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无人知晓 誰も知らない(2004)

无人知晓 誰も知らない(2004)

又名: 谁知赤子心(港) /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台) / Nobody Knows / Dare mo shiranai

导演: 是枝裕和

编剧: 是枝裕和

主演: 柳乐优弥 北浦爱 木村飞影 清水萌萌子 韩英惠 江原由希子 串田和美 冈元夕纪子 楯隆子 加濑亮 村野友希 田中庆太 木村佑一 远藤宪一 寺岛进 平泉成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04-05-13(戛纳电影节) 2004-08-07(日本)

片长: 141分钟 IMDb: tt0408664 豆瓣评分:9.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新搬来的公寓这家人是母亲惠子(You饰)带着四个孩子:明(柳乐优弥饰)、京子、茂、雪。但母亲却得对周围的人们撒谎说丈夫去海外工作,自己与长子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事实是其它三名弟妹是“黑孩子”,因为四个孩子有着各自不同的父亲。他们一直呆在家中,没有去学校上学。

演员:



影评:

  1. 无人知晓的时间

    柏邦妮

    《无人知晓》,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一部电影。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叫福岛惠子的单身母亲,生养了四个小孩,分别是十二岁的长子明,十一岁的女儿京子,五岁的儿子茂,以及三岁的女儿小雪。这四个孩子,来自四个身份不明的缺席的父亲。惠子是那种女性:已经到了在灯光下看才会觉得美丽的年纪,巨大的眼袋显得她憔悴并且有些严厉,但是她的撒娇般的声音,少女的装扮,以及金棕色的长发,都使人看不出她是一个“母亲”,看不出她准备承担生活给予她的沉重。她的逃避方式就是将孩子们藏匿在房间里,不允许他们外出和上学,向所有人隐瞒这一切,同时,向自己撒谎。因为,“我也有幸福的权利啊”,她两次离家出走,第一次走了一个月左右,第二次再也没有回来,她选择在东京的某一个区,和男友同居。摄影机停留在这个狭窄的房间里,拍这四个孩子的生活,他们的命运。

    这是一出悲剧,但是电影中毫无怨怼和仇恨,也没有嚎哭和呐喊,气质平静从容,光线明亮,音乐轻快,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静静的日常描写。波澜不惊,但并非无动于衷。只有在长久的注视中,才能感受到这平静之下的东西:深沉的绝望,恐惧,强烈的情感,不甘心,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的渴望。碾碎,蒸腾,翻滚,又重归平静。电影透露出无比强大的力量:那是努力活下去的生命能量,也是超越这一切的生命规律。

    在电影中,引起我兴趣的时间有两段:一段是惠子第一次离家出走,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一段是惠子第二次离家出走,直到影片结束,大约是一年的时间。与其说,时间本身引起了我的兴趣,不如说,是时间的表达引起了我的兴趣。是枝裕和用独一无二的方法表达了他的时间。

    一是四季的更替。电影中一年的时间,以夏日福岛一家搬进新居开始,以夏日福岛家的孩子走向街道结束。中间经历了圣诞节,新年等节日。是枝裕和通过四季的更替来写时间:深秋,明出外围上了围巾。秋冬,母亲还未归来,孩子们一边在窗前等待,一边在玻璃上的白气里写字。春日,樱花满枝。夏日,蝉鸣大作。没有冷气也没有风扇,房子已经断水断电,四个孩子憋在房间内,静静的捱过苦夏,一言不发,每个人皮肤都是湿漉漉的,头发粘结。夏末,小雪意外死去,明和外来者纱希一起,将小雪埋葬在飞机场边的空地。夜风凉爽,吹动了他们的头发。是枝裕和以日本传统文学的方式,如散文,如俳句,写景物的变幻,四季的更替,时光的流逝。

    二是细节的变化。一个细节是指甲油。在影片开始,一日晚归,惠子兴致很高,给京子涂上了自己的指甲油。父亲据说是音乐制作人,渴望弹钢琴的京子,有一双白皙修长的手,鲜红的指甲油使那双手更加美丽。次日惠子第一次离家,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影片并没有从对白中透露确切的时间,只是特写了京子的手,指甲油已即将脱落殆尽。

    一个细节是蜡笔。小雪喜欢用蜡笔乱涂乱画,在影片开始,她有一盒几乎全新的蜡笔,整日涂写,非常快乐。当外来者纱希,一个在学校饱受排斥几近自闭的女学生,第一次走进福岛家的时候,她的脚被一个小东西硌了一下,那是一个只有黄豆粒大小的蜡笔头。小雪,这个小女孩,喜眉笑眼,在电影中只外出过两次,被放在箱子里,拖进了这个家,而又被放在箱子里,拖出了这个家。最后,连同箱子一起埋葬。这个小女孩,用蜡笔涂涂抹抹,不知消耗了她多少时间。而这残余的蜡笔头,又使人想到,除了画画的时间,她的短暂的一生,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寄托和可能。
    一个细节是钱。惠子第一次离家,给孩子们留下了一笔钱,约有一万日元。明每日记账,当作算数练习。一万日元的纸币已经没有了,渐渐的,一千日元的纸币也没有了。桌面上只有一些零散的硬币。昔日一本正经记录的账目,渐渐被孩子们的涂鸦盖住。最后,小雪遇难,明试图给惠子打电话,手心里只剩下三枚硬币。钱的减少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三是真实的时间。所有的电影,都试图使观众相信,在场与场之间,在镜头与镜头之间,那被剪辑省略的时间,是真实存在的。银幕上发生的一切,不是编造的故事,而是真实存在于某一个世界的。电影创作者试图让观众进入到这个完整自足的电影世界,相信叙事时间和客观时间是同步整一的。为了得到“真实的时间”,是枝裕和用了一个“笨方法”:电影的拍摄时间,就用了整整一年。他以纪录片创作者的耐心,耐心的等待着他的世界,慢慢的发生,构建,变形,成熟。

    因此,电影中的孩子们,真实的长大了一岁。明的扮演者柳乐优弥,从一个十二岁的男孩,长成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那种从童稚,生涩到渐渐的成熟,摄影机纪录了整个过程。几乎每一场戏,孩子们都在慢慢的长大,这种变化肉眼察觉不到,但是却又很明确。每一秒钟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是真实的生命。

    电影中的房间,被剧组租用了一年,能清楚的看见,一个新鲜整洁的小家因为失去了母亲——这个灵魂人物,是怎么慢慢变得破落,肮脏。阳台上孩子们种在饮料瓶里的植物,也真实的春生秋杀,经历壮大和荒败。孩子们身上曾经合身,崭新的衣服,慢慢的破旧,缩小,变得局促不堪。因为无人修剪,他们的头发像野草一样,慢慢的盖过了脖颈和眼睛。

    我觉得这样写时间很厉害,是因为:
    一来,电影里的时间是审美的时间。这样流逝的时间是有美感的,不再是孤零零的时间,而是增加了很多附着之物,是可以观赏,可以品尝的时间

    二来,电影里的时间是凝视的时间。用极其细致,幽微的细节,去写时光的流逝,如果观众不动用全部的注意力,耐心的观看,就会不知其所以然。电影邀请观众,和剧中人一样,静静的呼吸,静静的凝视。而当你长时间的凝视着那个世界,那个世界也会转头来凝视着你。作为观众,内心的世界就这么静静的被开启。

    有时,在不断重复的日常场景中,在日复一日的更替流逝中,观众甚至会觉得“时间”似乎已经停止了。没错,因为这群被遗忘的孩子,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他们的命运无人关心,他们的时间也变得不再重要。这“凝滞,停止”的时间,就是他们的时间。

    三来,电影里的时间是充满感情的时间。在这部电影里,丈量时间的工具不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一天,一个月,一年。一个女孩,指甲油从鲜亮夺目到暗淡脱落,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说是二十天,也可以说是一个月。高明之处,并不在于时间的“精确”,而恰恰在于模糊。当你开始这样猜测的时候,那个女孩的生命,已与你的生命悄然连接。

    电影以这样的方式,要求观众动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呼应电影,参与电影。在这样的电影中,时间不是一个剧作的元素,也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其中一个饱满的角色。时间变成了一个充满感情,正在生长,切实可感的角色。

    同时,时间也超越了角色,成为一种规律。在电影的结尾,明照例去便利店后门等待,好心的店员将过期的食物送给他们,而京子,茂和纱希则在对街等待着他。四个人一起走向街道,茂照例去自动售货机和投币电话里找别人遗落的零钱,他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欢喜。经历了生离死别,这群孩子们一如以往的生活着,似乎有些淡漠。而这分淡漠,正写出了时间的残酷与伟大。那份如常的平静,写出了时间的本质,这就是生命的规律。






  2.     1988年1月東京西巢鴨地區一名母親為與男友同居,留下長子(14歲)及三名分別七歲、三歲及兩歲的女兒在家。四名孩子無戶籍,亦沒有上學。其後兩歲的幼女因偷吃長子損友的杯麵而被毒打致死,當中長子亦有踢傷妹妹,之後把屍體埋到埼玉縣秩父市公園。同年7月鄰居發現該屋長期只有小孩居住而報警揭發事件,兩名女兒嚴重營養不良,更發現病死的次子的屍體。母親被控遺棄及傷害子女,被判入獄三年但緩刑四年,之後接回入住保護中心的兩名女兒返家。而長子被控傷害幼妹致死及遺棄屍體罪,被判入教導所,並正式入學接受教育。

    没什么,好不容易找到的,看过电影再看这一段……
  3.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2004年的电影《无人知晓》取材于一则真实的社会新闻:1988年一月,日本东京西巢鸭地区一名母亲为了与新男友同居,抛弃了四名子女。14岁的长子独自抚养分别7岁、3岁及2岁的妹妹,公寓凌乱,小孩白天亦不上学,四处游荡。3岁的妹妹因偷吃了长子朋友的泡面,被毒打致死。众人将妹妹的尸体置入皮箱,拖到埼玉县秩父市公园埋葬。同年七月,邻居发现房屋长期只有小孩居住而报警,事情才终曝光。

    在是枝裕和的改编电影中,箱子,从一开始就是个重要道具。单身母亲福岛惠子带12岁的大儿子明去拜访新居邻居,说孩子父亲在国外工作,明小学快将毕业,成绩良好。可回到家,榻榻米上几口皮箱打开,竟有两个小孩儿蜷在里面!5岁的茂和3岁的小雪咯咯笑着从箱子里爬出来,一家人欢欢喜喜布置新居。天色渐暗,哥哥明到火车站找到11岁的大妹妹京子,兄妹俩趁天黑潜回公寓,阖家团圆,在桌边围吃泡面。橘黄温暖的灯光,妈妈慈爱的微笑,孩子们兴奋明亮的眼睛——这是多么奇特的一个家庭啊。

    这样一个开场强烈地调动了我的好奇心:这些孩子难道是捡来的孤儿?妈妈靠孩子们的政府福利过活?虐待、幽禁儿童案件?

    事件的发展却不像我猜想得那么单纯。You饰演的母亲惠子虽然不乏私心,但她爱子之切也很真实。她会在下班后给孩子们带好吃的寿司回家,她给小女儿梳头,孩子们也有很多玩具打发不能出门的日子。惠子的第一次出走是暂时的,虽未能如期返家,但她终是回去了;而她与孩子们的畸形关系也正是在这里通过前男友的口述第一次初现端倪。但是枝裕和并未把叙事的重点放在解释前因后果之上,他的视角很远,生物学报告一样冷静细致地观察一家人的生活小节;可电影的情绪并不冰冷,大规模的画面全留给四个孩子相处的日常情趣:阳台上养在泡面碗里的绿色植物,弟弟茂偷偷越界拣玩具玩的小得意,妹妹小雪吱吱响的小红皮鞋,京子漂亮的红钢琴,还有阳光,无处不在透明而温暖的阳光。

    哪怕情况急转直下,他也绝不煽情,似乎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似乎发生的一切都自然而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长子明所面对的压力和无措全通过一种极其收敛的不经意暴露法来展示,他会因朋友们不愿来凌乱的家里玩而沮丧,他也怀疑母亲对他们的抛弃,但在表现生存艰辛的时候,镜头的重点,依然是他跟弟弟从便利店拿到过期寿司后的兴奋开心,依然是和弟妹们在公园汲水相互玩闹的无忧无虑,Gontiti乐队伴奏的古典吉他琴音还是那么干净清新,仿佛在孩子的纯真世界里,现实怎么都会退缩,怎么都可被暂时遗忘一样。

    片中唯一一次直白的情感宣泄还是离不开箱子。明和朋友Saki拖着箱子里的小小尸体偷偷去机场安葬,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白衣服上沾了泥巴,迎着微曦的曙光,在空旷的早晨一语不发的从黑暗走向黎明,耳边响起的是《珍宝》的歌声:“姗姗来迟的春光,让人深吸一口气……我逐渐成长,没有人可以亲近……”

    这是整部片子唯一让我流泪的地方,但哪怕眼泪,也终是收敛的。因为是枝裕和通过《无人知晓》想表述的绝不仅是对孩子们的同情,或是对失职母亲惠子的控诉,他用明媚温馨的镜头语言和那些琐碎微小的生活细节对整个社会提出了最为尖锐,甚至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弥补社会福利干预和家庭权益之间的裂痕?如何处理这种兄妹不愿分开的特别案例?如何及早甄别家庭遗弃现象并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样的收敛态度固然源自理性,但更重要的却是是枝裕和深谙的“平静之火”的艺术——表层越是波澜不惊,内里情绪的起伏就越汹涌,最终发泄的端口才越动人。这样的感伤就像一条狭长的黑色暗流,它裹挟了生活的疲惫与艰辛,浸透了人世的不公和悲苦,它承载了太多无法回答的疑惑,太多难于解决的忧伤,它在繁荣的表层下静默地流向远方,将哀凄的夜色染得更黑。
     



    【少年犯罪系列】

    《伊甸湖》:暴力的源起


    《哈里·布朗》:以暴制暴


    《白丝带》:暴力的养成


    《无人知晓》:黑色的河流


    《被遗忘的人》:被遗忘的阶层
  4. 西巢鸭弃婴事件 (来自网上)
      
       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生了一个儿子,三口子住在一起。男人跟女人说,已经去帮他们的婚姻和孩子做过登记,所以一切都合法没问题。当孩子六岁却还没有收到叫孩子去上小学的通知单时,女人跑去有关单位询问,才知道男人骗了她.. 不管是婚姻还是孩子的出生,都没有登记,他们根本不算有结婚,孩子也没有入籍。这时男人也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家出走,没有再回来过。於是女人的生命出现了剧烈转变。
      
        她在后来的八年裏,持续跟不同男人生下了另一个男孩 (年龄不详) 和三个女孩 (当时分别是七岁、三岁、两岁),五个孩子都没有报户口;当她去百货公司上班时,就由大儿子在家照顾弟妹们。1988年的某一天,她把孩子们留给当时14 岁的大儿子照顾,自己跑去跟别的男人同居。孩子照顾孩子的六个月之间,女人偶尔会打电话回家,叫大儿子出来见面,除了问问家裏情形之外,也顺便拿为数不多的钱给孩子。大概是六个月之后,房东发现家中没有大人,於是向警察报案,这事件因此曝光。
      
       警察在孩子家的衣柜裏发现一具小男孩的尸体,应该是以前生病死去,做妈妈的却没有处理,只是把死去的小孩塞到衣柜裏去 (可想而知这个家曾经有多臭)。警察同时又发现最小的妹妹不见了,结果在某处山裏面挖出两岁小女孩的尸体。事情究竟是怎麼发生的,细节并不是很清楚,不过多数的说法是说:小女孩因为肚子饿,所以把大儿子的朋友 A 留在他们家的泡面给偷吃了,朋友 A 很生气,决定要处罚小女孩;A 当场把小女孩像球一样地给踢死了 (大儿子当时也有在家,有的说法是他也有参与打妹妹,只是打了一会儿就跑去看电视了),於是大儿子和朋友 B 就把小女孩帯到山裏给埋起来。
      
       最后做母亲的好像是在电视上看到整起事件,认为可能是她的孩子们,因此才出面。她被判刑要关三年 (但缓刑四年),14岁的大儿子因伤害致死和弃尸被判有罪,被送到少年管训机构,朋友 A 和 B 也都被送去不同间的管训机构。另外两个小女孩被警方找到时,已经极度虚弱且发育及营养都不良,事后被妈妈带回去了。
      
       1988年,在东京西巢鸭的一个房子里,人们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儿童尸体和三个浑身脏兮兮已饿了很多天的儿童 , 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称为西巢鸭弃婴事件。
      
      
        当年刚刚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是枝欲和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开始以这个事件为原型编写剧本,当年就完成了。然而事隔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开拍这部电影。这中间是枝欲和曾在电视台里拍纪录片,曾拍过三部电影,生活几度变迁,但西巢鸭事件一直没能从他的记忆中抹去。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这部《谁知赤子心》。
      
      尽管影像的风格如此优美,4个孩子的笑脸如此可爱,但故事带来的无望深深浸透了每分每秒,再加上主角是孩子,一段“风中的塑料袋”式的何处是我家,我的未来在哪里的苦闷,我花了3段时间,才慢慢将这片消化完。
      
      日本电影向来喜欢向光拍面部,脸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所带来的朦胧加美感,用在这部电影里,似乎尽力书写其中美好的一面。但无人知晓是为了社会的冷漠,这种冷漠不需要风格的助力,光看故事的一步步发展,就足够让人感同身受。而美好的风格,反而带来一些欺骗性,“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看完后,不经这样问,于是找到原来的事件,就有了前面的那段转载。
      
      不仅仅是在就事说事,影片进行到一半加入的年纪大一些,约是中学生的女孩,一方面家里似乎不错,却整日逃课坐在公园无所事事,另一方面为了帮几个孩子的忙,自己去赚钱“我只是陪着唱了卡拉OK”,与这些孩子的母亲成为比较,这其中道出的日本年轻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山谷深潭,无法见底。
      
      结尾,是希望也是无望,重新想起的轻快音符,重新组成的4个人的家庭,将面对怎样的社会,都是让人难以轻易忘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