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风云儿女(1935)

风云儿女(1935)

又名: 凤凰的再生 / Children of Trouble Times / Children of Troubled Times

导演: 许幸之

编剧: 田汉 夏衍

主演: 袁牧之 王人美 谈瑛 陆露明 王桂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35-05-16(中国大陆)

片长: 89分钟 IMDb: tt1003142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辛白华(袁牧之 饰)和梁质夫(顾梦鹤 饰)是学生时代的好友,九一八事变后,他们逃出了东北故乡,来到了上海。两人租住的公寓二楼,住着少女阿凤(王人美 饰)和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白华十分同情阿凤的处境,常常在明里暗里帮助母女两人。

演员:



影评:

  1. 《风云儿女》:原来中国银幕第一次吻戏在这里

    首先进行道歉,前边一直强调1937年4月的沈西苓的电影《十字街头》里出现了中国银幕第一次吻戏,这里进行纠正,应该出现在1935年的,这部由许幸之导演、田汉编剧、袁牧之、王人美等主演的《风云儿女》之中。

    表现民族反抗的主题是田汉这时期电影剧本创作的中心。正如中影史书上所说,田汉在30年代完成了由激进派到革命浪漫派的转变,尽管他骨子里还是有一股难以平复的激情存在,当然这点我们应该庆幸,如若不然,就不会创作出鼓舞人心的,后来成为我们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辛白华得知同伴在抗战前线牺牲的消息后,猛然觉醒,从艺术和享乐的圈子里摆脱出来,走上抗战前线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剧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段落,用一篇影评的话说:“被富婆包养的文艺青年”。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新鲜的事情。那个年代的电影也总能不经意间表现旧上海的摩登之气,在电影中,那时候就可以用电话订购船票了,很是摩登。还有一点,在表现市井人物生活的时候,总离不开房租问题,原来现在的房子问题,从那时候就一直存在着了。电影中还出现了简陋的战乱、炮火的场面。

    电影之外,扮演医生的配角是陆露明,真是惊艳,有点盖过女主角风头的感觉,前段时间也刚好看了她主演的1939年翻拍的电影《少奶奶的扇子》,所以对她印象深刻。

  2. 摘选自王人美自传《我的成名与不幸》

    《风云儿女》拍摄的大致情况是: 一九三四年 春,电通公司成立的时候,就请田汉同志写剧本。 年底,田汉同志写了个故事梗概及主题歌。第二 年初,田汉同志被捕,夏衍同志接了过来,把故事 梗概写成电影文学剧本,由许幸之导演。主题歌 由聂耳谱曲,那时他正要去日本,曲谱是他到日本 以后寄回来的。同年五月,影片和观众见面。关 于剧本及拍摄详情,田汉同志、夏衍同志和许幸之

    同志都写过回忆文章,不用我多说了。我只想说 说自己怎么会卷进时代的风云,参加了《风云儿 女》的拍摄工作。

    ——————————————

    我要补充一下当时电通公司的情况。电通是 一九三四年春天正式改为制片公司,开始拍摄《桃李劫》。对此,国民党反动派又气又恨,放出风声, 说电通是共产党公司,左翼公司等等,所以电影 界有些著名导演和演员不敢参加电通的工作,怕 有朝一日电通被关闭,自己会背上和共产党合作 的名声。电通的第一部影片是《桃李劫》,导演应 云卫,演员袁牧之、陈波儿都是戏剧界人士。《风 云儿女》是电通的第二部片子,导演许幸之、摄影吴印咸也都是第一次从事电影工作。这些情况我 当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不过,我的想法很简单, 我只知道田老大是进步的,金焰和田老大很熟,要 求进步,我也应该要求进步。至于我将来人身安全 会不会受到威胁,别的电影公司会不会因此不和 我签订合同等等,我连想也不去想它。再说我目 前闲在家里,为什么有片子不拍呢?就这样, 一九 三五年春天,我正式参加了《风云儿女》的拍摄工 作。

    你要我谈谈《风云儿女》的拍摄情况。我觉得 没多少可谈的事。这样吧,也许有的青年朋友没 看过影片,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故事情节。青年诗人 辛白华和好友梁质甫,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仍然关 切着国家民族的安危。在他们的二楼,居住着从 华北流落到这里来的阿凤和她的母亲。辛白华和 梁质甫时时给她们以帮助。后来梁质甫因受革命 朋友牵连入狱,辛白华仓皇之间,坠入了富孀的情 网。阿凤则参加了歌舞班。梁质甫出狱后,北上 抗日。辛白华却和富孀避暑青岛。歌舞班也来青 岛演出。辛白华巧遇阿凤,并听了她演唱的《铁蹄 下的歌女》,有所震动。后来,他又听到好友梁质甫 在古北口英勇牺牲的消息,才幡然猛醒,走上抗战前线。在华北民族解放炮火中,辛白华又遇见回 乡探亲的阿凤,他们和村民们一起高唱《义勇军进 行曲》,奋勇向前。我觉得这部影片抗日的主题很 明显,最激动人心的是结尾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 曲》。

    我印象里拍摄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场面很 费事。大概考虑到这支歌的歌词鲜明强烈、曲调 慷慨激昂,若是过早流传出去会招致不必要的麻 烦,同时也考虑到场面大、演出人员多,不容易把 歌唱好、唱整齐。事先没有集合全体演员练歌,只 给每人发了张歌谱,让各人自己练习,并再三叮咛 妥善收藏,不得外传和遗失。大概是先找了一些 唱歌唱得较好的演员灌了张唱片。实拍那天晚上, 气氛也很紧张,本来电通公司的摄影棚在虹口荆 州路,属于中国地界,晚间拍电影吵闹一些也不妨 事,不象在租界里,常常有洋巡捕来干涉。但是, 电通公司第一部片子《桃李劫》问世后,国民党反 动派更加忌恨,咒骂电通是赤色大本营,常派一些 不三不四的人在摄影棚外转悠。因此, 一直等到 更深夜静,肯定摄影棚外没有异常情况,许幸之才 下令开拍最后的镜头。唱片里播放着《义勇军进 行曲》歌曲,大家边做着动作,边随着唱机里的歌声唱着。尽管声音很小,许幸之还一再让大家压低 声音。等到镜头平安拍完,大家悬空的心才落了 地。你看,《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唱场面拍摄多么 艰难。

    《风云儿女》拍摄周期很短,有些镜头处理得 比较草率。记得我们曾到青岛拍过外景。你问为 什么选择青岛当外景地?说起来好笑,那是为了 省钱。外景队几十个人,住旅馆,吃客饭,花销很 大。孙瑜在青岛有一所别墅,那是祖上留下的产 业,平日闲空着没人居住。我们去拍外景,住在那 所别墅里,自己开伙,很省钱,所以青岛就成了不 少片子的外景地。据我所知,象《到自然去》、《浪 淘沙》、《黄海大盗》等影片都去那里拍外景。三十 年代拍电影的条件,确实和现在没法相比。

    至于表演艺术,我更谈不出什么名堂。我扮 演的穷苦女孩子阿凤,单纯、善良,在生活的颠簸 中逐渐成熟。我对这种女孩子太熟悉了,演起来 很亲切。阿凤唱的那支歌《铁蹄下的歌女》,我觉 得简直是明月社女孩子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记得 拍歌舞班表演的片断时非常顺利。在摄影棚里临 时搭起了舞台,我边演边唱,感情很充沛,拍摄录 音一次成功。你看电影时注意到没有?在我唱歌之前,有两个小姑娘表演西班牙舞,那是我们明月 社最后招收的学员周璇和白虹,她们那时才十六、 七岁,在镜头前表情很自然、动作很舒展。除了她 们俩,还有扮演梁质甫的顾梦鹤,也是明月社的老 相识。

    你问和袁牧之合作的情况。怎么说呢?在这 之前,我和他合作演出过话剧《回春之曲》。袁牧 之待人热情、真挚,工作态度精细、严谨。我们相 处很好。他在话剧界素负盛名,有千面人之称。我 看过他主演的几个话剧,他确实善于塑造各种各 样的人物。在《风云儿女》的拍摄过程中,我觉得 他很会表演,但也容易把舞台表演的痕迹带进电 影。另外,你不知道,三十年代的部分观众喜欢演 员表演夸张,认为只有表演过火才帅、才美。我听 别人说,这是当时的一种美学思潮,既然是思潮, 就不能不影响演员的表演。

    我自己不懂什么表演艺术,也不喜欢拿腔拿 调地说话,装腔作势地表演。我在镜头面前就象 日常生活那样去说话、去表演。今天看起来,我的 表演比较自然、本色。这并不是我有高超的表演 技巧,只能说我没有进入表演之门,把生活和表 演混同起来。我对自己熟悉的或者能够理解的角色, 一般说来能够演好,而对不熟悉的角色就演不 好。这个弱点后来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也造成了 我精神上的痛苦。

    ————————

    一九五四年北影派我参加 普选工作。我被分配到西城区福绥境普选工作组, 同组三人,组长是中南海里的警卫员,另一名组员 是福绥境派出所所长。有一天,我在福绥境遇到 一位尼姑。她叫我的名字,我仔细辨认,才认出她 曾在电影《风云儿女》里扮演我的母亲。你看,我 记性多坏,又记不清她的名字了。那时候,我们近 二十年不见,乍然相逢,自然又惊又喜。我们亲亲 热热地互相询问别后的经历,原来她遭遇很不幸, 最后当了尼姑,现今住在福绥境。从我们相遇、叙谈到告别,组长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客人一 走,组长张口骂我:你怎么什么人都认识,连尼姑 也认识,你和她是什么关系?我被连珠炮般的责 问轰懵了,呆愣愣说不出话。派出所长赶快打圆 场,他说:王人美是旧社会过来的演员,认识人多, 关系复杂,自己并不复杂。

    我重提这件小事是为了说明那时候不仅北 影,就是社会上,也有一些同志认为象我这样的演 员,既是“黄色”的明月歌舞团的台柱,又是三十年 代上海滩的电影明星, 一定是关系复杂,难以信 用。就是情况和我相似的黎莉莉,虽然比我早两 年进北影,也只能在《智取华山》里演个反派角色。 后来她转到电影学院当教师去了。我缺少自知之 明,还痴痴地等待。

  3. 疫·强国

    岁月沙漏,与书为伴。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居家期间,在手机软件,职工书屋中浏览到了一本好书《回首开国大典》。说起开国大典,无人不知,确是不曾详情。在书中游走,我被带入其间,看到了许多未知的内情。仿佛身临其境,动荡的时局,披荆斩棘,惊心动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

    人民的1949终于来了,振臂高呼,所有国人为之骄傲自豪!

    当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可我却很惭愧,看了书才知道升国旗的士兵是要跳过栏杆来升国旗的,并且从1949年一直跳到了1991年。对于国歌,我刚刚去补课一场迟到的电影,田汉为抗日救国而写的《风云儿女》还有聂耳那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抬眼望,有谁会想到天空中受阅的飞机,竟然有四架是带弹的,一架飞机载1800枚弹药,低空飞过天安门城楼。翻开的历史如波涛汹涌,向我倾泻而来……,想当年天空上的一只鹰,我们杯弓蛇影。而今天,东亚雄狮的觉醒,惊叹了世界!

    今年突发世之罕见的传染病,象花冠一样的病毒肆虐荆楚大地,染者万计,从雷神山,火神山,看中国效率,疫情期间生产口罩每秒1343只,这就是中国速度,无能匹敌!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回看新冠节点:首发病例:2019.12.12日,检测确认2020.1.7日,确认人传人2020.1.20日。2020年4月6日早8点止,一共确诊83005例,治愈77348例,死亡3340例,治愈率高达93%左右。目前绝大部分病例是境外输入而来。我们国家遏制住了它的吞噬和蔓延,这是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是强国的标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速度,资源和罕见的中国办法。

    中国人的方式,独领风骚。就像当年建国时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所有公民中征稿,千人参与,这就是我们的独一无二。

    放眼全球确诊病例120万之多,死亡人数6万不止,惨不忍读,我害怕正视那鲜活的生命数字的飙升。惊骇疫情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吞噬和泛滥。原来的强国极盛而衰了吗?对突发的疫情不知所措了,无能为力了吗?也许在这之前没有人认识到中国到底有多强大。当看到各国疫情数字在不断攀升的时候,也看到了全世界为中国之侧目。

    在病毒面前真的是钟鼓馔玉不足贵,只有无冠才平安。

    从大家到小家,今年春节异地上学的女儿回来,老公本命年,准备团圆畅饮。却是女儿第一时间在网上发现疫情,然后看到钟南山的权威发布。从此我们的春节就是天天上网关注武汉,关注疫情,不在想醉。在我们的小家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除了自己上网浏览以外,还有一个每天不定时的自家发布会,交换疫情第一消息。我们关注了微信,微博,抖音,知乎,豆瓣,新闻,几乎是所有的媒体。看到口罩的紧缺,我们全家决定不多买口罩,尽量紧缩使用,不是必须出门,绝不浪费口罩。不能只为自己的的方便而浪费疫情期间的重要物资。出门卡放在那里,形同虚设,主动打电话到社区进行女儿异地回来的外来人口登记。所有的新冠素质,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不让自己和家人有任何的不妥行为。

    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就是国家的素质,民强则国强。

    回看1949年的开国大典一路走来,岁月的磨难,则是给国人许多的经验和智慧。面对疫情,敬畏生命,发扬大国精神,中国又派出了医疗团队去支援国外重灾区,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全世界,共同抗疫。这就是中国精神!为我中之大国的精神.点赞!!

  4. 《风云儿女》的自我批评

    许幸之

    自从《风云儿女》出世以来,爱护我的亲切的观众们,曾给与我各种不同的批评和指示,使我感激,使我兴奋,但同时却也使我感到苦闷。

    或者是因为人们对于我的希望过大而且过高,于是这未成熟的果物未免教人感到味酸,而不觉得一点甜美。

    最先,我应当对亲切的观众们表示的,是我对于剧本的解释和我个人的意念:

    《风云儿女》这故事的形成,正和它的名字一样,是风云变幻中的儿女常情。他们在现成的环境中相识,他们被感情所冲动而结合,他们为外界的压迫而受难,他们为生活的鞭挞到处漂流,他们一切的悲欢离合,和他们为了正义感的被激动而从戎抗敌,这一切都是仿佛从风云莫测的变幻中演成的人生戏剧,也应当用风云莫测变化无常的手法来完成它的姿态吧?

    此后,《风云儿女》的导演和演出方法,便根据了这一惫念进行着,不断地进行着。从楼上下作诗唱歌的平静生活到房东的抢钱的急变,从谈论史夫人到凤母病危的急变,从快乐的新居生活到质夫被捕的急变,从医院分散到阿凤沦落为歌女的急变,再从象牙之塔的文艺茶话会到白华击碎花瓶慷概赴义的急变,最后从地窖相会而达到奋勇抗敌的急变,这一些不断的剧情的变幻,我以为是应当用不断地琢磨来洗练他们的遭遇的。

    因此,从分幕到分镜头,从演出到剪接,我一刻没有忘记对于这风云莫测的事件,对于这变幻无常的儿女常情,是应当用风云莫侧变幻无常的手法来处理它的。然而,缺陷也就从这里开始了,正如西荃所说——里面的人物,特别是阿凤的哭笑无常,好像神经病患者一样,是会使观众感到奇怪的——是的,我承认这是《风云儿女》的一大弱点,单单注意到情绪的变化,而忘记了情绪变化的过程,单单注意到每个镜头Tempo①,而疏忽了整个戏剧的Rhythm②的密接。因此,使人感到只是戏剧的单纯的变化,而缺少了情绪的互相交织的发展。同时,对于演员演技的无约束,对于戏剧变化的没有预先布置,对于事物出现的无伏线,对于音响效果的疏忽,这些都是《风云儿女》所包含着的缺点。

    同时,也有许多大胆的尝试,不免被亲切的观众们轻轻地放过了的地方:如从请柬的移开Focus in①到亚洲酒楼的换场,如白华在街上仿徨而走向史夫人家的几重复印,如衬衣丢上浴室门扉的暗示,如由车轮中所见的阿凤与祖父重逢,如白华击碎花瓶与马蹄的接织,如地窖中特写与特写连续的拍子,差不多都被亲切的观众轻轻地疏忽了。

    从这儿,对于制作影片更引起我无限的疑虑:究竟应当迎合观众的心理来制作呢?还是应当提高观众的心理和视觉的标准来制作呢?影片是给观众鉴赏的,同时也是教化观众的东西,导演是电影艺术的制造者,同时也是为观众而服务的公役,普特符金有过这样的话:

    “在导演支配下的镜头,可以领导观客的注意,使他们避开不必要的过剩的过程,而只注意于重要的特质的现象。......从他们的视界除掉不必要的一切,所以,它可以解放观客的疲劳,电影的特长,是除掉散乱、节省观众的精力,而使他们得到伟大而精确的印象”。

    我想,这是我的箴言 ,也是解答我的疑虑的最好的答案吧。

    (原载《电通画报》1935年第3期)

    ①速度。——本书编者

    ②节奏。——本书编者

    ①旅焦。——本书编者