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Paul Dudbridge
编剧: Philip Daay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23-06-13(美国网络)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6924832 豆瓣评分:4.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这篇文章不是本片的影评,我觉得也没什么好评价的,短评里都写过了。能找到这部冷门电影的人,想必大部分都是对“隐形”这个题材感兴趣才看的,于是就萌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
我曾经在贴吧里专门罗列过自己看过的大部分隐形人题材电影(),当然还是有一些遗漏的,尤其是那种只是几个片段的电影,以及一些太有名而没看的电影。为什么会喜欢这个题材呢?我想“人天生就有的偷窥欲”和“观影者本身在人际关系中就有些小透明”这两点可能是绝大多数此类观众看此类题材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前者,“偷窥”可以说是几乎大部分电影的特点,毕竟只有在电影里,你才有机会看到人物的一些较为私密的行为和动作。而后者,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的社会关系状态——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处境,但总会在某些时候处在弱势状态——无论是男女关系、亲属关系、职场关系、朋友关系,甚至种族关系。弱势和强势并不一定就无法共存,但总需要弥补。最典型的就是婆媳关系——上一代无处发泄的苦,发泄在下一代身上。这是这个社会表明上的平稳运作之下隐藏着的不平等。
之所以要说这些看似没用的内容,是为了理解以隐形为核心题材的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常见特点:隐形人往往会越来越疯狂,越来越不可理喻,越来越肆意妄为。这可以说在超能力题材的作品中独树一帜——毕竟大部分超能力题材的主人公是正面人物,会利用自己的超能力行侠仗义。但你看看几部最著名的隐形人电影:1993年的Invisable Mainiac,2000年的hollow man, 2020年的invisible man,更不用提一众日本粉红电影,以及老祖宗威尔斯的原著小说,主人公隐形后都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纵欲。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啊,也有一些电影里隐形人是好人的。比如少年透明人,卡朋特导演的《穿墙隐形人》,或者一些比较冷门的电影比如1940年和1983年的两版invisible woman、1983年的The Man Who Was‘’nt There等。但需要注意是,这些电影都会有一些看似是服务观众的香艳情节,但如果你把它都去掉,就会发现会很不正常——哪有人隐形人会那么正义凛然? 要是会隐形了,至少也要让自己“爽一把”——于是就会有北野武的性爱狂想曲里的情节。
隐形,意味着存在感消失了,但存在依旧存在。最早探讨这个问题的就是柏拉图,他提出如果有人会隐形,就会为所欲为。这可能是为什么在本片里,主人公会从原本的初级欲望——偷窥女主和女仆换衣服,逐渐上升到所谓的高级欲望——想要控制这个世界,想要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闭嘴,想要让女主角也成为自己的“猎物”。人一旦没有了限制,就会肆意妄为,这一点在无数社会心理学家的试验中早已得到了验证。
但这种没有限制还不像成为亿万富翁那样,可以通过合法占有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欲望。隐形的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窥探到人最私密的行为——类似于三体里的智子。可以想象,如果真的社会中出现了一个隐形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会有重大的改变。没有了所谓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一切可能都会在某人的实现之下。而这种恐惧感,是隐形人电影在这几年间最主要的演化趋势——逐渐从喜剧片和情色片转向恐怖片和剧情片。当然,在我看来,这个题材的最优秀作品当属2020年法国出片的电视剧unseen,描述了某个小镇出现了一众透明病的故事。
然而,我认为这个题材不应该止步于喜剧、情色电影和恐怖片的范畴。仍然有很多有趣的主题可以深度挖掘。我这里提出几个思路,希望未来有人可以进一步探索。
(1)隐形的女性。几乎主流的隐形人电影都是男性作为隐形人,女性隐形反而最有名的是神奇四侠里的隐形女,以及1940年版的隐形女。但这些电影都没有深度挖掘隐形这个特质和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例如女人利用隐形的能力进行复仇(不一定非要复仇男性,男权社会的背后不只是男性霸权)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此外类似日本漫画《半透明女友》这样的爱情喜剧也是一个不错的探索青春期女性心理的故事。
(2)隐形的他者。例如主人公发现自己眼里的其他人都隐形了,自己反而是在暴露者的处境。这种身份的反转其实在某些日本漫画里有所体现,但长篇故事目前还没怎么看到过。
(3)隐形的人群。大多数隐形题材的电影都是某个人隐形,所以格局往往很小。如果有一群人隐形呢?这一群人不一定就是军队,比如说某个盗窃团伙、某群艺术家之类的,或者是老年群体这种往往遭到忽视的人群。将抽象意义的“被忽视”变成具象意义的“被忽视”,其实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之一。而且,一群隐形人其实也会涉及到社会安全层面的议题,类似的主题其实就是恐怖袭击,比如《机动警察2:和平保卫战》。
(4)隐形的普通人。这种设定其实很难写,前面提到过,隐形人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要选弱势状态的人当主角,是因为背后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如果一个本身正常的人有了隐形的能力,ta会如何使用这种能力?可能这就会和角色的职业、社会身份等相关了,适合做成连续剧作品,可以深度探讨这些身份和人的关联。但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拍出猎奇感。当然,猎奇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观众也往往好这一口。但对于作品本身来说,猎奇意味着扭曲作品内在的驱动力,为了呈现视觉奇观而不顾角色死活的事,不应该成为创作者的追求,顶多作为练笔之作。
当然,最基本的诉求只有两点:在特效上做得更真实,在情节上没那么多降智操作和硬伤。作为观众公,这就够了。也不用要啥自行车了。能达到1940年的invisible woman的特效水平,就已经可以满意了。真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QQ群讨论:六七二零八六爸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