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看不见的战争 The War You Don't See(2010)

看不见的战争 The War You Don't See(2010)

又名: 战争,你所看不到的那面

导演: 阿兰•罗威 约翰·皮尔格

编剧: 约翰·皮尔格

主演: 朱利安·阿桑奇 托尼·布莱尔 贝却敌 乔治·W· 布什 马克·科蒂斯 Stuart Ewen 梅尔文·古德曼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0-12-12(英国)

片长: 94分钟 IMDb: tt1809387 豆瓣评分: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虽然存在着不同时间、空间、问题甚至不同战争交替出现的视点转移,但本片内在的叙事结构还是非常清晰的。将本片支撑起来的框架,应该就是政府、媒体、民众这三者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各自的行为和反应,媒体作为信息传达者和环境监测者,处于被叙述的中心位置。叙事者的煽情也疏离,愤怒也克制,反思也犀利。用纪录片这种自如且自然的表现方式将反战的信息和观点传达得明晰有力,将媒体的职责与失责剖析得淋漓尽致。

    战争之前。为了攫取政治或者经济利益,政府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意图发动战争,就必须将各种不可告人的卑鄙包装得道貌岸然,推销或者贩卖给民众。(这个时候难免会想到托马斯•潘恩说政府,“即使是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个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媒体自然是中介。媒体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运行,追逐信息传播信息,必须依傍于政府这个权威信息源。此时的媒体如果缺乏独立和客观的判断及质疑能力,一味接受,就会沦为政府宣传的工具。于是在政府的授意和推动下,在媒体的狂轰乱炸之下,特定的信息量堆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或许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称之为一种内爆。民众在这种耳濡目染、眼花缭乱中,潜在的激昂或者义愤迅速被煽动起来,并且经过群体传染愈演愈烈。

    战争进行。政府马不停蹄地控制现场,传播经过筛选和构建的特定信息。战争中政府惯常将媒体嵌入现场,记者身临其境的所谓嵌入式报道,造就一种实况和真实的假象。媒体为了获得采访权,必须依附于政府的安排,于是彻底沦为官方宣传机器。在这种刻意的构建下,战争的真实性已经失去意义,沦为一种抽象的符号或者象征。战争中经受苦难或者已经罹难的生命被彻底符号化,民众也在这种符号化中,在死亡数字的不断攀升中,麻木或者丧失兴趣。

    战争结束。无论结果如何,政府忙于讴歌或者掩饰。媒体继续助纣为虐,或者恍然大悟后,开始亡羊补牢却不可或缺地批判和反思。民众同情或者憎恨,短暂的热度,维持在那几秒钟。

    很多时候我们不屑于或者不相信这种含有意识形态或者利益牵扯的煽动性宣传,以为我们拥有足够的免疫力和抗体,甚至对其嗤之以鼻。上述的三个阶段,拜托,那是20世纪的事情,一战或者二战之时。或许朝鲜和越南也没有太多好转。可是什么,在伊拉克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甚至更为严重?2003年?un-fucking-believable!惊愕之后,瞬间遗忘,毕竟战争跟我还没有任何关系。The War You Don't Care。The War The Media Don't Care。即使在乎,也是在战争之后。多么嘲讽。媒体和民众就这样任由政府玩弄。

    片子后半部分Julian Assange的惊鸿一瞥只是锦上添花,最具煽动效果并且最让某国民众会心一笑的话语,莫过于Claude Coburn 那句“除了官方不承认的之外,绝对不要相信任何事情”。
  2. 有一个笑话:
    布什说,明天我们要处决20万伊拉克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
    然后记者们很好奇的问为什么处决骑自行的人呢?
    布什转过身对鲍威尔说,我就说过他们不关心伊拉克人吧!
    纪录片是揭了国家和媒体的黑,当然没有批评和讽刺公众。媒体除了会受国家的牵制,普通民众的娱乐致死心态也一方面助长了媒体的虚浮。
    这个社会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癖。政治的事永远只在人民日报排首页,网站首页永远都是大波的,暴露的妹子!
    大家想啊,吃地沟油的命,何必要操中南海的心啊?!
  3.        2010年一部风头强劲的纪录片是“The War You Don't See”(看不见的战争),电影展示了美国参与的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中一些战地记者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向公众展示了不容易被发觉的战争的另一面。影片开头John Pilger就开宗明义地说:此片就是针对英美国家的主流媒体进行质问,为何那么多大牌记者在战争中没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却只会为战争敲边鼓?所谓“看不见的战争”,其实是指媒体的把关过程:人们想要了解信息,不可能亲自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和事件的第一现场,职业记者就成为代替人们去看世界的眼耳口鼻,而作为信息的集散地的媒体却未能做到完全真实客观地反映世界的全部面貌,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对于什么信息如何抵达受众,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媒体的“把关”过程。自然,把关最终会影响受众对于世界的认知,但这过程中是什么信息被筛去、什么信息又被刻意地放大,受众是看不见的。

      伊拉克战争为什么会发动?我越细究就发现越难理解,从前跟着《环球时报》的口吻说“美帝为了石油!”,但刘瑜在《民主的细节》里反问一句“为了石油的什么?”,事实证明,自伊拉克战争开始至今八年过去了,美国也没有从伊拉克那里抢过石油,何况2009年以后,伊拉克重启石油招标,全世界石油公司云集,结果是中石油拿到了最大的项目;又或者是被“9•11”事件后被民间报仇雪恨的仇怨所裹挟?但无论如何,一场战争背后看定有它的政治利益在。战争之前,政府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意图发动战争,就必得将这种残酷的目的包装成正义的糖衣推销给民众,John Pilger提到了公关业先驱Edward Bernays的名言:对人民进行某种高明控制的隐形的力量,才是我们国家真正的统治力量。这也是PR最为人诟病的一面,当民主国家的新闻界已经将“宣传”这词弃如敝履时,政府公关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更具诱惑力的隐性“宣传”模式。

         其实我想为新闻界叫屈。新闻界作为公共媒界貌似肩负着沟通信息、社会教育、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诸多职能,归根结底不过是个收集、传递信息的中介,人们想看什么信息便传达什么信息,若能通过自己织出的通讯网实现社会信息的无碍传播已算功德圆满,还要新闻媒体对社会的未来、舆论、道德做出种种判断和纠正?其实并非常态,常常也没这个本事。昨日我在微博上看被打飞写一条:“美国新闻报道规则严肃。如对“conflict of interests”的处理,wsj报任何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消息,必阐明“该集团拥有此份报纸”。这造成各大报倾向迥异,但在各自新闻中看不出来,只在评论中体现。按这标准,大陆极少能有媒体被视为严肃媒体。”这话里看得出酸意,我跟了句:“所谓“政治正确”大概就是指拥护党和政府的立场的,国内的报纸本质上都属于党和政府,一篇洋洋洒洒大唱红歌的新闻稿写完了,末了难道还添一句:“此观点出自党员之手”? 就是因为迷糊才具有引导性。”又如Pilger采访CBS以批评政府而著名的记者Dan Rather为什么会在伊战中放弃他以往质疑政府的立场时,Dan Rather坦诚地说“无论记者承认与否,起码在一些小的方面,在这个国家任何一间新闻工作室内都能感受到恐惧的气氛,担心失去工作,担心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否则会比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还惨。”所以,当这个国家的大体制决定了新闻媒体只能在政府的荫庇下生存(如我国),又或者民主如美国、却在爱国情绪猛涨的民意的洪流中唯恐失言时,媒体的自身的立场已非自由选择,那么最后为错误的立场承受指责的就不应当只是媒体一方。

        我们太容易对媒体寄予厚望,又太容易悲观失望。有网友给一个相关影评的回复是“这片让我一个亲美的同学,厌恶美国了.”下面又有人说“永远不要希望媒体反对制度,中国媒体无法反对社会主义,西方媒体同样无法反对资本主义。媒体很难摆脱代表政府利益的这个现实。”乌有之乡有人把这片子的下载地址贴上来,说此片揭露了美帝的真相云云。对此我的想法还是最初那个“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不坏的制度”。若说媒体是刻意在欺骗公众,为何伊战的真相最终还是被媒体爆出来?为何又能诞生“看不见的战争”这样一部打脸专打主流媒体的脸的纪录片,还能获奖?我想BBC、CBS这类一流媒体之所以报道失实,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如BBC的新闻主管所说“缺乏深入战场做报道的渠道”。诸多记者之所以参与国防部的“嵌入”计划,也是考虑到战地非常危险,又怕信息失误所致,当然这也给了国防部控制媒体的机会,让国防部有机会编织出一系列精密的谎言来误导公众。但这其中并非主流媒体在刻意迎合官方说法、谄媚地配合宣传机器去蒙骗、误导公众,而是一场媒体与政府的拉锯战,战争形势的确给了官方暂时控制媒体的优势,但纸最终是包不住火,好似BBC新闻主管说的“我们只是报道事实,然后由人们自己作出判断。但不能指控他们是否撒谎,因为那是审判”。

         我想所谓“最不坏的制度”即是人们所熟知的“意见的市场”这样,媒体可以倚赖不同的商业机构,唯独不能倚赖政府,让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在市场上开展竞争,即使谬误会在某一时候吸引眼球,但最终赢得胜利的还是真相,最后人们会愧疚地认错、沉痛地反省,从教训中学习,并从检视中重新获得勇气。四年之后残酷的真相才得以曝光,才引来一片大梦初醒的舆情哗然,真的很迟吗?作为生长在天朝的孩子,我真不觉得迟。
  4. 记者并不一定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来报道真相,但是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来挑战那些即将在其他国家发动的血腥冒险行为。这代表 要永远质疑官方说法,无论那些官方说法有多么的爱国,多么引人注意,多么的阴险狡诈,因为官方的宣传机器 要依赖我们在媒体上对付自家的民众,而不是瞄准远方的敌人,道理很简单,在这个无止尽的帝国主义战争年代里,无数男女老幼的生命要以来真相的报道,否则我们就要扛起人命关天的责任。杰出的记者claude coburn曾说过:除了官方不承认的以外,绝对不要相信任何事情。换句话说,你们的责任是查清真相,传达人民的声音,而非权势的代言人。
    与君共勉,与所有媒体记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