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伴我同行(1994)

伴我同行(1994)

又名: One of the Lucky Ones / Stand by Me

导演: 高志森

编剧: 杜国威

主演: 刘雅丽 许芬 苏玉华 高翰文 罗冠兰 陈淑仪 李枫 吴大维 周志辉 叶荣祖 冯蔚蘅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94-11-17(中国香港)

片长: 84 分钟 IMDb: tt0109203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片改编自程文辉的自传——《失明给我的挑战》。

演员:



影评:

  1. 《伴我同行》又看了一遍,最吃不消根据这种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呢,特别是片尾的时候把真人的相片一幅幅展开所增加的真实想象——和姐啊和姐,世界上真的有你这样的人么?
    一个施恩,一个受惠。相依为命半个多世纪,照顾一个失明的三小姐,疼她依她。
    和姐说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大多是美丽的。
    三小姐说,和姐你这么善良,一定很美丽。
    这个胖乎乎的妇人,在暴烈的阳光下,应该还是小脚吧,抽出手绢擦一擦,要给三小姐去送饭。
    由细节组成的人生。
    纯粹的东西大概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和姐被抽象成一个无私心奉献的人,但是这个形象一点儿也不可怕,好像软绵绵的花朵,只有美丽了。展现美丽与奉献,有时候比展现龌龊与黑暗来得让人动容吧。
  2. 这部电影在我小时候就看过的了,那时候就觉得很感动,只是,那时候不太知道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感动,就知道在那边哭。想不到,多年以后,在电视上再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依旧和感动,依旧在那边哭,不同的是,这次知道了自己究竟感动于哪一点了。
    《伴我同行》,在我看来重点应该在于那个“伴”字,伴随着主角成长的那份自强不息的信念,陪伴在主角成长路上的和姐。
    自强不息,奋勇向上自然有一份激励作用,亦固然让人感动,相信不少有缺陷的人从这部电影中,真的能得到向上的动力的。但是对于我来说,电影中的和姐是最令我感动,最触动我泪点的一位。
    一位旧式家庭的佣人,字不懂多少,也没见过多少世面,按理说,她应该是很传统封建,唯老板是从的。可是,当她知道自家瞎了的三小姐想读书家里却没钱供她读书的时候,她可以把自己的平身积蓄都给她三小姐,她可以帮她向她家里人也就是她的老板据理力争;在她的三小姐交到平身第一个朋友的时候,她也不像其他人一样,嫌弃这个女孩子是个瞎了的在街上卖唱的乞丐;甚至于,在她老板家道中落,都没钱支付她工资时,她还愿意一直留在老板家里,照顾他们,并且赚钱去供她的三小姐读书;最后,她的三小姐因为成绩优异可以出国念书的时候,在她的家里人都反对的时候,她可以从她的三小姐自身出发为她考虑,还从像她三小姐一样的盲人身上出发,为他们考虑。。。
    在故事的结尾,看着和姐按捺住自己想要帮三小姐的冲动,看着她看到文辉终于可以靠自己成长的时候,那份安慰,那份自豪的表情,我的眼泪已经抑制不住地涌出来了。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叫《佐贺的超级阿嬷》,也是骗了我不少的眼泪。书中的阿嬷是一个也乐观,坚强的人,再最贫困的时候依旧养大了自己的7个孩子,到孩子都长大的时候,她还帮她的女儿抚养她儿子。在书中,阿嬷不管生活有多苦,从来都是乐观的,从来都可以以她自己的角度教导孙子道理,教导他知道什么才是人生中的宝贵之物。
    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两位老人,经历是如此的不同,性格却是如此的相似。没有受过多少的教育,却浑身散发着能激励人的光辉,有时候,我真的不禁想,这种人现在还有没有呢,这种人是只有在过去才能存在,还是不管在哪个时代,他们都是凤毛麟角呢?如果是前者,那现在真的很悲哀。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凤毛麟角,起码还是存在的。
    好啦,我絮絮叨叨那么多,就想说,这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高志森这位习惯拍喜剧的导演,能把这部励志剧拍得那么细腻动人,整部电影下来,基本没有多少多余的留空,真的很棒。
    饰演和姐的那位演员许芬,在剧中本来应该是担当配角角色的,但在里面的表现是相当的出色,把那一位有点平凡,有点幽默,又可爱,高尚的佣人和姐演得活灵活现,难怪在当年的金像奖中被提名为最佳女主角的候选人。
  3. 这片子名字让人误会是江湖片,不过,这片中的感情的确也是情义无价,肝胆相照。

    自幼失明的大小姐在老佣人的照料下学习,遭遇家道中落,亲人离散,最终闯出一片天地。情节看似有苦情之处,导演处理却克制平淡,使得剧情一些出其不意之处又有破涕为笑的效果。拍得也很省钱,镜头调度不多,每段往事都是长篇口述,这是舞台剧本的遗迹,为了丰富视觉就插入闪回并用黑白“加粗”,又有点笨拙。

    下面的佣人欺负弱势的主子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从而显得老佣人为小姐抱不平顶撞少奶奶的主动,这都是《红楼梦》看过的情节和人物啊。善良的人最有力量,两位女性立下相互扶持的承诺。细节很棒,母亲不赞成女儿带个乞儿回家,但是一听是她的“朋友”,出于爱女之心,茶饭款待。把乞儿用过的餐具标记号,是“区别对待”,补充说以后来了可以再用,是歧视下的“欢迎”——两句台词身份背景心情都刻画到。姐姐去世前留下的口令,在男友身上应验,是浪漫的轮回,也是人间有情(cue杜国威另一部戏)的延续。家道中落不能供三小姐读书,老佣人忽然捧着积蓄出来,恰有千钧之力。从小康堕入困顿,老佣人出去工作赚家用,“女人比男人出路多”道尽千年来女性的处境和坚韧。

    刘雅丽戴上假发头大一圈(难怪关佩琳会抱怨挡住视线),演罗冠兰的女儿,苏玉华看起来才像是妹妹。舞台上或许可以,电影就有点难为。最后机场送别你们这《春天》班底搞得我又以为是金露露夫妇送姚小蝶了。鲁芬出场像蘑菇从地上冒出来一样,大概也是戏剧调度,所以于芬的TVB演法也不是问题,而且TVB的老太太最是我们从小熟悉的“贾母”,有股亲切劲儿。老太太毫不怯场,演得很棒。

    碰巧上一部《郎心似铁》也有教会背景,是以信仰来操控他人。而这一部是宣讲信仰带来神迹。姐姐虽然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圣经里说“失明的人不是犯了罪,而是神要在他们的身上显示神的荣耀”,但是她对妹妹的爱,和姐的爱,妹妹的努力,就是神的荣耀。

  4. 这种人与人中间的温情,确实是很多时候现代生活中所稀缺的了(起码之于在大都市生活了很多年的我,感觉很多时候生活是被纯粹的事情所牵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更多存在于小时候在家族中成长的记忆中,可是现在大家都分散了。)

    我的生活经历里没有过像佣人这样的角色,更像的是奶奶。她也没什么文化,却靠着自己的方式在小县城独特的环境中生活着,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她心里所有的牵系,都是她的孩子们。尤其作为她唯一的孙子的我。

    其实这个过程,用现代生活的标准来评判,会有诸多的不堪,没有那么体面的。有时候她们的行为在现代生活看来就是愚蠢或可恶。比如迷信,比如会为了获取一些利益存在欺骗。就像片中的和姐,有一段是优先找会英文的工人,她就起来乱说一通,最后加一个ok。这样子的场景,设身处地想一想很体面吗?在现实生活里碰到这种你会不会嫌弃这个人捣乱和低素质?你会不会去管它背后有什么伟大的理由?

    看完之后泪奔,不仅仅是因为和姐这个形象动人,更是因为让人想起了中国和中华文化圈子的国家崛起的这个过程中,那些朴实,真挚的劳动者们。

    等我们真发达了,别忘了曾经为之奠基的人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