于她的记忆存在,这一个消失的小圆身上还集中了全部平行世界的因果,虽然似乎消失了,依然影响着世界
    这是在极快的戏剧节奏中匆匆成立的逻辑,未必经得起深究
    但我还是相当喜欢这个设计,它提供了一个很大胆的可能的解释,主要是对神秘的解释
    这里说的神秘包括宗教、传说、灵异体验等等,所有经不起(或者说超越了)实证考验,又始终固着在人类经验与文化中的那些东西
    梦、既视感、预知什么的,外星人啦,飞碟啦
    还有那些从神秘经验或题材中产生的的作品,让人感到神秘的作品……
    它们也许都是另一个或一群世界的残留,或说影子,记忆
    几大宗教中的诸神到底存在不存在呢,由于我对宗教不是很感兴趣,不知道关于这个的争论详情,但虽然现在是科学统治的时代,关于诸神的叙述并没有消失,也没有很确定的否决传遍世界,或者说关于宗教的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因为信仰本来就是超经验的
    那些散布民间的神秘叙事,既无法成为知识又无法忽视地漂浮在传播中,在一次次转述中不断既变化又固化着,以至于讨论真假没有意义,它们已经“在”了
    如果把一切不真实却鲜明地“在”的叙述理解为是别的世界投影到我们身上的结果,那真是相当有趣和令人宽慰
    有时从梦中醒来,回想梦中那个拥有完全不同记忆的另一个自己,那种强烈的恐惧和兴奋,可能几乎所有人都感受过吧
    有时对一些遥远的人事感应分外明显,但有些感应其实是错了,说是臆想又好像很委屈,因为太逼真
    可能我们只是记得它们而已


    补:三部曲看完8遍以后要修改一下“未必经得起深究”这句话了,真的没有漏洞,只是逻辑比较绕,不是看第一遍的当时就能反应过来。真是一部理性而疯狂的杰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