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红气球之旅 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2007)

红气球之旅 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2007)

又名: 红气球的旅行 / Flight of the Red Balloon / 红气球

导演: 侯孝贤

编剧: 侯孝贤 弗兰西斯·马格林

主演: 朱丽叶·比诺什 宋方 伊波利特·吉拉尔多

类型: 剧情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07-05-17(戛纳电影节)

片长: 115分钟 IMDb: tt0826711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La Voyage du Ballon Rouge (《紅氣球之旅》)本身是受奧賽所囑向Albert Lamorisse1956年的Le Ballon Rouge (《紅氣球》)致敬的命題作文,因此侯孝賢籌拍時爲了瞭解奧賽,便去瞭解印象主義。印象派繪畫重視光影捕捉、記錄瞬間的特質所釀造的節奏和氛圍讓他産生了“用這種方法去捕捉也不錯”的想法,力圖表現人在“瞬間的短的時刻(moment)...的表情”。實際上,擅用長鏡講求場域的侯孝賢對時間的理解,和追求當下主觀印象的光點派不完全一致,而更貼近柏格森式的“绵延”(durée),人對“現在”所做出的反應從來不是獨立環節,而是与過去的經歷和記憶相關聯;真實的“現在”不是一個獨立瞬間(instant),而是与記憶相關聯的綿延的時段(duration)。侯在訪談里講到時間的延伸,就說“每一個人基本上是活在時間裏面,他不是活在當下,當下是一部分,但他一直受著過去種種所左右”。另一方麵,侯在此片里主張演員即興演出而不完全拘泥于劇本,給他們一個情境,讓演員自身的氣質慢慢填滿空間。臺詞動作都親切日常不刻意,而故事是種植在軀體里的。即使脫離了臺灣本土經驗和東方傳統哲思,《紅氣球》仍然是我們熟悉的侯孝賢,時間緩緩流動,一個個長鏡就像生命本身,一次經歷,沒有take two。

    侯給單親媽媽戲劇工作者比諾什設置了1968薩特年代熱血激情的過去,愛情失敗后本想交託兒女于老父但父親抱恙,只好獨身帶著七歲兒子西蒙在巴黎生活。這一角色設定的具體背景并未在影片中出現,但成爲比諾什在木偶劇目工作中的激情、知識女性對生活的真摯的最好注脚。來自北京的電影學生宋方在巴黎畱學,課餘當保姆掙一點錢。她的出場由始至終都是簡約淡然,清瘦獨立像《咖啡時光》里的一青窈。一個是單身母親,一個是兼職保姆,兩人就此交碰,于西蒙這一點開始,故事在“當下”的平面上展開。絲絲點點記憶在不經意時揭露,像我們的生命,現實的縫隙里回憶猶水滴落,走了神。西蒙的回憶里有童年時帶他去咖啡店喝果汁的姐姐,投幣選94號,Charles Aznavour就在點唱機里情深款款唱出Emmenez Moi,“帶我走”。沒有出席的爸爸,一歲還是兩歲,帶他去游戲機室學會的pinball延續至今。比諾什的記憶是兩盤家庭錄影和一次快門,沒有人知道她在《張生煮海》里那麽用情,是否因爲在戲劇里想念自己的人生。

    《張生煮海》被布袋戲師傅阿鐘帶去了巴黎而比諾什學得中式唱腔,宋方則時時擕帶DV以致敬之名記錄紅氣球的踪影,顯然呼應了跨國時代的文化交滙大潮,但更巧妙其實是片尾麯Tchin Tchin,華裔觀衆一聽便知改編自蔡琴,《無間道》里出現過的《被遺忘的時光》!Camille的版本在末尾點了題:chin chin, a toi mon ballon rouge... 以時光歌頌時光,五十年后記憶跨洋,藝術永生。

    影片臨近尾聲時的后印象畫作出自Félix Vallotton(1865-1925) ,主題亦爲小孩与紅氣球。世紀交接時的西方現代畫壇受一派東洋風浮世繪影響,不講究景深透視和光暗,以顔色、平面印象和情境為顯,老師問,這副畫的視角何在呢?好像是從高處俯視,又好像是旁觀平視。就像電影中的紅氣球。它要表達快樂還是悲傷?草坪上光明一半,陰影一半,喜樂有時,悲情有時。是爲《紅氣球之旅》,事關童年,初見人生。
  2. 侯孝贤曾经是我最喜欢的台湾导演,除了他与朱天文之间的恋情,主要还是因为我在一个恰当的年纪看了他最适合那个年纪的一批电影。也就是诸如《童年往事》啦,《恋恋风尘》啦,《冬冬的假期》啦,《风柜来的人》啦,这几个电影都是少年心,美好的乡土味道,往往令成长中的人感动不已。“三三”那批人承继的不论是胡兰成也好,张爱玲也罢,在台湾岛生根发芽后结出的终究还是台岛特有的乡土的忧伤。

    虽然《悲情城市》感觉很淡,但后来看《海上花》,对侯孝贤的喜爱达到极致,随即对他的兴趣大减。这是因为我也长大了许多,而侯孝贤始终脱不了他长镜头里的沉默和温吞,镜头语言也渐渐失去锐力,仿佛蜕变成了生硬的符号。

    这次看《红气球的旅行》就是如此,侯孝贤2007年在法国拍摄的。朱丽叶比诺什主演,情节简单,我也不赘述了。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会谈这些话题:符号篇:电影中的电影——宋芳的DV摄影机;历史篇:向1956年致敬——两部红气球的相遇;城市篇:巴黎的墙壁——属于斗室的巴黎;比较文学篇:舞台的变幻——元曲、木偶戏、电影;演员篇:母子情深——比诺什和小男孩……等等。

    上面的列举并非戏谑,假如我时间充足,我会一一把这些题目写成工整的影评的。但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不太喜欢这个片子,侯孝贤,太侯孝贤了。我所感动的只有两个桥段:一处是比诺什与她远在加拿大的丈夫皮埃尔通话,她的脸上那种悲伤无助的神情,让我不得不设想她与他之间曾经是怎样的一份感情,志同道合,相依为命,而今安在哉?这种设想让我仿佛窥见了不该知道的秘密,惆怅又尴尬;一处是盲人调音师,这个不起眼的角色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天平两边一样。

    侯孝贤也许终身摆脱不了他乡土的忧伤,一旦离开台岛,这种忧伤就以一种台北的味道呈现出来。虽然曾经有机会,但我的确是没有到过台北的,尽管有几位朋友在那里。这部电影的地点是巴黎,但我常常感觉是台北,就像宋芳的角色是“北京的留学生”,却有一口标准的台湾国语发音一样。每次钢琴响起,我就疑心这是台北,印象的台北,侯孝贤的台北。

    这就是我对这个电影的看法,不算喜欢,但观看时也很享受。
  3. 是個不常去電影院的人。也基本適應在有些空落的放映厛裏面觀影。這次卻意外很多人,有點座無虛席的意思。3H的魅力可見一斑。老爺爺老奶奶互相打招呼。電影院本是很家常的會面場所。

    紅氣球飄起來的時候嚙嚙在我耳邊悄問,會不會一整場戯都是氣球在飄的長鏡頭?抑或巴黎風光?你知道侯孝賢有多悶。我白她一眼。不答。

    漸入佳境。那些熟悉的細節,令觀衆席不時爆出笑聲。巴黎人在看他們尋常人生投影在大銀幕上。Binoche只是鄰居般的平凡人物。旋轉的沒有電梯的逼仄小樓。廚房。Mezzanine。咖啡室。屋頂。地鐵(6號綫?!)。公園(盧森堡?!)。奥赛博物馆。如果不是背景不時點綴些清淡的鋼琴,註釋並提醒這是電影,就以爲只是不小心被鏡頭捕捉到的碎片。也許是電影學院的學生作業。當然,如此乾淨鎮定的鏡頭,初出茅廬的學生是無法企及的。

    有留學經歷的人,都會有些零碎的打工體驗。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麽幸運,能遇上Binoche這樣的好主人。我喜歡聼她講話。她真的是一流的好演員。法國人有些全民統一的表情手勢,其中一些,是在漸漸被影響被同化的自己身上也找得到的。很細微的部分,卻突然讓我着迷。

    宋方沒有在“演”。因爲她本色如此。安靜。淡定。低調。音色柔軟。笑容陽光。喜歡傾聽。習慣拍攝。算一算,認識她差不多十年。在自己最迷戀搖滾樂的時候。那時她是“未知音樂”的DJ小麥。在她的節目中,第一次聽到Jeff Buckley。見面不多。總是在唱片店裏面遇到,簡單交談。她不太記得我的名字,於是我的代號變成“那個一提Kurt Cobain就會失控的女孩”。後來她去了法國再後來又在北京電影學院念導演。去年我回國過年,于扔石頭老師家重聚。又介紹她認識RHP。她手裏一直握著小小一只相機,很愛抓拍。也還是不多話,微笑著聼在座的高談闊論,純淨直接的眼神。

    我不知道自己靈魂出殼。只聽到嚙嚙在低聲讚宋方法文好標準,沒口音。後排的小孩子根本無法投入,悉悉索索地亂動,不時將小腦袋探過來無聲騷擾,晶亮的眸子注視我。最後被他老爸拎出去。

    喜歡Simon。嚙嚙說他從側面看上去,很有點小Richard Ashcroft的模子,長大了一定大帥。小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語言體系。不習慣的話真是跟不上。聼得懂就會覺得很趣緻。最後在博物館那段,有小朋友發表很大人的見解,大夥都被逗樂。

    30號上映。我因爲考試的關係,沒來得及第一時間去看。後來便通過RHP轉收到久無音訊的秘密客的短箋,說在《紅氣球》裏面看到宋方,很激動,問可否重新和她聯係上。我知道他來了法國,在南部學電影。哦,原來大家都曾在這裡。只是不曾相遇。

    附:侯孝賢在電影資料舘的講話,前面兩分多鐘主持人簡單介紹了3H的豐功偉績(我沒有誇張,真的是海炫了一番!),然後是3H發言。
  4.     在《公民凯恩》的结尾,被烧掉的雪橇上面依稀还能看见ROSEBUD的字迹,那是凯恩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一个词,也让影片中的一干人等百思不得其解。如今,这个ROSEBUD幻化为一个空中的红气球,在小西蒙的上空不停的飘呀飘的,但就让你抓不住,甚至在某一刻以为把它牵在自己的手里了,一不留神,它却又飘到了空中。

        唐诺在《最好的时光》中说,“所谓最好的时光,指着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之感,不是因为它美好无匹从而我们眷恋不已,而是倒过来,正因为它永恒失落了,我们于是只能用怀念来召唤它,它也为此才成为美好无匹。”

        在《红气球的旅行》中,苏珊的红气球是那个已经凑不齐的家庭,却对眼前的小西蒙视而不见。只有在和赶不走的房客马克大吵,女儿有拒绝搬回巴黎家里来住,苏珊才和儿子西蒙展开了多聊了几句:

    在学校干什么了?
    和平常一样。
    上了哪些课?
    数学。
    数学?
    还有拼写。
    你学什么了?
    乘法,还有……
    加法?
    没有,这个我们已经学完了。
    减法?
    不是,这个我们也已经学完了。在写作课上,我们学了所有大写字母。
    哪些?
    所有。
    真的?

        苏珊有理由心不在焉,因为她不仅要操心功课,还要为不肯回家的丈夫、女儿以及赶不走的不付房租的房客操心。

        小西蒙也有理由不开心,家里妈妈根本顾不上他,而他还想和姐姐一起玩,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小西蒙走神了,他突然看见上空的红气球高高的飘走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气球,不信你抬头看看自己的上空。当你抬头上望的时候,失去的是当下的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